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率试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457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水率试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含水率试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含水率试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含水率试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含水率试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含水率试验.docx

《含水率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水率试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含水率试验.docx

含水率试验

17.4含水率试验

17.4.1试验目的和方法

土的含水率是土在105~110℃温度下烘干至恒量时所失去水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

以百分数表示。

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土的干、湿状态。

土的含水率是计算干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性指数等指标的基本数据和评价土的工程性质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含水率的试验方法较多,由于烘干法试验简便,结果稳定,故以此法作为测定含水率的标准方法。

如果测试条件不能满足采用烘干法或需快速测定含水率时,可分别用如下方法:

●酒精燃烧法:

适用于不含有机质的砂类土、粉土和粘性土。

●碳化钙减量法:

本方法的原理是用过量碳化钙与土中游离水混合接触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乙炔气体。

根据乙炔气体逸出失去的质量,计算求得土的含水率。

此方法适用于各类土。

●核子射线法:

适用现场原位测定填料为细粒土和砂类土的含水率。

以下仅介绍烘干法,核子射线法在土的密度试验中介绍。

17.4.2烘干法

17.4.2.1试验用仪器设备

●电热干燥箱:

温度能保持在105~110℃。

●天平:

称量200g,分度值0.01g;称量1000g,分度值0.02g。

●其它:

干烘器、称量盒等。

17.4.2.2主要试验步骤:

1)选取有代表性试样(粘性土15~30g,砂类土30~50g,砾石类土不少于250g,碎石类土不少于500g),放于称量盒内称量湿土质量。

2)打开盒盖,将装有试样的盒放入烘箱内,在105~110℃温度下烘干。

各类土的烘干时间见表17.28。

表17.28各类土烘干时间

土类

烘干时间(h)

砂类土

≥6

粘性土

≥8

砾石类或矿石类土

≥4

有机质土的烘干温度在65~70℃。

烘干步骤为:

在真空干燥箱中烘7小时;在电热干燥箱中烘18小时。

3)按规定时间烘干后,取出称量盒,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时称干土质量。

4)含水率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应符合表17.29的规定,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试验结果。

表17.29含水率平行差值

土的类别

含水率平行差值(%)

w≤10

10

w>40

砂类土、有机质土、粘性土

0.5

1.0

2.0

碎石土

1.0

2.0

5)按下式计算试样的含水率(计算至0.1%):

17.5密度试验

17.5.1试验的目的和方法

土的密度是质量密度的简称,指单位体土体的质量,即土的总质量(m)与其体积(V)之比,以符号ρ表示,单位为g/cm3。

重力密度(重度)由于涉及到作用于质量上的重力,所以表示为单位体积的力,以符号γ表示(重度原称容重),单位为kN/cm3。

两者有以下的换算关系:

γ=g×ρ=9.81×ρ≈10×ρ

土的密度是土的基本物理性指标之一,用它可以换算土的干密度、孔隙比、孔隙率等指标。

在工程设计中,主要用于判断土的工程性质、计算土压力、土体稳定性及地基压缩时的沉降量等。

测定土的密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环刀法:

适用于粉土和粘性土;

●蜡封法:

适用于环刀难以切削并且易碎裂的土;

●灌砂法、灌水法、气囊法:

适用于砾类土;

●核子射线法:

适用于砂类土、粘性土。

下面仅介绍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射线法。

测定土体密度的难度在于测定土体的体积,环刀法、蜡土封法、灌砂法等均是针对测定土体体积进行的。

17.5.2环刀法

环刀法测定土体密度的原理在于,用确定体积的环刀切削土体,使在尽量少的扰动下,使土灌满环刀,从而达到测定密度的目的。

17.5.2.1试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和器具

1)环刀:

目前常用的环刀内径为61.8±0.15mm和79.8±0.15mm两种,高度为20±0.016mm,。

环刀的质量、容积须定期校验;

2)天平:

称量500g,分度值0.1g;称量200g,分度值0.01g;

3)其它:

切土刀、钢丝锯等。

17.5.2.2主要试验步骤

1)在环刀的内壁涂上一薄层凡士林,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垂直下压环刀,同时旋转切削土样至环刀从土样另一端伸出为止。

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去掉环刀周围的土,使环刀与土柱分离,然后削去环刀两端的多余土(用做含水率试验),并将环刀两端修平。

2)将环刀与所切土同时称量,然后再称环刀质量,从而称得试样质量,准确至0.1g。

3)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3。

4)按公式(17-13)和(17-14)分别计算土的湿密度和干密度。

17.5.3灌砂法

利用在确定的灌入状态下,砂的密度(可以在相同灌入条件下事先测得)不会发生变化的原理,测定试坑中砂子质量,从而计算试坑的体积,达到测定土体密度的目的。

17.5.3.1试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

图17.2灌砂法密度测定仪

1)灌砂法密度测定仪:

如图17.2所示;

2)天平:

称量10kg,分度值5g;称量500g,分度值0.1g;

3)其它:

小铁锹、小铁铲、盛土容器等。

17.5.3.2标准砂密度测定

1)选取一定量的粒径为0.25~0.50mm,密度为1.47~1.61g/cm3的洁净干燥砂。

2)称量组装好的密度测定仪质量(m1)。

3)将密度测定仪竖立(漏斗向上),向容砂瓶内注满清水(用小玻璃板封口,以玻璃板下气泡最小为准),称测定器和水的质量(m2),同时测记水温。

再重复测定两次。

将三次测定结果换算为该温度下水的体积,三次结果最大差值不得大于3ml,取三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密度测定仪容砂瓶的体积。

4)按上述步骤将水换为标准砂,测定标准砂充满容量瓶后密度测定仪和标准砂的质量(m3)。

5)按公式(17-15)计算容砂瓶的容积

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不同,在计算密度测定仪容砂瓶容积时,要根据测定时的温度使用不同的

,其值见表17.30。

表17.30不同温度下每克水的体积

水温(℃)

12

14

16

18

20

22

每克水体积(ml)

1.00048

1.00073

1.00103

1.00138

1.00177

1.00221

水温(℃)

24

26

28

30

32

每克水体积(ml)

1.00268

1.00320

1.00375

1.00435

1.00497

按公式(17-16)计算标准砂的密度:

17.5.3.3测定灌满漏斗所需标准砂的质量

1)将标准砂灌满容砂瓶,称测定器和标准砂的质量(m3)。

将测定器倒置于洁净的平面上(漏斗朝下),打开阀门,待砂停止流动后迅速关闭阀门,称剩余砂和测定器质量(m4),计算流失砂的质量(m5)。

2)按式计算灌满漏斗所需标准砂的质量:

17.5.3.4灌砂法试验要点

1)将测定仪倒置(漏斗朝下)于整平的地面上,沿灌砂漏斗外缘画一轮廓线,在所画轮廓线内挖坑,试坑大小应根据土的最大粒径确定。

见表17.31。

2)将挖出的土全部装入容器称出湿土总质量,同时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

表17.31试坑最小体积和测定含水率试样质量

土的最大粒径(mm)

试坑尺寸(mm)

测定含水率应取试样质量(g)

直径

高度

5~25

150

200

100

25~50

200

250

300

3)将容砂瓶内充满砂,称标定器和标准砂质量(m3),将测定器倒置(漏斗朝下)于挖好的坑口上(如坑口土质较松软,要采用底版,当使用底板。

当使用底板时,应把底板空洞视为灌砂漏斗的一部分),打开阀门,使标准砂流入试坑内,当砂停止流动时关闭阀门,称测定器和剩余砂质量(m6)。

4)按式(17-18)计算充满试坑所需砂质量:

5)按式(17-19)、(17-20)计算密度和干密度:

17.5.4核子射线法

核子射线法广泛用于路基填土压实工程中检测土的密度和含水率。

核子湿度密度仪的原理是根据不同密度的土对γ射线(铯137—γ源,半衰期为33.2年)的反射,间接地求出该材料的密度;根据土中游离水中的氢离子对中子(镅241/铍中子源,半衰期为458年)的反射,测出氢离子含量,进而推算出游离水的含量,即计算出含水率。

17.5.4.1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1)核子湿度密度仪:

由主机和附件组成。

①主机:

由放射源、探测器、微处理器、测深定位装置等组成,见图17.3所示。

1)放射源:

铯137—γ源,辐射活性3.7×108Bq镅241/铍中子源,辐射活性1.85×109Bq。

●探测器:

盖革—密勒计数管,接收γ射线;氢—3探测管,接收中子射线。

●微处理器:

将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信号转换成数据,并经运算后显示检测结果。

●测深定位装置:

将放射源放置到预定的测试深度。

图17.3核子湿度密度仪示意图

②附件:

标准块、导板、钻杆、充电器。

③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

含水量0~0.64g/cm3;密度1.12~2.73g/cm3。

●准确度:

含水量±0.004g/cm3;密度±0.004g/cm3。

●仪器应按JJG128-91《核子湿度密度测试仪检定规程》检定合格,检定周期二年。

17.5.4.2试验要点

1)标准计数和统计试验:

将标准块放在坚硬的材质表面,按规定将仪器放置在标准块上,仪器手柄设置在安全位置。

周围10m以内无其他放射源,3m以内的地面上不得堆放其他材料。

按下启动键,开始进行标准计数或统计试验。

操作人员应退到离仪器2m以外区域。

当仪器发出结束信号后,检查含水量、密度的标准计数或统计分析结果,如果其数值在规定的范围内,即可开始检测。

2)输入设定参数

①测量计数时间(不宜小于30s);

②选择计量单位g/cm3或kg/cm3;

③密度、含水量的偏移量,当无偏移量时输入“0”;

④测点记录号。

3)平整被测材料表面,必要时可用少量细粉颗粒铺平,然后用导板或钻杆造孔。

孔深必须大于测试深度,孔应垂直,孔壁光滑,不得坍塌。

4)按规定方法将仪器就位,并将放射源定位到预定的测试深度,按下启动键开始测试,操作人员退到离仪器2m以外的区域。

5)当仪器发出结束信号后,储存或记录检测结果,并将放射源退回到安全位置。

6)试验误差应满足以下规定要求

本试验在同一测点,仪器在初始位置进行第一次读数,然后将仪器绕测孔旋转180º进行第二次读数,含水量及密度应分别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其含水率的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本章第四节表17.4的规定;密度的平行差值不应大于0.03g/cm3。

如果两次测定的平行差值(含水率或密度)超过允许差值,则应将仪器再绕测孔旋转到90º和270º的位置进行两次读数,取其四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

7)干密度和含水率按公式(17-21)和(17-22)计算:

①干密度

②含水率:

17.6颗粒密度试验

17.6.1试验目的和方法

土的颗粒密度是指土体内固体颗粒的质量与颗粒体积之比值,单位g/cm3。

粒径大于5mm的砾石、碎(卵)石等粗颗粒,因颗粒间存在空隙。

空隙又分封闭的与开敞的两部分,当浸水时,开敞部分为水所填充,封闭部分则不能浸入。

因此,粗颗粒土颗粒密度通常以下列三种方法表示:

视密度(也称表观密度):

土粒干质量与土粒实体积(包括固体颗粒和封闭空隙体积)的比值。

它与细粒土的颗粒密度在实用上是一致的,因为一般指的空隙,事实上是指能被水充填的空隙。

通常情况下,粗粒土的颗粒密度就是指视密度。

毛体积密度:

土粒干质量与土粒总体积(包括固体颗粒、封闭空隙和开敞空隙全部体积)的比值。

饱和面干密度(简称表干密度):

当土粒呈饱和面干状态时的土粒总质量与土粒总体积的比值。

颗粒密度是计算孔隙比、孔隙度、饱和度等指标的重要数据。

毛体积密度用于击实试验中对超粒径(≥5mm或≥20mm或≥40mm颗粒在5~30%)土的最大干密度校正及计算粗颗粒填料压实后的孔隙率。

土的颗粒密度试验按土粒的不同粒径可分别采用:

1)量瓶法:

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

2)浮称法:

适用于粒径等于或大于5mm的土,且其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质量应小于土总体质量的10%。

3)虹吸管法:

适用于粒径等于或大于5mm的土,且其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质量应等于、大于土总体质量的10%。

4)如果土含有小于和大于5mm的颗粒,则应分别用量瓶法和浮称法或虹吸筒法测定不同粒径的颗粒密度,并按公式(17-23)计算土的平均颗粒密度:

17.6.2量瓶法

17.6.2.1试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和器具

1)量瓶:

容积100(或50)ml;

2)天平:

称量200g,分度值0.001g;

3)恒温水槽:

准确度±1.0℃;

4)砂浴:

应能调节温度;

5)温度计:

测量范围0℃~50℃,分度值0.5℃;

6)真空抽气设备;

7)其他:

烘箱、纯水或中性液体(煤油)等。

17.6.2.2量瓶校正

1)将量瓶洗净,烘干后称其质量,准确至0.001g。

2)将煮沸经冷却的纯水(或抽气后的煤油)注入量瓶,对长颈量瓶注水(油)至刻度处,对短颈量瓶注水(油)至毛细管口。

将量瓶放入恒温水槽直至瓶内水(油)温度稳定。

取出量瓶,擦净外壁,称瓶、水(油)总质量,准确至0.001g。

测定恒温水槽内水温,准确至0.5℃。

3)按5℃间隔调节恒温水槽内水的温度,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瓶、水(油)总质量。

每个温度需进行两次测定,平行差值不大于0.002g,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

绘制温度与瓶、水(油)总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17.4所示。

图17.4温度和瓶、水质量关系曲线

17.6.2.3试验要点

1)在烘干的100ml量瓶内装入试样15g(50ml量瓶装10g),称量瓶和试样质量,准确至0.001g。

2)向已装有试样的量瓶内注入半瓶纯水,摇动量瓶,并放在砂浴上煮沸,煮沸时间:

砂性土不少于30min,粘性土不少于60min。

煮沸后为防止瓶内悬液溢出,应随时注意调节砂浴温度。

3)将煮沸并冷却的纯水注入装有试样悬液的量瓶(液面高度与量瓶校正时相同),并放置于恒温水槽内,直至温度稳定,瓶内悬液上部澄清,取出量瓶,擦净外壁,称量瓶、水、试样总质量,准确至0.001g。

测定量瓶内的水温,准确至0.5℃。

4)根据测得的温度,从已绘制的“温度与量瓶和水总质量关系曲线”中查得量瓶和水的总质量。

5)如试样含有可溶盐、亲水性胶体或有机质,需用抽气法以中性液体(如煤油)为介质进行测定。

抽气时真空压力表读数须接近100kPa,抽气时间1~2h。

6)按公式(17-24)计算颗粒密度:

17.6.3浮称法

17.6.3.1试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和器具

1)铁丝框:

孔径小于5mm,边长10~15cm,高10~20cm;

2)天平:

称量2000g,分度值0.2g;

3)盛水容器:

尺寸应能适合铁丝框沉入;

4)其他:

烘箱、温度计、孔径5及20mm筛等。

17.6.3.2试验要点

1)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500~1000g清洗干净,浸入水中24h后取出,将试样放在湿毛巾上擦干表面,即得饱和面干试样,称其质量(mb)。

2)将铁丝框浸入水中,称铁丝框在水中的质量(m1),如图17.5所示。

图17.5浮称天平

3)将已知质量的饱和面干试样全部放入铁丝框中,缓缓浸没于水中,并在水中摇晃至无泡溢出为止,称铁丝框和试样在水中的总质量(m2),测定盛水容器内水温,准确至0.5℃。

4)取出铁丝框中的全部试样烘干,并称烘干试样质量(md)。

5)按公式(17-25)、(17-26)、(17-27)和(17-28)计算颗粒密度(

)毛体积密度(

)饱和面干密度(

)和吸着含水率(

)。

17.6.4虹吸管法

17.6.4.1试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和器具

1)虹吸筒:

见图17.6。

图17.6虹吸筒示意图(单位:

cm)

2)台秤:

称量10kg,分度值1g。

3)量筒:

容积2000ml。

4)其他:

同浮称法。

17.6.4.2试验要点

1)取粒径大于5mm具代表性的试样1~7kg彻底冲冼干净,浸泡24h后取出,用湿毛巾滚擦颗粒表面水分后称量,即得饱和面干试样质量(mb)。

2)向虹吸管内注入清水,至管口有水溢出为止。

将已称量的饱和面干试样缓缓放入筒中,经搅拌至无气泡溢出为止。

待虹吸筒中水面平静后,使试样排开的水通过虹吸管流入量筒内。

3)称量筒质量(mc)及量筒加水的总质量(mcw),同时测量筒内水温。

4)取出虹吸筒内试样,烘干,称干试样质量。

5)按公式(17-29)、(17-30)、(17-31)和(17-28)计算颗粒密度(

)毛体积密度(

)饱和面干密度(

)和吸着含水率(

)。

17.7孔隙率计算方法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对孔隙率下的定义为:

土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由孔隙率定义式(17.7.1)可推导出如下实用计算公式:

当土中既有粒径大于5mm的土颗粒,又含有粒径小于5mm的土颗粒时,工程中一般采用平均颗粒密度,取粗细颗粒密度的加权平均值。

对这类土的孔隙率宜采用土的平均颗粒密度计算。

《秦沈客运专线粗粒土压实检测方法讨论会》会议纪要(秦沈总指[2000]48号)提出:

“对于砾石土,碎石类土和级配碎石,由于粒径小于0.1mm的颗粒成分较少,宜采用毛体积密度计算孔隙率,并作为控制压实度的指标之一。

”土的颗粒密度(

)和土的毛体积密度(

)可按17.6相应方法测试。

土的干密度(

)应按17.5密度试验和17.4含水率试验相应方法测定湿密度和含水率,并计算求出干密度。

17.8液限、塑限试验

17.8.1试验目的和方法

液限是粘性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是从可塑状态过渡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塑限是粘性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是土从可塑状态过渡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液限、塑限之差为塑性指数,表示粘性土呈可塑状态时含水率的变化范围,标志着土的可塑程度。

液塑限的大小,反映了土的工程性质,是划分土的类别及评价工程性质的重要指标,是粘性土物理性质的必测项目。

液塑限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的粘性土。

测定液、塑限的方法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塑限的方法有搓条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我国采用的圆锥仪法有两种:

一种是圆锥仪质量76g,锥角30°,自锥尖起17mm、10mm处有刻度,当入土深度刚好到17mm、10mm刻度线时,测定试样的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土的液限,分别称为17mm液限和10mm液限;另一种是公路土工试验采用的圆锥仪,质量为100g,锥角30°,锥体入土深度为20mm测定的含水率为液限。

它和上述76g锥入土深度17mm的液限基本相等。

与76g锥入土10mm的液限换算关系为:

76g锥入土深度17mm和100g锥入土深度测定的液限与美国ASTM标准(碟式液限仪测得的液限)是等效的。

因此76g锥入土深度对应的含水率是确定界限含水率液限的标准。

76g下沉10mm时测得的强度比下沉17mm时测得的强度高几倍。

实际上,10mm液限不是土的真正液限。

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都采用76g锥,入土深度10mm的液限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对粘性土进行工程分类,以及确定粘性土承载力值。

实际使用中应区别17mm液限和10mm液限的含义和用途,避免发生混淆。

17.8.2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17.8.2.1试验所需仪器设备和器具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包括读数显示器(有光电式、游标式、百分表式)、圆锥仪(质量76g,锥角30°)、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2)天平:

称量200g,分度值0.01g。

3)其他:

烘箱、干燥器、称量盒、调土刀等。

17.8.2.2试验要点

1)按下沉深度3~5mm、9~11mm及16~18mm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湿润后,填满试样杯,放于联合测定仪升降座上。

2)接通电源,让电磁铁吸住圆锥仪,调整零点和升降座,使圆锥仪尖刚好接触土面。

电磁铁断电,圆锥仪在自重作用下,落入试样中,经5s后测读下沉深度。

取出试样测定含水率。

重复上述步骤,再测定另外两个不同稠度试样的圆锥仪入土深度和含水率。

3)在双对数座标纸上以圆锥下沉深度(h)为纵座标,以含水率(W)为横座标,绘制h~w关系曲线。

三点应连成一条直线,如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则通过高含水率这一点与其余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2mm处可查得相应的两个含水率,如果这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用该两点含水率平均值的点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条直线。

从直线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下沉深度为10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液限,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若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于2%,则应重做试验。

4)按下公式(17-36)、(17-37)计算塑料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17.8.3碟式仪法液限试验

17.8.3.1试验用仪器设备和器具

1)碟式液限仪:

由土碟、支架及底座组成。

并配专用划刀。

2)天平:

称量200g,分度值0.01g。

3)其他:

同联合测定法。

17.8.3.2试验要点

1)调整铜碟底与底座间距为10mm。

2)在铜碟前半部放入制备好的试样,制成水平状,使其厚度为10mm。

用划刀自蜗心轴中心沿铜碟直径将试样划开成“V”型槽。

3)转动手柄,速率为每秒两转,使铜碟上下起落至沟槽两边试样在振动下合拢约13mm时为止,记录此时的击数。

4)用4~5个不同含水率的试样重复进行试验,槽底试样合拢所需的击数宜在15~35之间。

5)测定各击次下试样的相应含水率。

6)在单对数座标纸上以含水率为纵座标,以击数为横座标,绘制含水率与击数关系曲线,曲线上击数25次所对应的含水率。

即为该试样的液限。

17.8.4搓条法塑限试验

将土调至接近塑限状态(揉捏不沾手),取8~10g在毛玻璃板上用手掌轻轻滚搓,手掌要均匀适宜地施加压力在试样上,土条不能有空心现象。

当土条直径达3mm时产生裂缝并开始断裂,取直径符合3mm断裂土条3~5g测定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塑限

试验应进行平行测定,平行差值与17.4含水率试验的平行差值相同。

17.9颗粒分析试验

17.9.1试验目的和方法

土是由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颗粒组成的集合体,为研究土的颗粒组成,将工程性质相近的颗粒归并为一类,称为粒组。

将土按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粒组的过程,称为颗粒分析试验。

根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可粗略地判定土的透水性,可塑性,收缩及膨胀等物理性质。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的结果是级配曲线。

在颗粒级配曲线上,可以找到颗粒含量小于10%、30%、60%粒径分别为d10、d30、d60。

d10称为有效粒径,对砂性土而言,d10越小,它的透水性越低;粘性土的d10越小,土的可塑性越高,且膨胀性显著。

d60为控制粒径。

这三个指标组成粗粒土的级配指标。

不均匀系数

曲率系数

不均匀系数Cu越小,级配曲线越陡,表明土颗粒越均匀,反之,则说明土颗粒组成越不均匀;曲率系数Cc反映土颗粒分布范围。

根据工程经验,当Cu≤5时,属级配均匀的土,Cu>5时,属级配不均匀的土。

当Cc=1~3时属级配良好,否则,是级配不良的。

根据此来判定级配的优劣情况。

目前,颗粒分析的主要方法有:

1筛析法——适用于粒径0.075mm~60mm的土;

2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

当土中含有粒径大于和小于0.075mm的颗粒,各超过10%时,应联合筛析法和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

17.9.2筛析法

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