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一体化程序.docx
《环境及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一体化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及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一体化程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及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一体化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本组织对工厂范围内的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进行正确有效地识别与评价,对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进行确定,为制定管理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以便控制和建立管理目标、指标,实现管理方针,有效控制并不断改善本工厂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组织范围内产品、服务、活动过程中的能够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同时适用于工厂范围内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及更新。
3职责
3.1品质环境安全部负责制定工厂的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程序。
3.2品质环境安全部负责组织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
3.3各部门负责按本程序要求,配合参与进行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工作。
3.4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及风险改进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
4工作程序
4.1有关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概念
4.1.1环境因素是指一个工厂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
例如,它可包括排水、排气、噪声、某种材料的消耗或回用等。
4.1.2环境影响是指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环境的变化。
如:
水体污染或自然资源枯竭。
4.1.3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工厂通过环境因素评价,确定的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环境因素。
4.1.4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是指工厂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的辩识的结果。
4.1.5风险是指某一危险情况发生得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4.1.6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是指工厂通过风险评价,具有或可能具有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风险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
4.1.7风险控制是指工厂对评价出的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采取编制控制措施制度、采取现场防护与标识、人员教育培训等。
4.2人员资格、作用、权限
4.2.1由各部门环保安全员组织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其任职条件是:
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是本部门的核心骨干,经过ISO14000&OHSAS18001标准及环保、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专门培训,负责全厂的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更新;
4.3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
4.3.1工厂进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初始评审时,要做好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4.3.2以全体职能部门为对象,每年12月份管理评审后在设定第二年的目标和指标前进行。
4.3.3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工厂的活动、产品、服务,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
4.4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识别:
4.4.1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识别的范围
a)工厂环境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各职能部门及其所管辖地域范围。
b)工厂及相关方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
4.4.2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识别的原则
4.4.2.1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
4.4.2.1.1环境因素的识别必须充分考虑工厂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包括烟尘)、噪声、固体废弃物、泄漏、材料和能资源消耗、其他等方面:
a)在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下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
b)过去已经发生、现在可能发生或已发生,将来可能发生的负面环境影响。
c)考虑组织可控制及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4.4.2.1.2工厂异常状态下的环境因素通常是指试生产过程、设备启动、开机、关机、设备维修、污染处理设施故障时;紧急状态下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某种特殊情况下,如:
事故排放,有毒物泄露、火灾隐患或火灾爆炸等。
4.4.2.1.3环境因素的八种类型:
A大气排放
B水体排放
C土地污染
D原材料与自然资源使用
E能源利用
F能量辐射,如:
热、辐射、震动
G废物和副产品
H物理特征,如:
体积、形状、颜色和外观
4.4.2.2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原则
4.4.2.2.1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应考虑的状况
a)在正常、异常和紧急这三种状态下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
b)过去已经发生、现在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将来可能发生的;
c)考虑工厂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
4.4.2.2.2识别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时,按照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分类与代码》和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规定进行。
a)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见附录1)
b)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其他。
(见附录2)
4.4.3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识别的依据
4.4.3.1环境因素识别的依据
a)适用的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标准;
b)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背景资料,包括环评报告,调研报告;
c)工厂用地及所在地区污染物排放管网位置分布,功能区划分等;
d)生产过程或业务活动过程流程图;
e)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范(设备维护保养要求);
f)过程活动的全部进出物料清单(原材物料、化学品、中间品、产品、副产品、废料、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
g)过程活动所使用的设备清单(基础设施、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动力设备、电气设备等);
h)日常运行的环境监测资料(包括环境事故、环境处罚等的记录);
4.4.3.2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识别的依据
a)相关的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b)MSDS(物质安全数据)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资料;
c)日常控制的监测资料(曾发生的事故、职业病记录);
d)厂房、生产区域的平面布置图;
e)生产过程或业务活动过程流程图;
f)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范、安全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
g)危险原材物料清单(原材料、化学品、废料、中间品、产品、副产品等);
h)控制程序改变的详细资料;
i)工作场所环境资料。
4.5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4.5.1三个时态:
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过去:
指过去曾经发生,但是对现在存在影响的环境/危险因素;
现在:
指现在存在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环境/危险因素;
将来:
目前尚未发生,但已可预见将来会发生并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环境/危险因素。
4.5.2三个状态:
是指正常、异常和紧急。
。
正常:
指在正常或例行状态下可预期发生的情况;
异常:
指在非例行的作业状况下可预期发生的情况;
紧急:
指因人为过失或天然灾害所引起不可预期发生的情况。
4.5.3能够控制和期望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
A.设计和开发
B.制造过程
C.包装和运输
D.供应商和合同方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实践
E.服务管理
F.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4.6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识别的步骤
4.6.1划分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识别的作业活动区
a)品质环境安全部按部门来划分整个工厂识别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作业活动单位;
b)各部门按工艺流程、地理区域来划分各部门内部的作业活动区,根据作业活动区划分来识别各部门的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确保无遗漏;
4.6.2工厂品质环境安全部将“环境(污染物类)/危险因素登记评价表”和“环境因素(能源资源类)登记评价表”下发到环境安全小组。
4.6.3环境安全小组依据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识别原则和依据,采用询问交谈、问卷调查、现场调查、观察和工艺流程分析、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等方法,组织相关人员从活动、产品、服务中识别出能够控制、询问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并填写“环境(污染物类)/危险因素登记评价表”和“环境因素(能源资源类)登记评价表”中的登记部分后反馈到品质环境安全部。
4.6.4在识别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之前,要考虑收集有关的信息:
a)由于工厂的活动、产品、服务所产生的排放物的排放量以及频次,废弃物等给工厂、周围居民、地区造成的影响;
b)工厂所必需的原材料、外协件等的供应商、工程承包方、废弃物处理者以及产品运输者等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危险因素;
c)原材料、资源、能源的消耗情况;
d)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如机器的启动、关闭与检修等情况)以及不可预见的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等事故)所伴随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
e)以往遗留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现有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将来潜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f)相关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和其他的要求;
g)MSDS(物质安全数据)和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资料;
h)日常控制的监测资料(曾发生的事故、职业病记录);
i)危险原材物料清单(原材料、化学品、废料、中间品、产品、副产品等);
j)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范、安全操作规范及相关管理制度;
k)工作场所环境资料;
l)员工的建议,等等。
4.7在识别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时,应考虑工厂所必需的原材料、外协件等的供应商、工程承包方、废弃物处理者以及产品运输者等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因素(对相关方的评价及实施影响详见《对相关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施加影响管理程序》。
4.8品质环境安全部组织相关人员将环境安全小组上报的“环境因素(污染物类)/危险因素登记评价表”和“环境因素(能源资源类)登记评价表”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遗漏予以补充,并通报相关部门。
必要时可对其重新组织识别。
品质环境安全部将“环境因素(污染物类)/危险因素登记评价表”和“环境因素(能源资源类)登记评价表”进行汇总整理,建立整个工厂的环境/危险因素资料。
4.9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分类:
危险污染类环境/危险因素(A):
如废水、废气、噪音等;
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类环境/危险因素(B):
如水、电、柴油等。
4.10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价:
4.10.1品质环境安全部制定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包括基本原则。
4.10.1.1法律/法规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是评价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时应考虑的第一基准,凡违反法律/法规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一律判为重要环境/危险因素。
4.10.1.2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应用集中评议――评分法进行评价,详见“环境/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评价由管理者代表召集评审小组,以会议形式进行并有会议签到记录。
4.10.1.3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确定:
评价出的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由品质环境安全部登记在“部门现场注意事项”中,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并发放至相关部门进行控制。
下述情况可直接确定为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并予以登记:
a)凡违反法律、法规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因素一律判为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不需评分。
b)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环境/危险事故,至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健康安全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e)“环境因素(污染物类)/危险因素登记评价表”中,R高分值时作为重要环境/危险因素,“环境因素(能源资源类)登记评价表”中,当f=5或M=5或X≧7时,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见“环境/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附录3)。
4.11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管理:
重大环境因素/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因素按下面的三种方式进行管理。
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4.11.1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进行改进
品质环境安全部根据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法规符合性、相关方要求及改变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目标和指标,并辅以相应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管理,详见《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4.11.2运行控制
对所有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要制订运行控制程序,按程序要求进行管理。
4.11.3应急控制
对于与评价出的“紧急”状态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由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程序文件或
现场作业指导书进行管理。
参照《紧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4.12环境/危险因素的更新:
当法律、法规及相关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有变动时,工厂的过程、产品、活动有变动时,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进行审核后发现不符合时,有必要新增或变更环境/危险因素时,由品质环境安全部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变动的情况和范围,按4.4至4.11的条款重新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填写“环境/危险因素更改表”,由管理者代表确认批准。
5支持性文件
5.1《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5.2《紧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5.3《环境/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附件)
6记录
6.1环境因素(污染物类)/危险因素登记评价表
6.2环境因素(能源资源类)登记评价表
6.3部门现场注意事项
6.4环境/危险因素更改表
附录1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险因素分类表
危险类别
危害因素
物
理
性
危
险
、
危
害
因
素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电危险(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险);
噪声危险(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振动危险(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射线、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运动物危险(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险);
明火;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险因素。
化、
学危
性害
危因
险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险因素。
附录1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险因素分类表(续)
危险类别
危害因素
生、
物危
性害
危因
险素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险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险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险因素。
行为性危险、危险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险因素
附录2GB6441-1986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表
序号
事故类别
范围
1
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
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
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
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
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
火灾
9
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
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
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
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3
化学性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
14
物理性爆炸
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15
中毒和窒息
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6
其他伤害
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矿山、井下、坑道作业还有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等危险因素)。
附录3
环境/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一环境(污染物类)/危险因素风险MES评价
1环境(污染物类)/危险因素风险取决于:
•发生可能性L
•后果严重性S
2发生可能性L取决于:
•控制措施状态M
•暴露/持续时间E
•L=M*E
3后果严重性S取决于:
•人员伤害S1
•职业病危险S2
•财产损失S3
•环境影响S4
•S=S1+S2+S3+S4
4环境(污染物类)/危险因素风险:
•R=LS=M*E*S=M*E*(S1+S2+S3+S4)
表1:
控制措施评价标准
得分
控制措施状态M
5
无控制措施
3
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包括警报系统
1
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
表2:
暴露/持续时间评分标准
得分
人体暴露时间E
10
连续
6
每天工作时间
3
每周一次,或偶然
2
每月一次
1
每年几次
0.5
非常罕见
表3:
后果严重性
得分
后果严重性S=S1+S2+S3+S4
人员伤害
S1
职业病危害S2
财产损失S3
环境影响
S4
10
有多人死亡
>1亿元
不符合法律规定,并会导致设施关闭,严重罚款,支付清洁费用或公司主要领导人被羁押,或短期内导致环境破坏(动植物或人员伤害)
8
有1人死亡
职业病多人
1000万-1亿元
不符合法律规定,但不导致设施关闭,严重罚款,支付清洁费用或公司主要领导人被羁押。
能导致长期环境破坏(动植物或人员伤害)。
被政府要求制订符合或反应计划。
4
永久失能
职业病1人
100万元-1000万元
导致对环境的巨大影响,但并不关联到法律的不符合性。
公司的环境表现严重地妨碍、但尚不违背法律法规。
支付高额清洁费用,诉讼费,并对周围的动植物和人员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需住院治疗,缺工
职业性多发病
10万元-100万元
对环境造成中等影响。
环境表现处于边缘状态。
可能导致对周围社团或员工的抚恤或其它抱怨。
较少的清洁费用,诉讼费用,对周围的动植物和人员产生较小影响
1
轻微
身体不适
0-3万元
对环境造成较低影响。
环境表现在可接受限度内,或每月如何环境影响。
每月清洁费用以及动植物和人员的相关问题。
0
人员无伤害
无职业病
影响
无财产
损失
无可辨识的环境影响
表4:
环境/危险因素风险R分级
风险分级
R值
风险程度
1级
>180
风险极大,不能继续作业
2级
81-180
高度风险,需要立即整改
3级
49-80
显著风险,需要整改
4级
19-48
一般风险,需要注意
5级
<18
稍有风险,可以接受
二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类环境因素风险
1.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类环境因素风险R取决于:
f—每万元产值消耗量;
g—可节约潜力。
2.评价公式
R=f+g
表5:
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类环境因素
每万元产值消耗量和可节约潜力评价标准
评价因子
评分说明
评分
每万元产值消耗量
大
5
中
3
小
1
可节约潜力
加强管理可明显见效
5
改造工艺可明显见效
3
较难节约
1
4.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类环境因素风险分级:
a)一般f=5或M=5或X≧7时,确定为重大环境因素;
b)X﹤7为一般环境因素。
根据环境因素得分X可以确定重大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见表4
表6重大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
分数值
重大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
f=5或M=5或R=10时
紧急优先项
R=9
高度优先项
R=8
中度优先项
R=7
低度优先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