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97158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

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

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

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

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①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②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查异。

③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2、多媒体展示教学法:

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媒体

手段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

新课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

(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观察、得出结论、思考

多媒体课件

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学习兴趣,对陌生的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展示学习目标

师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指出重难点:

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指出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重点)

2.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重点、难点)

3.说出极地地区的特有动物。

生记录思考学习目标要求,明确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

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

3、介绍极地地区的有关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

地球最南端;南极;南极洲。

师出示几张南极的图片。

学生观察地球仪,分析、探讨

多媒体课件

通过观察,感性认识极地气候景观。

4、讨论交流学习内容

师假设提问:

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生分学习小组讨论、列举并展示交流。

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考虑人类考察的最终目的。

第六,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首先来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多媒体课件

5、南极地区位置及范围

(板书)探究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师出示南极地区图,生读图分析完成思考题: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

(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

(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

(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

(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

(7).在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8).找出南极圈,说明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9).指出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

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10).说出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与哪三大洲隔海相望。

师深入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有的放矢的点拔、指导。

学生认真观看地图、地球仪,得出结果。

多媒体课件

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在逐步观察学习中获得认知。

6、北极地区位置及范围

学以致用

师据生归纳总结的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出示“北极地区”图,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指图讲解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多媒体课件

学以致用,通过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推而广之,学会读图学习北极地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7、独特的自然环境

(板书)探究二独特的自然环境

师投影显示两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读图,完成思考题:

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以什么颜色为永恒的基色?

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学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气温大约为多少度?

南极的最低气温是多少?

南极地区为何如此寒冷呢?

北极地区的气温与南极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

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要冷得多?

4.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5.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

你能否说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

师根据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有目的的进行提问、解惑。

师据生展示,及时出示图片,讲解,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学生读相关资料、图,自主学习。

生交流、互动、欣赏、归纳结论、分析原因,余生倾听、感悟、理解。

小组代表指图讲解

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从思考中学习,从生活知识迁移到理论知识。

 

取长补短,相互欣赏,答案归一,培养学习方法。

8、极地科学考察

(板书)探究三极地科学考察

讨论:

1.人们最初去南极是出于什么目的?

现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2.南极大陆的冰雪具有什么科研和利用价值?

3.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展示我国考察队在南极科学考察站的照片

提问:

为什么我国在南极两次建站的时间都选在2月份?

学生读相关资料、图,自主学习。

生交流、互动、欣赏、归纳结论、分析原因,余生倾听、感悟、理解。

小组代表回答

多媒体课件

取长补短,相互欣赏,答案归一,培养学习方法。

9、极地保护在行动

(板书)探究四极地保护在行动

现在去南极考察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应该怎样保护那里的环境,如何对待那里的动物?

我们能为保护极地环境做些什么(从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臭氧层漏洞出发)

 

学生读相关资料、图,自主学习。

生交流、互动、欣赏、归纳结论、分析原因,余生倾听、感悟、理解。

小组代表回答

多媒体课件

取长补短,相互欣赏,答案归一,培养学习方法。

10、课后探究

指导学生进行课后探究:

比较两极地区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方面的异同点。

 

课后查阅有关资料、自主探究解答问题

多媒体课件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

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效果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优点:

1、思路清晰

2、运用大量的图片,把地理知识直观化理解化。

3、整堂课贯穿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也有很多不足,今后必须努力:

1、对每个教学流程的过渡语言继续推敲,以后应该加强这方面培养。

2、注重组织学生,对学生各环节要求更到位。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章极地地区

本章内容是世界地理分区地理的最后一部分。

极地地区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着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

由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教材把这两个地区放在了同一节课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学习。

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独特的自然环境”介绍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代表动物等知识。

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集中体现在‘寒冷’上。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

“科学考察的宝地”主要介绍了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哪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来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我国也先后在两极地区建立了4个科学考察站。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介绍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打破了极地地区的寂静,破坏了极地地区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合理、和平的利用两极地区的资源,实现极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极地地区评测练习

选择(在正确答案上打“√”)

1.关于南极洲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南极洲全部在南极圈内

B.南极洲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

C.每年的夏季(7月)是南极洲的最暖和的季节,是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时机

D.南极洲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

2.有一位建筑师向众人说,他能建一座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南方的房子。

许多人听了都说他痴人说梦。

这座房子应建在哪里?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和0°经线的交点上   D.赤道和180°的交点上

3.下列跨经线最多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4.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

A.企鹅B.海狮C.北极熊D.海豹

5.到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好季节是()

A.11月~次年3月B.5~9月C.7~10月D.10~12月

6.关于两极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是指南纬900的地区B.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C.北冰洋的小部分属于北极地区D.北极地区大部分是被冰雪覆盖的陆地

7.有资格代表北极地区的动物是()

A.海豹B.海象C.企鹅D.北极熊

8.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

9.每年都要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巴西D.阿根廷

10.南极洲的面积在七大洲中大于()

A.欧洲和非洲B.欧洲和大洋洲C.大洋洲和北美洲D.非洲和南美洲

11.一探险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地球上的某一点,环顾四周,发现前后左右均为北方,你认为他们站在了()

A.北极点B.北极圈C.南极点D.南极圈

12.南极地区气候严寒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四周被寒流包围B.有巨厚的冰层C.地处高纬地区D.高原地形的影响

13.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是陆B.南极地区是海洋C.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D.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14.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考察最好时间是每年6~9月B.中国中山站濒临太平洋

C.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的北面D.《南极条约》规定了南极地域的国别划分

15.下列大洲中有极昼极夜现象,无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亚洲B.非洲C.南极洲D.欧洲

七下地理极地地区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

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

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3)制作更实用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

课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