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15779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

《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docx

教育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教师考录教育学模拟题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共80个)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答案:

A.世界上最早的一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

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反映了古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答案:

C.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格塞尔 、B.杜威、C.华生、 D.霍尔 

答案:

C.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格塞尔是成熟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答案:

D.格塞尔的“同卯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教育不能超越人的生理成熟的基础。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A.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答案:

B.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答案:

B.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答案:

A.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答案:

B.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

 

 A.比较法、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答案:

C.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

 

 A.引导法 、B.榜样法、C.谈话法 、D.讨论法 

 答案:

B.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榜样法。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答案:

D.“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答案:

B.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

 

 A.活动课时制、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答案:

B.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分组教学。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 )。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 

 答案:

D.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综合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17、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 、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答案:

C.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

B.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

C.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属于隐性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基础 、B.关键 、C.导向和动力 、D.物质基础 

 答案:

C.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而遗传才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21、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

B.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2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2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2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2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答案:

B.德国教育家瓦。

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2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

B.华生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其上述观点认为儿童的成长发展只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关,与遗传等其他因素无关,故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

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9、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答案:

A.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30、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答案:

C.学校教育在少年儿童的品德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31、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 )。

 

 A.明确的共同目标、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一定的组织结构 

 答案:

A.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32、“视其所以,观其所难,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

B.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疏导性原则。

 

33、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设计教学 

 答案:

C.班级教学制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地培养学生。

3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答案:

A.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35、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

 

 A.殷周时期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答案:

A.我国最早的小学出现于殷周时代。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答案:

B.《论语》中最早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此语最早由孔子提出。

 

3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答案:

A.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感知具有笼统性,精确性比较差。

 

38、学生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

B.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老师在进行教学是必须要有创造性,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39、有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

D.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的某一部分受损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40、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

A.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4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C

A.培根、夸美纽斯 、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C.培根、康德 、D.杜威、卢梭

42、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A

A.孟禄 、B.杜威、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43、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家是()C

A.杜威 、B.卢梭、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44、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C.教育现状 、D.教育问题 

45、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6、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B

A.规章制度 、B.思想观念、C.优秀师资 、D.物资设备 

47、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说“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的收益”。

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A

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4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教育要()C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C.抓关键期 、D.扬长避短 

49、《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反映了认得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

A.关键期 、B.依恋期、C.混沌期 、D.最近发展区 

50、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5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A

A.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良好习惯、C.良好个性品质 、D.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52、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 、D.洛克 

5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学说、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D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55、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6、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5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时间为()A

A.1985年 、B.1986年、C.1987年 、D.1988年

58、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是()C

A.社会教育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 、D.基础教育制度 

59、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C

A.单轨制 、B.中间型学制、C.双轨制 、D.分支学制 

60、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此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

A.示范性 、B.复杂性、C.长期性 、D.创造性 

61、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新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的过程按顺序划分的三个阶段是()A

A.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B.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C.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 、D.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 

62、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C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的主体非独立地位、C.社会权利的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6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

A.管理型 、B.放任型、C.专制型 、D.民主型 

64、有学者说:

“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5、教师备课除了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还要()B

A.阅读参考教材 、B.制定教学进度计划、C.熟悉教科书 、D.准备教具

66、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评价的评价为()B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 、D.持续性评价 

6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68、《学记》中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主要对应的教学原则是()B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6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何种德育方法()C

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C.陶冶教育 、D.品德评价 

7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A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71、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D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7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其实施的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73、实施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A

A.政治课与其他各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C.班会 、D.少先队、共青团活动 

74、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C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75、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A

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76、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B

A.学期总结和学年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C.课内总结和课外总结 、D.学习总结和思想总结

77、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B

A.学术影响力 、B.个性影响力、C.年龄影响力 、D.职称影响力

78、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A

A.自主性 、B.随意性、C.规范性 、D.强制性 

79、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

A.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B.师生共同参与的、C.在学校里进行的 、D.学生自愿参加的 

80、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 、D.团队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40个)

1、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BD

A.狄尔泰 、B.梅伊曼、C.利特 、D.拉伊、 E.蒙旦

2、西周时期教育的典型特征是()AB

A.学在官府 、B.政教合一、C.以僧为师 、D.以吏为师 E.私学大兴

3、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BCE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成熟、 E.人的主观能动性

4、学校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BCDE

A.有效控制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 、B.加速个体发展、C.对个体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E.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5、以下关于教育目的论述,正确的是()BDE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E.教育目的受制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BE

A.萨特 、B.孔德、C.卢梭 、D.马斯洛、 E.涂尔干

7、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ABCDE

A.传道者 、B.示范者、C.管理者 、D.研究者、 E.父母与朋友

8、新课程标准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

ABD

A.知识与技能 、B.目标与过程、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E.达标与测试

9、学校课程的设置直接受制于()ABD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E.政治制度

10、教学活动的多种形态有()ABCDE

A.课内、B.课外、C.班级 、D.小组、 E.个别化

11、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根据对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

AC

A.明了 、B.预备、C.联想 、D.验证、 E.结论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ABCDE

A.备课 、B.上课、C.布置和批改作业 、D.课外辅导、 E.考核与评定学业成绩

13、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ABCE

A.讲读 、B.讲述、C.讲演 、D.讲评、 E.讲解

14、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BCD

A.复杂性 、B.创造性、C.示范性 、D.长期性、 E.灵活性

15、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ABD

A.面向全体学生 、B.全面发展的教育、C.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E.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的教育

16、备课要做的三项工作是()BCD

A.教学反思 、B.分析学生、C.钻研教材 、D.设计教案、 E.

17、下列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BCD

A.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C.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环境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E.人的发展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18、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

现在()。

ABC

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D.自愿性、E.全面性

19、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体现在()。

ABC

A.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C.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D.教育具有空间性、E.教育具有地域性

20、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BC

A.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B.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C.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D.教育目的的动力作用、E.教育目的的过程作用

21、我国确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

ABC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区域课程、E.特色课程

22、()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AB

A.布鲁纳、B.施瓦布、C.卢梭、D.罗杰斯、E.杜威

23、学校文化的构成形式有()。

CE

A.课程文化、B.规范文化、C.物质文化、D.建筑文化、E.观念文化

24、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下列关于五育之间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BCD

A.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B.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C.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D.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E.劳动技术教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着方向作用

25、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基础教育的探索中提出了加强“双基”教育,这里的“双基”是指()。

AB

A.基本技能、B.基础知识、C.基本素质、D.思想基础、E.教师基础

26、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

ABC

A.基础性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学科型课程、E.活动型课程

27、教学过程包括()等基本规律。

ABCD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C.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