强夯施工方案两篇.docx
《强夯施工方案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施工方案两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夯施工方案两篇
强夯施工方案两篇
篇一:
强夯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XXXXXX电厂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厂区场地平整图》
2《XXXXXX电厂2×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厂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XXXXXX电厂新建工程回填土强夯试验报告》
三本工程执行的国家及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规程
1《电力建设施工验收技术规范》(SDJ280-90)
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筑工程篇)
3GBJ79-20XX《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4《电力建设施工、验收及质量验评标准》(DL/T5210.1一20XX第1部分:
土建工程)
5GB50026-20XX《工程测量规范》
6GB50202-20XX《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第二章强夯施工方案
一组织机构与主要人员构成
序号
职务
姓名
主要职责
1
项目经理
郭伟林
项目全面管理控制
2
项目副经理
殷俊红
现场技术、质量、安全全面控制
3
技术负责人
李继兵
技术总负责,质量控制
5
安全负责人
李文
现场安全管理
6
质量负责人
闫永泽
现场质量管理
7
现场管理负责人
高保才
现场施工管理
主要施工人员配备
1
强夯机司机
6人
强夯机操作
2
施工队长
6人
现场作业指挥
3
起重工
20人
强夯施工作业
4
测量工
6人
施工测量
5
修理工
1人
机具维修、保养
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劳动力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1.技术准备
⑴全面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要求、施工规范等有关资料和文件,深入了解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环境保护等情况。
⑴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特点、质量标准和工期要求等,逐级向施工有关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2.施工现场准备
⑴道路修筑
应对施工机具、运输车辆和设备必需通过的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等进行调查,不符合要求处,应予加宽或加固。
强夯施工设备运输的道路路基宽度达到6米即能满足要求。
场区内施工时,施工设备的转移道路将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⑵施工用电
强夯施工的用电量不大。
用电由现场变压器接入,并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夜间施工采用活动灯架,每个灯架安装500—1000W的碘钨灯,每台强夯机组配备活动灯架3个。
电焊机等维修设备的总用电量在60kW左右,开工前已完成接引工作。
3.主要物资及施工机具设备的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作好施工组织,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设备、电力、材料等。
三施工方法
1强夯区填方施工要求
⑴填料组成:
来源于开挖区,主要由泥岩、粘性土等组成。
填料中碎石至少占全重的70%以上,表层耕土、软土、生活和建筑垃圾不能作为回填料使用。
⑵堆筑方法:
在每次虚铺厚度达0.7m后,用推土机赶平,并采用18t(或18t以上)振动碾压机械碾压8遍,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激振力不小于330kN,振动碾压行进速度不大于2.0km/h,碾压方向为隔遍垂直交叉。
单层强夯回填厚度不大于7m。
⑶填料级配:
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0cm,不均匀系数宜大于5,曲率系数大于1。
填料中碎石占全重的70%以上。
⑷含水量控制:
由于强夯区填料回填施工过程较长,因此含水量宜采用天然含水量。
但下雨天不能进行施工,下雨后宜根据实际情况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施工。
⑸在工程大面积回填时,由于回填材料来源不一,物理性质差别较大,二者混合好坏对强夯后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影响较大。
因此施工时应充分注意这一现象,尤其在持力层范围和有重要建(构)筑物的地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级配,避免回填碾压时地基土的不均匀。
2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⑴强夯置换---重要建(构)筑物地段强夯施工
该地段强夯施工宜采用强夯置换方式,即A区方式。
①第一遍:
点夯,能级采用4000kN·m,梅花形布置,夯点间距6m,隔行跳打,在每个夯点夯击5击后向夯坑内添加碎石至地面后继续夯击,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且每点夯击数不小于12击。
(夯点布置详见图8.4A区强夯布点示意图)
②第二遍:
复夯,能级采用3000kN·m,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之间,在每个夯点夯击5击后向夯坑内添加碎石至地面后继续夯击,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且每点夯击数不小于8击。
第二遍夯击时,应待第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
③第三遍:
满夯一遍,采用1500kN·m,锤印搭接1/4,每点三击。
第三遍夯击时,应待第二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
每遍夯击完毕后场地用回填料将夯坑填平并用推土机推平。
第三遍满夯夯击完毕后还应采用18t(或18t以上)振动碾压机械碾压8遍,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激振力不小于330kN,振动碾压行进速度不大于2.0km/h,碾压方向为隔遍垂直交叉。
⑵强夯施工----辅助、附属建(构)筑物及一般性建(构)筑物地段强夯施工
该地段强夯施工宜采用单纯强夯方式,即B区方式。
①第一遍:
点夯,能级采用4000kN·m,梅花形布置,夯点间距6m,隔行跳打,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且每点夯击数不小于12击。
由于夯点须隔行跳打,为便于施工,在跳打完毕后应对场地进行回填碾压,再对其余夯点进行强夯。
(夯点具体布置详见图8.5B区强夯布点示意图)
②第二遍:
复夯,能级采用3000kN·m,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之间,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0mm作为控制参数,且不宜小于8击。
第二遍夯击时,应待第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
③第三遍:
满夯一遍,采用1500kN·m,锤印搭接1/4,每点三击。
第三遍夯击时,应待第二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
每遍夯击完毕后用回填料将夯坑回填,并用推土机推平。
第三遍夯击完毕后还应采用18t(或18t以上)振动碾压机械碾压8遍,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激振力不小于330kN,振动碾压行进速度不大于2.0km/h,碾压方向为隔遍垂直交叉。
(5)强夯处理后物理力学控制指标
根据试验结果及相关资料,在上述强夯参数条件下,从起夯面计算,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为7m。
强夯后的回填土物理力学指标:
施工方式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kPa)
变形模量
E0(MPa)
内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φ(°)
强夯置换
350
20
8
30
强夯施工
18
3强夯施工技术参数
参数
夯区
遍数
能级
KN.m
单点
夯击数
夯点布置形式
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mm)
强夯置换
第一遍
4000
≥12
击
6米梅花形
≤100
第二遍
3000
≥8
击
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之间
≤100
第三遍
1500
3
锤印搭接1/4
强夯施工
第一遍
4000
≥12击
6米梅花形
≤100
第二遍
3000
≥8击
夯点布置在第一遍夯点之间
≤100
第三遍
1500
3
锤印搭接1/4
备注
1、对于强夯置换区,在每个夯点夯击5击后向夯坑内添加碎石至地面后继续夯击。
2、下一遍夯击时,应待上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
4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5强夯施工工序
根据设计要求,单层强夯回填厚度不大于7m。
当填方区厚度达到7m时,根据强夯分区范围按A区、B区对应的施工方式进行强夯处理。
⑴、强夯点夯施工
1)夯位放样,用白灰洒出夯位轮廓线。
2)架设水准仪,水准仪设在夯区边30米之外。
3)测量夯击点地面高程。
4)夯机就位,稳车后调整臂杆角度至65度。
5)测量锤顶高程并记录。
6)提升脱钩器,标定落距并锁定脱钩器钢丝绳长度。
7)提升夯锤,脱钩器打开夯锤自由落下。
8)测量锤顶高程。
9)对于A区重复步骤7)~8),夯击数达到5击后向夯坑内添加碎石至地面后继续夯击。
夯至规定的夯击数。
对于B区重复步骤7)~8),夯至规定的夯击数。
10)移机进行下一点夯击,直至完成本遍全部夯点。
11)每一遍点夯施工完毕,夯坑用回填料回填整平。
12)第二遍夯击时,应待第一遍夯击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约5~7天。
⑵、满夯施工
1)放出满夯每排基准线。
2)夯机就位,锁定落距。
3)锤印搭接1/4,夯完规定击数。
4)夯后场地整平,标高测量。
⑶、夯后碾压
满夯施工完毕后采用18t(或18t以上)振动碾压机械碾压8遍,振动频率不小于30HZ,激振力不小于330kN,振动碾压行进速度不大于2.0km/h,碾压方向为隔遍垂直交叉。
⑷、强夯施工工序要点
1)现场的控制桩要树立明显标志,加以保护,并定期进行复核检查。
2)测放的夯点位置,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出夯位中心点,并用白灰粉撒出夯位轮廓线。
3)落距确定后,锁定控制落距钢丝绳,并在龙门架上标出落距标志。
4)夯锤气孔保持畅通,如遇堵塞,应随时将塞土清除。
5)如施工中发现锤偏离坑中心,应立即调整对中,夯击后如发现坑底歪斜较大,需及时用填料将坑底垫平后,方可继续夯击。
5)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并掌握好停锤标准。
6)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对夯沉量异常、夯锤反弹、地表隆起要加强监测,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研究解决办法。
7)对场地沉降量有控制要求时,每遍夯前和夯后都应对场地夯沉量进行测量。
8)及时办理有关质量文件,场地定位测量成果,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单,现场签证,工序质量评审等有关工程资料,加强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管理工作。
四、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技术措施
1.1施工前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失。
1.2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隔振沟或隔振或防振措施。
1.3强夯区域的定位放线应根据设计范围线、夯点布置图用全站仪及钢卷尺进行放线,控制桩应引出强夯区域,并按设计要求用石灰放出夯点位置,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1.4点夯完成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
1.5夯击时,夯锤必须提高到设计高度,达到单位夯击能。
落锤须平衡,如有错位或夯坑倾斜过大时须用沙石将坑填平,再进行下一步夯击。
1.6每次夯坑夯击中心距偏差不得大于10cm。
1.7每遍强夯的时间间隔不小于一周。
1.8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提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
1.9做好现场原始施工记录,内容包括施夯日期、夯锤重量、落距、夯击数、每击夯沉量、原始地面标高、夯后地面标高、总夯沉量、记录人等。
2、组织措施
2.1施工前在施工图上对夯点进行编号,施工中对号进行夯击,防止漏夯。
2.2夯锤落距在施工前由各机组测量员施测,并做标识,质检员复测确认,施工过程中由测量员控制。
2.3夯击数由测量员控制,并具体负责签写《强夯施工记录》。
《强夯施工记录》应如实填写,经质检员检查并签字认可后,方可作为核算完成工程量的依据。
2.4质检员严格按照《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XX)的有关要求,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对每一遍夯点施工的保证项目和允许偏差进行检验,检验标准见下表。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项目
1
地基强度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2
地基承载力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一般项目
1
夯锤落距
mm
±300
钢索设标志
2
锤重
kg
±100
称重
3
夯击遍数及顺序
设计要求
记数法
4
夯点间距
mm
±500
用钢尺量
5
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
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
6
前后两遍间歇时间
设计要求
五、施工机械技术装备
1施工机械选择
科学地组织强夯、土方施工流水作业是确保工程高质量、快速、低耗施工的关键,通过合理组织、均衡生产,尽可能地发挥每台机械的使用效应,减少闲置时间,以期达到用最合理的机械完成较多的工程任务,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本项目在施工机械选择时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
本项目在施工机械选择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
本项目选择的强夯施工机械主要为25-32t履带式起重机,夯机吨位太大起重机效率降低,太小则影响施工。
2、经济性原则:
在选择机械时,我们对工程量与机械费用的关系进行权衡,同时考虑机械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3、可靠的安全性能:
选择安全性能好的机械,同时针对强夯的施工工艺加以技术安全改造,从而保证强夯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2强夯处理机械配备原则
结合各遍能级的不同,施工各区内大小机组配套使用。
同时考虑了我单位的技术特点、施工习惯和现有机械的可能利用情况,强夯机组主要由履带起重机、门式支架、自动脱钩器和夯锤组成。
⑴夯锤配备
根据设计能级不同,分别选用15t-22t夯锤,锤底面积均为5㎡。
锤形为带斜度的上大下小的倒园台铸钢锤,具有夯击后坑壁不易塌土、落点准确、重迭性好、不易偏斜、易起锤等优点。
锤底直径为2.5m,锤体周围均匀设置4个上下贯通的气孔,孔径30-50cm,使夯锤脱钩下落时减少产生的气垫阻力;锤、土接触瞬间使土体孔隙气体能立即排除。
同时也减少了锤底与土的吸附力,起锤比较容易。
⑵强夯机组
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施工工期,我公司本次投入机组完全能够满足强夯施工需要,本工程投入强夯主机有QU32、QU25、W1001三种。
⑶龙门架
采用龙门架起吊夯锤可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性,保持杆顶位置不变,落锤时不会因突然产生的冲击引起吊杆的颤动和左右晃动。
从而保证了夯锤落点重迭性好和施工安全。
根据多项工程检测,带门架主机的强夯效果明显优于不带门架的效果。
⑷自动脱钩装置
脱钩装置与滑轮组二者合一,强度可靠、施工灵
活、夯锤吊起到设计高度时,与脱钩器连接的钢丝绳
拉紧,脱钩打开臂使夯锤从吊钩滑出自由落向地面。
2施工机械配置计算
⑴本标段地基处理强夯区工程量为88516.4m2,需根据填筑厚度(单层强夯回填厚度不大于7m)逐层进行,并随土石方填筑进度而进行施工。
根据上述原则(单层强夯回填厚度不大于7m)对施工区进行了分层规划和对应强夯面积计算,详见下表:
分层标高
A区
分层标高
B区
288.5-290m
447
285.5-287m
29873
293.5m
2371
292.5m
50831
299.5m
6035
299.5m
67708
306.5m
10188
306.5m
78328
合计
合计
⑵强夯计划施工时间为84天,考虑气候影响,每月实际出勤天数按25-26天计算,则实际工作日按71天计算,总强夯面积为245334m2,每日强夯处理量应达到3500m2。
⑶在进行施工机械配置计算时,以上述日产量为基数,确保每日的强夯处理面积达到3500m2。
⑷强夯作业效率:
本标段强夯分A区和B区两种处理方式。
A区采用强夯置换,在每个夯点夯击5击后向夯坑内添加碎石至地面后继续夯击,填料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会对强夯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并结合A区强夯面积仅占强夯总面积的7.5%;综合确定强夯作业效率:
4000KN.m单机日产量400击,3000KN.m单机日产量450击,1500KN.m单机日产量600m2,每日工作2个台班。
根据布点形式推算主夯单点处理面积为18m2,复夯单点处理面积亦为18m2,单点第一遍主夯击数为不小于12击,第二遍复夯击数为不小于8击。
强夯处理面积按每套机组每日完成350m2。
3主要强夯施工机械投入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国别产地
制造年份
额定功率(KW)
1
履带式起重机
QU32
4
抚顺
20XX-20XX
132KW(32t)(32)
2
履带式起重机
QU25
2
抚顺
20XX-20XX
110KW(25t)
3
铸钢锤
底面积5m2
6
太钢
20XX-20XX
20t-22t
4
铸钢锤
底面积5m2
4
太钢
20XX-20XX
15t-17t
拟配备本标段的强夯仪器配备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产地
制造年份
1
全站仪
GTS-710
1
苏光
20XX
2
全站仪
KTS-442
1
20XX
3
水准仪
S3
2
南京
20XX-20XX
4
水准仪
DZS3-1
2
XX
20XX-20XX
4机械投入保证措施
⑴拟投入本项目的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全部为我公司自有设备,可确保投入本工程使用。
⑵拟投入本项目的全部设备已全部落实、明确,并在设备所在地集中整修、维护保养,确保以良好状态投入本项目施工。
⑶机械设备配备过程中已充分考虑了气候以及机械的正常维修保养对出勤率的影响因素,所配备机械数量充足。
⑷全部投入现场的机械设备、检测设备均已按工程量、工期情况配备了部分相应配件、易损件随机械入场,确保机械的正常出勤。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一、施工工期
为满足总工期的要求,充分考虑影响强夯施工的各种因素,确定本工程采用强夯施工总进度计划将于5月16日全部完成施工。
二、工期保证措施
为了实现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的目标,工程实施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1.项目经理对工程进度全面负责,主管生产施工的技术负责人、施工组具体负责工程进度的计划、安排、落实工作。
2.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宏观目标控制网络图,以便施工管理人员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3.按照总体进度计划安排,编制各分项工程的详细进度计划,根据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安排,将工作具体分工到各施工机组和班组。
4.项目经理部实行工程量统计报告制度,各机组将每天的工作量统计后,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实际进度的对比情况,决定是否需增加施工机械或采取措施延长工作时间。
5.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进度月报和周报的编制工作,并定期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报送。
6.充分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对准备投入本工程的全部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机械设备达到完好状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需要。
7.施工过程中,配备专职修理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随时排除故障,避免设备故障影响正常施工。
8.接受现场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进度检查、监督。
如工期拖延,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限期追回。
追回措施为延长有效工作时间和增加施工机械设备。
9.项目经理部科学配备施工设备,尽量减少因各工序的干扰而影响施工进度。
10.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组织施工,避免因处理施工缺陷而影响施工进度。
11.掌握当地气象预报资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因素对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
12.提高后勤保障水平,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13.协调各方关系,避免扰民问题出现。
以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按进度计划进行。
14.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速度。
15.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优势,对工程进度进行科学控制。
第四章安全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
一、安全管理目标
本工程的安全管理总目标是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
具体为:
杜绝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杜绝发生设备事故;杜绝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杜绝发生火灾事故;避免其它施工项目影响自身安全;杜绝自身安全影响其它施工项目。
二、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1.安全管理机构
为确保本工程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成立由项目经理任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构成如下:
组长:
项目经理
成员:
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设备材料组组长、各机组机长。
2.安全职责:
项目经理:
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审核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安全措施。
具体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调查处理安全隐患,组织安全措施的落实。
技术负责人: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负责人:
专职负责本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巡回检查。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证各种安全设施齐全到位,消除安全隐患。
专职安全员必须持证上岗。
设备材料组组长:
保证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各机组组长:
进行班前安全教育,保证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消除安全隐患。
三、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保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运用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全员参与,安全管理覆盖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1.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1.1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管理提供必须的资源支持。
1.2安全负责人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1.3各级职能部门及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
1.4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从项目经理到施工人员的各施工环节作到纵向到底,一环不漏。
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横向到边,人人负责。
1.5从事施工安全管理与操作的人员,应有从业资格证书和安全操作许可证,持证上岗;特种行业的从业人员须按规定参加安全操作考核,取得相关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持证上岗。
1.6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均需与项目部签订安全协议,作出安全保证。
1.7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应有认真、详细的记录。
1.8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部《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文件精神。
1.9严格执行业主和监理工程师针对本工程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时通报安全生产情况。
1.10落实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奖罚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奖罚分明。
2.安全教育培训
2.1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增强各职能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有效防止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使施工始终在安全受控的状态下有序进行。
2.2编制项目安全培训计划。
工程开工前和开工后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适时制定安全培训计划。
2.3安全培训教育的对象是参加本工程施工的全体人员,实行三级安全教育。
2.4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要求。
2.5生产副经理具体负责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落实和考核工作。
2.6工程开工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每周定期召开安全例会,进行安全交底,作好记录。
3.安全监督检查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
3.1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3.2安全检查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
3.3机组实施日检制度,各机组机长每日施工前对本机组的安全作业状态进行检查。
3.4安全部门实施周检制度,安全负责人和各机组负责人每周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3.5项目部实施月检制度,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安全负责人组织安全生产小组成员每月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3.6班组实施交接班安全检查制度;专职安全员实施安全巡视检查制度。
3.7随时接受当地安全生产行政管理机构的安全检查。
四、安全保护措施
1.安全防护措施
1.1在施工现场布设置标志牌,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