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7347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综合测评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单元综合测评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单元综合测评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单元综合测评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单元综合测评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综合测评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

《单元综合测评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综合测评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元综合测评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

单元综合测评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综合测评(三)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国际化进程开始全面加速并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汉语已成为世界性的强势语言。

如果让你以“汉语走向世界”为标题写一篇小论文,应当运用的观点是(  )

【导学号:

32532150】

①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的力量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B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不能等同于文字,④表述错误。

]

2.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形诸文字。

如果不是他的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

这说明(  )

A.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

C.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D.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C [根据材料可知,正是由于孔子弟子将孔子的思想形诸文字,才使得孔子的思想广泛传播和发扬,说明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与题意无关;B项中说“不会消亡”不正确,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D项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

3.“素胚勾勒出青花瓷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

D [根据上述材料中的“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可知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故D正确。

]

4.《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

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

【导学号:

32532151】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A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因此,《四库全书》能够从中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①②正确;③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④说法言过其实,故排除。

]

5.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

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D [严格意义上讲“文化”不等于“文明”,①错在“就是”。

③错在“一直”,舍去。

]

6.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精髓。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

这说明(  )

【导学号:

32532152】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③中华文化多姿多彩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B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①错误;材料未揭示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④排除。

]

7.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其中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

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

这说明(  )

A.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交融

B.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得益于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C.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D.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B [A项不符合客观情况。

C项推广普通话与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是两回事。

D项错在“消除”上。

]

8.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赛场上,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柯飞翔说:

“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了,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它、研究它。

”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

①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

②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③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C [教材从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绘画、雕刻等多种形式,②说法错误;③表述有误,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

9.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 [材料强调南北地区传统艺术的不同,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故选B项。

]

10.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导学号:

32532153】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B [材料中的事件只是反映了我国不同民族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而没有体现时代精神,故④不符合题意;①不正确,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不能说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③正确分析了题意,故答案为B项。

]

11.包括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在内的“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从不同视角展示了广东历史、人文地理、文化精华和民俗风情。

“十大名片”表明岭南文化具有(  )

①排他性 ②包容性 ③独特性 ④保守性

A.②③B.①②

C.③④D.①④

A [“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体现了广东文化的包容性特色,是广东所独有的,体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

]

12.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故C项符合题意。

]

13.大型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获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得专家、学者与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该剧主创人员深入基层,几易其稿,生动再现了宁波的传统民风、民俗。

这说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再现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D.我们要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A [“该剧主创人员深入基层,几易其稿,生动再现了宁波的传统民风、民俗”,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答案选A。

B、D两项明显错误,C项材料体现不出,均应排除。

]

14.《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

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这说明(  )

【导学号:

32532154】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 [从我国的古典名著到现在的文章,这些作品都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A项正确;B项观点过于绝对;C项没有看到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观点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项观点错误。

]

15.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黑格尔说:

“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

”当下主宰中国人视野的时代精神是(  )

A.中华民族精神B.社会主义文化

C.改革创新D.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C [当前我国的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在我国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故本题选C项。

]

16.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

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  )

①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 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C [社会发展是由自身规律支配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方向,①错误。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④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体现了②③。

]

17.《我要去延安》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歌,采用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现代音乐语言,平实清新,希望唤起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延安精神的回望和感受。

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它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D [①错误,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③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

18.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怀着为国争光的坚强信念,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书写了中国乒乓球运动不断发展的新篇章。

上述事实说明(  )

①爱国主义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③我国体育健儿有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 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A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怀着为国争光的坚强信念,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书写了中国乒乓球运动不断发展的新篇章,这说明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我国体育健儿有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①③符合题意,④错误;②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

]

19.“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

”从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A.中华民族精神是重要的物质力量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D [诗词中的“根”指向中华民族精神,故题干指向民族精神的重要性,D项符合题意;民族精神属于精神力量,故A项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C项错误;B项观点偏离题意。

]

20.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下列选项与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远亲不如近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和平思想相一致的是(  )

【导学号:

32532155】

①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②团结拼搏,负重奋进

③居安思危,改易更化 ④亲望亲好,邻望邻好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C [“协和万邦”“远亲不如近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蕴含和平统一的基本理念,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与题意不符。

]

21.在风灾、水灾、震灾面前,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华人心系灾区,情系灾民,有的捐钱捐物,有的参加志愿者行动,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坚守岗位,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体现出(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B.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C.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D.中华民族精神以团结统一为核心

C [“心系灾区,情系灾民”“坚守岗位”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行动。

A、B项观点与题意无关;D项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

22.“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它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这表明(  )

①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

②民族精神是推动我们走向繁荣的动力

③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

④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C [文化有精华与糟粕,只有优秀文化有促进作用,故排除①;③说法太绝对,应排除;题干表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故选C。

]

23.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极富有包容性

②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④具有超越一切时代局限的普遍意义

A.②③B.②④

C.①③D.①④

A [材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不会超越时代局限,④错误。

]

2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

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  )

A.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B.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作用

C.保持传统文化不失去民族精神的本色

D.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博采众长

D [材料强调“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即要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博采众长,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

25.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

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然而,近期一些人,或是主观臆断,或是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情节,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

下列评论正确的有(  )

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

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

③论证质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

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D [生活中恶搞先烈、调侃英雄、质疑英雄、诋毁英雄人物事迹的事件屡屡发生,这是玷污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的行为,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②④说法正确。

①中“就是、就有”的说法不对。

③说法不对,对于英雄不是明辨是非的问题。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材料一 唐代文化包括文学、宗教与哲学、史学、艺术、天文历法、地理、数学、医学、百工技艺等方面,基本覆盖了当时世界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数组成部分,其体系庞大而又完整,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仅有的,唐代文化的发达程度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穆罕默德在《古兰经》中对他的穆斯林民众说: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不断地把唐文化引进自己的国度。

材料二 唐文化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训诫,作为理念形态的儒家文化以“和为贵”,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佛教、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等异域宗教一步一步进入了中国。

传入中国影响极大的天竺佛教文化最终被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中国化。

材料三 唐代经济发达,政治、军事强盛。

唐初君主重视文化交流,设立专门机构掌管对外文化交流事务。

多次派人到西域和天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对进入中国的外国使节和商人以礼相待,尊重留居中国的外国居民的文化、宗教传统。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

(6分)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原因的认识。

(8分)

[答案] 

(1)材料一说明我国唐代文化体系完整、高度发达,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材料二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唐文化含有很多符合社会要求的精华理念,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材料三说明我国唐代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2)①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我国唐代经济发达、政治军事强盛,统治者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较强的政治保证,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我国唐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从而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发展。

这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27.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

“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金砖合作已经步入第二个“黄金十年”。

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始终坚持凡事大家商量着来,保持开放、透明,追求互利、共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与任何人对抗的原则。

此次金砖峰会,中国提出“金砖+”合作模式,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让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事业中来,尽显中华之大气与开放。

此次金砖峰会中,中国创造性地举办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提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愿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契合,相互对接,是开放包容理念的延续。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在此次峰会上展现“开放包容”理念的。

(10分)

[解析] 明确知识范围,中华文化特点的知识需要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等角度思考问题;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材料信息如何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特点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调动相关知识并组织答案。

[答案]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厦门峰会上,中国既展示了大国风范,打开开放之门欢迎各国的到来,又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在继承“金砖十年”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了“金砖+”理念。

②中华文化有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中国坚持开放、包容,打造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又与联合国理念对接,表明中国能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指路明灯,是最伟大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动力,历史不能遗忘,英雄不能诋毁。

当前,有极少数人在网络等媒体上采取丑化恶搞等方式,歪曲历史,抹黑英雄,冲击主流价值观。

让英雄精神焕发新的光彩,十分重要而迫切。

(1)运用民族精神相关知识,分析“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与魂”的合理性。

(8分)

(2)如何让英雄精神焕发新的光彩?

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4分)

[解析] 第

(1)问,明确知识范围,即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观点的合理之处;从材料信息看,崇尚英雄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需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等角度组织答案。

(2)问,明确建议的指向,即如何弘扬和培育英雄精神;注意建议要有可操作性,贴近生活实际。

[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英雄热爱祖国,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崇尚英雄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发展指明方向,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强大,因此,崇尚英雄就是守住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2)建议:

开展各种纪念英雄、崇尚英雄的活动,形成尊重英雄的社会氛围。

加大对英雄事迹的宣传,打击歪曲历史,抹黑英雄事迹的行为。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在国难当头的日子,千万中华儿女踏着抗战的嘹亮歌声奔赴疆场,无所畏惧,充满力量。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八路军进行曲》以淳朴简练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节奏、高昂激越的旋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浴血疆场、英勇抗敌的历史画卷,展现出人民军队雄壮豪迈、一往无前、摧枯拉朽的气势和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49年10月1日,这支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演奏曲目,回响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1988年7月25日,这首歌曲被中共中央军委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70多年来,这首铿锵澎湃的进行曲不仅鼓舞着人民军队保持昂扬斗志,更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建设祖国拼搏奋进。

(1)有人认为,抗战歌曲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今天再传唱抗战歌曲已经过时了。

请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

(10分)

(2)请就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4分)

[解析] 第

(1)问是评析类试题,首先要给出明确的观点,然后再分析说明“再传唱抗战歌曲”不过时的原因,注意限定的知识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不可超越此范围;第

(2)问是建议类试题,从文化创新、文化的时代性等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即可。

[答案] 

(1)此观点太片面,传唱抗战歌曲永不过时。

①中华民族精神既形成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抗战歌曲再现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写照,抗战歌曲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抗战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抗战歌曲凝聚的爱国主义精神永不过时。

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