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7192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秋夕》。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歌曲导入:

播放音乐《七月初七》

师:

同学们,这首歌曲美不美,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

那你们想知道七夕节的由来吗?

(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七夕节又称为乞讨节.秋夕。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杜牧的《秋夕》。

板书课题。

二、看图识文: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四、品读悟情:

诗中的“冷画屏”什么含义?

“冷”是什么意思?

(抓住“冷”字讲解——深宫的冷清)

秋天来了扇子本来不要用了,为什么宫女用罗扇扑打“流萤“?

“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宫女怎样的生活?

(宫女生活的孤寂无聊)

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

第一,古人说腐墓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象到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寂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天阶夜色凉如水”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

“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和织女星。

(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老师可以适当给学生讲解古代宫女的生活。

(在古代宫延中,除清朝曾部分地实行过宫女的退休制度外,其他历代王朝的宫女都是终身制。

宫女们在十五六的花季年华被选入宫,面对的是繁琐的礼节.森严的规矩.不是的凌辱与无尽的寂寞。

她们不能嫁人.不能成家,唯有执役终身,然后老死宫中。

五、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象画面。

(想象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

诵读:

1.学生自由练读。

2.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六、小结: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竹里馆》。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

背背你喜欢的古诗。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矫正)

2.学生自读古诗,体会故事中含义。

收集一个关于同学之间争锋相对或相互帮助的故事。

3.背诵古诗。

四、教师总结: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 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 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写简单的古诗,并将自己名字嵌入诗中。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学习诗歌

1.多媒体播放朗诵,析题:

地点.事件.人物

2.生范读,注意生字

3.理解:

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

(作者.李龟年.歧王.崔九)

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表示过去的:

寻常.几度;表示现在的:

落花时节)从写法上,属于虚实结合。

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的吗?

有什么不同?

(欣喜.荣耀;辛酸.伤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国家的盛衰.个人命运的变迁)

这种辛酸与伤感浓缩于诗中的哪个词语之中?

(落花时节)

分析后两句的妙处:

用了反衬和双关。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强烈反衬。

“落花时节”,是双关,既是写景,又暗寓社会.朋友和自身的境况如同落花流水,令人忧伤。

4.小结:

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只是叙事写景,无一字议论抒情,却是意在言外,饱含万端感慨。

开头自然,结尾余味无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给人留下了深远的想象空间,让人觉得余味无穷。

它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繁华的怀念和国破家亡之后的无尽忧伤。

生齐背。

(二)拓展:

“落花”是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的形象,古人往往用“落花”表示一种伤感.哀婉的情感。

请大家赏析下面各句。

(多媒体展示)

(三)学写诗歌

1.多媒体展示教师例作,要求学生赏析:

题目.主题.表达方式.嵌入的人名。

2.学生学写诗歌,将自己名字嵌入,教师进行辅导。

(藏头.落尾.句中皆可;可只用名,也可姓名均用)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风》。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1.导入

A.创设话语环境让学生用学过的诗词来回答,引发他们进一步认识诗歌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B.介绍温家宝“以诗言志”论工作的事,激励学生应积极地学习古诗词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激趣导入:

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

活动说明:

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上台抽签背诵指定的主题,每小组要背诵出有关主题的2首,就可获得基本分100。

要求学生用清晰流畅.富有美感的声音把诗歌背诵出来。

二、出示古诗测读。

1.自由读诗,读通顺。

2.指名读。

3.开火车接读。

4.齐读。

三、学习古诗。

过度:

同学们的古诗读得如此的好,想不想知道每一句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想)那赶快读诗吧!

1.自由读,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理解。

3.朗读.背诵古诗。

1)同桌互读古诗,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读一读。

☆自由读。

☆指名读(出示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到感觉)。

☆评。

☆有感情地齐读。

2)背诵古诗。

☆自由背。

☆指名背。

☆分男女生有感情地背。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齐背。

四、小结

师:

这首小诗描绘了刮风时景物的变化。

题目是“风”,全诗无一“风”字,但每一句说的又都是风:

风可以把秋天的树叶吹落,可以使春天的花开放,可以在江面掀起千尺浪,可以钻进竹林,让竹子歪斜。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春江晚景》。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古诗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

请生介绍作者苏轼,揭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2.范读(出示课件)

3.分组读诗。

4.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出示第1.2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

三两枝.鸭先知。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4)师归纳,生质疑。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

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7)总结学法

2.学习第二句(课间出示3.4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师:

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5.学生小结学法:

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春夜喜雨》。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

背背你喜欢的古诗。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矫正)

2.学生自读古诗,体会故事中含义。

收集一个关于同学之间争锋相对或相互帮助的故事。

3.背诵古诗。

四、教师总结: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忆江南》。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生动讲故事。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

过去胜:

超过

 二、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三、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美好景色,让我怎能……

四、指导背诵《忆江南》

五、拓展:

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清明》。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生动讲故事。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提问过渡:

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揭示课题

1.出示:

    清明唐杜牧

2.齐读课题

3.出示学法指导1).理解题目2).通读全诗3).逐句疏通4).理解全诗5).体会感情

4.学生自学古诗《清明》播放有关古筝的音乐光盘通过优美的音乐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三、反馈质疑

1.通过讨论,你知道些什么?

    2.学生反馈

①理解题目:

清明(24节气之一,是外出踏青与扫墓的大好时机,但清明前后常细雨连绵,给路上行人增添了无限烦恼)。

②诗人简介,杜牧学生边介绍,教师边出示媒体显示人物头像及有关的文字介绍,给学生提供直观感受

③图文对照,展开想象,理解诗句。

a.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纷纷,绵绵的春雨下个不停)清明那天绵绵细雨下个不停

b.路上行人欲断魂(欲断魂:

心情不愉快,神思茫然,好像失魂落魄一样)。

在路上行走的人心情不愉快,好像失魂落魄一样。

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结合插图,联系上句说说自己的认识。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学生交流后反馈)

c.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结合媒体上的插图提问。

师:

仔细观察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在失魂落魄的困境中,他会向牧童问些什么话呢?

牧童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生观察媒体,四人小组讨论后反馈

④齐读三、四句诗

通过媒体,化诗为画,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形象,体会情感,从而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学生质疑,加深理解。

①行人为什么要找酒家呢?

②遥指是什么意思?

很远吗?

四、归纳理解全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诗,讲讲全诗的意思。

五、想像意境,体会感情播放媒体,再次把学生带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诗情画意中,进一步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朗读背诵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江南春》。

2.《劝学》选段。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读熟并背诵宋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初步了解词的大意和词表达的情感。

3.简单比较“唐诗”与“宋词”的异同,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激发学生读背古代诗词的兴趣。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

江南: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

(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

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

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

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5.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菩萨蛮》。

2.《论语》摘录。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读熟并背诵宋词: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初步了解词的大意和词表达的情感。

3.简单比较“唐诗”与“宋词”的异同,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激发学生读背古代诗词的兴趣。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引入:

1.设问: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提到古代诗词的,你最先想到的是哪首古诗词?

2.谈话引入:

其实,在古代诗词中(板书:

古代诗词)“诗”和“词”是有区别的。

那他们有哪些区别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谈话:

说到古代诗词,我们总都会想到唐朝的诗,宋代的词。

那他们之间到底有那些区别呢?

我们先来看看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

2.初步学习新词。

(1)媒体出示“词”的全文。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指名背诵新词。

  (3)借关键词语感悟“词”的情感。

你认为,词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从哪里感受到的?

(行人泪.正愁余)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的?

“词”到底说的什么意思?

  (4)借情感理解“词”的大意。

    我们理解古诗词,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借助注释和作者背景)出示注解和作者背景,小组交流词的大意后,指名汇报。

(作者的忧愁来自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当时金兵对南宋朝廷的侵略,当时国破家亡)

(三)延伸,感悟“诗”与“词”的区别。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上课

时间

执教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绝句》。

2.《论语》摘录。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2.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

----杜甫。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诗:

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

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

(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

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

(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

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

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

(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

(贴黄鹂)

  (3)介绍黄鹂。

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习“翠”、“鸣”。

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

(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

(翠)翠是什么意思?

(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

(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

(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2.学习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

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

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

那是一只白鹭吗?

(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

(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

(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

(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4)说句意。

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

(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

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

(黄、白、青、蓝)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

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于我们眼前。

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

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拔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

(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贴西岭

  

(2)讲解“千秋”、“含”。

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

“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

(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

(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

(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含就着衔着、镶嵌的意思。

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

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

(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

(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

)可是,我们一般说人才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还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

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

(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

(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

船只不在航行吗?

你从哪个字知道的?

(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

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政权,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

(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

(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

(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

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小结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