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445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docx

《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docx

中建一局样板引路方案

样板引路实施方案

1、样板引路实施总则

1.1美商清韵园项目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的质量样板引路工作小组,明确各技术质量管理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严格执行和落实质量样板引路制度。

1.2根据施工场地情况,在施工主入口道路旁、办公区西侧区域设置样板集中展示区,展示独立制作的质量样板。

1.3样板集中展示区的质量样板制作过程中应旁站指导和监理监督,确保质量样板的制作质量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1.4样板集中展示区的质量样板制作完成并验收合格后,项目部应组织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到样板集中展示区接受岗前培训、技术交底和观摩学习,并按照样板展示的质量标准在楼层施工样板间或样板层。

样板集中展示区的质量样板和楼层的样板间(层)均应由品质中心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大面积施工。

1.5在各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作业人员施工的工程对照质量样板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验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对不符合样板质量要求的进行返工处理,每道工序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品质中心提请验收程序,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2、样板展示区标准分类

2.1垫层、砖胎膜、防水基层、防水铺贴、防水保护层

2.2空心楼板钢筋绑扎

2.3筏板钢筋、墙、柱、后浇带钢筋绑扎

2.4楼梯钢筋、模板、支撑体系样板样板

2.5墙、柱、梁、板钢筋,模板,支撑体系

2.6砌筑、机电预留预埋、抹灰样板

2.7外保温样板

2.8屋面样板

2.9给排水安装样板

2.10原材料展示区

3、样板施工平面布置图

4、主要分项工程质量样板引路

4.1垫层、砖胎膜样板施工标准(插入图片)

4.2抗浮锚杆样板施工标准

一、施工方法:

1、抗浮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方法:

(1)本工程抗浮采用土层猫杆锚杆直径150,锚杆长8米。

杆体采用热轧带肋钢筋3三级钢25,灌浆体采用M30的水泥砂浆,抗浮锚杆的插入深度在第3层细砂至第6细砂层,抗拔承载力特征值Fa为202KN。

(2)注浆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材料强度不得低于42.5MPa;注浆材料采用的拌合水宜采用饮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水泥砂只能用于一次注浆,其细骨料应选用最大尺寸小于2mm的砂,水泥浆中氯化物的含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1%,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3%,砂中云母、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按重量计不得大于|%;浆体配制的灰砂比宜为0.8~1.5,水灰比宜为0.38~0.5。

(3)防腐材料应满足规范要求。

二、质量标准:

(1)锚杆成孔质量标准执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允许偏差按下表执行。

锚杆成孔允许偏差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频率

检查方案

1

锚孔定位

±20

每孔检查

用钢尺

2

锚孔倾斜度

3%

每孔检查

用垂球、钢卷尺

3

钻孔深度

超过设计长度不应小超过设计长度不应小50

每孔检查

用垂球、钢尺

(2)锚杆灌浆质量执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允许偏差见下表

锚杆灌浆允许偏差表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清孔

无碎屑积水

目测

2

灌浆压力

第一次0.3MPa~0.5MPa/

第二次1MPa~1.5MPa

查施工记录

所有进入工地的原材料除有出厂合格证外还要及时送检做到先验后用。

钢筋下料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下料因本工程采用的是直径25的三级钢作为锚杆杆体,接长时选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连接接头三级,接头位置错开1000mm。

(5)锚杆成孔注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浆液、泥浆、沉渣,须及时清运,冲洗场地,避免废水流入未注浆的钻孔中。

锚杆全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场地。

三、质量通病预控及防治措施:

序号

质量通病/事故或部位/流程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

碎石类地层锚杆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

降水时未考虑抗浮锚杆施工地下水要求,地下水未降至锚杆底部以下

降水设计时,考虑抗浮锚杆施工,保证水位降至锚杆底部

2

钢筋分布不均

施工随意

施工前进行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

四、成品保护:

(1)为了避免岩石开挖时,机械进入抗浮锚杆施工区域对锚杆造成破坏,对该区域以彩带进行围护。

没有项目部成品保护领导小组的工作指令,任何机械不允许进行该区域进行工作。

(2)对伸出设计基础底板底面的钢筋用DN100硬质PVC管包裹,并用胶带缠绕,防止被破坏,作出明显标记。

(3)进入抗浮锚杆施工区域施工的机械,须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场标示机械的行走路线。

(4)抗浮锚杆必须分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施工,绝对禁止遍地开花,从而增大成品保护的难度。

4.3地下室防水样板施工标准

一、施工方法:

1、基础底板\侧面及外墙防水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方法:

(1)基层清理

A、防水层的基层表面应将尘土、杂物等清理干净;表层必须平整,坚实、干燥(遇雨天、雪天、五级以上风天,必须停止施工),干燥程度的简易检测方法:

将1m2卷材平铺在找平层上,静置3-4h后掀开检查,找平层覆盖的部位与卷材上未见水印即可;

B、找平层的阴阳角应为圆弧形。

(阴角R=100-150mm的圆弧、阳角R=30mm即可);

(2)基层处理剂:

找平层经过清理干净并经过验收后即可刷基层处理剂(冷底子油)。

(3)复杂部位增强

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以不粘脚为准),在基层的变形缝、后浇带、管根、塔吊根部、转角、阴阳角等细部处理位置附加一道防水卷材(附加层的材料宽度、层数按设计及方案规定施工)。

(4)铺贴卷材:

A、待防水附加层施工完成后,即可铺贴卷材(铺贴方向可视具体情况确定。

铺设时上下层按缝应错开不小于300mm)。

B、在铺贴卷材前,要求在基层上弹线,便于第一幅卷材定位,将卷材粘结面对准基准线平铺在基面上,从一端将隔离纸从背面揭起,两人拉住揭下的隔离纸均匀用力向后(或由上而下)拉,慢慢将整幅长的隔离纸全部拉出,同时将揭掉隔离纸的部分粘贴在基层上。

C、待第一块卷材铺贴完后,根据卷材搭接宽度(100mm)在第一块卷材上弹出基准线,以后卷材就按此基准线铺贴。

搭接铺贴下一幅卷材时,将位于下层的卷材搭接部位的透明隔离膜揭起,将上层卷材平铺粘贴在下层卷材上。

D、在拉铺卷材时,应随时注意与基准线对齐,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出现偏差难以纠正。

卷材粘贴时,不得用力拉伸。

卷材粘贴后,随即用胶辊(或刮板)用力向前、向外侧滚(赶)压,排出空气,使之牢固粘贴在基层上。

E、粘结搭接缝时,应掀开搭接部位卷材,随即粘贴、排气、辊压,溢出的自粘胶随即刮平封口。

搭接缝粘贴密实后,所有接缝口均用密封材料封严。

F、防水等级为一级的部位需进行第二层卷材的铺贴,施工时需注意上下两层卷材之间的所有搭接缝应相互错开1/2幅宽,以免多层接头重叠而使得卷材粘贴不平服,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立面铺贴防水卷材时,同一层卷材接头不允许在同一水平位置连接。

二、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防水卷材的材料及胶粘剂的品种、技术性能、牌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卷材防水的变形缝、塔吊、阴阳角等处的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方案规定。

卷材防水层严禁渗漏。

2、一般项目:

铺贴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应粘(焊)牢,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防水层的收头应与基层粘结并固定,缝口严密,不得翘边,阴阳角处应成圆弧。

聚氨酯底胶涂刷均匀,不得有漏刷和麻点等缺陷。

卷材防水层铺贴、搭接、收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且粘结牢固,无空鼓、滑移、翘边、皱折、损伤等缺陷。

卷材的铺贴方向应正确,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项目应符合下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卷材搭接宽度偏差

-10mm

尺量检查

三、质量通病预控及防治措施:

序号

质量通病/事故或部位/流程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

防水卷材外观存在缺陷

进场的防水卷材有皱折、孔洞、脱层等外观质量缺陷

严格把好卷材防水进场质量关。

2

卷材防水层渗漏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责任心不强;

穿墙管处、变形缝处和卷材接槎处等特殊部位做防水的基层处理不好,结构不密实,找平层收头不严密;

卷材附加层收边不严,卷材裁割不规矩;

卷材接茬处先后施工的接茬卷材有破损,铺粘不严而漏水;

a、及时做好现场技术质量交底,加强卷材施工的过程质量控制;

b、周边压平贴严,粘贴牢固,在完成这些部位附加层铺贴后,精心检查,做好自检;

c、根据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剪裁卷材时要认真仔细。

3

卷材防水层空鼓

卷材防水基层含水率不符合规范要求(大于9%);

铺贴卷材时,压得不紧,粘贴不密实;

处理好基层,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加强质量管理。

严格控制材料的进场选用标准尺寸的砌体。

砌筑过程中随时检查纠正,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

四、成品保护:

已铺贴好的卷材防水层,应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严禁在防水层上进行施工作业和运输,且不得穿带钉的鞋在其上行走,并应及时做防水层的保护层。

4.4空心楼板样板施工标准

一、施工方法:

1、空心楼板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方法:

(1)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完成后,清除干净板面上杂物和木屑,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钢筋安装工程施工

钢筋的绑扎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完成应立即垫好保护层垫块。

肋梁的绑扎位置应严格按照排列图位置进行以确保肋梁间能放下箱体。

保护层垫块应严格按照规范制作,确保其厚度及抗压强度。

(3)轻质泡沫楼盖暗梁钢筋、板底钢筋及肋间钢筋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初验,且在箱体底部及肋间定位措施完成并确认可靠后,方可进行填充箱的安装施工。

(4)板、腹肋、暗梁钢筋安装宜采用同向同层方式布置,以避免不同钢筋反复重叠导致楼板厚度超厚。

宽扁梁的宽度大于柱宽的情况、暗梁核心区、柱帽等部位的钢筋构造要求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5)暗梁、板筋钢筋绑扎的技术措施具体详见《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及国家规范、图集。

(6)楼盖钢筋安装完成后,并对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7)对填充材料与管线相交处进行处理

填充材料施工对水电线管的铺设要求:

有填充材料的地方电管应尽量横平竖直铺放,管线应尽量布置在空心板两端实心区或填充材料之间的实心肋区,如管线无法避开必须布置在空心区时,若管线顶部位置高于填充材料底部位置,可在填充材料上局部开槽,给线管留一个通道,然后对开槽处进行修补加强,施工时应注意尽量集中开槽,开槽后垃圾应集中进行处理,保证模板内干净无垃圾。

(8)抗浮加固处理

楼板底铁和肋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即可开始设置抗浮点。

抗浮点设置的抗浮传力途径如下:

箱模上浮力---楼板上铁---肋梁箍筋或铁丝连接---楼板底铁---抗浮点铁丝---模板体系。

二、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箱模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边长

+5,-8

高度

+5,-8

表面平整度

5

两对角线长度差

10

2、一般项目:

(1)轻质泡沫方箱被吊至安装地点后,必须对其外观完好情况进行逐个检查。

轻质泡沫方箱破损过重,应及时进行更换。

轻质泡沫方箱破损程度不大,应进行封补。

(2)轻质泡沫方箱安装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模板上所弹好的线进行施工。

(3)调整对线,保证填充箱放进与暗梁、墙、柱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并将轻质泡沫底部采用混凝土垫块垫至设计标高。

(4)空心楼盖轻质泡沫底部的预留水电线管按防线位置进行预埋,为减少其对楼盖断面的消弱,预埋管线盒宜尽可能布置在肋间位置,预埋管线盒的联结节点亦应布置在空心楼盖腹肋处。

竖向穿楼板管道宜先预埋套管。

(5)轻质泡沫安装完成后须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三、质量通病预控及防治措施:

序号

质量通病/事故或部位/流程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

空心楼板处有漏振、裂缝现象

a填充箱下部钢筋、机电线管较多,个别混凝土骨料粒径偏大,导致混凝土无法流入。

b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到位,导致一些部位混凝土没有流入。

c已浇筑的混凝土楼板底有水纹、裂缝。

a按照方案要求加强对混凝土骨料及塌落度的控制,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粗骨料粒径5~20mm。

b对作业人员重新进行交底,严格按方案执行分次浇捣,混凝土浇筑时质检人员及相关领导实行旁站制度,加强浇筑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c采用在楼板底裂缝处刷石膏,通过观察石膏是否有裂缝来观测楼板裂缝变化,根据观测结果确定后续施工方案。

四、成品保护:

箱模运输过程中注意避免扔、砸损坏;

箱模安装就位后,避免人员踩踏损坏;尤其在楼板上铁绑扎完,垫好箱模上部垫块后,应用脚手板铺设施工便道,供人员操作、通行;

泵管、布料杆等不得直接放置在钢筋和箱模上,要用木方和短管架子架高。

4.5筏板基础样板施工标准

一、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

2、筏板钢筋绑扎施工方法:

(1)筏板钢筋绑扎

a.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筏板钢筋样板施工图、规范和下料单要求,先铺设短向钢筋,再铺设长向钢筋。

b.进行钢筋绑扎时,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如采用一面顺扣应交错变换方向,也可采用八字扣,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产生位移。

c.筏板钢筋甩筋处设置快易收口网,其余筏板边缘部位使用砖胎膜。

d.筏板钢筋使用

18钢筋,机械连接,间距150mm,须一长一短交替布置,长短钢筋长度相差35d,甩筋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e.筏板钢筋甩筋端头需进行螺纹加工,并用保护帽保护。

(2)复杂部位增强

a.先在搭设区域进行地平放线,然后沿直线进行竖向支撑排布,在进行横向支撑及斜撑的焊接,形成稳固的整体框架。

b.筏板高500mm上铁采用工字型马凳支撑,马凳用三级钢20mm钢筋加工,设置间距为1.3m。

二、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钢筋的品种和钢筋的物理性能、机械连接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接头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范的专门规定。

2、基本项目:

(1)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

(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3)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3、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钢筋安装及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值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网的长度、宽度

±10

尺量检查

2

网眼尺寸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3

钢筋骨架的宽度、高度

±5

尺量检查

4

钢筋骨架的长度

±10

5

受力钢筋

间距

±10

尺量两端、中间各

一点,取其最大值

6

排距

±5

7

绑扎箍筋、构造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8

钢筋弯起点位移

20

尺量检查

9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水平高差

+3,0

10

受力钢筋

保护层

梁、柱

±5

尺量检查

三、质量施工注意问题

1、柱筋和剪力墙筋位移:

原因是振捣混凝土时碰动钢筋。

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检查位置是否正确,宜用固定卡或临时箍筋加以固定,浇筑完混凝土修整钢筋的位置。

当钢筋位置有明显位移时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案须经设计单位同意。

一般宜用以下处理方法:

竖筋位移可按1:

6坡度进行调整。

2、箍筋搭接处未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足10d(d为箍筋直径):

加工成型时应注意检查平直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现场绑扎操作时,应认真按135度弯钩。

3、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

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后再绑扣,凡是搭接部位要绑三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

另外绑扣不能绑成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米的墙,要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固定钢筋的措施。

4、弯头处考虑锚固长度,应为30d=750mm。

5、直螺纹连接:

连接后外露丝扣数不大于2个。

6、注意文明施工,不要乱扔矿泉水瓶、塑料袋、烟盒等,同时对杂物及时清理,以免上层网片钢筋绑扎完毕不能及时清理。

7、注意保护层厚度,筏板临土面40mm,非临土面30mm。

四、成品保护:

(1)成型钢筋应按总平面布置图指定地点摆放,用垫木垫放整齐,防止钢筋变形、锈蚀、油污。

(2)绑扎墙柱筋时应事先在侧面搭临时架子,上铺脚手板。

绑扎钢筋人员不准蹬踩钢筋。

楼板上下层钢筋绑扎时,支撑马凳绑牢固,防止操作时蹬踩变形。

严格控制马凳加工精度在3mm以内,防止底板、楼板上部混凝土保护层偏差过大。

(3)严禁随意割断钢筋。

当预埋套管必须切断钢筋时,按设计要求设置加强钢筋。

(4)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5)钢筋绑扎完后,禁止上人蹬踏,禁止敲打及支模浇混凝土时掰动钢筋,严禁随意切断钢筋,不得有任何污染和破坏发生。

(6)在底板钢筋上设行走路线,并沿行走路线铺设三块跳板,以便检查。

(7)直螺纹丝头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加盖保护套。

(8)绑扎墙、暗柱筋时应事先在侧面搭临时架子,上铺脚手板。

施工人员不准蹬踩钢筋。

(9)浇筑楼板砼时,混凝土输送泵管要用铁马凳架高300mm,防止由于过重的泵管压塌板上部筋。

去往操作面的主要通道也需设铁马凳,上铺跳板,边浇边撤。

(10)作业面堆放钢筋时,禁止集中堆放。

作业面钢筋码放时,垫木应放置在梁的位置上,且应放置在靠近柱或墙的位置,减少楼板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11)混凝土浇筑后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调整变形钢筋,施工缝处钢筋调整时,在钢筋根部应设扳手固定,以免损坏钢筋根部的混凝土。

4.6梁、柱、板、楼梯钢筋、混凝土样板施工标准

一、施工方法:

1、柱钢筋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方法:

(1)根据柱边线检查预留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有偏差的,按1:

6的比例上弯校正。

(2)用钢丝刷将钢筋表面的砂浆清理干净。

(3)套柱箍筋: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

(4)连接接长柱子主筋,按箍筋的间距在对角线的主筋上划线,箍筋由板上50mm处开始布置。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

(5)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

(6)当暗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箍筋。

(7)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采用在柱箍筋外侧绑扎混凝土垫块,间距1000mm

(8)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采用缠扣绑扎。

(9)框架柱采用定位框控制保护层厚度,上、中、下设置三道,应有一定的刚度和准确尺寸。

3、梁钢筋施工工艺流程:

4、施工方法:

(1)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2)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管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3)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钢筋接头应在跨中1/3净跨范围内;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4)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5)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上部钢筋上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5d。

(6)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7)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设置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

(8)梁筋的连接: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相邻接头间距应错开35d且不小于500mm。

在同一截面内不得大于钢筋总数的50%。

(9)梁筋之间放置垫铁,保证上下钢筋间的间距符合要求。

(10)当梁在支座两侧平面有错位时,梁主筋在支座内的锚固应按端跨节点考虑。

5、板钢筋施工工艺流程:

6、施工方法:

(1)清扫模板上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

模板上表面刷涂脱模剂后,放出轴线及上部结构定位边线。

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

(2)按弹出的间距线,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3)板端下部钢筋锚入梁支座长度≥5d及1/2支座宽,上部钢筋锚入梁支座长度≥La。

(4)双向板受力钢筋位置,下皮钢筋小跨度方向放置下面,上皮钢筋小跨度方向放置上面。

(5)板内的通长钢筋,其板底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板上部钢筋应在1/3范围的跨中搭接,钢筋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

(6)绑扎板钢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若板钢筋为双层双向,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全部绑扎。

为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在两层钢筋间加设水泥垫块。

(7)当板上部筋为负弯矩筋,绑扎时在负弯矩筋端部拉通长小白线就位绑扎,保证钢筋在同一条直线上,端部平齐,外观美观。

(8)预留洞口按设计要求增设加强钢筋。

(9)垫好垫块,成梅花形布置,间距1.0m。

(10)悬挑板不应设置接头。

7、楼梯钢筋施工工艺流程:

8、施工方法:

(1)在楼梯段底模上画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2)当休息平台有梁时,在浇筑墙砼先在梁位置处预留梁豁,梯梁伸入墙内与梯板一同浇筑砼。

梁豁深度为1/4墙厚,在楼梯剪力墙外侧留出3/4墙厚,确保梁钢筋满足锚固长度。

二、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1)钢筋下料表应经钢筋工长审查后,方可下料加工,加工过程严格按料表尺寸加工,加工好后应分类码放,由质检员、工长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焊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和与电极接触的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当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

(3)不准将定位钢筋或线盒直接焊在受力主筋上,如必须采用焊接时,可在此部位加附加钢筋,将其电弧焊接在附加钢筋上。

(4)代换钢筋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5)墙、柱、梁、板钢筋绑扎时,不允许跳绑、花绑。

2、一般项目:

钢筋保护层尺寸控制是否准确,及钢筋位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工程质量的一项重点内容。

钢筋混凝土垫块应有足够的抗压强度,以保证不被压碎。

垫块按规定要求间距约1m设置,设置时应避开纵横钢筋交叉点。

三、质量通病预控及防治措施:

序号

质量通病/事故或部位/流程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炸模;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人柱梁间,拆除困难。

(1)模板支设未校直撑牢。

(2)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

(3)梁底模未起拱。

(4)侧模拆除过迟。

(5)木模板板材质量不符合模板要求,或木模在混凝土浇灌前未浇水湿润,使得混凝土浇筑后变形大,发生裂缝、掉角和表面毛糙的现象

(1)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力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2)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梁底模应起拱。

(4)支梁木模时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