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452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docx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docx

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一部分“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型

包括概念题、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胚胎期

(二)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在出生时存在,后来消失,并能作为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的一种原始反射是(  )。

A巴宾斯基反射  B摩罗反射  C手掌抓握反射  D行走发射

2.1岁半的儿童只能集中注意(   )。

A10—15分钟  B8—10分钟  C5—8分钟  D15—20分钟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幼儿的思维特征,并对其中的某一特征进行举例说明。

2.请简述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1.案例:

14个月时,豆豆会当着很多大人和小孩的面,跟着“小螺号”的调子开心地边唱边跳,可是24个月时,他跳了几步就会停下,并且用手遮住脸。

为什么毛毛的行为会有如此的改变?

2.案例:

3月份刚刚插班进入你们小

(1)班的涛涛,每天还没进幼儿园就开始哭,好容易被他爸爸安抚下来,可是一进班级见到你就又开始哭,两周以后,他仍然不太适应,他不喜欢你抚摸他的头,有小朋友靠近他,他也会很警觉,不愿意参与你组织的集体活动。

请用我们讨论过的有关气质的知识,来解释这个孩子的情况。

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他适应?

第二部分复习题范围及答案

第1—2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时序研究——时序研究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融合在一起,在横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研究,以更好地研究心理变化的特点与转折点。

3.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纵向研究——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气质——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

6.胚胎期——胚胎期也叫细胞和组织分化期,是从怀孕后的第三周开始,一直到怀孕后的第八周结束。

这六周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

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正在形成,成长中的胚胎特别容易受不健康因素的干扰。

二、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的三大领域及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10分)

答:

第一,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我们对其生理、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时会初步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第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

(1)遗传和环境;

(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

2.简述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

(10分)

答:

第一阶段:

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

1—3岁,自主对羞愧;第三阶段:

3—6岁,主动对内疚。

3.由里到外依次介绍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构成系统。

(10分)

答:

布朗分布伦纳的社会生态学理论由里到外依次为:

(1)微观系统;

(2)中间系统;(3)外层系统;(4)宏观系统;(5)动态变化系统

4.简述研究遗传影响力的方法(或者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

(6分)

答:

选择性育种和家谱研究是用来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

(1)选择性育种:

通过选择性培育有特殊物质的动物,来回答遗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物质的个体差异。

(2)家谱研究:

家谱研究一般采用双胞胎研究和收养研究两种方法。

5.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6分)

答: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至少有三种方式:

(1)被动的互动;

(2)唤起性的互动;(3)主动的互动。

6.简述足月产新生儿所表现出来的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

(10分)

答:

生存反射包括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

原始反射包括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

7.简述分娩过程三个阶段及三种常见分娩并发症。

(6分)

答:

分娩过程的三个阶段有:

宫颈扩张与收缩;胎儿娩出;胎盘娩出。

分娩三种常见的并发症有:

缺氧、早产和低重儿。

8.如果要你对一个怀孕的妇女提出促进胎儿生长的建议,你将侧重于什么角度提出建议?

为什么?

(要求不少于500字)(12分)

答:

侧重于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的角度提出建议,原因是:

第一,要避免致畸因子的不良影响。

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

怀孕期间要慎用药物,如镇静剂、乙烯雌酚、四环素、阿司匹林等都可导致胎儿畸形;尽量远离毒品、烟、酒,过量的咖啡因饮料也对胎儿有害;避免化学物品和辐射的影响。

第二,要避免母亲各种因素的不良影响。

理解教材P39—P40,参照以下要点扩展发挥。

(1)母亲的疾病:

(2)母亲的营养:

(3)母亲的情绪压力。

第3—5章

  一、概念题

1.髓鞘化P61——是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延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发展。

2.大脑偏侧化P62——指大脑两半球功能有差异,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而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

3.图式P88——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回答“用来描述儿童表征、组织或解释经验的模式或心理结构”亦可)。

4.客体永久性P92——客体永久性是指个体了解到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地存在,即当物体不再眼前或通过其他感官不能察觉时,仍然是存在的。

5.弗林效应P97——在整个20世纪,人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从1940年开始,每过10年,各个国家公民的智商平均增长了3分。

这种智商的持续稳定升高被称为“弗林效应”。

6.正强化与负强化P101——如果某一刺激的出现能增加某一行为以后发生的可能性,这一次及成为正强化;如果某一刺激的消失或终止能够增加某一行为以后再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刺激成为负强化。

7.自我意识情绪P115——幼儿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中等水平的、复杂的情绪,如窘迫感、羞耻感、内疚感、嫉妒和自豪等。

这些情绪被称为自我意识情绪。

8.社会性参照P117——是指婴儿开始监控父母对于不确定情境的情绪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

9.气质P121——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0.依恋P128——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是婴儿与照料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

  二、简答题

1.简述大脑两半球功能?

P62

答: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很大,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

2.儿童早期身体和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

P71

答:

儿童早期身体和动作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头尾原则是指头、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肢的发展;远近原则是指头、躯干、手臂的动作发展县域双手和手指的发展。

3.从遗传和经验的角度,如何理解神经细胞的“用进废退”的规则?

P61

答:

神经细胞的“用进废退”的规则是指如果在神经系统发展尚不成熟时,加以丰富的刺激,会促进大脑的发展,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刺激,则会导致神经的萎缩。

4.请简述婴儿感知觉研究的方法。

P79

答:

婴儿感知觉研究的方法有反射法、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视觉偏好法、诱发电位测量法、高振幅吮吸法等(答题时,可以自己增加爱内容)。

5.请就“习惯话与去习惯化”进行解释和举例。

P79

答: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这个过程就是习惯化;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的身体可能又会发生新的变化,这个过程就是去习惯化(请看书上的举例)。

6.请就婴儿学习的主要途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解释和举例。

P100-101

答: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条件刺激引发了儿童的一定的反应(举例),操作性条件发射是指儿童首先出现某种反应,紧接着出现一个愉快的刺激或减少一项不愉快的刺激,是这种反应的频率增加(请看书上的例子)。

8.儿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获得情绪表达规则?

这项能力对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有意义?

P118

答:

儿童在6个月左右在调节自己消极情绪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接近1岁时,开始使用一些策略来减少不愉快的情绪。

到了小学阶段,会逐渐理解情绪的社会规则,并学会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抑制哪些情绪。

这项能力保障儿童能够顺利地与人相处并获得他人的认同,有利于成年后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

9.请简述鲍尔贝的婴儿依恋行为的发展过程,并对其中的某个阶段加以举例说明。

P129

答:

第一阶段(0-3个月):

前依恋期(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

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这时,婴儿对母亲和其他熟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

第三阶段(6个月-3岁):

积极寻求与专门的照顾者接近的阶段。

第四个阶段(18个月-2岁后):

交互关系形成阶段。

(举例时请参考书上的例子)

10.请简述陌生人情境测试法。

P136

答:

它一种标准化的方法,能够检验婴儿与母亲建立的依恋类型。

实验者设置了若干情境,模拟自然情景中有玩具时母亲与婴儿的互动;暂时和母亲分离,陌生人进入;与母亲重聚。

通过对婴儿在这些场景中的反应,可以将他们的依恋类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安全型依恋;②抗拒型依恋;③回避型依恋;④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

三、案例题

  案例1:

P72-73

妞妞宝宝7个月了,喜欢在地上爬来爬去,爷爷奶奶一是觉得地上脏,二是怕妞妞到处乱爬容易被磕着碰着,而且容易把家里搞的乱七八糟,爷爷奶奶常常宁可抱着,也尽量不让妞妞乱爬。

而年轻的爸爸妈妈则认为应该放手并鼓励妞妞多爬行,家里乱点脏点没关系。

于是各不相让,家里矛盾开始了。

请你帮这家人分析一下,并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

答:

爬行是所有粗大动作发展的基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爬行有三点好处:

训练肌肉,促进粗细动作发展;增强首演协调,培养平衡感;累积生活经验、学习成长。

尤其是7-8个月大的婴儿,是培养爬行能力的最佳时期。

我的建议:

家长之间应该做好协调沟通、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科学知识,为婴儿提供适当的环境,为其爬行动作的发展进行训练。

  案例2:

14个月时,乐乐非常的可爱,如果跟乐乐说“乐乐唱首歌给大家听听”,乐乐会当着很多大人和小孩的面,一边拍手一边咿咿呀呀唱小燕子。

虽然不是很标准,可是乐乐自己感觉很好很陶醉,可是到了24个月左右时,再让乐乐给大家表演时,她唱一会儿就会停下,并且用手遮住脸。

为什么乐乐的行为会有如此的改变?

请你分析和解释。

P115

答:

第一,2岁左右的乐乐,已经逐渐有了自我意识。

第二,有了自我意识后,会开始表现出一系列中等水平的、复杂的情绪,如窘迫感、羞耻感、内疚感、嫉妒和自豪等。

这些情绪被称为自我意识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会对幼儿的自我感觉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2岁的乐乐在受到过度表扬,或被要求在陌生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才能时,会有明显的窘迫感,这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显著标志。

第6—9章

一、概念题

1.象征机能(心理表征能力)(P169)——也称为心理表征能力,是指用意义所借的符号来表征意义所指的事物的能力,又称符号能力。

2.自我中心性(P172)——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相区分和协调。

因此,儿童认为他人都是以与自己相同的方法去观察、思考和感觉的。

3.脚本(P183)——是指对熟悉环境中重复发生事件的特定顺序和因果关系的概要性表征,这是为了保持特定经历而采用的一种图式。

  4.自传式记忆(P184)——是指儿童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记忆。

一些在儿童生活中发生的非常规的、特别有意义的事件容易成为自传式记忆的内容。

  5.移情(P211)——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种情感,是亲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

幼儿多用言语来交流他们的情感,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

  6.自我概念(P215)——是一个用来描述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的术语,涵盖了自我的方方面面,如外表、个性、能力以及性别、种族等。

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非常具体的,是可观察到的特点,如他们的名字、外表、财务和每天的行为。

  7.性别角色刻板印象(P225)——是指人们对于男性或女性最典型特征的看法。

  8.玩物游戏(P245)——广义的玩物游戏,是指所有的儿童与物体互动的游戏形式。

儿童玩弄物体的游戏包括儿童的摆弄物体的游戏、玩玩具等。

  9.社会性游戏(P250)——主要是指以人际互动为特征的游戏,包括社会角色游戏、规则游戏、语言游戏、亲子游戏等。

儿童社会游戏的发展是象征与交流能力(尤其是语言能力)发展的结果。

  二、简答题

  1.请说明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展的因素,并请分别举例。

(P158)

答:

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展的因素包括:

(1)遗传与激素。

比如身高是一种遗传特质;育迟缓可能是由于疾病或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减少的原因造成的。

(2)情感。

比如:

情感剥夺和爱心缺失会抑制儿童生长激素的的产生,从而引起心因性矮小症。

(3)营养。

比如:

蛋白质和热量的缺乏会导致消瘦症和夸休可尔症(恶性营养不良),这两种疾病通常发生在3岁以前。

(4)疾病。

如果儿童是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话,疾病对儿童生长的阻碍作用将可能是永久性的。

(5)受伤。

有很多意外伤害,如跌落、噎塞、误食、烫伤、夹伤、溺水、利器伤害、交通意外等。

  2.简述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

(P166)

答:

(1)身体素质的差异。

一个高大、强壮的儿童比一个矮小、瘦弱的同龄儿童要早一些发展动作技能。

(2)性别差异。

男孩在强调力量的动作能力上要超过女孩;而女孩在小动作上的发展以及要求身体协调性和脚部的运动上占优势。

(3)成人影响的差异。

生理因素对动作发展的影响,远不及成人的鼓励、期望和榜样作用的影响大。

(4)社会态度的差异。

男孩被要求成为积极的、体能强的人,女孩被要求成为安静的、精于小动作的人。

  3.假装游戏与绘画在儿童象征机能形成中的作用(P170)。

答:

儿童通常会在假装游戏中表现出更高级的认知技能。

假装游戏还有益于儿童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

通过假装游戏,儿童与他人有更多的互动,在理解他人的观点上也会有更大的进步。

此外,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来表达他们的情绪,或者解决情绪上的困扰。

绘画是另一种象征性表达方式。

随着儿童心理表征能力的提高,纸上的符号开始有了意义。

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乱涂乱画;

(2)开始描述外形和形状;(3)可以画更现实的绘画。

  4.请简述幼儿的思维特征,并对其中的某一特征进行举例说明(P172)。

答:

幼儿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三点:

(1)自我中心性,即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

(2)泛灵论,即认为周围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3)直觉思维,即对事物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

举例说明:

以三山问题说明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特征。

在三山试验中,布置一个三座山的模型,先让儿童从四个方向仔细观察,而后教给儿童四张这座山的侧面照片。

再让一个布娃娃在山的各处走动,当布娃娃停留在山的某一侧面时,让儿童从四张照片中取出一张布娃娃所面对的山的侧面照片。

结果被试取出的照片并不是布娃娃面对的那座山的侧面照片,而是被试自己面对的那座山的照片(同学们:

这个实验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描述)。

实验说明,幼儿还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5.请任意选取两个智力理论加以介绍。

(P186—P189)

答:

二因素论,包括“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一般因素是进行任何智力活动都需要的能力,后天很难改变,特殊因素则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和努力实践得以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包括八种不同的智力:

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注:

书上共有6个智力理论,请选择自己较熟悉的两个)

  6.简述儿童基本数能力的发展。

(P197)

答:

儿童基本数能力包括计数能力、集合比较能力、初步数学运算能力。

第一,计数能力的发展。

2-3岁开始口头数数,但基本上还是机械的记忆行为;之后,从动作感知数量向把抽象数字和具体物体数量建立联系的过渡阶段。

第二,集合比较能力的发展。

比如到5岁时,在点数时可以脱离实物,甚至可以按群点数。

第三,初步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

比如:

到5岁时,开始从表象运算向抽象的数字运算过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数概念,具有了初步的加减运算能力。

  7.请简述性别概念的发展过程,并对其中的某一阶段加以举例说明。

(P224)

答:

分三阶段:

(1)性别认同阶段(2-3岁),比如:

给幼儿看一张印有典型男孩形象和女孩形象的图片。

一般到3岁时,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正确地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性别,这时就可以说他们已经有了性别认同。

(2)性别稳定性阶段(4-5岁),(3)性别恒常性阶段(6-7岁)。

8.根据幼儿游戏的社会性水平,可将幼儿的游戏活动分成几种?

(P252)

答:

独自游戏(2-2.5岁),平行游戏(2.5-3岁),联合游戏(3.5-4.5岁),合作游戏(4.5岁以上)。

9.请简述影响同伴接受性的因素。

(P231)

答:

影响同伴接受性的因素包括:

(1)父母的教养行为,

(2)出生次序的影响,(3)认知技巧,(4)名字,(5)生理特征,(6)行为特征。

10.身体运动游戏可划分为几种?

(P254)

答:

(1)重复动作阶段,

(2)训练游戏阶段,(3)打斗游戏阶段。

  11.请简述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P260)

答:

游戏与幼儿社会关系的建立、维持与发展有关;游戏促进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有机会学习和表现、检验自己的社会问题解决的技能;尤其是,游戏还有助于幼儿学习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消极情绪,并学习对诸如攻击性行为等反社会行为的控制。

  12.试述如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P203)

答:

(1)幼儿的语言是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发展的,因而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环境的支持。

(2)增加幼儿与成人之间以及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3)给幼儿提供丰富的信息,包括家庭中和社会上的信息,并在幼儿学习这些信息时与幼儿交谈,能够丰富幼儿的语言。

第10~11章

  一、简答题

1.简述家庭对儿童的教养目标。

(P276)

答:

家庭对儿童的教养目标包括:

(1)生存目标。

是指促进儿童的生存及健康,满足子女衣食住行、卫生、保健的需要,使子女能够独立生存于现代社会,完成成家立业和传宗接代的目标。

(2)经济目标。

未成年的儿童在经济上依赖父母,以维持生存。

而父母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子女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与行为特质,培养儿童具备谋生的技能,做到在经济上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

(3)自我实现目标。

儿童终将成为社会的一份子,担当社会责任。

因此,父母有责任促进儿童行为的社会化,发展其适应生活的能力,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系统、宗教信仰、成就与声望,使其能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

2.什么是温暖和控制维度?

简述四类教养类型及其对应的控制——反应维度,并请任选一种教养类型说说它的教养方式特点以及儿童可能的行为。

(P283、P287)

答:

父母的教养方式中有两个重要维度,温暖维度和控制维度:

第一,温暖维度,也被称为“情感反应维度”,是指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和情感的量;第二,控制维度,是指父母试图加诸于儿童身上的管理和监督。

(注:

下表为四类教养类型及其对应维度,答题时请用文字表格,不要用表格的形式)

教养类型

控制—反应维度

教养方式的特点

儿童可能的行为

权威型

高控制、高反应

接受和鼓励孩子不断增长的自主性,与孩子积极沟通,弹性的规则

自信,自控,社交能力强,较好的学业成绩,较高的自尊

专制型

高控制、低反应

命令并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与孩子很少沟通,强硬的规则,不允许孩子有任何独立自主的要求

退缩,恐惧,情绪化,优柔寡断,急躁;女孩到了青春期仍然被动、依赖,男孩则可能趋于反叛、攻击

容许型

低控制、高反应

对孩子极少或根本没有限制,父母无条件的爱,从孩子向父母的沟通,对孩子较多的放任自由、较少的指导,不给孩子任何约束

趋于反叛和攻击,也趋于社交无能,自我放纵,冲动;在某些情况下,孩子可能是积极主动的、活跃的、具有创造性的

忽视型

低控制、低反应

不给孩子设置任何限制,对孩子缺乏感情,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生活压力,没有精力指导孩子

如果忽视型的父母同时表现出敌意,则孩子趋向于表现出高破坏性冲动,以及高过失行为

3.简述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P288~P290)

答:

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可从父母自身特点,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及孩子自身特点三方面来分析。

第一,父母自身的因素。

包括父母过去的经验及早年经历的亲子关系模式,父母的人格特质,以及母亲对于怀孕的态度、接纳母职的程度、父母为人父母的信心等。

第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低收入家庭,父母强调服从与权威,较多采用限制与专制的管教方式,严格的惩罚与纪律约束。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父母更强调成就、创造及独立性的培养,在管教子女时也更多地采用诱导式的纪律约束方式、温暖开明的教养方式。

第三,子女本身的因素。

孩子的先天气质特征、身体特征、仪表、年龄,以及亲子之间长期形成的相互态度,都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

4.什么是同伴和同伴关系?

它们是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对儿童的影响的。

(P302;P307)

答:

同伴是“地位相等”的或至少在目前能以相似的行为方式和水平互动的个体。

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与同伴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

同伴对儿童的影响方式包括:

(1)同伴的强化、示范及社会比较过程。

同伴具有强化作用;同伴具有示范作用;同伴还是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

(2)同伴作为教师的角色,对儿童施加影响,

5.如何正确指导孩子看电视以避免电视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P314)

答:

(1)注意儿童正在观看的节目,以及他们在和谁一起观看;

(2)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3)考虑把电视机从孩子的卧室中搬出;(4)与孩子讨论电视中的情节,向孩子指出,虽然节目中的角色并没有真正受伤或被杀,但在实际生活中那样的暴力却会造成伤害或死亡;(5)拒绝让孩子观看父母已知(如某些枪战片)的暴力节目,在暴力镜头出现时换频道或关掉电视机;(6)向孩子解释,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不好在什么地方;(7)在孩子面前表示对暴力场景的不赞同和厌恶,并向孩子强调这样一种信念:

暴力行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8)父母要与其他孩子的父母保持联系,就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长短和看哪种类型的节目达成一致;(9)无论电视节目的内容是什么,儿童看电视的时间都应该受到控制,因为看电视减少了儿童从事其它有益活动的时间,比如阅读、与朋友玩耍、发展兴趣和爱好等。

6.简述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P319~P322)

答:

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一般可以以下三方面考虑:

第一,教师期望的影响。

教师对孩子的发展状况会形成不同的印象,这些印象形成了教师对幼儿的期望,这会影响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进而影响幼儿的发展;第二,教师评价的影响。

教师对儿童合宜或不合宜的教室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