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4788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docx

《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docx

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二

二、创新思维与技法之灵感思维创新案例

1自发灵感创新之一——“联合国”名称的由来

1942年,美、苏、英、中等国着手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并决定草拟一份宣言。

在给宣言取名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一起研究了多次,也没有想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名字。

有一天清晨,罗斯福刚起床便大叫一声:

“天哪!

我想起来了。

”他急忙去找邱吉尔,邱吉尔正在洗澡。

罗斯福来到浴室门前,对邱吉尔高声说道:

“亲爱的温斯顿,我想起来了,你看叫联合国如何?

邱吉尔从漂满了肥皂泡的浴缸里钻出来,高兴地拍了拍胖胖的肚皮说:

“太好了!

”罗斯福就是靠自发灵感,把宣言定名为《联合国宣言》,联合国的名称就这样沿用了下来。

2自发灵感创新之二——四元数的发现

法国数学家密歇尔在叙述自己如何发现“四元数”时说:

“1843年10月16日,当我和妻子步行在去巴黎的途中,走到布劳汉桥时,它们就来到了人世间,或者说出生了,发育成熟了。

这就是说,此时此地我感到思想的电路接通了,而从中落下的火花就是i、j、k之间的基本方程。

当我拿出笔记本,将它们记录下来,恰恰就是我以后使用的那个样子。

这个问题已经缠住我15年多了,要是没有这一刻,我也许还得花上至少十年(也许15年的时间来研究它。

3自发灵感创新之三——挂钟与密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女间谍玛塔·哈丽奉德军情报部的命令去“接近”法军最高统帅部的机要官莫尔根将军,窃取他所保管的英国19型坦克设计图。

莫尔根是一个丧偶多年老者,哈丽没用多久时间便在莫尔根家中充当起了类似家庭主妇的角色。

哈丽很快就发现了在一张巨幅古典油画的后面有一个保险柜,但却不知道保险箱密码锁的号码。

在德军情报部给哈丽完成任务限期的最后一个晚上,她决心竭尽全力作最后一次拼搏。

她深知,如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等待着她。

她用安眠药使莫尔根熟睡后,先是以极快的速度试拨了一些号码,但她很快就明确了不能采取这样的笨办法。

哈丽估计记忆力已衰退的莫尔根,一定会想出个什么办法来帮助自己记住密码锁上的6个数字的号码,可是该从什么地方去寻找这方面的线索呢?

她在焦急、紧张而又惊恐的心情下,眼睛向整个房间的四周和各个角落不断地搜索。

当她的目光接触到墙上的挂钟时,她

突然意识到,密码是数字,钟面上也有数字,莫尔根很可能利用钟面上的数字来记忆密码。

她发现,钟早已停摆,这时钟面上的时、分、秒三针所指示的时间,合起来是9点35分15秒。

93515才5个数字,还差一个数字。

在她差一点就要放弃这一努力的时候,脑中又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晚上9点,不同时也就是21点吗?

将“9”换为“21”,不就成了6个数字了吗?

怀着极其兴奋喜悦的心情,她按213515这6个数字在密码锁上一拨,只听见“塔”地一声,保险柜被打开了,哈丽取出设计图,按时完成了任务。

玛塔·哈丽创造了世界间谍史上的一个奇迹。

她的这次成功被公认为是全世界经典性的著名间谍案例之一。

哈丽在关系到她成败与生死的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突然意识到钟面上的数字与保险柜的密码可能有联系,她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用了灵感思维中的激发灵感思维方法。

4自发灵感创新之四——巴顿将军与卢森堡之战

1944年12月,在卢森堡的一次战役中。

美国的巴顿将军有一天凌晨4点钟就把秘书叫到办公室。

秘书见他衣着不整,半穿制服半穿睡衣,知道他是刚下床有重要事情要口授。

原来巴顿将军刚刚想到德军在圣诞节时将会在某个地点发起进攻,他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向秘书口授了作战命令。

果然不出他所料,几乎就在美军发起攻击的同时,德军也发动了进攻。

由于美军先发制人,终于阻止了德军的进攻。

过了一两天,巴顿将军在同秘书谈话时,回想起那天早晨获得的自发灵感而洋洋得意地笑着说:

“老实对你说吧,那天我一点也不知道德军要来进攻。

”据《巴顿将军》一书记载,后来巴顿曾两次谈到这次军事行动是他在早上三点无缘无故地醒来,突然地想到这件事,是他突然灵机一动的一大战果。

巴顿将军曾经说过:

“像这样的主意究竟是灵感还是失眠的结果呢?

我不敢说我知道。

以往的每一个战术思想几乎都是这样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而不是有意识地苦思冥想的结果。

5自发灵感创新之五——富田惠子与“花罐头”

日本有一个叫富田惠子的家庭主妇,有一次她为一位去欧洲度假的朋友代养了几盆花。

由于缺乏养花的经验,施肥、浇水不得法,使很好的几盆花全都被糟踏了。

这事使她常常思考:

如何能使不会养花者也可以把花养好呢?

有一天,她头脑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可以把泥土、花种和肥料装在一个罐里,像食品罐

头那样,搞一种“花罐头”。

人们买了这种花罐头,要想养花时,只要打开罐头盖,每天浇点水,就能开出各种鲜艳的花朵来。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以后,得到了丈夫的支持。

经过一番研制,这种花罐头终于被制造出来。

这样养花十分简便,任何人都会,它很快便成了销路很好的热门货。

富田惠子当年就盈利2000万日元,不久就成了一个拥有不少资产的企业家。

富田惠子制作花罐头的想法是“有一天”头脑里突然冒出来的。

富田惠子头脑里突然出现研制花罐头的想法,不是她采取了什么措施有意识地诱发出来的,也不是一时见了眼前的什么事物触发而来的,更不是受了某种客观情景的迫使逼发出来的。

这是她头脑里长时间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当显思维与潜思维共同酝酿成熟后,二者一下子忽然接通所产生的。

她产生这一想法有灵感思维的自发灵感创新思维方法在起作用。

6自发灵感创新之六——饭店与厕所

某老板在国道边开了一个饭店,但开业以后非常不景气,眼看着众多车辆急驰而去,却很少有人光顾饭店。

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物美价廉的经营却并不能招徕顾客呢?

后来他换了一个方位和着眼点,在饭店旁建起一个很好的厕所,并做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志。

这样,许多司机为了方便而停下车,也同时就光顾了饭店。

这位老板从过往司机及同行人员方便的需求,从而增加饭店的生意。

这是灵感思维的自发创新思维发挥的作用。

7自发灵感创新之七——少女照片的如镜明眸

西班牙富商纳卡恰安的5岁女儿梅洛迪,在上学途中,被3名匪徒劫走。

几小时后,匪徒向梅洛迪家里打来电话说,如要梅洛迪安全返家,必须交出赎金1千万美元纳卡迪安虽是富商,却一时怎么也凑不齐1千万美元。

在为担心女儿安全而十分焦急的心情之下,他猛然想起了他的作歌星的妻子新录制的一张唱片的封套。

封套上印着他妻子的彩色照片。

他清楚地记得,从照片上的他妻子的眼珠中,可以看得出反映在其中的为他妻子拍照的那位摄影师的头像。

回想起这一点,纳卡恰安头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可以利用这个现象作为追查匪徒的一个线索,于是在他再次接到匪徒的电话时,便向他们提出,必须立即给他寄来一张他女儿的大幅照片来,以证明她仍然活着。

匪徒们照办了。

纳卡恰安收到女儿的照片后,警方的摄影专家利用精密仪器将梅洛迪安的眼珠放大,果然从中看出了负责摄影的匪徒的相貌,认出了这名匪徒是多次作案的惯犯。

根据警方早已掌握的

各种线索,几天的时间,便抓住了绑匪,救出了梅洛迪。

纳卡恰安在想出向匪徒索要女儿的照片,来寻找追查匪徒的线索的思维过程中,用灵感思维的自发灵感创新思维方法发挥了作用。

8自发灵感创新之八——紧腿裙与可口可乐瓶

1923年的一天上午,美国某玻璃瓶厂工人路透的久别女友来看望他。

这天,女友穿着时兴的紧腿裙,实在漂亮极了。

这种裙子在膝部附近变窄,凸出了人体的线条美。

约会后,路透突发奇想:

为何不把又沉又重的可口可乐瓶设计成这种紧腿裙的式样呢?

于是,路透迅速按照裙子样式制作了一个瓶子,接着作为图案设计进行了专利登记,然后将这种瓶子设计带到可口可乐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的史密斯经理看了大为赞赏,马上与路透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每生产12打瓶子付给路透5美分。

这就是可口可乐饮料现在所用的瓶样。

目前这种瓶子的生产数量已经达到760亿只,路透所得的金额,约值18亿美元之巨。

路透欣赏女友漂亮的裙子,想到改变又沉又重的可口可乐瓶形状,是灵感思维使他的灵感创新思维发挥了作用。

9激发灵感创新之一——努尔哈赤与黄金肉

在清朝的宫廷宴上有一种惯例:

第一道菜就是黄金肉,而且总是由皇帝首先举起筷子对参加宴会的人说:

“这是老祖宗的赏赐。

托列祖列宗的福,我们今天才能坐得了天下。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黄金肉”是由努尔哈赤最先做的一道菜,而这道菜的问世就是激发灵感的产物。

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青年时代是女真部落一位首领的伙夫。

这位首领对饮食十分考究,是一位美食家。

据说,他每餐饭至少得有“八菜一汤”。

一次这位首领宴请宾客,当时努尔哈赤给主灶的厨师做助手。

在该上第七道菜时,主灶的厨师突然昏倒了。

这时外面又正在催促赶快继续上菜,急得努尔哈赤满头大汗。

因为耽误首领的事情可是重罪。

在这紧急情况逼迫下,努尔哈赤急中生智,抓了一把鲜嫩的瘦肉,裹上蛋黄丢入油锅中,然后三炒两炒,做成一道菜送到宴席上。

没想到首领尝后,十分满意,宾客们也吃得津津有味。

宴会结束后,首领询问这道莱叫什么名字,仆人们都答不上来,只得如实禀报说,这道菜是伙夫努尔哈赤做的。

首领当即传令要努尔哈赤去见他。

努尔哈赤听说后以为自己闯下大祸了。

当首领问他那道菜叫什么名字时,他脱口回答说:

“回大人,那道菜叫黄金肉。

”首领听了哈哈大笑,连声说道:

“不

错!

不错!

那道菜做得很好!

”努尔哈赤从此不断得到提升,命运发生了转机。

激发狂想思考法是指,在某种紧急情况的逼迫下,不可惊慌失措,而需了解和相信,面临紧急情况时,大脑处于高度的积极思维状态,情急能生智,所思考问题的某种答案或启示此时有可能在头脑中突然闪现。

10激发灵感创新之二——蛋卷冰激凌的产生

那是在1904年,一个叫欧内斯特·汉威的小贩,获准在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设摊出售查拉比饼。

这是一种很薄的鸡蛋饼,可以同其他甜食一起食用。

在他所摆的小摊的旁边,是另一个用小盘子卖冰淇淋的摊子。

一天,他俩的生意都特别好。

卖冰淇淋的小摊把盘子用完了,而小摊的前面还站着许多顾客,眼看就要失去赚钱的大好机会,把卖冰淇淋的小贩急坏了。

欧内欺特·汉威也在一旁替他着急,一急之下,汉威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查拉比饼趁热时卷成一个圆锥形,而等它凉了以后便用它来代替盘子盛冰淇淋,这一应急措施出乎意料地大受顾客们的欢迎,而被人们誉为“世界博览会的亮点,”这也就是蛋卷冰淇淋这一“老少皆宜”的可口食品的由来。

激发狂想思考法虽然是在某种紧急情况的逼迫下情急生智,但要获得灵感必须做到临危不乱。

面临紧急情况,紧张是难免的,但必须保持镇静,避免慌乱,这是激发灵感产生的重要前提。

11激发灵感创新之三——液体手套的产生

廖基程在工厂劳动时经常看到:

由于大部分零件的密度都非常高,为了防止零件生锈,工人们都必须戴手套进行操作,而且手套必须套得很紧,手指头才能灵活自如,这样一来,戴上脱下不但相当麻烦,而且还很容易将手套弄坏。

为此,他常想,难道只能戴这样的手套吗?

能不能改进?

有一天,他在帮妹妹制做纸的手工艺品时,手指上沾满了浆糊。

浆糊快干的时候,变成了一层透明的薄膜,紧紧地裹在手指头上,他当时就想:

“真像个指头套,要是厂里的橡皮手套也这样方便就好了!

”过了不久,有一天清早醒来,他躺在床上,眼睛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头脑里突然想到:

可以设法制成浆糊一样的液体,手往这种液体里一放,一双柔软的手套便戴好了,不需要时,手往另一种液体里一浸,手套便消失了,这不比橡皮手套方便多了吗?

他将自己的这一大胆想法向公司做了汇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马上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并将廖基程从生产车间调到研究小组。

经过大家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液体手套”。

使用这种手套只需将手浸入一种化学药液中,手就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罩住,像真的戴上了一双手套,而且非常柔软舒适,还有弹性。

不需要时,把手放进水里一泡,手套便“冰消瓦解”了。

12激发灵感创新之四——胡文虎与“万金油”

名扬海内外的胡文虎是一位杏林世家子弟,幼年便立志继承祖业,行医济世。

在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决定去香港发展自己的事业,他将这个决定告诉母亲,母亲很支持,并给他拿出一点钱,让他备用。

胡文虎到香港后,十分注意收集各种药材的畅销情况。

为此,他还亲自到泰国、日本等国去考察当地的制药厂,观察制药工序,学习成药制作技术。

在贩卖药材赚了一些钱以后,他便买了一套先进制药设备,并带大量西药说明书回到香港。

由弟弟胡文豹将西药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兄弟俩共同探索西药制作的奥秘,他们费尽心机,终于摸索出一套制作成药的办法。

制药的方法找到了,可是胡文虎并不满足,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苦思冥想要制造什么药才最畅销呢?

这时一只蚊虫飞过来咬了他一口,“真烦,”胡文虎伸手拍蚊子,突然灵光一闪,是啊,故乡、祖国、东南亚各国人口稠密,生活贫困,加之气候炎热,苍蝇蚊虫很多,百姓中暑、热病盛行。

要是能创制出一种可以治疗中暑头痛、蚊虫叮咬,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的新药,一定会受广大人们欢迎,成为畅销药。

胡文虎一骨碌爬起来,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弟弟,弟弟非常赞成,第二天兄弟俩便开始干起来。

他们在祖传秘方“玉树神散”的基础上,参照其他古配方,以山苍子、薄荷、樟脑等名贵中药为原料,用西药的制作方法,研制出既可外用,又可内服,能防治感冒、头痛、鼻塞的新药——“万金油”。

后来,他们又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研制成了头痛粉、八卦丹、止痛散、清快水等经济实用的药材。

在他的药材有了一定知名度后,为这些新药设计一个醒目的标志就提上了日程。

胡文虎觉得老虎在民间象征祛毒镇邪力量,又与虎豹俩兄弟名字相关,远远看上去视觉效果也很不错,非常吸引人,最后他选定了老虎作图案。

他把这五种新药统称为“虎标良药”,永安堂药铺也易名为“永安堂虎豹行”。

当时,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全球的制药原料都价格飞涨,如果按原价出售“虎标良药”就面临着亏本的危险。

怎么办呢?

当时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避免亏损,都暗中减少药中贵重原料的分量。

胡文虎却坚决不这样干。

减少原料,药品效果会降低,不减原料,又势必要亏本,如果加价顾客又不能接受,

胡文虎十分苦恼。

有一天,胡文虎在仰光街头闲逛,忽然觉得尿急;又一时找不到厕所,便来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垃圾堆前小便。

随着小便冲开垃圾,露出了小半截玻璃瓶,他看那瓶子小巧玲珑,心里想要是把万金油用这小瓶装怎么样?

于是,他俯身拾起那个小玻璃瓶,用纸擦干净,带回店里,仔细琢磨。

他想,现在出售大瓶万金油要3缅甸盾,这价格对许多老百姓来说太高了,如果改用这种小瓶装,价格可以降低到几毫钱,这就可以适应大多数顾客的购买力。

但是大瓶改小瓶,依旧不能使成本降低,他因此想出用大瓶装少于大瓶原定容积的量,也就是说每个瓶子只装七成左右的药,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保持良药原来的质量。

这时,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医药短缺,疫病到处流行,加之人们的购买力大大下降……这一切都为物美价廉的“虎标良药”的上市提供了良机。

然而,作为一种先前不为人知的新药,“虎标良药”上市之初,销售情况并不乐观,胡文虎兄弟每天提着装满“虎标良药”的药箱到每一家药店上门推销,费尽心机介绍自己药品的优良功效与高额利润,并说明可等售完药再付款。

果然,正如胡文虎预料的,那些在经济危机中因减少药品中贵重药物含量的厂家,很快就由于疗效降低而失去信誉、砸了牌子。

而“虎标良药”虽没装满,但保持了原来的医疗效果,顾客们非常满意。

因此,“虎标良药”从众多药品中脱颖而出,名声大噪,成为当时医药市场的宠儿。

胡文虎随即乘药材原料涨价危机已过,药品价格便开始回落之机,推出小瓶装万金油,并使之更加符合民众购买能力。

在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他随即将自己药行的消费群定为普通大众。

确定虎豹药行专门生产方便、速效、廉价的大众型良药。

从此胡文虎开始步入人生的辉煌。

胡文虎研制“虎标良药”时和解决亏损危机的关键时刻,都是运用了灵感思维的激发灵感创新思维,抓住机遇的结果。

机遇只会照顾勤奋的人,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聪明的人明白,一次机遇就会改变人的一生,因此,他们懂得去创造机会、把握机会,所以他们能够成功。

懒情的人常常坐等机会的来临,因此他们大多是失意人。

13激发灵感创新之五——无线电熨斗的产生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生产的电熨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几十年来畅销不衰。

但到了80年代出现了滞销见象。

为了改进电熨斗的生产,扩大它的销路,1984年4月的一天,29岁的被称为“熨斗博士”的松下公司电熨斗事业部部长

岩见宪一请来数十名不同年龄的家庭主妇座谈,请她们对松下公司生产的电熨斗提意见,挑毛病。

座谈会开始后好长一段时间都没人发言,后来一位中年妇女突然大声说了一句:

“使用熨斗时电线拉来拉去太麻烦了,要是后面不拖一根电线就好了,那样熨起来会更方便。

”这话立即引起了一阵哄笑。

电熨斗嘛,就是要用电的熨斗。

没了电线,这电从哪儿来?

会上的家庭主妇们,听了都觉得好笑。

座谈会的主持人岩见宪一听了可没有笑,他的神经仿佛被重重地刺了一下,眼前豁然明亮,他情不自禁地将桌子一拍,大声叫了起来:

“妙!

好主意!

不要电线的电熨斗。

”不久,松下公司成立了研制无线电熨斗的攻关小组。

他们很快便想到和采用了蓄电的办法来取消电线。

攻关小组将主妇熨烫衣服的全过程拍成了录像片,反复地仔细观察和分析她们是怎样使用电熨斗的。

结果发现,她们并非一直都是拿着电熨斗在熨衣服,而是熨几下就停一停,整理一下衣服又再熨,电熨斗会多次被竖立在一边。

据计算,熨烫一次,持续时间最长的为237秒,平均为15秒,停下来将电熨斗竖立起的时间约为8秒。

取得了这样的数据后,攻关小组改变了原来的蓄电方法。

新设计了一种蓄电槽,只要将电熨斗放在蓄电槽上,8秒可以把电充足,蓄电槽带有自动断电系统。

就这样,电熨斗的重量便大大减轻了。

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同时也更安全。

就这样,一种新型无线电熨斗产生了。

它成为日本当年很长一段时间的畅销产品。

岩见宪一听了那位家庭主妇说的要“没有电线的电熨斗这句话,受到了强烈的触动和获得了启示,而想到研制无线电熨斗的。

他思考这个问题,灵感思维的触发灵感创新思维起了重要作用。

从事电熨斗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包括岩见宪一这样的专家,虽然拥有研制电熨斗方面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主要是从技术、生产和销售的角度在看电熨斗,对它的实际使用情况,则缺乏足够的注意和了解,尤其是缺乏实际操作的亲身体验,再加上思维惯性的约束作用等因素,使技术人员对改进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往往很不敏感,很难发现新的问题,很难形成和提出新的设想。

与人交谈,特别是身份、经历大不相同的人交谈,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思想交汇,常常能成为触发灵感的“媒介物”“导火绳”,使技术人员突破和改变原有的思路,思想发生某种飞跃和质变,从而迸发出耀眼的灵感之光。

14触发灵感创新之一——魏潮洲与蚂蚁净

1993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渔湖镇青年魏潮洲研制的“山甲牌蚂蚁

净”,在中国爱迪生发明协会举办的科技成果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国爱迪生杯金奖”。

魏潮洲因此被称为“灭蚁王”。

他是怎么作出这一重大发明的呢?

1981年,那时他21岁,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一次在家里他偶然看到蚂蚁排成一字长蛇阵搬运食物。

这一景像却异乎寻常地吸引和触动了他。

他立即想能不能用一种高效的药物引诱蚂蚁来觅食,最后达到全部剿灭它们的目的呢?

这瞬间的一念,使他从此闯入了蚂蚁王国。

从此,他开始学习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蚂蚁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里的生活习性,并多次向上海、广州的昆虫学家请教。

经过一年多数百次各种配方的实验,1983年底获得成功。

为了取得更佳的效果,他继续探索,根据不同季节修改配方和选择不同的饵料,终以最理想的配方,创造出“山甲牌蚂蚁净”,对净化环境、保护食品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产品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远销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魏潮洲被蚂蚁搬运食物的景像所吸引,顿时触动了研制高效灭蚁药的设想。

对于这一灵感的产生,“蚂蚁排成一字长蛇阵”这一现象,显然起到了触发作用。

15触发灵感创新之二——“胜利女神”耐克鞋

风靡全球,闻名世界的运动鞋品牌耐克无疑是许多人最钟情的选择。

但与它家喻户晓的知名度相比,它那曲折而坎坷的遭遇则多少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耐克是由教练员和运动员出身的索萨与奈特一手撑起来的。

索萨于1931年出生于美国的小石城,1959年,他成为了美国跑步训练基地的田径教练。

而这时,年仅21岁的奈特则是索萨手下的一名中长跑运动员。

在长期的教练生涯中,索萨发现,造成奈特运动式脚疼、腿部肌肉痉挛等病痛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训练强度过大,二是所穿运动鞋不合适。

他是一个经验丰富、事业心很强的教练,一直都在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索萨清楚地知道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运动鞋上,因为在高速度运动状态下脚的受力点和缓慢运动状态下的受力点有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运动鞋的设计应与普通鞋有所不同,应该具有保护运动员双脚的功能。

而实际上当时运动员穿鞋根本就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这对运动员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直接影响他们提高运动成绩。

索萨决心采用先进的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训练好自己的运动员。

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是要让运动员穿上合适的运动鞋。

为了这一目标早日实现,索萨根据运动力学原理,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开始设计出几种运动鞋的图样,他希望制鞋公司能够采纳他的建议,制造出

真正属于运动员的运动鞋。

但是,索萨接连跑了许多地方,希望制鞋公司能够采纳他的建议,制造出真正属于运动员的运动鞋。

然而,没有一家制鞋公司愿意接受他的建议。

面对困难,失望的索萨没有轻易退却,他选择了自己独自去做。

索萨按照运动鞋的图样用手工做出了几双样鞋,虽然这种鞋的外观笨重、难看,但对运动员却有特殊的保护作用,他们穿在脚上的感觉十分舒服,特别是设计成前后跟加厚垫高的样式,有效地保护了运动员的腿部不受伤,因此受到运动员的欢迎。

他们纷纷向索萨询问这种鞋的价格和产地。

更可喜的是,这种鞋很快就见效了,索萨手下的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这就更增加了索萨要把这种鞋推广到整个训练基地的信念。

同时受到索萨的影响,奈特也决心与他一起献身这一旨在造福运动员的事业。

1964年,索萨和奈特各投资670美元创办了蓝带体育用品公司,这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耐克公司的前身。

公司初建时有两名员工,条件简陋。

索萨主要负责设计制造新型运动鞋,而奈特则负责外出跑业务。

由于没有任何名气,美国的制鞋商没有一家愿意与之合作,索萨把自己家的厨房当做制鞋车间来生产他的产品。

1965年,他研制出“正康”牌运动鞋,推向市场后,大获成功。

1968年,他又发明出鞋底夹填软垫的运动鞋,再次获得巨大的成功。

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公司在美国社会的影响,索萨和奈特把蓝带体育用品公司的业务逐渐从东海岸扩展到西海岸。

借用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的名称——耐克作为公司商标名,从此,蓝带体育用品公司有了自己的正式注册商标。

197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卡特林为索萨设计了独特而标志性很强的耐克商标图形。

当初,卡特林设计这种图形商标仅仅获得6美元的报酬,而在今天,它的价值早已逾上亿美元。

1973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耐克公司开始走向新的里程。

公司的总销售额首次突破300万美元。

1975年就迅速窜到了680万美元。

这是一个令人值得骄傲,值得瞩目的业绩。

1972年,第2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巧在美国的尤金举行,索萨和奈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无限巨大的商机。

当得知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选手还没有固定的参赛鞋子时,他们便主动向运动员赠送耐克运动鞋,有些运动员同意穿耐克运动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索萨和奈特便不失时机地向人们宣称:

“前5名运动员中有3名穿耐克鞋。

”这样就使耐克运动鞋在许多运动员的心目中留下了极为良好的印象。

但是,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赞助一场体育比赛,他们要和运动员签约以

保持相互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并保证,在任何时候,这些运动员都随意使用耐克公司设计的产品。

而且,有丰富经验的运动员还能够提供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或数据。

对测试运动鞋的质量很有帮助,他们明白这样做可能要比平时多花费数倍心血,但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认清楚了这一点,索萨和奈特决定继续走这一路线。

他们通过和著名运动员拖米、威力斯、莱芬、迪威坦在各种场合的接触与合作,使耐克运动鞋很快成为许多运动员所喜爱的产品,而索萨与奈特的名气也逐渐在体育界打响,耐克公司的名字也传向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索萨与奈特运用灵感思维的触发灵感创新思维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