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069779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docx

《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docx

会考试题分析与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

2008年会考试题分析与2009年会考复习最后阶段备考的建议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郑肖文2008-12-18

 

一、2008年会考试题分析

1、2008新课程会考与2007、2006会考题型分值比较

2、试卷知识点与分值分布

3、2008年化学会考试卷知识内容分布表(必修1和必修2)(1-24题和卷Ⅱ,合计80分占80%)

4、《化学与生活》模块知识分布(20分占全卷20%)

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知识分布(20分占全卷20%)

6、新会考五大知识块分析(不考虑选修模块)

7、考试水平和难度值分布分析

项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考试水平

(按必修1、2)

识记

28%

30%

24.3%

理解

38%

40%

55.6%

应用

22%

18%

9.4%

综合

12%

12%

(标准没要求10.6%)

试题难度(按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统计)

容易题

68%

66%

46%

稍难题

18%

20%

36%

较难题

14%

14%

18%

由上表数据分析可知,08《会考标准》要求比06、07《会考标准》降低了,但是08会考的难度明显比06、07年有所增大。

二、抽样分析

(一)客观题

样本一:

温州中学

样本二:

温州十四中学107份,其中理科60份,文科47份。

(二)主观题

本次抽样24本,共671份试卷,占总试卷4.04%。

1、得分情况

填空题:

平均得分10.36分,得分率为74%

简答题:

平均得分5.65分,得分率为47.08%

计算题:

平均得分3.57分,得分率为59.5%

由得分可以看出,简答题的两道实验题偏难了点。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三、试题特点

1、试题知识覆盖面比较广。

2、试题与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联系紧密

3、试题加重了实验能力的考查

4、试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较高

四、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如何理解和把握新会考标准

五、2008年会考典型试题分析与2009年会考复习最后阶段

备考的建议(抓教材、抓实验、抓训练、抓落实)

1、抓教材,落实与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紧密联系试题备考

2008年会考的考题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生活化和实验化的要求。

第10、11、13、16、17、21、57、60题都是与现代科技、生产、生活等紧密相连,《化学与生活》的十道题目本身就是这个模块的知识,完全与生活联系。

这些试题的出现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编写思路。

通过试卷分析,试题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全面。

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认真分析教材,对教材一定要全面阅读分析,不能凭着老印象主观臆断,这里重要那里不重要,考试范围内的都要仔细阅读分析,绝不能留死角,今年的16、17、57、59都是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才能准确答题。

教学时还要重视联系实际,将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与现代的生产、生活、科技、能源等问题相互联系,只有平时注重引导,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同学们的思维才能开阔,遇到问题才会从化学的视角分析、研究、讨论。

08-11.下列化学药品名称与危险品获救标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浓硫酸—— B.烧碱——

 

C.汽油——D.四氯化碳——

08-13.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但人类目前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

下列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开发和利用太阳能B.大量使用木材作燃料

C.开发和利用风能D.开发和利用地热

08-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教材化学2专题2P47)

A.淀粉中含有葡萄糖

B.蛋白质中不一定含有氮元素

C.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石油和煤炭

D.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等物质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质能

分析:

第16题选C的考生占9.3%,该类考生对能源不是太清楚。

08-17.通过下列反应不能直接得到石油裂解产物的是(教材化学2专题3P63)

A.C16H34

C8H18+C8H16B.C8H18

C4H10+C4H8

C.C4H10

C2H6+C2H4D.C4H8

2C2H4

分析:

第17题选D的考生占52.3%,错解原因,一是对裂解产物是什么不清楚,二是认为裂解是把大分子变小分子,而丁烯已是小分子,所以不可能。

考查石油的裂解产物,没有记清裂解气的主要成分,从这道试题可以反映出阅读教材不认真或不全面。

08-57.(4分)化学家研究发现,在催化剂作用下,环氧丙烷(CH3CH-CH2)

O

可与某常见物质以1:

1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一种可降解的高聚物

(—[O—CHCH2—O—CO—]

)。

(教材化学2专题4P102)

|

CH3

这个反应可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原料,实现零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生成的高聚物可制造塑料制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环氧丙烷反应的该常见物质是。

(2)可降解高聚物的使用主要有助于缓解环境的。

(选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白色污染B.食品污染C.水污染D.气体污染

分析:

第57题考查的是教材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认真看书,这道题若是不看书,只靠分析应该是较难的,尤其对于文科学生更是如此(教材化学2P85和P102)

2、抓实验,突出仪器操作、装置连接和反应原理试题备考

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内容,18题化学安全的问题、23题性质和操作问题,这两道题四个选项都分别考查了四个知识点,设计的面较广,21题、58题、59题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给于了较好的考查,如果平时作过实验并重视实验的同学,像58题的操作问题就不会弄错。

这些问题启示我们,教学时对实验还要高度重视,实验的操作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练习、实验失败为什么要搞明白,实验的原理清晰、明了,并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才能解释一系列现象。

浙江省又要开设《实验化学》这个模块,说明实验又提到更高的地位,高考中可能会更加重实验的比例。

08-18.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B.大量氯气泄漏时,可用肥皂水浸湿毛巾捂住口和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C.汽油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D.金属钠着火用水扑灭

08-20.下列物质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蒸馏B.分离乙酸与乙酸乙酯——萃取

C.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过滤D.分离汽油和水——分液

08-2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铂丝蘸取少量KCl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颜色,检验K+的存在

B.在石油蒸馏装置中,将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

C.进行银镜反应实验时,在2mL新制得的银氨溶液中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将试管直接置于酒精灯上加热

D.用坩埚坩夹持旧氧化膜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介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剧烈燃烧

分析:

第23题选C的考生占15%,该类考生一是对“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不清楚,二是对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的实验不清楚,尤其是文科考生,因为该实验是在必修2做过,学生忘了。

 

08-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给病人输氧时连在氧气钢瓶与呼吸面罩之间的湿化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连接方法中正确的是

A.呼吸面罩应连接在a处

B.呼吸面罩应连接在b处(实验装置)

C.呼吸面罩应连接在c处

D.氧气钢瓶应连接在a处

08-58.(6分)下图表示配制100mL0.100mol·L-1Na2CO3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E中将一玻璃仪器上下颠倒数次,该仪器的名称是

(2)步骤B通常称为转移,步骤A通常称为。

(3)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

 

08-59.(6分)某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的液态物质有。

(2)甲、乙、丙三套装置中,不宜选用的装置是。

(选填“甲”、“乙”、“丙”)

(3)试管B中的液体能和生成物中混有的杂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

第59题

(1)常见的错误有:

漏写浓硫酸、只写乙醇或只写乙酸,引起这种不完整的答案的原因是平时对知识的不理解,思维不严密。

(2)错误答案有:

乙、甲和丙、乙和丙等,写成“乙”肯定是审题不清,而把甲也写进去的考生主要是对装置甲能防倒吸的功能不理解,这也是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挖掘课本知识上的装置丙的原因引起的。

第(3)小题常见错误及引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如审题不清引起错误答案有:

基础不扎实没有理解乙酸乙酯中的产物和试管B中的溶液是什么而引起的错误答案有:

H2SO4+2NaOH=Na2SO4+2H2O等。

 

3、抓训练,把握会考标准、加强思维和解题方法的应试备考

㈠、把握新《会考标准》的考点备考要结合《会考考题》进行应试训练才能领会要点。

①要理解会考的考试水平(三层次)和难度要求(三类题)的关系

项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考试水平

(按必修1、2)

识记

28%

30%

24.4%

理解

38%

40%

55.6%

应用

34%

30%

20%

试题难度(按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统计)

容易题

68%

66%

46%

稍难题

18%

20%

36%

较难题

14%

14%

18%

②要知道会考考题所对应的考点考试水平若属识记和了解层次,则考题的难度可以是

容易题,也可以是稍难题。

如化学2,会考知识条目▲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考点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考试水平要求是(b-理解层次),但考题的难度可变

如08年会考中例证性[例4]在10~18号元素中,能用表示的微粒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分析:

答案:

D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及其意义的掌握。

(化学2,1—①—b)当然此考点的考题难度也可以是容易题。

也可以较难题。

如08年会考中例证性[例30]有两种粒子,它们所含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分别相等,则下列关于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能是同位素B.可能是1种分子和1种离子

C.可能是不同的分子D.可能是不同的离子

分析:

答案:

B

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核原子、分子、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化学2,1—①—b)

㈡、另外把握新《会考标准》的考点备考要注意《会考考题》命题的趋向。

新会考的考题对化学基础知识命题趋向容易,而对重点核心知识命题在知识的深广度、灵活性和思维的深刻性等方面有提高。

如:

59题的酯化反应实验探究、22题的等质量燃烧、55题

(2)的工业制漂白粉、57题的高聚物等。

个别题涉及的知识点新课程教材中甚至没出现过的,如:

10题的D选项中的“水垢”、3题的铁与水蒸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

第17题对应《会考标准》考点要求是识记石油的裂解、裂化原理和产物,显然该试题仅靠识记是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

2008年新会考试题中1-24题中的7、9、14、20、22、23、24等题,有机化学模块中的50、51、52、53、54等题,对会考来讲都不算容易,如22题考查等质量的烃和烃的衍生物燃烧耗氧量多少的问题,明显比2007年等物质的量有机物燃烧生成CO2的多少问题要难的多;9题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4题的阿佛加德罗常数问题、53题的不完全燃烧和极端假设法计算、54题乙酸分子内部分子异构化,再发生酯化反应的问题,这些试题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难度不相上下,都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

Ⅱ卷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探究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装置的选择和除去杂质等都不是太容易的问题。

个别选择题四个选项涉及的知识点都不只一个,而是4个,如选择题6、7、14、15、16、18、20、23、51等。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平时的教学中,新课程提倡探究时教学,就是开阔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如果我们教学时还是完全包办,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今年的会考试题22题、51题、53题、54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试题对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加强,具体表现在部分试题知识跳跃性较大,逻辑思维性较强,突出知识规律和解题方法,难度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平时训练时在注重基础的前提下,选择一些逻辑思维性强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来锻炼学生,可能的前提下采取分层教学,教学知识和内容要适度,既要给学生成就感,又要让学生知道成就的得到要有一定的奋斗,激发同学们自我探究意识。

最后阶段的会考复习备考训练要突出一些热点考题和典型考题的解题思维及方法的应试指导。

08-22.等质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

A.CH4B.C2H4C.CH3CH2OHD.CH3COOH

分析:

第22题选B的考生占24.3%,该类考生是审题不清,把题干总的“等质量”看成是“等物质的量”了。

(指导解题方法)

08-51.有机物A可氧化为B(分子式为C2H3O2Br),而A水解可得C,1molC和2molB反应可得含Br的酯D(分子式为C6H8O4Br2),由此可推断出A的结构简式为分析:

A.CH2—CH2B.CH2—CHO

|||

OHOHBr

C.CH2—CH2OHD.CH2—COOH

||

BrBr

08-53.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其中水质的质量为10.8g,则生成CO、CO2的总质量是(指导解题方法)

A.11.2gB.17.6g

C.在11.2g和17.6gD.大于17.6g

18O18O18OH

|||||

08-54.乙知CH3—C—OH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

CH3—C—OH=====CH3—C==O,当

18O

||

CH3—C—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是(指导解题思维方法)

OO

||||

A.CH3—C—18OC2H5B.CH3—C—OC2H5

C.H218OD.H2O

4、抓落实,强化规范、针对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应试备考

化学式、结构简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仪器的名称,计算的数值等一些基本问题解题不规范造成丢分还是相当严重。

尤其是结构简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更要高度重视,最后阶段的几份模拟考试卷要认真批改,可能的话作到面批面改,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试卷讲评,并加以引导改正和落实,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加强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如47、58、59、60这四道题,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与高考接轨,

08-47.用核磁共振的方法测定结构简式为CH3OCH3的有机物结构,其1H核磁共振谱图为

08-58.(6分)下图表示配制100mL0.100mol·L-1Na2CO3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和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基本实验步骤和操作图

(1)步骤E中将一玻璃仪器上下颠倒数次,该仪器的名称是

(2)步骤B通常称为转移,步骤A通常称为。

(3)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

08-59.(6分)某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请回答下列问题:

重要实验装置图

(1)A试管中的液态物质有。

(2)甲、乙、丙三套装置中,不宜选用的装置是。

(选填“甲”、“乙”、“丙”)

(3)试管B中的液体能和生成物中混有的杂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08-60.计算题(6分)下图是某医院输液用的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的部分内容。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答案保留2位小数):

有关化学知识的生活和生产等标签图

葡萄糖注射液(10%)

GlucoseInjection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味甜。

适应症:

补充能量和体液;说见说明书。

用法用量:

说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规格:

500mL,含葡萄糖50g。

生产批号:

07042156

有效期:

至2010年3月

(1)该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

(2)已知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发生缓慢氧化,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3H12O6(s)+6O2(g)====6CO2(g)+6H2O(l)

△H=-2804kJ·mol

则该瓶葡萄糖注射液大约可为病人提供_________kJ的热量。

例证试题[例15]某同学为探究镁铝合金粉末充分反应。

所得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求:

实验序号

合金质量(mg)

510

775

918

气体体积(mL)

560

672

672

(1)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01)

(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

答案:

(1)ω(Al)=52.9%

(2)c(HCl)=0.2mol·L

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核数据处理能力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化学基本计算,4—②—c)(识读表格,分析实验数据,解题方法指导)

 

六、2009年化学会考例证性试题

一、不同能力要求的例题(四项能力:

化学语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化学实验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

共15道例题)

①化学会考试卷试题难度分布要求:

(容易题:

约占70%稍难题:

约占20%较难题:

约占10%)四项能力15道例题中容易题8道占53.4%,稍难题5道占33.3%,较难题2道占13.3%。

②突出训练(考题——教材——考点——考试要求)四者之间对应落实的备考训练。

 

1.化学语言能力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抽取CO2:

B.铁与稀硫酸反应:

Fe+2H+=====Fe2++H2↑

C.稀硫酸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

H++OH—====H2O

D.铜和氯化铁溶液反应:

Cu+Fe3+====Cu2++Fe2+

分析:

答案:

B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书写正误的能力。

(化学1,5—⑦—b)

[例2]下列电子式写书正确的是

A.B.C.D.

分析:

答案:

C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电子式的书写及判断正误的能力。

(化学2,2—④—a)

[例3]写出分子式为C4H8的所有烯烃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

分析:

答案:

CH2==CH—CH2—CH3CH2==C(CH3)—CH3CH3—CH==CH—CH3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书写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的能力。

(化学2,2—⑥—a)

[例4]在10~18号元素中,能用表示的微粒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分析:

答案:

D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及其意义的掌握。

(化学2,1—①—b)(考题——教材——考点——考试要求)四者之间对应落实备考

2.科学思维能力

[例5]用一定量的硫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发现灯泡较亮。

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现灯泡逐渐变暗,后又逐渐变亮。

请说明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分析:

答案:

用硫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时,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离子,灯泡较亮;当向其中逐渐滴滴入Ba(OH)2溶液时,由于发生了Ba2++

+2H++2OH

===BaSO4↓+2H2O反应,溶液中离子农度逐渐减小,所以灯泡逐渐变暗。

完全反应后,再继续滴入Ba(OH)2溶液,溶液中Ba2+、OH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所以灯泡又逐渐变亮。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的关系。

(化学1,5—⑦—b)

[例6]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

高烟卤可以有效降低地面的二氧化硫浓度。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某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了高烟囱,工厂附近地面的二氧化硫的浓度降低了30%之多。

请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中做法是否可取,并简述理由。

分析:

答案: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

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总量在增加,由于建造高烟囱,虽然使附近地面的二氧化硫的浓度降低了30%之多,但对全球的环境破坏还是在增加,并在没有减轻。

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对环境污染的全面认识。

(化学1,7—②—a)

[例7]2,2-二甲基-3-乙基“某”烷,该烷烃的碳原子的数至少为

A.5个B.8个C.9个D.10个

分析:

答案:

C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烷烃的命名以及知识的迁移、转换能力。

(化学2,2—⑥—a)

 

[例8]W、X、Y、Z都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它们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总数,Y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电子数,则下列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正确的为

A.WOB.X2O5C.YO2D.ZO3

分析:

答案:

B本题属较难题,主要考核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氢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组成特点。

(化学2,1—③—b)

3.化学实验能力

[例9]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碱液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溅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苯酚浓溶液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分析:

答案:

B本题属容易题,主要考核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化学1,7—④—b)

[例10]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_________;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________。

(2)现提供以下试剂:

A.高锰酸钾酸性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D.硫氰化钾溶液

请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同学正确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二种方法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

(4)若选用淀粉碘化溶液来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

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分析:

答案:

(1)Br2Fe3+

(2)

乙同学正确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第一种方法

C

有机层无色

第二种方法

D

溶液变红

 

(3)Fe2+

(4)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

氧化成I2,遇淀粉均为蓝色。

本题属稍难题,主要考核Fe2+、Fe3+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并以此为载体进行实验设计及评价。

(化学1,6—④—c)

 

[例11]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制取乙烯并探究乙烯和溴水的反应情况。

[实验目的]研究乙烯能否跟溴水发生反应。

[实验过程]

①装配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加入所需药品,迅速将浓硫酸和乙醇的混合液的温度升高到170℃;

③观察盛溴水的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原理、现象]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