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1621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版高中地理第1章行星地球第3节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识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重、难点)

3.结合黄赤交角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特点。

(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阅读教材P13~P14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自转和公转运动。

2.地球自转

(1)概念: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1日,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若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为24小时,叫做太阳日。

(4)速度

3.地球公转

(1)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

自西向东,图中“→”所示。

(3)周期:

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5)速度

图中位置

时间

速度

公转位置

A点

1月初

最快

近日点

B点

7月初

最慢

远日点

正误判断:

(1)地球自转的轴是确实存在的轴。

(  )

(2)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天是指一个太阳日。

(  )

(3)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的时候是地球公转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

(  )

【提示】 

(1)× 地球本来没有轴,自转的地轴是假想轴。

(2)√ 我们人类依据太阳日安排我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

(3)× 我国大部地区天气炎热的时候是盛夏时节,此时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教材整理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阅读教材P15~P16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黄赤交角

(1)概念: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

(2)大小:

目前为23°26′,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B。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轨迹

(2)周期:

回归年,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正误判断:

(1)黄赤交角是固定不变的。

(  )

(2)太阳直射赤道时,时间为春分日。

(  )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就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  )

【提示】 

(1)× 黄赤交角不是固定不变的,其目前的大小约为23°26′。

(2)× 太阳直射赤道时,时间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3)× 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合作探讨]

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之后全世界的标准时钟将均增加1秒钟,这是全世界科学家们为了校正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带来的时差而增加的1秒钟,叫“闰秒”,是1972年以来全球第26次。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的专家介绍,简单说来,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快快慢慢导致的。

探讨1:

出现“闰秒”是因为自转的速度发生变化,一般而言,地球上何处的自转速度为0?

【提示】 因地球是围绕地轴自转,因此位于地轴上的南北两极点上的自转速度为0。

探讨2: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因此许多人常说“每天时间不够用”,从地球自转的角度看,这样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你能说出理由吗?

【提示】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并不是24小时的太阳日。

[核心点击]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比较

运动形式

特征

自转

公转

概念

绕地轴的旋转

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地轴空间指向

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以太阳为参照点

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的周期)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h(或1°/4min)

平均约1°/d

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670km/h)向两极点(0km/h)递减

平均约30千米/秒

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

[体验评价]

1.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图乙)。

图甲M点的纬度、图乙N点的月份分别是(  )

【导学号:

23010020】

          甲           乙

A.30° 1月B.60° 7月

C.60° 1月D.30° 7月

【解析】 由M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可以推断其纬度约为南北纬60°;由N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可以推断其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约为7月初。

【答案】 B

2.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中国以最庄严隆重的形式纪念70年前那场保卫家园、抵御外敌的伟大胜利。

结合下图,完成

(1)~

(2)题。

(1)阅兵式开幕时,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2)下列四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点是(  )

【导学号:

23010021】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

(1)题,阅兵式是在9月3日,比较接近秋分日。

(2)题,③点最接近冬至日,在①、②、③、④四点中速度最快。

【答案】 

(1)B 

(2)C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合作探讨]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地处东经101°41′00″、北纬23°26′03″,是一个融天文、地理、气候、植物等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民族文化、观赏旅游为一体的地理标志实体和旅游观光景点。

6月22日中午12时许,从各地赶来观看“立杆不见影”天文奇观的人们潮水般涌向北回归线标志园,一瞬间,北回归线标志园人头攒动,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13时15分,笑盈盈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那一瞬间,太阳穿过窥阳塔里的窥阳孔与地面上的窥阳标记完全重合,竖在主标志塔前的7根杆子,更是直观的向人们展示了“立杆不见影”的天文奇观。

过了一会儿,影子出现,影子越来越长,太阳转过了身,掉头由北向南慢慢归去。

探讨1:

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提示】 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轨道平面不重合,二者之间存在着23°26′的夹角,由此确定了回归线的度数。

探讨2: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中的回归之门,是指的什么的回归?

【提示】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

探讨3: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中主标志塔前的七根杆子连续出现两次“立杆不见影”现象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提示】 时间间隔是365日5时48分46秒,一个回归年。

[核心点击]

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

其含义如下:

含义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90°

地轴指向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大小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保持23°26′

运动方向

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图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

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即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如下图所示:

[体验评价]

3.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

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导学号:

23010022】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__(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__(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___(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_____(变大或变小)。

【解析】 第

(1)题,“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是题眼,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和B、C、D三处的位置可知,它们依次位于北回归线、赤道和南回归线,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

(2)题,根据∠α与北回归线的关系可知其度数为23°26′,联系其与赤道面的关系可知其为黄赤交角。

第(3)题,直射点位于C处时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将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位于D处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第(4)题,∠α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其增大时,回归线的度数也增加,但极圈的度数将减小,因此,温带的范围将减小。

【答案】 

(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

(2)23°26′;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移动。

(3)南 北

(4)变大 变小

 

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探讨1: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如何?

【提示】 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探讨2: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是怎样形成的,两者位置关系如何?

【提示】 地球自转时赤道所在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为黄道面;两者有一夹角,即黄赤交角。

探讨3:

黄赤交角的度数会不会变化?

【提示】 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为23°26′,从长时间看,黄赤交角的度数是不断变化的。

[读图指导]

阅读此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关键信息:

(1)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为近似圆形的椭圆形轨道,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图中呈逆时针方向),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10秒。

(2)从时间上看,冬至日时地球靠近公转轨道的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夏至日时地球靠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3)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赤道平面与地轴垂直,黄道平面与地轴呈66°34′的夹角,因此黄赤交角为23°26′,由此确定了地球上的极圈和回归线的度数。

(5)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其回归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成为一个回归年。

[体验评价]

4.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下图中绘制一幅黄赤交角示意图。

绘图要求如下:

在图中画出赤道、黄道平面(用虚线表示)、地轴、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北极、南极、地球自转方向、标出黄赤交角(度数)。

(2)根据上面用文字说明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的纬度数。

【导学号:

23010023】

【解析】 第

(1)题,在地球仪上或示意图中,通常用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

先画出地球的示意图,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过地心垂直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