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3111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docx

《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docx

经济生活第一二课教案汇集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商品的含义;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了解价格的含义;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联系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正确对待金钱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点

1、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模式

常规

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拿出一张一百元人民币,问学生:

这是什么啊?

想不想要啊?

学生回答。

你们知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它有什么职能?

它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它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讲授新课】

(一)商品

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1、从内涵把握,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举例辨别:

空气、礼物)

2、从外延把握,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的关系

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又包含于物品。

因此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3、从属性把握: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

价值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c.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价值

a.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c.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疑难解析:

①商品为什么一定要有使用价值?

为什么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才有人购买。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大自然界的物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可以有使用价值。

②为什么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并非劳动产品就有价值,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

③商品所有者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吗?

商品所有者要实现商品价值,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给商品购买者;商品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给商品所有者,即商品交换的结果是商品所有者占有了商品的价值,商品购买者占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可见,商品所有者和购买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理论联系实际:

1、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2、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只有当贵金属充当商品交换媒介时才意味着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含义

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弄清几对关系

(1)货币和和其他商品:

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和一般商品的主要区别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和一般等价物有别:

①产生时间不同;②特征不同;③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

等价物存在于物物交换阶段,用来表现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存在于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阶段,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三)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

注:

①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②为什么叫基本职能?

是因为货币产生时就有的,是货币其他职能的基础。

2、价值尺度

(1)含义:

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类比尺子的用途来解析)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原因:

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举例:

超市商品的标签)

(4)货币单位:

人民币、美元、欧元的单位是“元”,英镑的单位是“镑”。

(货币名称≠货币单位)

(5)价值尺度和价格的关系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举例:

自行车价格上升不会超过法拉利轿车,法拉利轿车降价也不会几百元一辆)

3、流通手段

(1)含义:

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又称购买手段职能。

(2)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的原因: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4)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原来的商品交换(商品——商品)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买和卖的过程时间和空间分离。

卖者必须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区分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交换的方式。

(5)初期的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和联系

(6)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4、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练习巩固:

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

A.0.5元货币购买力

B.1元货币购买力

C.2元货币购买力

D.4元货币购买力

(四)纸币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国家发行: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所以叫法定货币),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权发行,否则构成制造假币的违法犯罪行为。

我国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纸币。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国家有权决定发行时间、发行面值、但不能决定各种面值纸币的购买力。

(2)强制使用:

必须是现在强制使用的纸币,以前强制使用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不能流通。

(3)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其票面代表的价值;纸币只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有使用价值。

(4)纸币发行的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发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过少,就会引发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

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

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

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

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

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

物价下跌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练习巩固:

(1994年全国卷)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

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B.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C.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D.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五):

正确对待金钱

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3、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七、课后作业

小论文:

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但是现在人们对待货币的态度褒贬不一。

那你认为它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金钱?

表达自己的看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两种结算方式;了解信用卡的优点;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懂得外汇的含义;理解汇率的变化;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信用工具及外汇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点

1、信用卡和支票

三、教学难点

1、外汇和汇率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模式

常规

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一般出门购物的时候,大家一定会带什么呢?

学生回答:

钱!

是现金是吧?

但是现在去购物你也可以不用带现金哦,你只需要带一张卡就ok啦!

这张卡就是一种信用工具。

那它到底怎么开通,怎么使用呢?

下面我们一起去探讨一下。

(一)信用工具

1、结算:

核算在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

方式:

一是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货币的支付行为。

二是转帐结算,收付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货币的收付行为。

(常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支票)

2、信用工具:

也叫信用货币,是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时使用的结算工具

3、常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

支票

含义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特点和优点

多功能一体化,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一律记名,不准流通转让,不许签发远期支票,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

种类

 广义信用卡

狭义信用卡:

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二)外汇和汇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外汇与外币

注意:

第一,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

只有可自由兑换、普遍接受、可偿性的外币才是外汇。

第二,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除包含外币,还包括:

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

判断:

外汇可以在中国直接流通。

(错)

(2)外汇与对外贸易

在对外活动中,出口可赚取外汇,进口需要支付外汇。

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在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进口才有保证。

(3)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外汇的积累,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和偿还对外债务。

判断:

外汇储备越多越好。

(错)

2、汇率

(1)我国汇率的表示方法(直接标价法,也即人民币外汇牌价)

外币对人民币(不能颠倒)的汇率=人民币元/100外币。

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639.22。

注:

买入价和卖出价

买入价:

也称买入汇率,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时所

    使用的汇率。

卖出价:

也称卖出汇率,即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

    汇率。

买入卖出之间有个差价,这个差价是银行买卖外汇的收益,

一般为1%一5%。

我们通常说的外币对人民币汇率指买入价。

(2)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

一般来说,一国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

外币

不变

不变

更多

更少

本币

更多

更少

不变

不变

外币币值

升值

贬值

贬值

升值

本币币值

贬值

升值

升值

贬值

外币汇率

升高

跌落

跌落

升高

本币汇率

跌落

升高

升高

跌落

随堂练习巩固:

1、下表中的人民币外汇牌价(人民币元/100美元)表明(AB)

时间

现钞买入价

2005年7月20日

827.65

2008年4月10日

699.77

2011年6月27日

640.89

A人民币汇率升高B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C人民币汇率跌落D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

2.2011年4月,张先生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100美元的一件商品,那时的汇率为1美元=6.55人民币元。

一个月后,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1%。

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商品,张先生要比一个月前(C)

A.多支付人民币6.55元B.少支付人民币1元

C.少支付人民币6.55元D.多支付人民币1元

(3)影响汇率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4)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

③由①②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

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一言蔽之,升值弊大于利。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

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稳定”的含义: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2)“稳定”的意义:

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影响价格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理解:

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应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培养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学习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尊重他人劳动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供求和价格的关系;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模式

常规

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让学生举例和思考:

平时大家逛街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各种商品的价格啊?

商品的价格是一成不变的吗?

通过不同品牌的商品的不同价格和同一品牌商品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价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言)

总结:

从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价格,即使时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时期价格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有时高,有时低,为什么?

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价格的变化?

【讲授新课】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板书)

一、 影响价格的因素(板书)

(一)、供求影响价格(板书)

我们打开课本P11探究活动,这里有4个镜头,我们通过它们来思考一下是什么在影响着价格的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

是的,时间、气候、地域、生产都会影响价格的变化。

还有宗教也会影响(比如信仰回教的人是不吃猪肉的)。

我们看到前面这些因素它们实际上是先影响了商品的供求关系再来影响商品的价格的。

(1)间接影响因素(板书)。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通过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商品缺——价格上升——卖方市场

(2)直接因素:

供求

供过于求——商品剩——价格下降——买方市场

供求关系的不同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请同学们结合书本P11和P12的例子归纳出当供不应求时和供过于求时的不同结果。

(学生思考,回答)。

供不应求

商品短缺

买主竞争

价格上涨

物以稀为贵

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

商品过剩

卖主竞争

价格下降

货多不值钱

买方市场

(可以适当再解释一下,同时让学生看P12名词点击,加深理解)

(二)价值决定价格(板书)

供求关系影响着商品的价格,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

禽流感的时候,即使再供过于求,鸡肉的价格再降价也好,都不会降到几毛钱一斤;非典时,即使再供不应求,口罩的价格再涨价也好,都不会涨到几百元一个。

为什么呢?

商品的价格除了受到供求的影响外,是不是有某种因素在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有关内容,找出是什么在决定着商品的价格既不能无限上涨,也不能无限下跌?

(学生回答:

价值决定价格)。

是的,商品的价格说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供求只是在影响商品的价格。

我们在第一节课时学了价值的概念,有哪位同学能回忆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格(P3名词点击和P4)。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是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板书)

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不同,首先是因为它们的价值量不同。

这里,我们要分清价值和价值量。

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和价值量是不同的概念,它们是一个事物质和量的关系,价值是指耗费的劳动,量是指劳动量的多少。

价值由劳动形成,价值量由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是以劳动时间为尺度,所以衡量价值量的是劳动时间。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相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强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那么也就是说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就越大,价格就越高。

那么我用了10个小时生产了一支铅笔,价值10元。

有哪位同学想买呢?

(学生回答)为什么不想买呢?

(学生回答)哦,有同学说太贵了,我用10块钱就可以买到20多支,为什么要用10块钱买一支呢?

但是,这支铅笔是用了10小时做的,刚才不是说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就越大,价格就越高吗?

为什么同学们不肯接受我的10块钱一支的铅笔呢?

商品的价值量是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呢?

我们知道每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

有的用0.1小时生产一支铅笔,有的用1小时,有的用3小时,而我用了10个小时。

那到底用谁的标准来衡量这支铅笔的价值量呢?

如果说谁耗费的时间多,价值量就越大的话,那我就不需要用先进的技术,不用那么勤奋,可以慢慢来,这样价值量就大了,价格就高了。

是不是这样呢?

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能不能行得通呢?

(学生思考,回答)很显然,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标准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请同学们找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并划出这个概念中的重要词语。

总结:

对于这个概念,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P13相关链接)

★    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有的,某一部门生产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主要指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

★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参与平均的是同样生产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的劳动时间,但“社会评价”只是理论上的,是长期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总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商品的价值量大;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商品价值量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的价值量是正比例的关系。

(2)、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板书)

练习:

(幻灯片)甲、乙、丙、丁都是生产空调的生产者,当时绝大部分是用机器生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0小时,甲、乙、丙是用机器,丁用手工组装,生产同样一匹空调,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8小时,丁用20小时,谁生产的布价值量大,为什么?

分析:

一样大,因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既然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那么,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时间相比,对商品生产者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我们先忽略其它条件,考虑个别生产时间对生产者的影响。

三种情况对比

对生产者的影响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0小时10小时

不亏不赚

个别生产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小时10小时

亏本,不利地位

个别生产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8小时10小时

赚钱,有利地位

(右边空出,叫学生填写)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他们为了要得到更多得利润,就会努力地缩短自己地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尽可能地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

那么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

它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

 我们上节课讲到劳动生产率,那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呢?

(学生回答)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和劳动时间一样,它也有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之分:

表示方法:

(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率。

根据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平均到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比如:

以前生产一件衣服要一小时,现在生产率提高了,一小时生产两件衣服,也就是一件衣服只要0.5小时。

可见,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时间成正比,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板书)

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我们用生产衣服为例,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价值总量。

价值总量就是某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价值总量=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

社会必要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