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互动课教案和说课.docx
《《画风》互动课教案和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风》互动课教案和说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画风》互动课教案和说课
《画风》互动课教案和说课
《画风》互动课教案
教学思路: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
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风摸不着,看不到。
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
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风的声音的磁带。
(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根据当天的天气,聊风)
1、猜谜语。
师:
孩子们我们来动脑筋猜个谜语好吗?
出示谜语:
(课件)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
(谜底:
风并板书风)
2、师:
说说风——分享你的知识。
你们知道哪些风或风的成语呢?
(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中写到了风?
(《风》《村居》《草》)
小结:
多奇怪的风啊风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刮在脸上却能感觉到、用耳朵能听到,听,播放风的声音,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补充课题)(板书:
画风)
【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
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
真的能吗?
今天这节课周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画风》。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
过渡:
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66页15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同学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快的同学读三遍。
(2)、读准字音,用笔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课本拼音或同学、老师认识。
(3)、标出自然段。
2、检查生字。
(过渡:
同学们,读完了吗,现在老师想与你分享读书的收获。
)
(1)、课文中是谁把风画出来了?
你圈出了吗?
(请1、2个学生来回答。
)(课件出示人名)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怎样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呢?
(交流)
(2)、他们分别是谁?
(课件,指出文中的每个人物)
(课件出示)孩子们,向他们打个招呼吧?
(3)接读课文。
能读好的举手。
(同学们,课文能读通顺了吗,能一起分享你读书的收获吗?
读的正确流利要是读出感情更好了,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同学们一个惊喜,现在请大家再读一遍,准备准备。
)
小结:
读得还不错,成功总是属于敢于挑战的同学。
通过倾听大家读我们明白了: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风画出来的故事。
课件)
过渡:
认识了这三位好朋友,你喜欢他们吗?
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画风的句子。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三、细读感悟
1、自由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
读书要求:
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找出他们动脑筋画风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分享读书的体会。
学生展示句子,课件一一出示。
师:
有答案了吗?
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
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⑴ 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 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 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
“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
⑷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
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
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
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3、师:
那赵小艺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
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画呢?
课件逐幅出示赵小艺三个人的画:
你看到了些什么?
这是谁画的画?
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师:
配得好吗?
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课件出示:
画和相应的文字)
【本环节克服了乏味地串讲,对学生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自读中解决问题,随机出现图文并茂的课件,再加上老师适当鼓励性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解、思维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
过渡:
多聪明的孩子啊!
他们知道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他们善于动脑筋,互相启发、互相提醒,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了风。
这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课件展示第九自然段,教师引读,识字显。
)
4、学生读这一自然段,拓展练句子。
——师小结课文画风的内容(小诗)
四、分角色朗读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
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
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
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
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遍,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
五、有趣的作业:
过渡: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
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画风》教学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具有童趣的课文,叙述了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画,突然想到要在画面上表现出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来。
于是他们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些从另一个角度表现风的方法:
比如旗子飘飘、风车转转、小树弯弯、雨丝斜斜。
通过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执教理念:
许多事物是形象的,但描述这些形象的课文却是抽象的文字符号。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孩子们学习课文总是喜欢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或者亲身演一演,而不太容易对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用视觉、嗅觉、感觉,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勤于观察,敢于创新,善于合作,营造开放创新的课堂,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探究、自我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四、教学策略
教学中以学科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课堂教学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生字生词的音。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观察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观察,了解三个孩子画风的过程及学会写文中要写的字。
2.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3、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加深感悟和理解
情感与价值:
1、体会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做,敢想、相互协作的精神。
2、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六、确定五点:
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创新点:
能想象课文内容以外画风的方法。
德育点: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空白点:
想象课文中情景进行体验。
七、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