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029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docx

《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docx

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

知识点全面梳理强化指导

  

  ※语文基础知识板块:

  字音题

  一、内容与对策

  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

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

  1、多音字。

比如今年江西卷中的“提防”“重听”“咬文嚼字”“少不更事”等词中的加点字,对这些多音字,该读甲音而读了乙音,这便是多音字的误读了。

针对这种误读现象,我们应该明确三点。

  ①音义相关。

古人认为“音生于义,义著于形”,那么,对于多音字来说,往往是由于同一字有了不同的义,从而有了不同的音。

所以我们应该在把握字义的基础上来认定多音字的读音。

例如“屏”字,当它与遮挡的意思相关时,读“píng”,如“屏风”“屏障”“屏蔽”等;当它解作“抑止或除去”的意思时,读“bǐng”,如“屏除”“屏退”“屏声”等。

  ②辨明语体。

一个字在书面语中可能是一种读音(这时它往往作为复音词的词素存在),它在口语中可能是另一读音(这时它往往是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词存在的)。

例如“血”字,它在“血泊”“贫血”“呕心沥血”等书面语中都读“xuè”,而在口语“血淋淋”“流了一点儿血”中就读“xiě”。

这类字不算多,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类误读,如“给”“薄”“剥”“削”等多音字都属于这一类。

  ③抓住“另类”。

特殊之一是古汉语异读的遗留,这在成语中表现明显,例如“虚与委蛇”“一暴十寒”“暴虎冯河”“千乘之国”等等。

特殊之二是不少多音字存在某一读音“少”而另一读音“多”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采用“记少不记多”的简便记忆法。

例如“遂”字只在“半身不遂”中读“suí”,在其余词语中都读“suì”;“烙”字只在“炮烙”一词中读“luò”,余者读“lào”;又如“辟”字,读“bì”的常见词有“征辟、复辟、辟邪、辟易”四个,余下的就多读“pì”了。

  2、形声字。

今年江苏卷所考查的“眩晕、舷梯、炫耀武力”等16个词语中的加点字都是形声字。

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重点注意的对象。

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中的加点字都读“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ò、diào”。

对形声字,我们一方面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

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这几个词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

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的加点字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是相同的。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艰苦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3、异形同音(近音)字。

有异形同音的,比如“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一组中加点字都读“qián”;有异形近音的,如“曲肱而枕”的“肱”(gōng)与“一泓清泉、宏观调控、鸿鹄之志”一组中的三个加点字(音“hóng”);有形似音同的,比如“船舷”与“弓弦”,“瞋目”与“嗔怒”;有形似音异的,比如“箴言”与“缄默”,而“偌大、诺言、唱喏”一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应该是“ruò、nuò、rě”。

这些字或者字音相同,或者字形相似,是我们最应该细加辨析的对象。

  二、细节和技巧

  细节永远是值得关注的对象。

细节有拼音知识方面的,如声母是否送气要分清,“奴婢、哺育”的声母为“b”,是不送气的,而“媲美、浦口”的声母为“p”,是送气的;又如平舌、翘舌问题,比如“塑、溯”是平舌音,声母为“s”,而“朔”则为翘舌音,声母是“sh”。

细节还体现在能否识别认知陷阱方面,例如在“扶老挈幼”这个词中,我们很容易受到“扶老携幼”一词中“携”的影响而将“挈”误读为“xié”,如果我们能够细心一些,就能够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

  从复习和解题技巧方面来说,我们首先要树立整体意识,从字不离词、音义相关的角度准确推断;其次我们要注意命题者的思路和倾向性,例如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如“枕藉jiè”)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如“枕藉jí”)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读音”(如“分泌mì”)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读音”(如“分泌bì”)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常读音(如“押解jiě”)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字但不是僻字(如“恚huì恨”)一般很少标错音。

第三我们要特别警惕那些“熟悉的”陌生字,对诸如“犄角、商榷、宫阙、揶揄、巨擘、宽宥、忤逆”这一类的考试高频词汇要能切实掌握好。

此外,我们要熟悉《普通话异读审音表》,碰到“骑、荫、凿”这一类已经统读的字音就不要再进行异读了。

  词语、熟语题:

  语言的色彩意义是词所表示的某种倾向性或情调。

因色彩意义是概括反映客观对象的次要属性而形成,所以又称之为附属意义,主要是指语言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等。

语言色彩的考查在近年高考中常常表现为考查词语的运用,语言的得体,仿写,诗词赏析,散文阅读等。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思考:

  一、辨清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①褒义色彩,如团结、鼓舞、爱护;②贬义色彩,如勾结、煽动、袒护;③中性色彩,如结合、鼓动、保护等。

对于词语辨析使用选择或填空题,我们可以:

(1)辨明褒贬。

如:

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性。

“始作俑者”意思是指“最先做坏事的人”,是一个贬义词。

把他用在“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2)识别两可。

如: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像力。

“想入非非”一般指“完全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它用在此处非常恰当,因为产生神话的人类儿童时代在对大自然一切奥秘不了解的情况下,想用一种超自然力去征服和解释大自然的一切,故而“想入非非”。

此外,这类熟语还有灯红酒绿、苦心孤诣、试目以待、左右逢源等。

(3)区别轻重。

如:

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指“同坏人共同干坏事”。

句中“少数党员干部”虽然觉悟不高,但未落到与坏人为伍的地步,所以这里用词过重了。

(4)摆正谦敬。

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是谦词,常用来称谢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称谢别人送来题赠的字画。

句中误将其作为贺敬之词。

  二、辨清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有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说明文体与文学作品用语的区别、新闻语体与一般书面用语的区别等。

对于简明、连贯、得体或仿写等题,我们可以:

(1)弄清语体特点。

书面语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用词规范,多长句,表意严密,结构严谨;口语用于即兴交际的环境,用语灵活,多短句。

(2)弄清适用情况。

如通知、借条、请柬等,是程式化的书面语体,用于事务性、立法性文件等;具有明确性、简要性、规格性。

有大量的专用词语(承蒙、兹因、欣悉、遵照、如下、任免、审核、特此通报、予以查处、值此……之际等),多用陈述句和祈使句,很少使用渲染性的修辞格,风格趋于简洁、朴实、明快。

如科技新闻具有准确、严谨、简洁的特点。

大量运用专业术语以及图表、符号、简称,不断吸取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多用结构严谨的陈述句、复句以及关联词语等。

公益广告、倡议书等要具有宣传鼓动性、严密的逻辑性。

用词广泛、新词新语及时,多用陈述句、祈使句、复句。

修辞上多用渲染性的辞格。

呈现严谨、庄重的风格。

对联、短信等文艺作品的语体主要以形象性、抒情性、美感性为其基本特征。

  易混成语

  

(1)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胫,小腿,没有腿都会跑,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到处流传。

后者形容流传迅速和突然消失。

二者都有传播迅速之意,但前者强调消息未公开,后者除消息流传迅速之外,还有物品突然消失之意。

  

(2)不名一钱不值一钱

  名,占有;没有一文钱,形容穷困到了极点。

不值一钱,即连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一点价值。

  (3)不容置喙不容置辩

  喙,鸟嘴;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

不容置辩,不容许申辩、解释。

  (4)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然,正确;不以为然即不认为对,表示不同意。

不以为意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在意,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5)不足齿数不足挂齿

  都指不值得一提。

但前者表示极端的轻视,后者程度稍轻。

  (6)箪食瓢饮箪食壶浆

  箪,古时盛食物的一种器具。

前者源出《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即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旧指安贫乐道,也指生活贫苦。

后者形容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装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7)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前者源于东晋谢安辞官后在东山隐居,后又出任高官,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对象是人。

后者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贬义。

  (8)火中取栗坐收渔利

  前者比喻冒着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有。

后者比喻利用别人间的矛盾从中获利。

  (9)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前者指不用一般的眼光看待,比喻特殊对待,一般是较好的对待。

后者指擦亮眼睛,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10)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都指看见和没有看见一样。

但前者指常看见,强调“熟视”,指对某一事物漠不关心;后者强调睁着眼睛没看到,批评不注意或不关心。

  (1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都有使人震惊之意。

但前者强调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对象多不是事实;后者强调事实让人听了极为震惊。

  (12)体无完肤皮开肉绽

  前者形容浑身是伤,常喻指论点被彻底驳倒或被大量删改。

后者用字面义,形容伤势重,多指被打伤。

  (13)望尘莫及鞭长莫及望其项背

  望尘莫及意思是远望别人跑过后扬起的尘土,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意思是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比喻力不能及。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看见他人的脖子和后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式,“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

  (14)无所不至无所不及

  无所不至与无所不及义同,只是程度稍轻,原指没有什么不能达到的地方,后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也大都为贬义。

无所不及,及,达到;没有什么不能达到的,即一切都能达到。

例:

①其文卓然自成一家,比司马迁、杨雄、韩愈,无所不及而有过之。

②侵略军每到一地,杀人放火,jy掳掠,无所不至。

  (15)心猿意马心烦意乱

  前者形容心思,欲念流荡散乱,控制不住。

后者指心情烦躁,思绪纷乱。

  (16)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目不暇接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前者使用范围比后者大,后者的对象是静止不动的物品,前者既可指看不过来,也指接待应付不过来,对象是相对运动的景物、人或事情。

  语病题:

查断病句常用十招

  提纲:

①找主干,看搭配是否恰当②看并列短语,“搭配”“语序”“分类”是否恰当、结构是否一致③看否定词,语意是否相反④看介词短语,是否缺主语⑤看数量词,是否重复、矛盾或不科学⑥看成对关联词,位置是否恰当⑦看两面词,是否出现“一面”对“两面”⑧看句式结构,句式是否杂糅⑨看语意,是否明确、是否矛盾⑩删除比较,判断是否赘余

  XX年全国统一的高考考试大纲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病句年年必考,分值为3分,而且05年全国一卷设置了两个小题考查即第3小题“没有语病的一句”和第4小题“语意不明确的一句”,分值升为6分,可见它的分量之重。

这对规范汉语语法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那么病句的判断是否有章可循呢?

当然有,下面赘述几招:

  一、找主干,看搭配是否恰当

  这是检查病句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招式。

如:

  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农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05年浙江卷)动宾短语“依靠……含碘量”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去掉“含”“量”两字。

  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05年湖南卷)主干为“生物入侵是指物种”显然不对,主语“生物入侵”与宾语“物种”搭配不当,可以把“的物种”去掉,在“那些”后面加入“物种”。

  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05年山东卷)“歌声……焕发芳香”动宾搭配不当,“焕发”是视觉印象,“芳香”是嗅觉印象,可将“焕发”改作“散发”。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05年山东卷)主干“(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欢迎”其中“培养”与“欢迎”搭配不当,可改成“高校培养的学生深受欢迎”。

  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05年江西卷)主干“乒乓球馆是团体”主宾搭配不当,将“团体”改为“场所”。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老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05年江苏卷)“传统的‘满堂灌’”属于教学方式,不是老师角色,主语“角色”与介词短语“由传统的‘满堂灌’”搭配不当,可将“角色”改成“教学方式”。

  二、看并列短语,“搭配”“语序”“分类”是否恰当、结构是否一致

  并列短语的使用可能会出现以下四种的语病:

  、搭配不当。

如:

  (7)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该句的宾语是由五个词语构成的并列短语,该句的主干是“我看到乡亲、房子、街道、乡音、笑声”,谓语“看到”只能同“乡亲、房子、街道”搭配,不能同“乡音、笑声”搭配。

因此在“街道”和“乡音”之间加个谓语动词“听到”。

  2、语序不当。

如:

  (8)、经考古专家20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整理、研究和发掘”这个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发掘、整理和研究”。

  3、分类不当。

如:

  (9)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05年全国卷一)“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并列关系不当,可将“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改为“床上等生活用品”。

  4、并列结构不一致。

如:

  (10)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05年北京卷)“善意姿态”与“长远战略”中的“善意”、“长远”可作使动用法理解,但“历史方向”中的“历史”作使动用法讲不通,可在历史方向之前加上“决定”之类的动词;同时删去“在于”,去掉“历史方向”之后的都好,形成一致的动宾短语并列。

  三、看否定词,语意是否相反

  无论是反问句式,还是否定陈述句式,常常会出现否定词多一个,从而造成语意相反。

如:

  (11)发展没有终点,实践不会终结,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去掉“难道吗”和“不”语意保持不变,即为“我们能否认这是真理”,语意相反,“删去一个“不”。

  (12)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05年江西卷)删除“伪”字,“面具”含有“伪”之意,该句也可看作“语意重复”之病。

  (13)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05年江苏卷)“避免”与“不”重复,语意说反了。

  四、看介词短语,是否缺主语

  介词短语误用造成主语残缺,这是最常见的语病。

如:

  (14)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影片的观摩。

(05年全国卷一)缺主语,删去“自……以来”,让这介词短语变成主谓短语并且充当主语。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05年浙江卷)缺主语,去掉“在……中”,让“这部作品”作主语。

  这种语病的改法都是删去介词,因为介词短语不能作主语,删去介词后,介词短语变成了名词或名词短语,就可作主语。

  五、看数量词,是否重复、矛盾或不科学

  看与数量词搭配的词语如“增加(减少)了”“增加(减少)到”是否科学准确,约数不能有重复表述或前后矛盾的文字,表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

如:

  广东每年虾产品出口超过一亿美元以上,一旦被征收反倾销税,整个虾产品出口将遭受沉重打击。

“超过”与“以上”重复,可以删去“以上”。

  据统计:

河南省栽植泡桐至少二亿棵左右,泡桐栽种面积增加到一千万亩以上。

“至少”与“左右”语意有重复,有矛盾,可删去“左右”。

  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可将“一倍”改为“一半”。

  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近40%以上。

“近”与“以上”矛盾,删去其中任何一个。

  六、看成对关联词,位置是否恰当

  成对使用的关联词,常常会出现关联词的位置不当,这是最常见的语病,也是最容易忽略的语病。

成对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所在的两个分句,如果主语相同,关联词语应放在共同的主语之后,如果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分别放在各自的主语之前。

如:

  (20)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05年北京卷)。

两个分句的主干分别是:

大戏让人们看到进步;大戏(让人们)看到可喜一步。

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大戏”,后一分句承前省略,应将关联词语放在共同的主语“大戏”之后,因此“不仅”调到“让人们”之前即可。

  (21)近年来,国家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关联词“不仅”所在的分句主语是“机构”,“而且”所在分句的主语是“许多人”,前后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应放在各自的主语之前,因此将“不仅”移到国家前。

  七、看两面词,是否出现“一面”对“两面”

  两面词如“能否、是否、成败、优劣、好坏”等,它常常造成“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意搭配不当。

如: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05年全国卷一)主语中“能否”这个两面词表明主语是两面意思,宾语“重大意义”是一面,两面对一面,因此删去“能否”,改成一面对一面。

  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05年浙江卷)“进步与否”是两面,“国家富强”是一面,两面对一面,不妥,“是否”与“富强”不对称,因此去掉“与否”,改成一面对一面,或者在“国家”与“富强”之间加“是否”改成两面对两面。

  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05年山东卷)“抓不抓……关系……”两面对一面,前后不对应,可在“事业”与“后继有人”之间加“是否”或者将“抓不抓”改成“狠抓”。

  八、看句式结构,句式是否杂糅

  句式杂糅就是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判断的关键是找句子的主干,可找到两套交叉的主干。

当然从语意上分析,这种语病也可粗略地看作语意重复。

如:

  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该句包含两个句子:

一是“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关键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二是“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关键是……”与“……是与……分不开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烧伤呢?

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

后一句子包含两个句子:

(这)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舞蹈者不停在跳跃。

“原因之一是……”和“(这)是因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包括两个句子:

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电磁力;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靠的是……”和“……是利用……来实现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九、看语意,是否明确、是否矛盾

  、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语指代不明,或者一词多义,或者一词多(词)性或者不同的断句方式等造成语意不明,产生歧义。

如:

  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批评的人很多。

(05年全国卷一)“批评的人很多”是“批语他的人”还是“被他批语的人”多,不清楚。

这是“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今天老师又在班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05年全国卷二)“自己”既可以指老师,也可以指“我”。

这也是“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05年全国卷二)“因患病住院”主语“指代不明”,既可以看作黄昆一人又有可能看成是黄昆、姚明两人。

  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05年湖北卷)“投诉”雇主还是投诉编辑部,宾语指代不明。

  已经是傍晚时分,在空寂无人的教室里他独自坐着,久久地品未着这次考试失败的苦涩。

“空寂无人”与“独自”语义矛盾。

  十、删除比较,判断是否赘余

  在通读句子时,感觉多余的成份,先删除,再比较通读,如果语意照样明确或更加明确,那么该成份则是赘余,这种方法的关键是通读句子,凭借正确的语感。

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05年天津卷)通读句子时,将“不足”和“不当”删除后,感觉句子更精练,语意更明确,简单分析可知“我们所缺乏的”应是“勇气”和“谋略”,也可将“缺乏”改作“表现出”。

  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全国卷三)只要通读句子就感觉“时”字多余。

  从XX年的高来看,我们复习时要特别重视语意是否明确、搭配是否恰当的语病判断训练。

答题时我们一要审清题干,是选“有语病”的一句,还是选“没有语病”的一句,明确四个选项的句子,“有语病”的多,还是“没有语病”的多;二要全神贯注地通读句子,调动自己平时积累的正确语感,感觉词句是否有病;三是运用以上招式即平时训练总结的经验,从理性上去判断。

其实,“正确语感”和“训练总结的经验”是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的,是融为一体、不能截然分开的,在临场中要综合、灵活地运用,不断提高自己查断病句的第一感觉的正确率。

  ※文言文阅读板块

  文言文阅读材料是一篇浅显的,考查的实词也仅限于“常见”。

文言虑词的限定更为严格,不超过《考试说明》上规定的虚词共10个()。

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这一范围。

  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均为选择题,共3题,占9分。

主要考查文言基础知识,能力要求为理解和分析综合。

  由于采用选择题的方式,而不像现代文阅读那样通过直接表述来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所以,近年来的文言文阅读试题直接考查分析作者观点、态度较少,一般通过考查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来检测考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程度。

这种选择题一般有下面两个特征:

  

(1)内容错位。

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地点、指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