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7728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docx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docx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1

一、关于检验通用规范的规定

1、目的:

1.1确保供应商供应的产品质量符合我公司以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1.2我公司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要求并符合国家、国际及地区的法律法规;

2、范围:

2.1公司所有产品的采购、生产、转运、储存、包装、发货的通用要求。

2.2本公司的所有检验人员以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其他人员;

3、通用检验规范

3.1公司所有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原则上均需执行抽样检验,合格品才能入库或出货

3.2检验员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对每一批来料入库或出货执行下述项目之检验:

3.2.1包装、标签、数量、型号等项目的核对

3.2.2产品规格(外观、结构、装配、电气性能、安全规定)做选择性或必要性之检验。

(1)若客户有特殊要求,则按客户要求检验

(2)若产品出货到有ROHS要求国家或地区,其来料产品或出货产品要求能满足ROHS要求

3.3抽样计划

3.3.1一般特性采用,均以GB2828-2003单次正常随机抽样一般检验水平Ⅱ;特殊特性采用,均以GB2828-2003单次正常随机抽样特殊S-2水准;

AQL值:

CR(致命缺陷):

0MA(重要缺陷):

0.4MI(次要缺陷):

1.0

定义:

CR(致命缺陷):

指产品存在可能对生产者或使用者造成人身意外伤害或可能造成客户抱怨之财产损失、违反法律法规及环境规定。

(安全/绿色环保等)

MA(重要缺陷):

产品某一特性为满足规定要求(结构或功能)或严重外观缺陷。

MI(次要缺陷):

产品存在一些不影响功能与使用性的缺陷(一般指外观小瑕疵)。

3.3.2检验项目大致可区分为:

a.外观检验

b.尺寸、结构性检验

c.电气特性检验

d.化学特性检验

e.物理特性检验

3.3.3检验方法大致可区分为:

a.外观检验: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本。

b.尺寸检验:

如游标卡尺、量表。

c.结构性检验:

如拉力计、扭力计。

d.特性检验:

使用检测仪器或设备(如万用表、电容表、试剂、试验机等)。

3.3.4检验分类:

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因供料厂商的品质信赖度,公司生产熟练度及物料的数量、单价、体积等区分为全检、抽检、免检。

全检:

数量少,单价高;

抽检:

数量多,或经常性之物料;

免检:

数量多,单价低,或一般性补助或局限性之物料。

3.3.5记录:

检验员根据抽样计划对产品进行判定,并将检测数据记录在相应表单上,当判定不合格时送部门主管人员审核裁定;当判定合格时根据产品具体情况办理入库,出库或转下道工序等

3.3.6若本公司无法检验的产品或部分产品的特性可由供应商提供检验记录或质量保证书或委托外部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3.3.7合格品、不合格品、待定品、未检验的产品必须分开存放并悬挂标识;

3.5、机加工未注尺寸的尺寸公差执行GB/T1804-2000-m,未注形位公差执行GB/T1184-1996-K

冲压件未注尺寸尺寸公差执行GB/T1804-2000-C,未注形位公差执行GB/T1184-1996-L

4、原材料及外协件检验:

4.1凡进公司生产用原材料,应带质量证明书,对材质有要求的则需提供材质检验报告单;

4.2焊管检验:

4.2.1表面质量:

a.钢管外表面不能存在使用上有害缺陷,如裂缝、结疤、压痕和深的划道等,但允许有不超过壁厚负偏压的压痕,不能出现焊缝错位、搭焊、烧伤及伤口处毛刺过大等缺陷。

b.管内表面的焊缝处允许有壁厚增厚和焊筋毛刺轻微存在,切口处里外毛刺不大于0.5mm。

4.2.2工艺性能:

a.弯曲试验:

外径小于或等于50mm的钢管应进行弯曲试验,弯曲角度为90°,弯曲半径等于管外径的6倍,焊缝位于弯曲的最外部,弯曲后在管壁上不能产生断裂开口等缺陷。

b.压扁试验:

截取50mm长的钢管作为试样,将两压板间距离压缩到钢管外径的2/3,焊缝位置应同施力方向成90°角位置,压扁后无裂缝、裂口或焊缝开裂即为合格。

c.水压试验:

用水充满管子,使其在一定时间内承受规定的试验压力,不得出现渗漏水现象,普通钢管----0.25MPa,加厚钢管---3MPa。

4.2.3尺寸允许偏差:

a.外径:

6~10mm允许偏差±0.20mm;大于10~30mm允许偏差±0.40mm;大于30~50mm,允许偏差±0.45mm;大于50mm,允许偏差±1.0%。

b.壁厚:

0.5~1.0mm,允许偏差±0.15mm;大于1.0~3.0mm允许偏差±15%;大于3.0mm允许偏差+12%~-10%。

c.钢管的长度:

外径≤30mm为2~6m;外径>30~70mm为3~10m;外径>70mm为4~10m。

同批次材料长度偏差不超过±1%。

4.3镀锌件检验:

4.3.1抽样标准

根据每批次产品的数量进行随机抽检。

抽检的样本量见下表。

检查批次的制件数量

抽取的最小样本量

1~3

全部

4~500

3

501~1200

5

1201~3200

8

3201~10000

13

>10000

20

4.3.2外观

a.在正常阅读环境下目测所有镀锌件,其主要表面应平滑,无滴瘤、粗糙和锌刺,无起皮,无漏镀,无残留的溶剂渣,在可能影响热浸锌工件的使用或耐腐蚀性能的部位不应有锌瘤和锌灰。

b.热浸镀锌制件漏镀面的总面积不应超过制件总表面积的0.5%,每个漏镀面的面积不应超过10cm2,否则应予重镀。

4.3.3镀层厚度

使用涂层测厚仪对制件的表面进行检测。

每件产品的测试点不得少于3点,测试点距离边缘不得小于10mm。

测试点应均匀分布。

测试结果为各点的平均值。

锌层厚度及允许的厚度差见下表

未经离心处理的镀层厚度及允许偏差

制件及其厚度/mm

局部值/μm

平均值/μm

偏差/μm

钢件厚度≥6

70

85

15

3≤钢件厚度<6

55

70

15

1.5≤钢件厚度<3

45

55

10

钢件厚度<1.5

35

45

10

铸铁件厚度>6

70

80

10

铸铁件厚度<6

60

70

10

经离心处理的镀层厚度及允许偏差

制件及其厚度/mm

局部值/μm

平均值/μm

偏差/μm

螺纹件

直径≥20

45

55

10

5≤直径<20

35

45

10

直径<5

20

25

5

其他制件

(包括铸铁)

厚度>3

45

55

10

厚度<3

35

45

10

4.3.4镀锌件的镀层应与基本金属结合牢固。

用铁锤进行锤击试验,每个样品至少测试3点,镀层不剥离,不凸起,即为合格。

4.3.5镀锌管应作镀锌层均匀性试验,钢管试样在硫酸铜溶液中连续浸渍5次不变红(镀铜色)。

4.3.6外径小于或等于50mm的镀锌管应进行弯曲试验(同焊管弯曲试验方法),试验时不带填充物,试验后,试样上不应有裂纹及锌层剥落现象;

4.3.5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有其它未尽事宜请参阅GB/T13912-2002。

4.4型材检验

4.4.1型钢的标志可采用打钢印、喷印、盖印、挂标牌、粘标签、放置卡片或涂色等方式。

标志应字迹清楚、牢固可靠。

4.4.2型钢到厂应附有证明该批型钢符合标准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质量证明书。

4.4.3热轧圆钢

4.4.3.1外观要求:

以直条交货,方钢不得有显著弯曲,两端的切斜度不得大于该圆钢直径的30%,端头允许有局部变形,不允许有明显的爆铁、烂铁现象。

4.4.3.2尺寸允许偏差:

圆钢直径>5.5~20mm允许偏差±0.4mm、>20~30mm允许偏差±0.50、>30~50mm允许偏差±0.60mm、>50~80mm允许偏差±0.80mm、>80~110mm允许偏差±1.1mm;长度及允许偏差:

圆钢直径≤25mm钢材长度4-10m、>25mm钢材长度3-9m,同批次材料长度偏差不超过±1%。

4.4.4扁铁、角钢及其他类型的型钢类材料

4.4.4.1外观要求:

不得有明显的扭转和变形,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夹杂和分层,凡属使用后可能造成性能缺陷的外观不良不予接受。

4.4.4.2尺寸要求:

均应符合订货合同中的要求或样板尺寸要求,对未明确提出的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行业的规定。

4.4.5首次化学、物理特性检测,供货方需提供需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待确定为本公司合格供应商后,化学、物理特性检验可以根据供方提供的检验报告核对数据。

4.5钢板类检验

4.5.1钢板表面不得有气泡、裂纹、结疤、拉裂和夹杂,钢板不得有分层。

4.5.2钢板表面上的局部缺陷应用修磨方法清除,但不得使钢板厚度小于最小允许厚度。

4.5.3尺寸偏差:

钢板类原材料尺寸偏差表

钢板

类别

公称厚度(mm)

公称长度(mm)

公称宽度(mm)

厚度

允许偏差

长度

允许偏差

宽度

允许偏差

冷轧

钢板

1.0

±0.07

2000

+15

1000

+6

1.2

±0.09

2440

+15

1220

+10

1.5

±0.11

2440

+15

1220

+10

2.0

±0.13

2000

+15

1000

+6

热轧

钢板

1.2

±0.11

2500

+15

1250

+10

2.75

±0.18

6000

+15

1500

+10

3.5

±0.20

6000

+15

1250

+10

不锈钢板

1.0

±0.07

2440

+15

1220

+10

如有特殊要求根据工程图纸或要求进行变更。

4.5.4冷轧钢板两面允许有厚度公差一半范围内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

轻微麻点及局部的深麻点、小气泡、小拉裂、划伤、轻微划痕及轧辊压痕。

允许有局部的蓝色氧化色,反面允许有厚度公差范围内。

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

轻微麻点、小气泡、小拉裂、轻微划痕和轧辊压痕。

4.5.5热轧钢板两面允许有在厚度公差范围内不大于钢板最小厚度的下列缺陷:

轻微麻点、局部的深麻点、小气泡、小拉裂、划伤、泥土痕迹、划痕及轧辊压痕。

反面允许有在厚度公差范围内且每一平方米不多于两个的斑痕和压坑。

表面允许有薄层的氧化铁皮。

4.5.6首次化学、物理特性检测,供货方需提供供需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待确定为本公司合格供应商后,化学、物理特性检验可以根据供方提供的检验报告核对数据。

4.6塑料件检验

4.6.1外观检查

4.6.1.1在离眼30cm距离处作外观检查,立即发现的外观缺陷,如顶白、缩水、缺料、气泡、混色等不良现象及划伤、压痕等。

4.6.1.2表面光滑,不得有裂缝等缺陷。

4.6.1.3在离眼30cm距离处作外观检查,4~5秒才发现的外观缺陷,均为轻微缺陷。

4.6.2结构检查

4.6.2.1翘曲变形不得大于鉴板或实配无严重变形。

4.6.2.2柱位完整、不得有弯曲、变形等不良现象。

4.6.2.3加强筋等薄壁处无变形、损伤。

4.6.3颜色:

整批颜色一致(同样品比较),不得有色差、色泽不均匀等现象。

4.6.4丝印:

丝印清晰、正确、无污渍。

4.6.5螺纹孔位:

螺纹底孔深度足够,无堵塞、无欠注现象,内孔直径符合图纸要求。

4.6.6实配:

实配顺利、无卡壳、错位、翘曲,接缝配合紧密。

4.7标准件检验

4.7.1外观检查:

表面无明显缺陷,无裂纹和裂槽、淬火裂缝、锻造裂缝、剪切爆裂、原材料的裂纹、凹痕、皱纹、损伤、毛刺,表面光亮无划痕,色彩涂层均匀,无斑纹、水迹、锈迹,如有螺纹则螺纹不能豁牙,不能严重破伤,并能通过通规和止规检验。

对六角螺母规定为螺纹通规、螺纹止规、螺纹小径、对边宽度、对角尺寸、螺母高度、螺母支承面与螺纹轴线的垂直度;而对平垫圈规定为内径、外径、厚度、外圆对内孔的同轴以及平面度等

4.7.2尺寸检验:

均应符合订货合同中的要求或样板尺寸要求,对未明确提出的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行业的规定。

4.7.3材质检验:

材质符合图纸或订货合同要求,表面处理达到图纸要求或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4.7.4标志:

在产品上的标志应与产品的性能等级的标记一致

4.7.5标准紧固件的包装应牢固,防潮不同批号的不能混装。

包装箱外应有制造厂名,产品名称,标准号,批号,规格,数量,毛重等明显标记。

4.7.6首次强度检测,供货方需提供供需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待确定为本公司合格供应商后,强度检验可以根据供方提供的检验报告核对数据。

4.8电料检验

对于本公司没有检测手段的电气元件,可以指定品牌,指定供应商。

4.8.1电缆线检验

4.8.1.1每批产品均应附有合格证,必要时供应商需提供产品材质报告单、出厂检验单。

4.8.1.2目测电缆表面绝缘层颜色是否与合格证上标明的内容相符。

其他外观具体指标见下表:

表面绝缘层颜色

规格

黑色

灰色

四芯线

红、黑、绿、白

红、白、绿、蓝

六芯线

红、黑、绿、白、蓝、棕

★4.8.1.3几何尺寸应符合以下要求:

规格

外径

铜线外径

单根导线铜线根数

3.8

φ3.7±0.10

φ0.12±0.01

7

5.2

φ5.1±0.10

φ0.15±0.01

12

6.3

φ6.2±0.10

φ0.15±0.01

19

★4.8.1.4绝缘性能:

当一圈线为100M长时,每四根线径之间及屏蔽线之间的绝缘阻抗≥10000MΩ(50VDC)。

★4.8.1.5导线电阻:

规格

3.8

5.2

6.3

电阻

210.0Ω/km

90.0Ω/km

60.0Ω/km

4.8.1.6耐压要求:

电缆应保证在2000V电压下5min不击穿,单根导线应保证在1500V电压下5min不击穿。

4.8.1.7抗老化性能:

取电缆线放入烘箱内,80℃并保温24小时后,电缆绝缘层无变形、硬化、裂开等破损现象。

4.8.1.8导线抗拉强度:

规格

抗拉强度

拉长尺寸

φ3.8

20kg

3cm/1m

φ5.2

35kg

3cm/1m

φ6.3

50kg

3cm/1m

★4.8.1.9重量要求

规格

φ3.8×100m

φ5.2×100m

φ6.3×100m

合格范围

(包含端数)

1.6kg~1.8kg

3.5kg~3.7kg

5.9kg~6.1kg

4.8.1.10抽样方案

电缆线长度

2000m以下

2000m~5000m

5001~10000m

10000m以上

抽样长度

200m

300m

400m

500m

(注:

以上打“★”的条目为强检项目,必须检验,有一个不合格项则判定为不合格。

对于其他的检验项目,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才进行检验。

如:

本公司对本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或者客户有特别的要求等情况时。

4.8.2继电器检验

4.8.2.1外观检查

4.8.2.2外包装箱应规范、整洁,并具有产品标识,应无破损、污物等不良现象;

4.8.2.3产品标识清晰,内容应注明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日期、产品厂家等标识,型号数量应与送货单及采购流转单一致;

4.8.2.4继电器表面清洁,无破损、污脏、变形及其它机械损坏,颜色一致,并具有品牌、规格型号、触点容量、线圈额定电压、触点形式标识;

8.2.5继电器内连接导线与簧片不可有锈蚀、氧化、破损、断裂等现象;

4.8.2.6引脚镀层均匀、光泽,无氧化、发黑、破损等不良现象;

4.8.2.7尺寸及封装与样品做实际对比,一致无误的才为通过;

4.8.2.2.0线圈阻值和吸合电压的测量

4.8.2.2.1把数字万用表调节到欧姆档,将两表笔置于线圈两端,对线圈测试其阻值;用直流可调电源对线圈两引脚加电压,调节电源使电压从0V慢慢上升,当听到衔铁吸合声(咔声),此时表明继电器已进入吸合状态,该电压为继电器的吸合电压。

如实际吸合电压小于吸合电压理论值,则为正常。

如实际电压大于吸合电压理论值仍未吸合,则为不合格。

4.8.2.2.2如为固态继电器,因限于测试平台暂无技术水平搭建,固只检验外观。

4.8.2.3记录要求

4.8.2.3.1检验结果记录在继电器检验记录中,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具体描述,不合格的需填写《原材料不合格处理单》;

4.8.2.3.2根据抽检要求的可接受数量判断该检验项目批次是否通过,并在结论处打钩记录;

4.8.2.3.3检验员根据所有检验项目的通过情况给出最终的结论意见,原则上所有检验项目通过才能认定该批次原材料检验通过;

附表:

继电器电性能

型号

额定电压(V)

线圈电阻(Ω)

吸合电压(V)

118F(555)

24

2350±15%

19.2

HFE10-2

24

(192+192)±10%

19.2

HF49FD/024-1H11

24

3200±15%

19.2

4.8.3交流接触器检验

4.8.3.1外观

目视交流接触器外壳无毛刺,突起,气泡,裂痕和缺损等现象,安装孔无断裂现象;标识在运输过程中或者在检验过程中都不可脱落。

4.8.3.2尺寸

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安装孔尺寸,垂直高度尺寸和长宽度;尺寸应符合技术图纸要求或者检验规格要求(可以对封样件)。

4.8.3.3绝缘电阻

用DC500V兆欧表检测插孔之间和插孔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兆欧,或者用耐压仪测量绝缘电阻。

4.8.3.4电气强度

插孔之间和插孔与外壳之间应能耐受电气强度为2500V,泄漏电流为1mA,入厂检验持续时间为2S,型式试验持续时间为60S而无闪烁和击穿现象。

4.8.3.5动作特性

将交流接触器的接入电压调节为额定电压的0.8倍,连续对交流接触器通电4-5次,在通电期间交流接触器可以很好的吸合而无明显的噪音(要求小于40dB),主相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能很好的连通。

4.8.3.6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用合适的量具测量插孔之间的电气间隙大于4mm,爬电距离大于6mm.

4.8.3.7标识

检查标识上的厂家名称或者厂家铭牌,型号,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和线圈电压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或者图纸要求;我司要求具备的认证图标是否齐全。

4.8.3.8湿热试验

将样品置于40±2℃,相对湿度为90-95%的环境中48h,试验后,试验后拿出放置1h以上2h以下后测试:

所有插孔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兆欧姆,耐受电气强度1500V,泄漏电流1mA,持续时间为1分钟而无闪烁击穿现象。

4.8.3.9球压试验

将试验品水平放置于试验架子上,用直径5mm的钢球以20N的力压向试验品表面,将带有试验品的球压装置放入125±2℃的恒温干燥箱内,1h后取出,放入水中冷却10S,

立即测量球压痕迹直径,该直径≤2mm为合格品。

4.8.3.10漏电起痕试验(如无试验装置可送外检)

漏电其痕试验按GB4207进行,试样为下列情况之一,则该试验品不合格:

A:

试验品表面电流≥0.5A,延时2S;

B:

试验品表面电流≤0.5A,但起火。

漏电起痕的试验电压采用175V,试验50滴,上下两壳表面各做一个点。

4.8.3.11灼热丝试验(如无试验装置可送外检)

将温度的灼热丝以1±0.2N的压力作用于试验品表面,持续时间为ta=30S±1S,并开始计时,试验期间灼热丝压力试验品深度不超过7mm,在试验品着火点下200±5mm处放置标准规定的白松木板和绢纸,记录从灼热丝接触试样至火焰熄灭的时间te≤ta+30S.试验品符合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则该样品合格:

A:

无火焰或者不灼热;

B:

如果样品周围的零件或者下面的铺底产生延烧或者灼热,但在灼热丝移去30S内熄灭,即te≤ta+30S.,周围零件或者下面的铺底又未完全延烧。

4.8.3.12盐雾试验

将样品放置在盐雾试验箱中24h,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左右使盐垢去掉,然后凉干观察插孔内和衔铁是否有大面积的生锈的现象。

4.8.4插件电阻器检验

4.8.4.1型号规格检查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8.4.2包装、数量

检查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清点数量是否符合

4.8.4.3外观

表面无破损、色环/标识清晰、正确,引线脚无氧化、变形

4.8.4.4尺寸游标卡尺/试装符合图纸及安装要求(或比对样品)

4.8.4.5引线脚抗折性

从引脚根部折引线脚90°,来回折五次,经抗折后引线脚松动或脱落

4.8.4.6抗溶性

有机溶剂丝印标识,色环电阻的色环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三氯乙烷、乙醇等。

4.8.4.7电气性能

LCR阻值误差超出允许偏差范围,注意精度值及标称功率

4.8.4.8可焊性

锡炉(温度:

245±5℃,引脚浸锡时间3~5S)可焊性后,上锡面〈80﹪可焊性后,上锡面80﹪~98﹪〉

4.8.5小型断路器检验

4.8.5.1外观检验

外露的塑料件应没有裂纹、色差、气泡、气孔、熔接痕、缩痕、料流痕、银丝、白印、杂色点、拉毛、飞边、色不均、翘曲、分层、损伤等缺陷整机表面应清洁、无损伤。

外露的金属件防腐镀层应光泽没有针孔、麻点、起泡、发黑等缺陷。

产品零部件应齐全符合产品图样要求。

4.8.5.2移印

目测移印内容及颜色应符合图纸要求不得有缺笔、明显深浅、起泡等缺陷。

移印应的覆着力应符合GB10963.1的9.3的要求。

喷码内容、位置正确清晰无缺笔。

4.8.5.3关键尺寸

用游标卡尺测量产品关键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极数部位

宽度C(mm)

上部高度E(mm)

1P

17.5≤C≤18

44.5≤E≤45

2P

35.4≤C≤36

3P

53.1≤C≤54

4P

70.8≤C≤72

产品不能扭曲变形,用厚0.1mm塞尺测量产品拼装缝隙,塞入深度≤5mm。

4.8.5.4安装可靠性

断路器应能正常安装到标准导轨上不能不使用工具能方便的从标准导轨上取下产品含接线过程中断路器从标准导轨上滑落。

4.8.5.5手动操作

用手扳动断路器手柄使之闭合断开操作各5次断路器应能可靠的动作无卡死和滑扣现象。

4.8.5.6包装

出厂文件合格证、说明书等应齐全正确。

包装产品的名称、规格和数量等与包装箱盒标识应正确一致。

包装盒箱、标志应符合图纸要求颜色和印刷应正确、清晰必要时可比对封样亦可做材质强度试验。

另外防伪商标粘贴位置方向正确平整无翘曲。

4.8.6电机检验

4.8.6.1外观检验

a、定位孔位置正确,外壳和轴的结构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外型和安装配合尺寸符合图样要求,并经抽样装配合格;刚度好,电机安装后运行不变形。

b、引出线长公差±10mm,引线规格为按图纸或认证要求,有相应的认证,引线颜色为红蓝白三色,红线为主线,蓝线为副线,白线为公共端,引线出线方向正确,线头处理按图纸或样品要求。

c、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