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7294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docx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docx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精编练习题及提高语文成绩方法

小学语文成绩提高的方法

1、提高阅读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逝人留下的至理名言。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

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

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

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

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着,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2、多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小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00首古今诗词,15首白话诗歌,2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1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

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

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慢慢提高增长。

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最主要的是把感想也记下来。

不过写日记比较忌讳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一旦停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4、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

要知道生活才是“大课堂”。

语文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阅读练习

阅读《鸟的天堂》片段,回答问题。

(15分)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chugrave;)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yigrave;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igrave;ng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agrave;huaacute;)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正确读音下面画“√”。

(4分)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分)

3、按文中内容填空。

(6分)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

昨天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4、如果你是作者,见到这番景象,你会说些什么呢?

(3分)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连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

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嫦娥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之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

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1.“嫦娥奔月”中的“奔”,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再查____,“奔”在这个词语中应读(bēnbegrave;n),意思是____(1.急走,跑;2.有目的地直往,趋向)。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当机立断:

捶胸顿足:

悲痛欲绝:

3、读了故事你认为这三个人物各有什么个性或品质,请用合适的四字词语来概括。

后羿:

嫦娥:

蓬蒙: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

1.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感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3.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阅读《匆匆》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直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呢?

”“痕迹”是指(有意义的事情),“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地自责。

3.“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出生的时候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回去”指(死去的时候一事无成)。

4.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5.模仿上面一段话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

 

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jǐn√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挽碗惋)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怜怜冷冷)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给开头画双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分)

2.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分)

3.在文中画“——”处划去不正确的字词。

(2分)

4.用直线画出文的排比句,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6.这段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7.仿写句子。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了。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了。

8.文中大量巧用了重叠词,请照例子仿写4个这样的词。

 例:

茫茫然()()()()

 9.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感慨)。

(豪迈,坚定,感慨)。

 10.你最欣赏文章的什么语句、内容,请选择一处作简要评价。

 11.由于时间是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阅读《桃花心木》12、13、14、15自然段,完成有关作业: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

“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

上午或下午?

一次下多少?

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文中12和14自然段的“不确定”分别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和(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

 2.种树人模仿老天下雨的目的是(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

 3..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不确定的水源),“巨大的能量”指(汲取水源、拼命扎根长)。

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独立自主)。

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4.用“语重心长”说一句话。

 5.你能举例谈谈什么样的人是生活在不确定中的吗?

  要管好自己,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心。

6.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14自然段后的理解。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7.种树人为什么不再来了?

因为桃花心木已经学会自己找水源,扎根生长,不再枯萎了,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

五、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七自然段,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

Ⅱ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Ⅱ”将这段话分两层。

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3.文中2、3、4句表明作者从(香味)、(色彩)、(声音)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从画线的词语中,可以体验到人们(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饭),饱含了着(浓浓的亲情)。

六、阅读《北京的春节》第11、12自然段,完成练习: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请你在文段中找出4个意思一样的词语。

(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北京的正月十五有这样的风俗习惯:

(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吃元宵)。

3.作者在写这个片段进采用了(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4.从文段中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北京的春节有(3)个高潮,一是(除夕),二是(正月初一),三是(元宵)。

 5.文段中作者从(数量多)和(种类多)两方面写出了元宵节灯多。

 6.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排比句)句,请,你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句话。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高潮——(极限)淘气——(顽皮)美好——(美满)

 8.作者说“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用“”画出来。

 9.“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的“又”字用的很好,它有什么作用?

包含着什么意思?

 使文章结构严谨,意味着之前已经有了一个高潮了。

 

七、阅读《为人民服务》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精兵简政”的意思是(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2..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利益)。

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3.为什么要采用“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

用文中原句回答。

  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

 4.文段中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这一段话中的前四句话有四层意思,分别是(①我们欢迎批评②欢迎任何人批评③④接受任何人批评)。

 

八、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七自然段,完成练习: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用“越……越……,越……越……”写句子。

天上的雨越下越大,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

2.联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同志的工作越来越紧张?

①每天早出晚归②烧掉书籍和文件③工友阎振三被捕④母亲和朋友劝父亲离开北京。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我常对你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4.这一自然段主要抓住李大钊的(语言)描写,从中体会到(对革命高度负责,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九、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22自然段,完成练习: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平静)信心(自信)沉着(镇静)

2.请你写出5个表示看的词语:

(俯视)(仰望)(鸟瞰)(瞥一眼)(远眺)。

3.为什么父亲脸上的表情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

4.“父亲”指(李大钊),“伟大的力量”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十、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两个自然段,完成练习: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小女孩死的时候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2.两个“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然中产生的幻象。

)。

 3.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

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十一、阅读《凡卡》最后两个自然段,完成练习:

 1.“希望”是指心里想得到的。

这个“希望”真是甜蜜的吗?

不是。

根据你的理解应该是破灭的希望。

 2.明知是一封没有指望的信,作者为什么还用一个美好的梦境做结尾?

 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3.文中的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表示语意未尽,留给读者深深地思考。

(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4.凡卡为什么连破皮袄都没穿,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

 因为凡卡希望早点把信寄到爷爷手上,爷爷会来把他接走。

 5.“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作者为什么用“宝贵”一词?

 

十二、阅读《凡卡》第八自然段,完成练习:

  1.老板、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

从文中找出表示他们动作的词:

  揪、拖、揍、捞、直戳

  2.为下列词中的“打”选择恰当的解释。

  打发(D)打酒(C)挨打(A)

  A殴打B举、提C买D派,命令

  3.这一段中凡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遭遇,概括起来是(挨饿)(挨打)(睡不好觉)这几个方面。

  4.把这段话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句,写凡卡向爷爷诉说悲惨的学徒生活。

  第二层:

第句,写凡卡乞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

  5.文中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语句的省略。

  

十三、阅读《凡卡》第一、二自然段,完成相关的练习:

  1.“在写第一个字母以前,他担心的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他担心的是(写信时被人发现),“又斜着眼看了一下神像两边的楦头”,是因为(老板曾用他来打过他),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说明凡卡(在鞋店里德悲惨生活和备受折磨)。

  2.在写这封信的过程中,凡卡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来)。

  3.从一个“等……就……”就可以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

 

 十四、阅读《凡卡》第6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一段话主要写了乡村圣诞节前美丽的夜景反映了凡卡的愉快的心情。

  2.这段话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的,描写的景物有白房顶、

  烟、树木、雪堆、星星、天河。

  3.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试着自己也写一句。

  4.凡卡在乡下的生活是”快乐“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反衬出凡卡在鞋店里生活是悲惨的

  5.这一段细节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反衬、对比。

  

十五、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完成作业: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她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

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

  2.“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3.“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金属镭。

  4.“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5.文中画线句子是排比句,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6.居里夫人有着坚定、刚毅、顽强的性格,有着远大执着的追求。

  7.“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这句话中,居里夫人不管镭射线侵蚀她的肌体、不管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隐退、不管眼花耳鸣、不管社会的歧视和生活、思想上的沉重负担。

  可见她在科学研究上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的精神。

  8.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她这样做这样值得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值得。

因为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丽和健康换来了科学实验的巨大成功,换来了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十六、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完成作业: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大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1.“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中的“可能”的意思是也许能从这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出镭,说明了实验能不能成功还很难说(科学研究的艰难)。

  2.联系上下文,本段文字中主要写了居里夫妇提炼镭,从“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体会到提炼镭的过程很艰辛。

  从“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体会到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非常艰苦,从“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体会到工作不但艰苦,而且有被烧伤的危险。

  3.“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发挥想象,居里夫人身上还有哪些地方留下了“酸碱的烧痕”?

  答:

居里夫人的脸上,颈上可能留下酸碱的烧痕。

  十七、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完成作业: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