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58791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docx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docx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终极版-、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V平=(Vt+V。

)/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12)/2]1/2

2

6.位移s=V平t=Vot+at/2=Vt/21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a与V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A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Vo):

m/s;加速度⑻:

m/s2;末速度

(Vt):

m/s;时间(t):

秒(s);位移(s):

米(m);路程:

米;速度单位换

算:

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⑶a=(Vt-Vo)/t只是测量式,不

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

I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0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⑵)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

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

22

2.末速度V=Vo-gt(g=9.8m/s〜10m/s)

3.有用推论Vt-V°=-2gs

4?

上升最大高度Hn=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

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

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

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

Vx=Vo

2.竖直方向速度:

Vy=gt

3.水平方向位移:

x=Vot

4.竖直方向位移:

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B:

tgp=Vy/Vx=gt/V0

22、1/2

7.合位移:

s=(x+y),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a:

tga=y/x=gt/2V。

ay=g

8.水平方向加速度:

ax=0;竖直方向加速度: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

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

 

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B与B的关系为tanp=2tana;(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

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n/T

2.角速度3二①/t=2n/T=2兀f

222

3.向心加速度a=V2/r=32r=(2n/T)2r

4.向心力F心=mV2/r=m32r=mr(2n/T)2=mwv

5?

周期与频率:

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V=w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w=2n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

米(n);角度(①):

弧度(rad);频率(f):

赫(Hz);

周期(T):

秒(s);转速(n):

r/s;半径(r):

米(m);线速度(V):

m/s;角速度(w):

rad/s;向心加速度:

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

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

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

千/R3=K(=4n2/GM{R:

轨道半径,T:

周期,K:

常量(与行星质量

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G=6.67X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

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GMm/R=mg;g{R:

天体半

=GM/R2径(m),M:

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3=(GM/r3)1/2;T=2兀(r3/GM)

{M:

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i=(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n2(r地+h)/T2{h?

36000km,h:

距地球表面的

高度,r地:

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

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2

5.万有引力F=Gm1R2/r

(G=6.67X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

(k=9.0X1&Nny/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

场强N/C,q:

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0

(B为B与L的夹角,当L丄B时:

F=BIL,B//L时:

F=0)

9.洛仑兹力f=qVBsin0

(0为B与V的夹角,当V丄B时:

f=qVB,V//B时:

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

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卩Fn,—般视为fm(4)|其它相关内容:

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a〕(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

磁感强度(T),L:

有效长度(m),I:

电流强度(A),V:

带电粒子速度(卅⑸,q:

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

F=F1+F2,

反向:

F=F1-F2(Fi>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_..:

F(FTF._2)1/2

221/2

F=(Fi+F2+2F1F2COSa)(余弦定理)

3.合力大小范围:

IF1-F2I

4.力的正交分解:

Fx=FeosB,Fy=Fsinp(p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B=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i与F2的夹角(a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

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合=口8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

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

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FxQFy0{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超ma):

Fn>G失重(失ma:

Fn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

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

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1.功:

w=Fscosa(定义式)

{如功(J),F:

恒力(N,s:

位移(m,a:

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

Wb=mghab

{m:

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

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

Wb=qUab

{q:

电量(C),Uab:

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hb=帕一林}

4.电功:

W=Ult(普适式)

{U:

电压(V),1:

电流(A),t:

通电时间(s)}

5.功率:

P=W/t(定义式)

{P:

功率[瓦(W)],W:

t时间内所做的功(J),t:

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卩瞬=Fv;P平=Fv平=W/t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

P=UI(普适式)

{U:

电路电压(V),I:

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

Q=l2Rt

{Q:

电热(J),I:

电流强度(A),R:

电阻值(Q),t:

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

Ek=mv2/2

{Ek:

动能(J),m:

物体质量(kg),v:

物体瞬时速度仲⑸}

12.重力势能:

Ep=mgh

{Ep:

重力势能(J),g:

重力加速度,h:

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

EA=q杯

{Ea:

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

电量(C),?

a:

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mv2/2-mvo2/2或W合=4

Ek

{W合: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Ek:

动能变化厶Ek=(mvt2/2-mvo72)}

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

△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

做正功;

90°

80°做负功;a=900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

做功);(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

能减少;(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守

恒成立条件:

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6)

的其它单位换算:

lkWh(度)=3.6X1O6J,1eV=1.60X1O19J;*(7)弹簧弹性势能

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六、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1?

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Xl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

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

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1)r

(2)r=ro,f引=彳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⑶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

0,F分子力,E分子势能?

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A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

物体吸收的热量(J),AU:

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

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零

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

一273.15摄氏度(热力学

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o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U>0;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

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ro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8)其它相关内容:

L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

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七、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

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

T=t+273

{T:

热力学温度(K),t:

摄氏温度(C)}

体积V:

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

1m3=103L=106mL

压强p:

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

大气压:

1atm=1.013xi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C),而T为热力学温度(K)。

八、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e=1.60X1O-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

F=kQiQ2/r2(在真空中)

{F:

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

静电力常量k=9.0XiONmf/C2,Qi、Q:

两点电荷的电量(C),r:

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

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

E=F/q(定义式、计算式)

{E:

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

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

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

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

AB两点间的电压(V),d:

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

F=qE

{F:

电场力(N),q:

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

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

U^b=?

a-?

b,Uab=WAB/q=-AEAB/q

8.电场力做功:

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至U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

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

匀强电场强度,d:

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

9.电势能:

Ea=q?

a

{Ea:

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

电量(C),?

a:

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

电容(F),Q:

电量(C),U:

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eS/4兀kd(S:

两极板正对面积,d:

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

3:

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m〕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

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抛运动:

垂直电场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

E=U/d)

平行电场方向: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7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

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

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

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

1F=106厅=1012pF;(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X

10-19J;(6)其它相关内容:

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ioi〕/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

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九、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

仁q/t{I:

电流强度(A),q:

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

时间

(s)

2.欧姆定律:

1=U/R

{I:

导体电流强度(A),U:

导体两端电压(V),R:

导体阻值(Q)}

3.电阻、电阻定律:

R=pL/S

{p:

电阻率(Qm),L:

导体的长度(m),S:

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夕卜

{I:

电路中的总电流(A),E:

电源电动势(V),R:

外电路电阻(Q),r:

电源内阻(Q)}

5.电功与电功率:

W=UIt,P=UI{W:

电功(J),U:

电压(V),I:

电流(A),t:

时间(s),P:

电功率(W)}

6.焦耳定律:

Q=I2Rt

{Q:

电热(J),I:

通过导体的电流(A),R:

导体的电阻值(Q),t:

通电时间(s)}

22_

7.纯电阻电路中:

由于I=U/R,W=Q,因此W=Q=Ult=IRt=U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

P总=IE,P出=IU,n=P出/P总{I:

电路总电流(A),

E:

电源电动势(V),U:

路端电压(V),n:

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R串=R+F2+F3+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1/R并=1/Ri+1/R2+1/R3+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电流关系I总=I1=I2=|3

I并=1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

U总=U1=U2=U3

P总=P+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Ix=E/(叶Rg+Ro+Rx)=E/(R中+Rx)

由于l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

机械调零、选择量程、短接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卜拨

off挡。

(4)注意:

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

欧姆调零。

11.

伏安法测电阻

 

电压表示数:

U=UF+UA

R<的测量值=U/I=(Ua+Ur)/Ir=Ra+FX>R真

选用电路条件Rx»Ra[或R<>(RaR)1/2]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

I=If+Iv

R<的测量值=U/I=Ur/(Ir+Iv)=RvFX/(Rv+R)

Rv[或F

小外偏小,大内偏大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电压调节范

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FP>FX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FPVFX

注:

⑴单位换算:

1A=103mA=106gA1kV=103V=106mA;1MQ=103kQ=106Q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⑷当电源有内阻时,夕卜电

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7(2r);(6)|其它相关内容: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十、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

(T),仃=1N/Am

2.安培力F=BIL;(注:

L丄B)

{B:

磁感应强度仃),F:

安培力(F),I:

电流强度(A),L:

导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