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创作.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440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律诗的创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律诗的创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律诗的创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律诗的创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律诗的创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律诗的创作.docx

《律诗的创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律诗的创作.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律诗的创作.docx

律诗的创作

律诗的创作

第一节律诗的选题与构思

同学们好,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律诗的章法结构,知道了律诗在写作中的四个步骤起、承、转、合,以及各步骤的功能和写作方法。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律诗的创作。

首先讲创作中的第一步,律诗的选题与构思。

一、选题

律诗创作,当然是先有了想要写诗的主观意向。

因为被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感动,要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写出来。

古诗词发展传承到今天,用诗词反映现代社会的许多新事物,也是诗词界人士古为今用、开拓创新的一项新课题。

但诗词题材是有局限性的,有其自身的美学范畴,不是字数够了就是诗。

若用诗词代替说话,变成解说词,那就会使其粗俗化,是最不足取的。

诗词可以反映的题材十分广泛,包罗万象,但诗不能象流水帐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所以首先就要选题,也就是你想要写什么题材?

通过什么题材来抒发表达你的想法和感觉。

传统的题材有思乡、怀古、田园、边塞、闺情、宫怨、咏物、言志等,我们在后边在详细介绍。

这些说的是自己有了创作欲望去选题,还有就是一些应酬、命题之作,就比如唱和的,你就要根据原玉的内容就写;还有就是确定了题目的,比如我们留作业,规定了你写什么题目,那么就限定了你的选题范围,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这个限定的范围内再去细选,就比如我们让写冬,那么你的选题范围只能在冬的范围里去选小的题目,比如冬天的植物(梅花、松、)、景色(雪、雾凇、冰凌)等。

我们经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每个时代的作品,都带有非常浓厚的时代元素,诗言志,诗言情,劳者歌其事,饮者歌其食。

南宋诗人陆游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句子,一个优秀的作者,往往是能抓住生活中的特点,以及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入诗的。

有时候一个眼神、一次邂逅、一个酒局、一场风雨、一句笑话等等,都是诗词的主题,也都是我们灵感的源泉,关键是要看你怎样去把握、怎么样去捕捉到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

生活多姿多彩,岁月无穷魅力,祖国大好河山,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素材和意象,文化是发展的,思想是进步的,我们要往前走,我们的作品题材应该丰富多彩,可以是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也可以是幸福快乐、唯美浪漫,关键是怎样创新,如何精雅,不能人云亦云,这是选题的关键所在。

二、构思

选了题接下来就是要构思了。

构思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进行研究、设计的一系列定向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也是作者对创作作品的主题、选材和表达方式进行全面思维的过程。

就像搞建筑盖大楼,想要盖成什么样式什么结构的,想要怎么盖?

就要有个规划,然后设计画出图纸,最后才能按照设计好的图纸去盖。

同样,在诗词创作上,构思也是作者创作前的一个大的过程,也是作者接触素材以后进行触感、选题、立意、炼意的过程。

在实际创作中,构思会有种种不同的情形。

构思的过程或长,甚至很长,如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年方成;或短,甚至很短,如曹植之七步成诗。

成熟的作者可以省略一些环节,或一挥而就,或即席赋诗,出口成章。

这一切是在瞬间完成的。

这是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有这快捷的功力。

比较成熟的作者几乎很多时候,边构思,边写作,边修改,最后定稿。

而初学者则应该先认真构思,想好取象造境、章法布局、选韵以及大体内容的安排,并应做好这每一步。

构思,应该分总体构思和具体构思。

先说总体构思。

构思,在立意的基础上进行。

立意,确定了诗的中心,依据这个中心,去考虑相关的一切。

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般规律。

人们说的“触景生情”,往往是先有情,后取景抒情。

真正的“触景生情”的不是没有,是很少的,(除非你是个特别感性的、多愁善感的人).先有的这个“情”,就是意。

先立意,后成诗。

曹植的《七步诗》就是先立意,这个意,是曹丕给立的。

曹丕下令让曹植“以兄弟为题”作诗,七步不成行大法,予以迫害。

在这危急时刻,曹植按照既定的意,作出《七步诗》,方逃过一劫。

立意之后构思。

构思,要考虑些什么呢?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用多大容量来达意。

这要依据自己的阅历——对社会和自然的观察、知识的积累,驾驭诗词语言的能力,决定一首诗中的容量。

其次,依据要入诗的容量的多少,来确定表现形式,是写绝句、八句律诗,还是长律。

再次,从大的方面构思。

要考虑整体结构。

如果确定写绝句,就要考虑是用“起承转合”的一般结构,还是用特殊结构。

如果运用特殊结构,是用二二结构,还是用三一结构。

如果内容较多,就确定写八句的律诗,那问题要复杂一些。

要考虑铺陈描写、叙事、议论、抒情各自的分量,大致各用几句,并由此决定其结构,就要考虑是用律诗的一般结构,还是用律诗的特殊结构。

如果用特殊结构,是用哪一种特殊结构,这些都考虑好之后,再写起来就较顺理成章了。

真正写起来如果确定的结构不合适,还可以编写边修改结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

这时需要同时考虑取象、意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平仄格式和韵脚等。

以上说的是总体构思。

再说具体构思。

具体构思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这就有了平仄格式与韵字的问题了。

平仄格式的构思,常常是随着写诗的顺序确定的。

有时是从第一句开始,按照平仄的粘对关系确定平仄格式。

但实际作诗时往往并不从第一句开始写,而是在构思时先想好了一句或一联。

如果这一句或一联是满意的,就要考虑把它放在适当位置,即安排在第几联,以适合整体构思。

然后,再按照粘对规则向前向后推出前后的平仄格式,这样,平仄格式就确定了。

这时如果有的诗句的平仄格式不合格律就调整词语的顺序,使之合律;如果多数诗句不合格律,那就要改换平仄格式,达到目的为止。

韵字,在确定满意的一联时,对句的末尾字就是韵字,这样韵字就确定了。

再思考其它诗句时,就要使用与初步确定的韵字同韵部的字,这样,韵字就最后确定了。

当然每个人选择平仄和韵字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是先选好韵部,再确定平仄格式去写,这个没有定式,按照自己的习惯就好。

通过以上这些程序,构思就大体完成了,这里说的只是一般的构思情形。

写诗,人们构思的习惯是不同的,这里说的不能完全符合每个人的构思习惯,只不过为初学格律诗词的诗友们提供一些参考罢了。

善于写格律诗词的人,构思是一切从简的。

刚才我们说了,总体构思要在立意的基础上进行,下面我们就说说第一步立意。

三、立意

1.诗以意为主。

立意——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这个“意”字,比如:

书法艺术讲究“意在笔先”,国画艺术也讲究“意在笔先”。

郑板桥提出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竹说,同样可以运用在诗词创作上,诗以意为主,这是中华诗词能传承数千年的灵魂所在。

现在来看,老祖宗定下的章法不错,所以,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

什么是“意”呢?

通俗的讲,立意就是诗人创作诗歌的用意,也可以说是作品的主题,它是作品的灵魂所在,是作者创作的作品所集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后汉书》作者范晔在《狱中与甥侄以自序》中所说:

做诗文重在内容,不仅仅在辞藻上下功夫,“常谓情志所托,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

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

”尚书《尧典》中说:

“诗言志。

”庄子《天下篇》中说:

“诗以道志。

”荀子《儒教篇》中说:

“诗言其志也。

”那什么是志呢?

历史上的志,指的是思想、志向、抱负等。

这是因为秦以前,先人们所掌握的词汇不多,所以,“志”也包含有”意”的意思。

这在后来郑玄注释《尚书》时就作了说明。

他说“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

”《毛诗序》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说明,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当代,诗词创作都离不开言情、言志。

因此我们说‘意’是一种情感、一种观点、一种主张、一种思想。

由于志和情都属于人们的精神世界,都是作者心意的表达,故诗作者们写诗填词时,应重在立意。

2.意在笔先。

如何立意呢?

下面讲立意的方法:

意在笔先这是古人作诗时的经验之谈。

即写诗先必立意,也就是作者必须经过一番思维,决定该完成那篇作品(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主题,即文章表现的作者的情志。

只有先明确了要表达的意(即中心思想),才能按照其意裁剪素材、遣词造句。

假如动笔之前还没有立意,不知自己要写什么,要反映一个什么物事,无论你多么高明,也不可能写出像样的作品来。

所以,“意”是全诗、全词或全文的统帅,它对你的作品起有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

因为,虽然我们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却不可能把许多素材在一首诗中和盘托出,罗列纸上。

那样的话,就会和开杂货铺、记流水账差不多。

因此,首先要分析、要有取舍,选择符合自己的意而用之。

这也是构思的前过程。

如果作者没有这个前过程,心中无数,脑内空空,就不能像搞建筑那样在施工前拟定一个明确的方案来,也就没有主意,就不可能建造出完美的建筑成品来。

一句话,意应在笔先。

有人问:

笔先做什么?

先是触,也就是对物事的接触和感触;再是思(思索和寻味),通过思而产生的激动、感奋、欢快、悲悯、愁烦、憎恨等情;通过思考,也就是在作者的反复酝酿、推敲之后,再确定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你一会动笔想要表达的那种情绪和感想;其次是“打腹稿”。

再其次是运笔。

有人说:

“立意靠灵感”,有人问:

灵感又靠什么呢?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靠知识的积累,靠素材的掌握,这话也不假,当我们通过知识的长期积累以后,一旦接触素材,来了灵感(即:

明确立意),诗兴一发(即:

情志倍增),就会云涌笔端,一气呵成一首好诗、好词,或一篇好文就出来了。

律诗的表现题材是广泛的,我们要学会善于观察生活,思索人生.联想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微妙的通理性,把你的思想,认识,感触用诗的语言描写出来就是诗。

对于初学者往往是为写而写,写完了不知道在表达啥的情况,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还没有熟练掌握整体构思的思路,盲目动笔。

下面我们就立意的课题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表现题材供大家学习借鉴。

(1)描写生活情趣,表现热爱人类生活。

王昌龄的《采莲曲》:

荷叶罗衣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小诗描写了江南美好的景色与少女们采莲生活的欢快美好的情景。

一池碧水,一片芙蓉,少女们穿着碧绿的衣裙如同荷叶,少女们白里透红的面颊如同刚刚出水的芙蓉,她们边唱歌,边采莲,有声有色,表现出了少女们的无限的青春活力,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的生活情景啊!

作者描写了这样的生活场面,表现了作者深深体味到了生活的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再如王驾的《春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的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立意明确。

(2)表现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绝句描写了香炉峰瀑布雄伟壮丽的情景,感觉瀑布之水如同天上银河之水奔流而下,想象奇特,无与伦比,展现了祖国山川的秀美,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诗中立意明确,感情自然。

(3)表现关心民族国家的命运。

陆游是誉满天下的具有深厚爱国思想的诗人。

他一生志向远大,主张收复失地,却屡遭打击,不得施展才智,最后抱恨而终。

他的一生始终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简直自抑不住,时时喷发出来。

他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作者回忆了自己壮年戍守边关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豪情壮志;流露出报国无门,壮志不酬的愤懑心情;还表现出虽到暮年,仍有像诸葛亮那样的雄心;有要北伐,再干一番大事业,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的确如此,陆游到老年的时候仍然想着为国家收复失地,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在梦中都在想着在冰天雪地之中,率领千军万马,杀退金兵,收复山河。

他的绝笔诗《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他表现爱国思想的典型诗篇,生前没有能够收复失地,没有看到收复失地,就是到死后,也要听到儿孙们向他报告王师收复失地的喜讯。

表现了陆游的热爱祖国,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这一首诗,把陆游的爱国思想推到了最高峰,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诗史上爱国主义诗作的极品。

诗的立意集中而深刻,感情真诚至极。

(4)在危难中表现了誓死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为国家为民族先献出了生命。

他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写出了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时大义凛然,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他的《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这首诗表现了文天祥在生死关头仍然关心国家民众,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以死报国的决心,并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的《正气歌》不是律诗,但它壮怀激烈,一气呵成,皇皇六十句,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具有浩然正气的志士仁人的英雄壮举,更是震撼人心,流传千古,世世代代激励着志士仁人为国家为民族为正义奋斗拼搏。

其立意特别集中,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诗中立意表现了境界高,思想深,认识新。

(5)揭示社会生活,展示人民的疾苦。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这首诗写一位寡居老妇生计艰难,因为赋税徭役繁重,只能靠野菜度日,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凄惨情景。

读而思之,令人泪下。

诗中寄寓了作者对广大疾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首》之五:

采菱辛苦废锄犁,血脂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诗中反映了贫苦人民生活的痛苦无奈。

这两首诗真实准确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面貌。

(6)写思乡思亲。

王禹偁chēng的《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首诗描绘了北国山村秋天的晚景,作者骑在马上,安闲地欣赏着沿途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和对家乡的怀念。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倾泻出了作者在节日里思念家中兄弟的真挚感情。

立意明确。

(7)揭露社会的腐朽和统治者的罪恶。

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这首诗写了南宋小王朝的腐朽情形,统治集团只顾在京城里游览湖山名胜,听歌看舞,全不顾收复失地。

表达了凝聚在人民心头的愤恨,警告那些沉醉在歌舞中的统治者:

现在的临安与沦陷前的汴州的情形正好相同啊!

暗指统治者的末日为期不远了。

陆龟蒙的《新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澥xiè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这首诗揭露了封建官府的压迫剥削是无孔不入的罪恶。

连常在海边生活的海鸥还不知道新出现的小沙地,官府却先知道了,赶忙去征税,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压迫剥削的残酷程度。

这两首诗立意深刻。

(8)抒发个人的感慨

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即公元765年,这一年,杜甫的好友,蜀地的军政长官——成都府尹严武死去,杜甫居于蜀地失去了依托,便离开成都,向渝州、忠州漂泊,一路困苦艰辛,饥寒交迫,感慨无限,而作此诗。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出了无依无靠,行踪飘忽不定,居无定所的苦难生活与无可奈何的感叹!

一位伟大的诗人,竟遭如此境遇,内心深深的苦痛可知矣!

抒情慨叹,出于衷心,诗意真切。

(9)写男女情爱

李商隐的两首《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华堂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据赵巨瑗的《山满楼唐诗七律笺》云:

“此义山(商隐字——笔者)在王茂元家窃窥其闺人而为之。

”据此,可以看作这是一首写男女爱情的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一首《无题》则更进了一步,表示了男女爱情的生死不渝。

这首诗写情惟真惟深。

(10)写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战争的残酷

岑参的《碛qì(沙石浅滩)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望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这首诗写出了戍边将士行军作战的艰苦。

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写的是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戴复古的《淮村兵后》: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园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这首诗写的是金兵入侵,敌人的铁蹄践踏过的村庄,一派破败荒凉。

诗中揭露了敌军入侵给中原地区造成的破坏和灾难,表示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这三首诗立意明确而深刻。

(11)阐释哲理

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由观看山景,而写出了在远近高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看同一对象,得出不同结论这样一个哲学道理。

由写景而阐述哲理,这样的立意很有艺术性,也很深刻的。

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一首写读书观感的诗,又想象设境,后两句诗阐述了不断流动变化,吐故纳新,才能不致腐败,具有活力的哲理。

诗的立意是很明确的,又是深刻的。

(12)抒发了吊古的情怀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这首诗的中心在于吊古感今。

据《晋》·羊祜hù传》载,羊祜,晋时南城人,武帝时曾镇守襄阳,“祜乐山水,每造岘山,尝叹曰:

‘自有渝州,便有此山,由来登望如我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作者以此典写出了登临江山胜迹引起的吊古抚今之情。

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是一首吊古抚今的名作,通过凭吊六朝的遗迹,唱出了一首唐朝衰败,即将灭亡的挽歌。

这两首诗中表达委婉,立意明确而感情真切。

(13)描写自然风光,反映高远超逸的情趣和境界。

陶渊明的《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描绘了远离喧嚣的闹市尘寰,居于静谧的林泉,与山花云鸟为伴,常伴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常听鸟声啁啾,泉溪琴鸣,时而观菊,时而吟诗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志趣超逸,心性高远。

(14)反弹琵琶,别出新意。

自古以来写王昭君的诗多矣,若石崇《王明君词》说: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把王昭君写得悲悲切切,怨恨无穷。

李白写王昭君: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风沙。

坐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诗中把王昭君写得凄凄惨惨,杜甫的《咏怀古迹》:

千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也是王昭君一路北去,怨声栽道。

而王安石的几首《明妃曲》一反前人咏叹昭君不幸的老调,反弹琵琶,别出新意。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但就掖庭遴粉黛,至尊亲按每人图”

“穹庐自此多颜色,草亦青青拒雪霜”

“他时舅甥今翁婿,绝国长亲大汉恩”,

这些诗都赞美了王昭君高高兴兴地出塞,为汉胡文化交流与安定边塞做出了贡献,与前面的诗相比,翻出新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同一个人、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易翻出新意。

四、立意的基本要求

1.立意要正、高、深、远

立意正确是做诗的根本要求,这主要是指诗的思想性。

“意”是否能“立”得住,就看它是否正确,是否带有社会普遍性,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与习惯,是否禁得起人们的推敲,是否能积极地、健康地反映生活本质的内容。

正确,就是作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也就是说,正确的立意应是大多数人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只有正确的意才能立得住立得稳。

作者写诗、填词和作文的目的是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果就个人怡情养性来说,也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读者读诗、读文,是希望从中获得教益,得到某种启发和提高。

这种既丰富精神生活,又提高文化素养的事,本身就赋与高雅、圣洁的含义。

如果我们以低俗、消极的思想内涵去充斥它,势必亵渎自己的心灵健康,亵渎他人的玉洁,亵渎社会道德,亵渎人类正气。

所以,我们作人要有人品,作诗要有诗品。

对于作者的人品和诗品,读者可以从作者的诗文中解读出来,因而,作者在作诗、作文前,立意一定要高,才能与人类社会合拍,才能宏扬民族精神,才能达到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他人启迪、教益的目的。

我们主张立意要高,并不是说我们写诗只能写政治性很强的诗。

因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宽广的,其精神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既然历史上无论古代还是近代,许多爱情诗,山水风景诗,花鸟咏物诗,以及亲情、友情、怀乡、爱国等为题材的诗词,至今为人民传诵、百读不厌。

那么现在,对真挚、纯洁、忠贞爱情的歌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对生死不渝的友情、对勤劳淳朴的民风,对勇于奋斗、不屈不挠、和睦友爱的民族精神的宏扬,又未尝不可去高吟低唱、大书特书?

所以,无论你从生活的海洋里取哪一滴水,只要有益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有益于陶冶自己的情操,都可以立意。

只要我们的作者在写诗、填词、作文中意存高远,就能在自己的文化天地中有所作为。

2.集中

一首诗词只能有一个主题,主题越突出,作品就越有感染力。

反之则意多乱文,如:

有闻

习字吟诗寿惯长,人道如今事异常。

一旦声名初显露,歌厅饭店日徜徉。

此诗第一句与主旨无关,与整体不谐调,破坏了诗感染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其主要原因就是作者创作之初立意不集中造成的。

律绝之诗切忌意杂,盖意杂则诗不纯矣,一首诗想阐明一种意,已有字少情多之叹,如有数意夹杂其中,则易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

如有数意,可分成数首连章描写,较为妥切。

王夫之亦云:

“一诗止于一时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谢皆然。

既以命意成章,则求尽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尽而毕”。

又云:

“一篇载一意,一意则自一气,首尾顺成,谓之成章。

3.新颖

立意新颖,强调的是文章主题要有特色,有独到之处,要有不同于大众化的东西。

立意贵有新意,反之则无诗味,如:

除夕

烟花鞭炮闹除夕,笑语欢声满社区。

千家结彩迎节日,万户书联贺丙戌。

此诗立意太俗,不符合立意要新颖的要求。

不新颖又怎么能吸引读者呢?

就象每天的新闻联播一样,如果每天你一打开电视就是反复播放的同一个事件你还会感兴趣吗?

不感兴趣你还会看吗?

作诗也一样,没有新意,读者就不会对你的诗感兴趣。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古以来吸引了许多读者,人们大都会因为夕阳西下黯然伤神;朱自清反弹琵琶,写出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样的佳句,变换了立意角度,改变了原诗中消极的情绪,令人耳目一新。

4.不能因词害意

记得唐朝诗人崔护写了一首绝句《题城郊南庄》。

写的是他在一年春游时的感慨:

第一年春天,他在城郊南庄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

第二年春天再去,只见桃花依旧,那位姑娘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