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旅游发展总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3820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32 大小:99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县旅游发展总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洋县旅游发展总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洋县旅游发展总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洋县旅游发展总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洋县旅游发展总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县旅游发展总规.docx

《洋县旅游发展总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县旅游发展总规.docx(2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洋县旅游发展总规.docx

洋县旅游发展总规

目录

导言2

洋县旅游业发展规划概要4

第一编旅游发展条件及市场环境分析6

第一章旅游发展环境条件分析6

第一节区位条件6

第二节自然环境7

第三节历史文化背景7

第四节社会经济环境8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开发评价9

第一节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9

第二节主要旅游资源介绍10

第三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评价12

第四节主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分析17

第三章旅游市场现状分析18

第一节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18

第二节汉中市旅游客源市场分析22

第三节洋县旅游市场现状及竞争者分析24

第四节洋县旅游SWOT分析29

第二编宏观规划31

第四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31

第一节旅游发展总体战略31

第二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32

第三节旅游主题与形象定位33

第四节旅游开发总体布局及总体思路33

第六节旅游产业发展前景38

第五章旅游产品体系规划39

第一节旅游产品体系39

第二节旅游项目产品规划39

第三节旅游线路规划43

第六章旅游开发的影响分析45

第一节经济效益及影响45

第二节社会和文化影响47

第三节环境影响48

第七章旅游环境管理规划49

第一节自然生态保护与培育49

第二节历史文化景观保护52

第三节旅游环境营造54

第三编实施规划56

第八章重点开发旅游区规划56

第一节朱鹮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56

第二节长青――华阳古城自然人文生态旅游区59

第三节龙亭镇蔡伦纸博物馆文化旅游区63

第四节谢村民居——智果寺宗教人文旅游区65

第五节黄金峡――青山观自然观光旅游区66

第九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68

第一节旅游基础设施现状68

第二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69

第十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72

第一节旅游服务设施现状72

第二节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规划72

第十一章旅游商品开发规划74

第一节旅游商品资源及开发现状74

第二节旅游商品开发规划75

第三节旅游商品销售规划77

第十二章旅游市场营销规划78

第一节旅游市场营销战略78

第二节旅游目标市场定位80

第三节旅游市场形象工程(CIS)80

第四节旅游促销方案82

第五节促销费用规划84

第十三章旅游发展保障措施规划85

第一节保障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85

第二节旅游组织机构规划86

第三节旅游人力资源规划88

第四节旅游开发资金筹措90

第十四章旅游开发项目投资规划92

第一节旅游开发项目安排原则92

第二节旅游开发项目时序92

第三节基础设施投入估算94

第四节旅游住宿设施及其他项目投入估算95

第五节旅游开发项目的投资估算97

第六节收益—成本分析99

导言

一、项目由来及规划背景

发展旅游,把旅游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一直是洋县人民和政府的强烈愿望。

在《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审议稿),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洋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变为旅游产业优势的旅游发展思路。

随着西部大开发展战略的实施、陕西省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汉中市打造以“汉、水、绿”为主题的旅游发展战略,给洋县旅游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发展契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公司受洋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着手编制《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的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实现洋县旅游富县的发展战略,为洋县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一个总体框架,实现对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和规范。

(二)要求

1.依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原则,既要与《陕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汉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接轨,又要从洋县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2.考察并评估洋县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资源情况等,分析客源市场,科学制定洋县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题定位,对发展旅游业的各项设施和条件予以规划,最后做出投资分析,使整个规划结构严谨、主题突出、具备可行性。

三、规划的依据

(一)国家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

8.《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

9.《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3-200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5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5年)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1991年)

1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家环保总局,2000年)

(二)地方性法规与政策、规划

1.《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

2.《陕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年)》(1998年)

3.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

4.《陕西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5.《陕西省天然林保护条例》

6.《汉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9月)

7.《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审议稿)

8.《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1-2010年)

9.《朱鹮生态园区休闲性详细规划(初稿)》

10.《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0年7月)

11.《洋县旅游发展意见》

12.《中共洋县县委、洋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外招商引资开发旅游资源优惠政策的规定》

13.《洋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2001-2020年)

14.《洋县县志》(1995年)

15.《洋县统计年鉴》(2004年)

16.《洋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年)

17.其它甲方提供的资料

四、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编制规划的首要原则。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制定旅游规划时,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要影响下一代人发展的需要。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景区景点的开发规模与游客接待量控制在承载力容许的范围内,对于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应加大利用力度,对于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应加大保护力度,避免短视行为和急功近利,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一致,使旅游业循序渐进地发展,确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旅游规划时要求:

坚持生态化,推行绿色开发;坚持地方化、民族化,强化主题,突出旅游产品形象,设计独具特色的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建筑设施规划应坚持低密度、小体量,充分体现民族性内涵与地方特色;确定旅游区的环境承载力,严格控制游客容量;加大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涵量,深化利用,追求效益,延长时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吸引旅游者的社会资源,大力开发观光农业、休闲渔业、工业旅游、教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等,只要有需求,这种利用就是无穷无尽的,以此做到资源的永续利用,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品牌为突破口的原则

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特色是规划旅游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产品开发的基础,因此在规划中要以资源为依托。

但是,旅游市场营销要求在旅游资源转换成旅游产品之前,必须对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行调研与分析,将市场细分,然后确定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规划开发。

只有针对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设计加工,才能组合成适销对路、有生命力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的份额,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三)坚持区域协同、合作发展的原则

旅游产业的规划,必须放在区域范围内来考虑。

要分析洋县的旅游产品在陕西省、汉中市的地位和作用,方能在规划中突出其产品特色,使整个区域旅游产品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开发。

就旅游消费的角度而言,区域旅游是一种必然趋势,所以应跨越行政区划的限制,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发展意识,走合作开发之路。

区域旅游合作有两种方式,一是邻近区域的结合,如洋县与佛坪县等县的合作;第二种是以产品的组合、线路的组合形成区域旅游,如秦岭生态旅游环线、三国文化线路等。

区域旅游的合作开发,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合理配置旅游资源,节约开发及促销资金,进而对市场消费者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产生聚集效应和联动效应,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五、规划的范围和时限

范围:

洋县全境,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7°11′~108°03′,北纬33°02′~33°43′之间,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

时限:

为使旅游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按近、中、远期三个时限划分,2006~2010年为近期;2011~2015年为中期;2016~2020年为远期。

 

洋县旅游业发展规划概要

一、旅游资源及开发评价

(一)洋县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

1.“秦岭四宝”,世界闻名;2.华阳古城,魅力独具

3.“长青”山水,风景如画;4.蔡伦造纸,人文胜地

5.宗教遗迹,古建瑰宝;6.山水俱佳,民俗多姿

(二)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采用GB/T18972—2003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级,得出洋县主要旅游资源四级旅游资源四处;三级旅游资源九处;二级旅游资源四处。

二、旅游发展战略

(一)旅游发展总体战略

1.旅游富民强县战略

2.旅游品牌战略

3.突出重点、滚动开发战略

4.可持续发展战略

5.旅游资本运营战略

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朱鹮”品牌、长青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华阳古城、蔡伦等人文旅游资源等优势资源开发为主线,着力打造长青――华阳自然人文生态旅游区和朱鹮湖生态旅游区两大核心旅游区,塑造朱鹮湖、长青生态旅游品牌、华阳古城度假休息胜地品牌,创建“朱鹮之乡、纸文化圣地”的旅游形象、最终将洋县建成陕西省旅游度假胜地。

(二)发展目标

1.定性目标

◆旅游业成为洋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创建洋县――朱鹮之乡、纸文化圣地的旅游形象

◆打造洋县――陕南度假旅游胜地目的地形象

2.定量目标

◆近期(2006——20010年):

到2006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0万人左右,旅游收入达1283万元左右,占GDP的0.57%左右;到2010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80万人左右,旅游收入达7600万元左右,占GDP的2.325%左右。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2011——2015年):

到2015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20万人左右,旅游收入达9000万元左右,占GDP的33%左右。

◆远期(2016——2020年):

旅游业进一步壮大,成为本县主要的收入和创汇产业之一,到2020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50万人左右,旅游收入达56250万元左右,占GDP的8.92%左右。

(三)主题定位

洋县——中国纸文化与生态体验旅游目的地

(四)形象定位

洋县——朱鹮之乡、纸文化圣地

(五)总体布局

本规划将洋县旅游的整体布局确定为:

一轴、两城、三带、五区。

一轴:

洋县旅游发展的主动力轴是华——洋——青轴,挺起洋县旅游的脊梁。

两城:

洋县县城和华阳古城是洋县旅游轴的两大支撑点。

洋县县城是洋县旅游发展的中心,华阳古城是洋县旅游发展的次中心。

三带:

一是以华阳古城为核心的秦岭生态文化旅游带;

二是以洋县县城为核心的平川人文景观旅游带;

三是以黄金峡为核心的巴山汉水文化旅游带。

五区:

是以县城、华阳古城、龙亭镇、谢村镇和黄金峡为核心的五大旅游区。

三、旅游产品规划

重点开发四大产品:

◆自然生态体验旅游产品

主题:

“探寻秦岭四宝踪迹,寻觅东方宝石身影”

◆文化体验旅游产品

主题:

“纸文化胜地、魅力华阳”

◆度假休闲旅游产品

主题:

“华阳古城――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园”

◆特种及专项旅游

主题:

“90里黄金峡、24险滩”

四、重点开发区规划

(一)开发时序

◆为近期(2006-2010年):

确定朱鹮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及长青――华阳自然人文生态旅游区;

◆中期(2010-2015年):

蔡伦纸博物馆文化旅游区及谢村民居――智果寺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区;

◆远期(2015――2010年):

黄金峡――青山观自然观光旅游区。

对于中远期开发建设景区,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招商情况进行开发时序上的调整。

(二)分区规划

1.朱鹮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

◆打造一个支撑中心――县城洋州镇;

◆一个核心建设区——朱鹮生态园区;

◆一个接待住宿休闲中心――灙河水库;

◆一个自然宗教观光区――包括两角山景区。

2.长青――华阳古城自然人文生态旅游区

(1)华阳古城

◆一个入口服务区(广场、游人中心)

◆住宿接待区

◆打造一条餐饮购物街

◆古城民居改造

◆一条环城滨河休闲带

(2)长青自然保护区

◆打造四个旅游小区

◆一个博物馆及培训中心

◆柏杨坪救护站的扩大

◆一个大熊猫野外观赏区

3.蔡伦纸博物馆文化旅游区

◆打造一个文化广场

◆两个展厅

◆休息娱乐设施及水景营造

4.谢村民居——智果寺民俗文化体验区

◆智果中学的搬迁

◆谢村民居打造

◆新建蜡像馆

5.黄金峡――青山观自然观光旅游区

◆重点打造青山观

◆远期打造黄金峡漂流观光

五、目标市场定位

(一)国内市场

1.一级市场:

西安、成都

2.二级市场:

省内其他城市及北京、上海、广州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3.三级市场:

国内其他城市

(二)入境市场

1.远程市场:

北美、欧洲、澳大利亚

2.近东市场:

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3.传统短程市场:

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华侨,入境市场应以近东及传统短程市场为主。

 

第一编旅游发展条件及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章旅游发展环境条件分析

第一节区位条件

一、行政区划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汉中盆地东部,东接佛坪县、石泉县,南邻西乡县,西连城固县,北界留坝县、太白县。

现辖26个乡镇,368个行政村,2496个村民小组,2004年总人口为43.8万,总面积3206平方公里。

二、地理位置

洋县位于陕西省汉中盆地东部,县域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7°11′~108°03′,北纬33°02′~33°43′之间,东西长92.8公里,南北宽72.7公里,距汉中市56公里,距省城西安317公里。

三、交通条件

1.公路方面

洋县境内公路运输以西汉高速、108国道和县道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网络,沟通城乡,联结村组。

四通八达的运输线路通往县内外。

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全县晴雨通车里程850.63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55.51%。

西汉高速过境段66.7公里,并在洋县留有3个接口,分别对接县城洋州镇、龙亭镇和金水镇。

二级公路88.5公里,四级公路384.13公里,等外公路1059.7公里。

全县共有客运车站5个,其中三级车站2个,客运线路44条,总里程1308公里。

2.水运方面

洋县境内大小河流43条,主流汉江由西向东,横贯19个乡镇,流经长度84公里,目前洋县共有渡口22处,各类船舶44艘(只),总载重量162.3吨,其中货运船只18只,载重87.6吨,客渡船26艘(只),载重74.7吨,核实客位600个。

3.铁路方面

洋县铁路运输在距县城17公里处有一个四等小站,在县境铁路22公里。

第二节自然环境

一、地质地貌

县域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和平川,分别占国土面积的72.2%、21.1%和6.7%,山丘川比例为7:

2:

1。

县境北倚秦岭,南俯巴山,东部为秦岭山脉向东南延伸的余脉和巴山向东北斜落的山丘交汇处,中部为汉江平坝地带东段。

境内最高海拔3701米,最低389米,地形呈东北高陡、南部低缓、中部低平的阶梯状地理特点。

二、气候水文

县域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湿带的过渡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6摄氏度,平均日照时数1825小时,无霜期238天。

境内气候差异悬殊,浅山丘陵地区季节性干旱严重,山地区温差变化大,平川地区温润多雨,无严寒酷暑。

境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43条,河网密度为0.54km/km2,平均径流量13.80亿立方米,皆属汉江流域。

汉江自西入县境,汇南、北22条支流横贯而过。

最大河流为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域内流长84公里,最大流量16360立方米/秒。

县域河流经流总量年均71.59亿立方米。

三、生态植被

洋县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3%。

全县有农作物和野生植物2000余种,乔木树种72科321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银杏、雪松、冷杉等10余种,经济林木70余种。

洋县处于秦岭南麓,动物种类丰富,是“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的栖息地。

除此以外,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还有金钱豹、白冠长尾雉等,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10余种。

第三节历史文化背景

一、建制沿革

夏、商时洋县地属梁州,西周属雍州,春秋战国时归秦管辖。

秦至三国县地属汉中郡城固县。

之后,县建制及治所多有变化,还曾一度设州、郡,归汉中府。

中华民国17年(1928年),行省、县制,洋县属陕西省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1978年至今,属陕西省汉中地区行政公署。

现归属汉中市管辖。

二、文化传统

洋县民风淳朴,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因地处川、陕、鄂通衢,历史上每当战乱、灾荒时期,外地流民涌入境内,使得风俗“和化浑一”,近秦风而有楚俗,南北杂而有秦腔。

因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又形成了平川、秦岭、巴山三大民俗区域,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洋县古代佛教、道教遗迹众多,古塔寺庙等古代宗教建筑是极为重要的人文旅游瑰宝。

第四节社会经济环境

一、人口、民族及其分布

截止2004年末,洋县总人口43.8万人,人口密度137.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4.5‰。

其中非农业人口6.77万人,占总人口的15.37%。

人口中有汉、回、满、蒙、苗、白、藏、维吾尔、土家、侗族等10个民族。

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12%;少数民族占0.88%。

二、国民经济状况

近年来,洋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200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7.88亿元,其中:

一产4.68亿元,二产7.82亿元(含军工企业产值),三产5.38亿元。

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250万元。

洋县国民经济的强劲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加之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将更加有利,而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壮大,从而成为洋县一个潜力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人民生活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收入尤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随之大为提高。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元,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0619元。

2004年,洋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37043万元,比上年增加25677万元。

以洋县城镇居民尤其机关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的经济条件来衡量,已经具有相对较强的购买力,具备了外出旅游的经济基础,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经济资源

洋县具有丰富的矿藏、水利、森林、农业旅游资源。

洋县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现已探明境内储有各类矿产资源8种,其中钒钛磁铁、石英、石墨、沙金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

全县水资源总量14.64亿立方米,人均3651立方米,分别为全省平均值的1.2倍和2.3倍。

洋县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63%。

2004年,洋县农业总产值4.68亿元。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药材、水果等,农作物发展格局为平川粮油菜、丘陵果烟畜、山区林特药。

全县粮食总产17.567万吨,蔬菜产量39万吨,中药材面积9.8万亩,生猪饲养量达50.7万头。

五、产业结构

2004年,洋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38亿元,属于“二三一”产业结构。

洋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确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而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和升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带动。

六、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

洋县交通、能源、通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200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1308公里,年完成客运量384万人次。

全县能量供应充足,通信设备基本现代化。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洋县教育、卫生、科技、广电等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此外,洋县境内民风淳朴,乡民热情好客,积极支持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些都为洋县的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开发评价

第一节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

一、旅游资源分类

结合县志、地方志以及地方政府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对全县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整理、概括。

依据国家行业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旅游资源分类分级规范,洋县旅游资源初步调查统计结果涉及到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天象与气候、遗址遗迹、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大类。

表2—1洋县旅游资源调查统计一览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

数量

A

地文景观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

AAA山岳型旅游地

两角山、青武山、朝阳山、祈子山

4

AC地质地貌过程遗迹

ACG峡谷段落

黄金峡

1

B

水域风光

BA河段

BAA观光河段

酉水河华阳段、汉江县城段、汉江黄金峡段

3

BB天然湖泊

BBA观光游憩湖区

灙河水库、卡房水库、两河口水库

3

BC瀑布

BCB跌水

石门瀑布、雷家潭瀑布

2

C

生物景观

CA树木

CAA林地

长青自然保护区

1

CAB丛树

太白红杉纯林、铁杉纯林

2

CB草原与草地

CBA草地

渭门村草甸

1

CC花卉地

CCA草场花卉地

蔡伦墓古柏、华阳古城古银杏树

2

CD野生动物栖息地

CDB陆地动物栖息地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保护站

2

D

天象气象与气候景观

DB天气与气候现象

DBB避暑气候区

华阳古城

1

E

遗址遗迹

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EAD原始聚落遗址

姜家坎遗址、窑沟遗址、土地庙遗址

3

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BB军事遗址

华阳栈道遗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华阳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华阳游击队旧址

5

EBC废弃寺庙

良马寺

F建筑与设施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灙河水库、卡房水库、华阳古城

3

FAD园林游憩区域

汉江滨河休闲带

1

FB单体活动场馆

FBB祭拜场馆

智果寺、朝阳寺、青山观

3

FBC展示演示场馆

蔡伦造纸博物馆

1

FC景观建筑

FCA佛塔

唐开明寺塔、华阳古塔

2

FCC楼阁

蔡伦墓钟鼓楼、智果寺藏经楼、华阳得意阁、华阳古城戏楼、城隍庙戏楼

5

FCG摩崖字画

华阳得意阁石刻

1

FCH碑碣(林)

汉龙亭侯蔡伦墓碑

1

FCI广场

唐开明寺广场

1

FD居住地与社区

FDA传统与乡土建筑

谢村民居、华阳古城

2

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蔡伦祠、华阳革命烈士纪念碑

2

FE归葬地

FEB墓(群)

蔡伦墓

1

FF交通建筑

FFA桥

华阳古城索桥

1

FFE栈道

黄坪栈道、华阳栈道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