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028172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商品两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弄清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6)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及作用形式

第一节商品经济及其运行规律

一、商品与商品经济

1.商品生产产生的过程

 自然经济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

 剩余产品及交换

        ↓ 

商品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

私有制

        ↓

商品生产-→货币(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经济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因为农业种植业的出现,是较简单较偶然的。

简单表现在,不用考虑是否需要或是否划算,偶然表现在部落间交换的偶然性。

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是否为商品取决于是否用于交换。

2.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

⑴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

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关于社会分工,有不平等的垂直分工。

主要为:

企业内部分工→内部组织协调成本(与企业规模大小有关)

↑↓可相互替代

市场分工→市场交易成本(信息收集、时间、精力、交易后成本等)

分工改变的条件

1需求的收入弹性高(导致新部门崛起,影响社会分工格局)

(需求收入弹性被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以Em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代表需求量,ΔQ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代表收入,ΔI代表收入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Em=(ΔQ/Q)/(ΔI/I))

②生产效率提高

⑵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是以交换为目的的。

3、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2)自然经济保守封闭,商品经济进取开放。

(3)自然经济使生产力停滞不前,商品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

4、三种商品经济及其相互关系

(1)三种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2)三种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商品及其属性

一、商品两因素

(一)使用价值

(1)概念: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看商品是否有用,使用价值与商品密不可分,是商品的共性,由本身决定,与社会制度等方面无关。

使用价值是永恒的范畴,不反映生产关系,非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2)性质: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是满足他人、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1、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用来交换的属性,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表现为价格)

2、价值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凝结”说明,价值是有载体的)

(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两因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两者的统一表现在:

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可能有价值。

两者的矛盾表现在:

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不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一切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得它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兼得。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一)具体劳动

1、指在具体形式上不同质的劳动。

2、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二)抽象劳动

1、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体力脑力的消耗。

2、抽象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3、它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惟一实体。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1、其统一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2、其矛盾和差别表现在:

①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特殊性来考察的,用以说明各种不同劳动之间质的区别;抽象劳动则是从劳动的共同性来考察的,用以说明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之间共同的质。

②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社会特有的历史范畴。

③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并且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

市场竞争的过程就是把各个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过程。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那些事先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就能够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学习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同量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多少倍。

两者的换算是在生产者背后进行的。

◇复杂劳动换算为简单劳动是在生产者背后自发进行。

◇决定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简单劳动时间。

(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效率。

它通常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单位时间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产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这种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2、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它是社会分工决定的。

社会等同性和社会有用性。

(二)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

社会劳动是间接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为社会劳动。

当交换不成功时,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这就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三)该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1、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其他各种矛盾,是其他各种矛盾的总根源。

2、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与最初原始部落之间的偶尔发生的物物交换相适应的。

比如:

一只羊=两把斧头

1、相对价值形式

(1特点

◇具有主动性。

主动地与对方相交换,主动地把自身价值表现在对方身上。

◇具有相对性。

(2量的规定性。

相对价值量与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成正比;与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价值成反比。

2、等价形式

(1质的规定性

◇斧头能够表现绵羊价值是因为身有价值。

◇斧子只有与绵羊相交换才能表现绵羊价值。

◇斧子是用自身的使用价值表现绵羊价值。

(2)特点具体劳动是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②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表现形式。

③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表现形式。

3、简单价值形式的缺点

(1)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的质表现很不充分。

(2)价值量的表现也很不充分。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克服了简单价值形式的缺陷。

在这里,价值第一次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在量上也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从而消除了价值量决定的偶然因素。

=1件上衣

=2斤茶叶

一只绵羊=20码麻布

=10公斤米

=2把斧子

◇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

在扩大价值形式中,各种商品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等价物,从而产生了物物交换的困难,阻碍了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

(三) 一般价值形式

1、在一般价值形式中,所有商品有了一个共同的、惟一的等价物,即一般等价物。

它的出现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2把斧子

2斤茶叶

1件上衣=1只羊

20码麻布

5分黄金

2、在一般价值形式中,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身上,常常因时因地而异,不利于商品交换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四)货币形式

1、在货币形式中,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金银来表现。

从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固定在黄金白银等到贵金属身上。

2把斧子=

2斤茶叶=

1件上衣=1克黄金

10斤米=

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二、货币的本质

1、价值形式的发展说明,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

2、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1、内在尺度(劳动)和外在尺度(货币)。

2、货币之所以能够衡量商品价值,是因为本身有价值

3、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要是观念的货币。

4、价格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市场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与商品自身的价值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5、价格标准

◇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就称为价格标准。

◇价格标准是货币为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派生出来的一种技术性规定。

(二)流通手段

1、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货币符号。

2、商品流通

◇定义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用公式表示:

商品——货币——商品(W——G——W)。

◇商品流通产生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商品流通使商品买卖在时空上发生分离,一些人卖而不买,就有可能导致另一些人的商品卖不出去,从而产生相对过剩的危机的可能性。

3、货币流通

◇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叫货币流通。

◇商品流通决定并引起货币流通;货币流通反映并服务于商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其中,商品价格总额等于商品的数量乘以商品的价格。

4、纸币与通货膨胀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主要功能是替代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纸币的流通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要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相一致。

◇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通货膨胀。

(三)贮藏手段

1、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金属货币或金银制品。

2、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

1、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2、支付手段的出现加深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3、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影响。

(五)世界货币

(1)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只能是贵金属

(2)世界货币职能的主要内容

◇作为国际购买手段购买外国产品。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第三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要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与价格波动

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与价格决定

3、价格与供求相互作用使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4、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比例。

2、刺激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