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360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docx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docx

通史版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随堂演练综合含答案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第一部分 通史构建 专题突破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政治制度的演变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1

汉代刺史职能的变化

2

经济模式的形成与转型

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3

东汉时期的社会生产模式

4

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周代“天命观”的影响

5

汉代的主流思想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茂名二模)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周官》

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

《史记》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解析:

C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分封诸侯土地的大小,但是不同等级的诸侯国具体的授土面积,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载,C项正确;材料强调按照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分封诸侯土地的大小,没有涉及疆域的信息,A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B项错误;材料强调按照等级的高低来确定分封诸侯封土的大小,不能反映诸侯势力强大,D项错误。

2.(2018·湖南怀化二模)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内容的变化表。

据此可知西汉(  )

皇帝

州刺史权力内容

汉武帝

“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汉宣帝

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

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

A.王国问题死灰复燃

B.刺史逐步丧失监察职能

C.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D.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

解析:

C 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权力由督察郡国、巡视吏治到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再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表明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C项正确;材料中不只涉及诸侯王国问题,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权力在监察郡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B项错误;材料反映刺史权力内容,但不反映州已成为地方行政区划,排除D项。

3.(2018·北京海淀区一模)史学家钱穆论述:

“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

”在这一过程中(  )

A.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

C.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D.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解析:

C 材料中“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反映了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承认了对土地的私有,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的破坏,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B项错误;个体小农经济伴随土地私有制度逐渐确立,D项错误。

4.(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如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弋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B.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

C.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

解析:

A 画面中既有射猎、捕鱼的场景也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景,体现了当时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A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图中没有手工业生产的场景,B项错误;由图中看不出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等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信息,C项错误;土地公有制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及商周时期,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以土地私有制为主,材料中的劳动场景无法体现土地制度,D项错误。

5.(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夏商时期,人们认为“国之存亡,天也”,君是奉“天命”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故称“天子”,即天之子。

但是,周之代商使一些人感到“天命靡常”,甚至认为“天不可信”。

周代“天命观”的这种变化(  )

A.表明周人放弃对神的信仰

B.有效的约束天子的行为

C.摧毁了封建迷信的根基

D.有利于民本思想的萌发

解析:

D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国之存亡,天也”“天子”等思想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崇拜超人间的自然力量,相信天命鬼神,尊天事神以为政。

但周代“天命靡常”“天不可信”等思想,实质上否定了主权在天论,在不动摇“天命”的前提下,强调了人事的重要性,体现出一定的重民思想,从而有利于民本思想的萌发,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周放弃对神的信仰,A项错误;“天命观”的这种变化不能约束天子的行为,B项错误;这种思想更不可能摧毁封建迷信的根基,C项错误。

【新知生成】周代殷之际,人们的“天命观”出现了重大变化,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思想,认为有德者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周的统治者懂得了要想保持天命,就必须赢得民心的道理,从而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即民本思想的出现。

6.(2018·安徽宣城二模)

时代与著作

西汉《春秋繁露》等10部

971

1790

1612

1237

359

574

918

522

东汉《汉

书》等10部

822

1720

2062

1540

539

643

1675

606

对上表著作中关键字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汉朝(  )

A.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

B.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

解析:

D 由材料可以看出两汉著作中“礼”“义”等关键字出现次数最多,这说明汉朝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这与汉代儒学统治地位确立有关,D项正确。

“礼”“义”等关键字是有关儒家伦理道德的,不能说明社会等级关系固定化,A项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B项错误;材料中关键字没有涉及两汉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8·吉林长春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埃及

在开罗附近修建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墓地中发现残余铁砂;在建于约公元前26世纪的金字塔内挖出铁制镰刀

赫梯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

古希腊

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地增长

中国

公元前6世纪首度出现铁的使用。

从此,木制的耒耜逐渐被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

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

英国

1858年铁造蒸汽轮船“大东方号”下水,总重量达19000吨,是19世纪集科学大成的运输工具

法国

1889年巴黎地标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全部用铁铸造完成;196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在敦刻尔克建造钢铁厂

美国

1852年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电梯;1930年美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落成,高319米,大厦的构造为石头、钢架、电镀金属,堪称装饰艺术之最

——据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

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本题以铁器的使用作为线索,在材料中给出了古今中外钢铁应用的情况。

思考的角度一方面可以从世界古代的各个文明铁农具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应用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等方面选取,另一方面可以从从古到今人们对于钢铁的应用的发展与变化角度选取。

如确定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从铁制农具普遍使用、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城邦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繁荣、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专制集权体制初露端倪、“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答案:

示例1:

观点:

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论证:

铁制农具普遍使用之后,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进步。

农业的发展进步,为城邦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繁荣,以及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

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的剧变。

经济上,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政治上,伴随着诸侯争霸的推进,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专制集权体制初露端倪;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逐渐兴起。

综上所述,无论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铁器特别是铁农具的应用在社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示例2:

观点:

随着历史的发展演进,钢铁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

论证:

纵观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铁的产量较低。

从铁的使用范围来看,铁的使用较为单一。

古埃及、古希腊以及古代中国对铁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用于其他领域的情况较为少见。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蒸汽机、电力的使用使得铁的产量迅速增加。

从用途来看,钢铁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遍及建筑行业、交通工具制造等等。

综上所述,伴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后,钢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板块2 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来源

1

唐宋法律特点

2

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

隋唐赋税制度的影响

3

宋代租佃关系的发展

4

理学的形成

唐代儒学领域的“异儒”思潮

5

程朱理学的影响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衡水二调)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  )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解析:

B 考试资格的公平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注意分析考生的来源,考生包括来自于官办学校的“生徒”,也包括不由官办学校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据此可以看出承认了私立教育的合法性,B项正确;恩荫入仕、门阀入仕在唐代仍是重要的入仕途径,C、D两项排除。

2.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

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

这表明唐宋律学(  )

A.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C.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

B 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唐律和宋律都吸取儒家经典,体现了儒家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流,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趋势,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学的具体内容,故D项排除。

3.(2018·广东茂名二模)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

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土以布。

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

这说明隋唐时期(  )

A.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B.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

C.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D.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

解析:

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实行租调制,唐朝实行租庸调制,调主要征收绢、帛、布等纺织品,所以在小农经济的家庭生产中,纺织品除了自给自足外,主要用于缴纳赋税,B项正确;材料体现农桑并种,并未体现出专业性,A项错误;材料体现农桑并种,没有涉及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C项错误;由材料“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可知绢具有一定的流通价值,不能体现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D项错误。

【新知生成】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4.(2018·吉林三模)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

据此可知当时(  )

A.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解析:

B 材料主要反映了租佃制下佃农在一定程度上有迁徙的自由,因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B项正确;劳动力商品化一般指雇佣关系,材料中并未体现,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宋代不抑兼并;材料中没有涉及租佃关系在整个北宋时期所占据的比例,D项错误。

5.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旧唐书》)思潮,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史通》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

这说明唐代(  )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B.儒学发展趋向平民化

C.儒学的神秘化得到加强

D.儒学理论有待于重构

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能力。

儒学领域岀现了一批“异儒”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岀了怀疑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统治面临着困难,为此要进行儒学理论的重构,D项正确;材料现象出现在儒学内部,未体现外部冲击,排除A项;B项中儒学平民化不符合事实,排除;儒学神秘化加强是在汉代,排除C项。

6.(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

这说明程朱理学(  )

A.融儒释道为一体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致力于社会稳定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

解析:

C 根据“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可知程朱理学借佛教“修心”理念来稳定社会,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思想的融合,A项错误;材料表明程朱理学意在通过改良个人来稳定社会,B项非材料主旨;材料表明程朱理学意在通过改良个人,进而改良社会,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并非主张改良社会体制,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8·河北唐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

【南宋】朱熹【南宋】杨万里

昨夜江边春水生,莫言下岭便无难,

艨艟巨舰一毛轻。

赚得行人空喜欢。

向来枉费推移力,正入万山圈子里,

此日中流自在行。

一山放过一山拦。

中国古诗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

解读上面诗句,从其中任意一首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诗句中蕴含的思想哲理。

材料中朱熹诗的大体意思是: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却能自在地移动。

根据诗意和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历史事物的发展进步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根据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紧扣设问要求“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可以结合儒家思想从产生到确立为正统思想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

杨万里诗的大体意思是:

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根据诗意和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根据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紧扣设问要求“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可以结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曲折发展过程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说明。

在论述过程中要紧扣观点和设问要求,阐述有理有据即可。

答案:

示例1:

朱熹诗

观点:

历史事物的发展进步需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论述: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

孔孟周游列国希望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有序,但在当时并未被统治者接受。

西汉建立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国思想,董仲舒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学并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认可,最终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并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思想纽带。

结论:

人生发展也要善于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借力求成。

示例2:

杨万里诗

观点: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论述:

古代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虽然古代中国历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宋元多个时期的国家大分裂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但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随着历代王朝制度政策的不断完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各民族对共同经济生活文化观念的认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结论:

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必将再创辉煌。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明清君主

专制的强化

明代废丞相的影响

1

清朝家国同构的机构设置

2

农耕经济的

发展与迟滞

明清时期经济重心

与政治重心分离的影响

3

清朝租佃关系的发展

4

明清时期承古

萌新的思想文化

晚明民间社团的出现

5

明末清初封建与郡县之争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衡水调研)“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解析:

D 本题考查中国明代中枢机构的调整。

明太祖废除丞相,皇帝直管六部,这一中枢机构的调整,使六部地位上升,六部最高长官由正三品提升为正二品,故D项正确。

六部最高长官品级的提升,并不代表官员晋升相对容易,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而不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故B项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内容,C项错误。

2.(2018·吉林长春三模)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物的机构。

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

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

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

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

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

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

解析:

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征。

材料体现出,内务府作为政府行政之外的管理皇家事务的机构,其收入与支出与国家财政往往有交叉的地方,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征,故A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出政府腐败的问题,因而B项与题意无关。

C项不符合史实,清代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材料并未体现出内务府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因此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

3.(2018·河北衡水二调)明代大学士徐阶说:

“阶惟国家建都燕蓟,百官六军之食咸仰给于东南。

漕运者,盖国之大计也。

自海运罢,而舟之转漕,独兹一线之渠,其通与塞,又国之所谓大利大害也。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分离存在矛盾

C.明朝商品生产区域分工明显

D.保障漕运是明朝维护统治的根本大计

解析:

B 材料表达出国家的政治军事重心在北方,而“食咸仰给于东南”,体现出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分离存在矛盾。

故答案为B项。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于南宋时期已完成,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生产区域分工,故C项说法错误。

D项只表达了材料的第二层意思,不够全面。

4.(2018·山东德州一模)清初采取多种措施裁抑江南缙绅地主的经济、政治特权,缙绅势力明显衰落。

与佃农同属“凡人”身份的庶民地主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有(  )

A.土地高度集中B.主佃依附关系松懈

C.阶级矛盾激化D.江南文化地位衰退

解析:

B 由材料可知,清初特权阶层缙绅势力衰落,而在政治上、法律上与佃农处于平等地位的庶民地主迅速发展。

庶民地主由自耕农或佃农发展而来,并无政治特权,因此其与佃农之间是收租者和纳租者的契约关系,故B项正确。

庶民地主的发展反映了A项说法与材料内容相反;裁抑江南缙绅地主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故C项说法错误。

D项明清时期江南文化经济进一步发展,江南文化地位进一步加强。

5.(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解析:

D 本题考查晚明经世致用思潮。

根据表格中对各个会社的描述看,批评时政、发展工商、讲求实学,这些都是明清进步思潮的内容,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新兴工商市民阶层的要求,故D项正确。

明代实行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故A项错误。

表中信息不能反映出“中小市镇大量兴起”“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的内容,故B、C两项说法错误。

6.(2018·安徽江南十校联考)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秦汉和唐朝是两个高潮,主要是围绕王朝行政体制的优劣主题进行争论。

明末清初,这一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

“新的意涵”之核心是(  )

A.提倡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

C.挑战宋明理学D.弘扬唯物思想

解析:

B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要结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内容和材料信息分析。

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因为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力主“复封建”,但有封建之意而无封建之实,“封建之意”是扩大地方权力,限制君权。

因此“新的意涵”核心是反对君主专制,故答案为B项。

A、C、D三项都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内容,但不符合“封建之意”。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 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发现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中“明朝中后期的政局”可知目录中缺少明朝初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理由从“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的角度说明;依据目录中政治、外交等信息可知缺少经济方面的信息,可以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角度增加,理由从“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现象出现来归纳;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本书缺乏明朝活跃的思想和科技成就,理由从“早期民主思想产生、陆王心学得到发展以及总结性科技成就突出”的角度说明。

答案:

(1)增加内容一:

明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理由: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相权严重威胁皇权(皇权受到制约),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