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8318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docx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docx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期末考复习提纲资料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1.2.3章)

板块一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

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

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

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卵巢的主要功能: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

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

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

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本质上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⑶婴儿:

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第2节:

走向成熟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5、青春期特点:

①出现第二性征②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③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第3节:

动物的生命周期

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

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

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运动方式

呼吸器官

蝌蚪

水中

躯干和尾部

游泳

成蛙

水中与陆地

四肢

游泳、跳跃

肺和皮肤

4、完全变态发育:

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青蛙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

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如:

蚕、蝶、蛾、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如:

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臭虫)

6、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7、动物的寿命:

由生命周期构成。

生命周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寿命受食物、环境、敌害等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

动物的生长时期

1、动物的生殖方式:

⑴有性生殖(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昆虫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鲨、蝮蛇

受精方式

体内

体外(水中)

体内

胚胎发育方式

卵生

胎生

卵胎生

幼体发育场所

体外

母体内(子宫内)

母体内

营养来源

卵黄

母体(主要来源)

卵黄

⑵无性生殖(不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①分裂生殖(代表动物:

变形虫);

②出芽生殖(代表动物:

水螅)。

 

2、胎生与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繁殖的意义:

为哺乳动物的幼体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成活率有很大提高。

3、卵生动物的卵很大的原因:

卵生动物胚胎发育营养都来自卵黄。

3、衰老的最终结果是死亡。

死亡的主要特征是心脏、肺和大脑停止活动。

死亡的主要标志:

大脑停止活动。

4、克隆技术是无性生殖。

5、同卵双生:

一个卵子接受一个精子。

异卵双生:

两个卵子接受两个精子。

 第五节:

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

    胚芽                  

                  胚轴            果皮与种皮

           胚    胚根            胚乳

                  子叶            

菜豆种子 子叶   玉米种子(单子叶)

(双子叶)                   胚芽    胚

 种皮            胚根 

        胚轴

                                                                         

 2、植物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甘蔗)(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橘)

 4、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

 5、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

 (淀粉遇碘会变蓝。

 6、种子萌发时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7、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能独立生活的主要标志是胚芽发育成茎、叶并转绿。

 8、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是胚根发育成根,其次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9、根据芽的着生位置,芽分为顶芽和侧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轴发育成茎。

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侧芽的生长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10、顶芽发育较快,往往抑制侧芽的发育,摘除顶芽,就会促使侧芽发育,多长侧枝。

11、植物经过开花、传粉之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12、植物的一生经过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株开花、结果等生长期后,将会死亡。

第六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雄蕊中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方式主要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其中较普遍的传粉方式是异花传粉。

2、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花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前者主要靠昆虫传粉,后者主要靠风力传粉。

3、植物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内的胚珠数决定了果实内的种子数)

4、植物的无性生殖

(1)孢子繁殖:

(如:

蕨、地钱、葫芦藓、藻类)

(2)营养繁殖:

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

 包括:

分根、压条、扦插和嫁接等。

(注:

营养繁殖的优点 

(1)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2)繁殖速度较快。

5.接穗能否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紧密结合。

6.组织培养特点:

1)新个体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亲本利用率高;3)适用范围广;4)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且诱导变异也比较容易。

板块二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基本感觉,分别由感觉器官眼、耳朵、鼻、舌、皮肤感受。

2、皮肤的感觉功能:

冷觉:

(冷觉感受器)、热觉:

热觉感受器、触觉:

触觉感受器、痛觉:

(痛觉感受器,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

皮肤不能准确的感受温度。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测试温度),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盲人阅读盲文)。

4、嗅觉的形成:

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

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

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因为味觉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味道

敏感区域

舌侧(中)

舌尖

舌根

舌侧(前)

麻、辣、涩等为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闻着柠檬的同时吃着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

说明嗅觉与味觉是相互影响的。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

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

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

声波。

3、传播的速度:

温度越高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声音传播的速度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

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

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

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5、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物体振动快,振动频率大,音调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蝙蝠:

发出、接受超声波。

B超:

应用超声波。

地震:

发出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流星等。

2、光的传播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小孔成像:

倒立的实像(等大、缩小、放大都有可能)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8m/s或3×105Km/s),空气中次之,液体中第三,固体中最慢。

光年是长度单位。

1光年=3×108米/秒×365×24×3600秒=9.4608×1015米。

3、光的色散:

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

红、橙、黄、绿、蓝、靛、紫。

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

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

4、看不见的光:

①红外线的应用:

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②紫外线的应用:

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5、物体颜色: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注意:

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2、光的反射定律:

①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β=α)

【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路具有可逆性。

(A看到了B的眼睛,则B也一定能看到A的眼睛)

3、在科学上往往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期中箭头的指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4.镜面反射:

黑板的反光、化装镜漫反射:

电影屏幕、植物、墙壁、衣服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反射现象)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注意】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和距离没有关系

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射出来的。

凸面镜凹面镜

6、凸面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

汽车观后镜)(可扩大观察的范围)。

凹面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

太阳灶)。

7、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注意:

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传播速度改变)

8、光的折射定律:

①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γ<α)

④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γ>α)

【注意】①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垂直射入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法线三线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③光发生折射时,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④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反射。

8、从河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觉得浅,从水中看河岸上的树觉的高。

筷子弯折。

(都是虚像)

 

注意:

光的反射解释: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在同种介质中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光的折射解释:

岸上看水中的鱼、水中看岸上的树、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海市蜃楼、水中的筷子弯折了、透镜成像、光的色散。

透镜和视觉·········································································

1、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2、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

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

●物距u:

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

透镜到像的距离.

4、凸透镜成像规律

 

像的水平运动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一致,像离透镜越远,像就越大。

由于成倒像,所以物体向上移,像向下移。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距离v

应用

倒立或正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倒立

2.www。

cer。

net/artide/2003082213089728。

shtml。

放大

2、价格“适中化”实

(2)东西全

9、如果你亲戚朋友送你一件DIY手工艺制品你是否会喜欢?

幻灯机

尽管售价不菲,但仍没挡住喜欢它的人来来往往。

这里有营业员们向顾客们示范着制作各种风格迥异的饰品,许多顾客也是学得不亦乐乎。

在现场,有上班族在里面精挑细选成品,有细心的小女孩在仔细盘算着用料和价钱,准备自己制作的原料。

可以想见,用本来稀奇的原料,加上别具匠心的制作,每一款成品都必是独一无二的。

而这也许正是自己制造所能带来最大的快乐吧。

倒立

标题:

大学生究竟难在哪?

—创业要迈五道坎2004年3月23日等大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饰品文化,将这些饰品汇集到一起再进行新的组合,便可以无穷繁衍下去,满足每一个人不同的个性需求。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辖的“促进就业基金”,还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担保,贷款最高上限达到5万元。

(三)大学生购买消费DIY手工艺品的特点分析测焦距f

(二)对“碧芝”自制饰品店的分析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正立

放大

放大镜

5、眼球与折光系统:

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及其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主要)、玻璃体组成(相当于凸透镜)。

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6、虹膜(有颜色)的作用:

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

7、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图见P33-34)

原因

矫正

近视

成像在视网膜前

佩戴凹透镜

远视

成像在视网膜后

佩戴凸透镜

 

板块三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1、参照物: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运动的类型:

(按运动路线):

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按速度是否改变分):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三种方法:

一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二是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是比较单位时间内走的路程,

4、速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意义:

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公式:

V=S/tS=Vtt=S/V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V=S/t(速度与路程、时间不成比例关系,但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6、单位:

1m/s=3.6km/h1m/s意义:

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为1米。

7、变速直线运动:

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

,注意,这里的s是指所求时间内的总路程,t是总的时间。

力的存在············································································

1、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有力的作用,可能形变,也可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力的存在一定需要两个物体。

(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接触也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相互作用力是一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A对B有力的作用,B对A也有力的作用)

4、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反抗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发生形变,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反抗形变。

(方向:

与形变方向相反。

拉力、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也就越大。

【注意】这个“一定范围”是指弹性形变的范围。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单位符号是N,(两个鸡蛋重2牛,中学生重约500牛)

测量力的大小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或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6、弹簧秤原理:

在弹性形变范围(即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弹簧所受拉力成正比。

使用注意:

调零、看清量程和最小刻度、不测超过量程的力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改变一个要素,效果就改变)

8、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作力的图示时,应当注意: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他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一般画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线段的箭头方向必须跟力的方向一致。

9、力的示意图:

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重力················································································

1、重力: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

地球;作用点:

重心;方向:

竖直向下(应用:

重垂线、水平仪)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m=G/gg=G/m)

g=9.8牛/千克:

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温度、状态、位置而变化。

而重力随物体所在位置(如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不同纬度g不相同。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定律)

【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中,研究对象是:

一切物体

成立的条件是:

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

结果: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原先保持静止状态的,当一切外力都消失时,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

原先保持运动状态的,当一切外力都消失时,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固体、液体、气体,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注意:

惯性的大小与一切因素都无关,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反过来,如果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要素完全相同的两个力,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注意:

学会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2、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它对我们解题的启示是:

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个物体只有两种情况:

要么不受外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要么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如果是后者,则这两个力肯定是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我们在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到底要研究哪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然后对这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在做受力分析时,要有顺序,比如先考虑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在考虑竖直方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