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06779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

《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docx

化工企业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

文件制修订记录

NO

制/修订日期

修订编号

制/修订内容

版本

页次

1

2013-03-01

-

新制订

A0

2

2020-11-17

2020/11/17

新版全面升级

C0

核准

审核

制订

1.0冻伤事故概述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

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

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

在极端寒冷,特别在高原地区可发生肢体的冻伤,若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即使体温过低尚未出现,可加重冻伤。

冻伤一般表现为耳廓、手、足等处发红或发紫、肿胀,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死,甚至死亡。

2.0预防冻伤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冻伤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冻伤工作。

2.1什么是冻伤事故

(1)冻伤事故的成因

<1>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

寒冷是发生冻伤的主要原因,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局部热量散失增多,当局部温度降低至组织冰点以下时,即可发生冻伤。

潮湿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衣服、鞋袜潮湿或被水浸渍,即使环境温度并不很低,也可因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环境而引起冻伤。

大风也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剧了热的散失,风速愈大,身体受冷愈重。

身体局部与极冷的金属、石块、地面、墙壁等冷物接触时,因为它们导热性强,能使局部强度急剧下降或发生冻结,以致产生冻伤。

<2>机体因素的诱发作用

所有能导致温热调节障碍、循环障碍和与产热有关的内分泌障碍等都能诱发冻伤。

吸烟或饮酒过量、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手脚多汗、有冻伤史等都能诱发冻伤。

(2)冻伤的易发时机

<1>极冷:

突然遇到暴风雪,骤然受严寒侵袭;涉水后鞋袜不能及时更换;拂晓最冷时行动;赤手射击、填弹、搬炸药包等。

<2>静止:

潜伏、伏击、昼夜据守阵地、负伤等情况下,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3>出汗:

大量出汗后在冷环境下静止停留过久或打瞌睡。

<4>装备缺损:

防寒装备破损、鞋袜或手套狭窄或丢失;求战心切,过早地轻装。

<5>疲劳:

过度疲劳、掉队迷路、饥饿、全身抵抗力下降。

(3)冻伤的临床表现

冻伤一般分两类,一类称非冻结性冻伤,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另一类称冻结性冻伤,由冰点以下的低温所造成,分局部冻伤或全身冻伤。

<1>非冻结性冻伤

①冻疮:

多于初冬和早春低温或潮湿条件下发生,好发部位为手、足、耳和面部。

初时皮肤发绀、水肿,出现红斑、感觉异常、灼痒与胀痛感。

如果水肿突出,可发生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表面溃疡,渗出浆液。

如由继发感染,则会出现脓和炎症。

②战壕足:

是战时长时间立于湿冷的战壕内所引起的。

其症状和冻疮类似,初期仅双脚感觉寒冷,继而麻木,有时脚底有刺痛或钝痛感。

③浸渍足:

是下肢在不太低温的水中长时间浸泡而由缺乏运动时发生的。

开始时局部呈缺血现象,足背发凉肿胀,有沉重及麻木感。

继则出现充血现象,血管扩张,由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及感觉,有时发生水泡,重者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2>冻结性冻伤

①局部冻伤,伤员皮肤苍白、冰冷、肿胀、疼痛和麻木,重者感觉丧失。

②全身冻伤,先感寒冷、疲倦、嗜睡、步态不稳,继而出现呼吸困难、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

检查可见皮肤苍白厥冷,口唇及手指青紫,呼吸、脉搏徐缓,瞳孔反射迟钝或消失。

体温的下降程度是衡量全身冻伤轻重的重要标志,当直肠温度降至35℃时,代谢开始减弱。

直肠温度降至33℃-30℃时,战栗停止,出现肌僵状态。

直肠温度降至25℃-24℃时,可因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

2.2如何预防冻伤事故

(1)加强防寒教育,普及冻伤知识

一线员工由于户外活动频繁,尤其是夜班,在防治冻伤方面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需要对寒冷进行科学分析,采取有效措施。

防寒是一项群众性工作,要领导重视,安全人员积极努力,更需要广大员工积极行动,共同做好防寒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大家在思想上重视,懂得道理,明确方法。

具体教育方法内容,应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

有行之有效的经验,必须大力宣传,并针对具体情况,督促付诸实施。

(2)做好防寒保障,搞好物质供应

在入冬前,对个人冬装应进行检查,冬装必须合身,鞋子要求稍大一些,能防水,有鞋垫。

居住场所必须注意保暖,取暖设备要完好,室内温度一般不宜低于18℃,最低也不能低于13℃。

冬季长时间野营时,必须考虑取暖问题。

注意膳食调配,适当增加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保证供应热食。

(3)做好预防工作,制定防冻措施

公司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干部,应当了解冻伤发生的规律和条件。

熟悉气温、风力、湿度以及环境条件于冻伤发生的关系,加强管理教育。

特别是在冬季长时间户外时,个人应扎紧服装袖口、裤脚和腰带,戴口罩、手套,放下帽耳。

工作要注意“两头慢、中间快”。

小休息时间宜短,大休息场所选在避风、向阳、无雪处,最好选在室内,休息时勿解衣扣和席地坐。

(4)进行耐寒锻炼,积极开展预防

在寒冷条件下,通过适当的耐寒锻炼,可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以炼胜寒”是我们一线员工多年来防冻工作的宝贵经验。

其方法有局部耐寒锻炼和全身耐寒锻炼两种,包括体育锻炼、增加冬季室外活动时间和综合性寒锻炼等。

2.3冻伤事故怎样处置和救治

(1)急救复温

急救和复温是重度冻结性冻伤的重要急救措施。

复温包括自然复温、体表复温和中心复温。

(2)局部治疗

<1>一般治疗

一度冻伤创面保持清洁干燥,数日后可治愈;二度冻伤经过复温、消毒后,创面干燥者可加软干纱布包扎,较大的水疱者可将疱内液体吸出后,用软干纱布包扎,或涂冻伤膏后暴露。

创面已感染者先用抗菌药温纱布,随后再用冻伤膏;三度、四度冻伤多用暴露无遗疗法,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待坏死组织边界清除时予以切除。

若出现感染,则应充分引流;对并发复温性者常需截肢。

<2>药物应用

冻肢融化之后的1-3天之内最重要,可用40℃的0.1%氯已定(洗必泰)盐酸盐或醋酸盐溶液浸泡,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应用5-6天。

冻疮局部可涂1‰呋喃西林霜剂、呋喃唑酮、呋喃丙胺等。

用灭菌纱布包扎,一度、二度冻伤每天涂1-2次,一周左右即可治愈;三度冻伤,则涂药厚度1mm左右,每日换药1-2次,约2-3周时间方能治愈。

<3>水疱的处理

较小的水疱应防止破裂,较大的水疱可在无菌条件下抽出水疱液或在低位切开排出疱液,感染的创面可用0.1‰苯扎溴铵盐水溶液或0.02‰呋喃西林纱布湿敷,无感染且痂皮较薄者勿需过早去除。

较厚的痂皮或痂下积脓者应及时剪除,但剪除厚,需注意保护创面。

在冻伤时,深层组织与浅层组织的损伤程度不一致,所以在切除痂皮、坏死组织时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仍有生机的组织。

(3)全身治疗

注意全身和局部的保暖,早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肿胀消退。

重度冻伤病人应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对可能并发感染的人,应及时应用抗感染的化学药物或抗生素治疗,病人一般均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尤其是冻伤破溃者。

在没有其它外科疾病或战伤合并症时,可在组织融化后24小时之内,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500ml,连用7-10天,以改善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保存率,水肿消退后,应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3.0冻伤的主要症状

多发生于末梢血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廓、面颊等处。

患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局部表现和烧伤相似,但局部肿胀一般并不明显。

按其损伤深度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

为皮肤浅层冻伤。

局部皮肤初为苍白色,渐转为蓝紫色,继之出现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无水疱形成。

约1周后,症状消失,表皮逐渐脱落,愈后不遗留瘢痕。

二度冻伤:

为全层皮肤冻伤。

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可于24~48h内出现水疱,如无继发感染,经2~3周,水疱干涸,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有角化不全的新生上皮覆盖,局部可能有持久的僵硬和痛感,但不遗留瘢痕和发生痉挛。

三度冻伤:

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被冻伤。

皮肤由苍白逐渐变为蓝色,再转为黑色。

皮肤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和水疱,并伴较剧烈的疼痛和灼痒。

坏死组织脱落后留有创面,易继发感染。

愈合缓慢,愈后遗留瘢痕,并可影响功能。

四度冻伤:

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冻伤。

伤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患处呈暗灰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疱。

2~3周内有明显的坏死分界线出现,一般为干性坏疽,但有时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以及继发感染,形成湿性坏疽。

往往留下伤残和功能障碍。

某些冻伤患者可发生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局部创面坏死组织的继发感染,如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

较严重的则有破伤风、气性坏疽和败血症,此外,尚有少数并发肝炎、心包炎、肾盂肾炎和关节炎等。

当人体在极低温度环境下过度停留,可导致全身冻伤,此情况称为冻僵,罕见。

早期精神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皮肤苍白冰冷,心率加快,伴寒战。

当体温降至35℃以下时,各种生理功能由兴奋转为抑制;体温降至32℃以下时,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错乱,呼吸、心率均减慢,肌肉强直;当体温降至29℃以下时,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血压下降;当体温降至26℃以下时,可发生心室颤动,最后心跳、呼吸停止。

4.0冻伤急救与治疗

4.1急救和治疗原则:

(1)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

(2)抓紧时间尽早快速复温;

(3)局部涂敷冻伤膏;

(4)改善局部微循环;

(5)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

(6)应用内服活血化瘀等类药物;

(7)二、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

(8)冻伤的手术处理,应尽量减少伤残,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

4.2急救要点与方法

(1)急救要点

<1>将患者移到暖和的地方,并將衣服解开,用毛巾、毛毯让全身保温,不可搓揉冻伤部位。

<2>患者呼吸停止时,立刻将气道开放,并进行人工呼吸。

若脉搏停止跳动,则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3>只有手脚冻伤时,可在患者稳定后,将手脚泡在溫水中(37~40度),也可给予温热的饮料,但不可用热水浸泡或是火来取暖。

<4>冻伤部位恢复后,要消毒患部并包扎起來,送医治疗。

(2)急救方法

迅速而稳妥地将病人移入温暖环境,脱掉衣服、鞋袜,采取全身保暖措施,盖以棉被或毛毯,并用热水袋,水壶加热(注意用垫子,衣服或毯子隔开,不要直接放在皮肤上以防烫伤)放腋下及腹股沟,有条件用电毯包裹躯开,红外线和短波透热等,也可用温水,将病人浸入40~42°C温浴盆中,水温自34~35°C开始,5~10分钟后提高水温到42°C,待肛温升到34°C,有了规则的呼吸入心跳时,停止加温。

如病人意识存在,可给予温热饮料或小量酒,静脉滴入加温10%葡萄糖水(可将输液管加长到5~6米,浸泡在38~40°C水浴中),有助于改善循环。

除体表复温外,也可采用中心复温法,尤其是那些严重冻僵的伤员。

可采用体外循环血液加温和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在一般医院都能进行,可用加温到49~54°C的透析液悬挂在3~4尺高度,通过在43°C水浴中保温的导管,灌入腹腔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