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508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docx

《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docx

HSEPTW作业许可制度学习手册

 

作业许可(ptw)管理制度

(试行)学习手册

 

南充合能公司QHSE办公室

2013年5月

 

注意:

本手册用于各级管理人员学习和掌握西南油气田公司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以及下一步新版PTW推行前的使用学习。

前言

为指导作业许可申请人、作业许可签发人、A类作业批准人、专业人员、作业项目负责人、属地监督、安全监护、隔离执行人、气体检测员、作业许可审核员等“十类人员”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理解和掌握西南油气田公司作业许可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手册。

1基层单位作业许可运行启动条件

1.1基础工作

(1)完成作业项目盘点、分类、整合,形成《风险作业管理目录》,并经二级单位审批发布。

(2)完成已盘点作业项目的基础工作前安全分析,并经基层单位审批发布。

(3)主要危险作业涉及的标准隔离方案已经审批发布(备注:

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管线设备打开等)。

1.2培训工作

(1)二级单位所属试点单位(分厂、作业区)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并授权。

(2)主要承包商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并授权。

(3)作业许可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经过全员宣贯培训。

1.3硬件设施

(1)场地:

签发室。

(2)办公设备:

彩色打印机、复印机、电脑。

(3)气体检测设备。

(4)保证制度执行必备的交通工具(备注:

为每日独立审核提供保障)。

2风险作业管理目录、基础工作前安全分析、标准隔离方案编制要点

2.1风险作业管理目录

各单位在运行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前应将本单位近1-2年所有作业活动进行盘点,可按照《西南油气田公司风险作业管理目录》的名称进行归类。

2.2基础工作前安全分析

根据《风险作业管理目录》中列举的作业活动,预先编制基础工作前安全分析表,经基层单位相关业务管理部门、HSE部门审核后,由主管领导批准发布实施并形成资料库。

工作前安全分析应涵盖作业的四个基本阶段:

(1)作业活动准备:

包括工具、材料、设备的准备及现场搬运。

如临时用电准备等。

(2)作业安全条件确认:

——系统隔离有效性和气体检测。

——人员资格、身体状态。

——机具设备安全性、完整性。

——劳保器材到位。

——危险作业安全配套措施到位及合格。

如高处作业的脚手架、生命线;动火作业的消防器材等。

(3)关键作业活动。

(4)清理作业现场、撤出工器具、离场准备。

2.3风险评估

对盘点出的风险作业活动编制基础工作前安全分析,宜采用风险评估矩阵法对作业步骤中识别出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出的最高风险确定本类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

高风险为A类作业、中风险为B类作业、低风险为C类作业。

非属地操作人员在运行设备、装置、系统上的作业活动,不得纳入C类作业。

风险评估应由熟悉风险评估矩阵的专业人员来完成。

风险评估矩阵中,“行业”指全球石油化工行业;“本组织”指中国石油;“本企业”指西南油气田公司。

2.4标准隔离方案

(1)对盘点出的风险作业活动,根据需要编制隔离方案,形成标准隔离方案资料库。

(2)标准隔离方案按照HSE程序文件的编码规则进行编号,并考虑与工作前安全分析的编号对应性。

(3)标准隔离方案应由属地单位审核发布,使用前由签发人审核并签字确认。

(4)隔离方案隔离要求应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实施和解除隔离的流程;置换、排放和放空的具体要求;隔离有效性检测的方法和标准;实施上锁挂牌的具体位置和要求。

原则上,系统流程倒换属于属地人员职责范围,应纳入标准隔离方案中的“工艺隔离要求”中。

(5)工艺隔离要求宜包含下列具体内容:

——隔离执行人根据隔离清单按顺序关闭或打开阀门,切断流程。

——系统排放口在ⅩⅩ点,排放时进行区域隔离、警戒,操作人员在上风方向佩戴气体探测仪和对讲机进行监护。

——采用氮气(蒸汽、水、压缩空气等)进行系统置换、蒸煮、清洗、吹扫,从ⅩⅩ点引入。

对排放口ⅩⅩ进行隔离、监护。

——在ⅩⅩ、ⅩⅩ点用ⅩⅩ气体检测仪进行取样,检测隔离、置换有效性。

——根据隔离清单,有效锁定隔离点,挂牌。

——属地监督或签发人核查电气隔离、阀门强制、连锁解除辅助票证。

——属地监督或签发人根据隔离方案进行现场核查,确认隔离可靠后在隔离方案上签字。

——作业期间,属地监督在ⅩⅩ、ⅩⅩ点用ⅩⅩ气体检测仪监测系统内气体环境。

——解除隔离必须得到作业许可签发人的批准,由属地监督安排隔离执行人按顺序解除隔离,盲板由承包商或维修班人员在属地监督的监督下拆除。

——系统置换先采用氮气,从ⅩⅩ点引入,从ⅩⅩ点排出,属地操作人员站在上风口进行气体质量检测。

当排出气体含氧量降到Ⅹ%后,再用天然气置换氮气,当排出的气体与天然气组分一致时,置换为合格,即可以恢复到原流程。

——明确隔离及解除操作顺序。

——涉及电气隔离时执行电气隔离审批单。

3作业活动分类

在公司所辖的生产、生活、施工区域内除工艺操作、设备巡检以外的所有风险作业活动都应纳入作业许可管理范围。

根据风险大小,公司所辖生产、生活、施工区域内的作业活动分为A、B、C三类。

1.A类作业包括: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动土作业、高处作业、移动式起重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火作业、管线与设备打开作业等;以及非计划性维修工作,交叉作业,缺乏操作规程的工作,屏蔽报警、中断连锁和停用安全应急设备等风险较高的作业。

2.B类作业为一般风险作业。

3.C类作业为低风险作业,不需要办理作业许可。

各二级单位在发布的《风险作业管理目录》中明确作业活动类别,并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评审。

注意:

未列入《风险作业管理目录》的其它作业活动,均应按A类作业进行管理。

4作业许可“十类人员”角色关系

序号

人员类型

说明

备注

1

作业申请人

1.作业申请人一般为该项作业活动的现场负责人。

2.可担任安全监护。

3.属地单位维修班实施的作业项目,经签发人认可,可同时担任作业项目负责人。

未经培训授权的承包商作业可由属地单位人员担任。

2

作业许可

签发人

1.通常应是属地单位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2.可担任专业人员、属地监督,但不能同时担任申请人、作业项目负责人。

3

A类作业

批准人

1.通常应是生产或项目的主管领导。

2.可担任专业人员、签发人,但不能在同一项目中同时担当签发人。

4

专业人员

指工艺、设备、仪表、电气、消防等专业的技术人员。

应具有助理工程师、技师及以上职称。

可由外聘人员担任

5

作业项目

负责人

1.由项目管理单位或部门指派,可由项目经理、甲方管理人员或技术干部担任。

2.属地单位维修班实施的作业项目,签发人认可,也可同时担任作业申请人、安全监护人

6

属地监督

1.属地单位指派的现场监督人员;对于A类高风险作业,可由上级指派人员共同进行现场监督。

2.可担任气体检测员。

7

安全监护

为作业方指派人员。

可以由作业申请人担任。

未培训授权的承包商的安全监护可由属地单位人员担任。

8

隔离

执行人

1.为属地单位指派人员。

2.隔离执行人履行职责时不能同时担任属地监督。

9

气体

检测员

一般为属地单位人员。

可由属地监督担任。

10

作业许可

审核员

1.作业许可审核员一般为HSE部门人员或HSE监督人员。

2.可担任专业人员。

5“十类人员”作业许可各阶段职责

作业许可流程分为十个阶段:

准备、申请、受理、签发、界面交接、安全技术交底、开工条件确认、受控作业、续签、关闭。

下面分别介绍“十类人员”在这“十个阶段”的职责。

5.1作业申请人

作业申请人在准备、申请、受理、签发、界面交接、安全技术交底、开工条件确认、受控作业、续签、关闭等十个阶段都要承担相应责任。

(1)准备阶段

——做好作业活动计划和各项准备工作。

——组织或参与编制基础工作前安全分析表,参照基础工作前安全分析表,组织开展本次作业的工作前安全分析(必要时到现场开展)。

——与作业项目负责人讨论作业方案及应急预案。

——核实特种作业人员资质资料。

(2)申请阶段

在作业许可申请栏中准确描述作业内容范围,包括作业地点、设备、工器具、工期、人员计划等信息。

(3)受理阶段

提供作业相关的完整资料,如经过审查的作业方案和应急预案、工作前安全分析表等。

(4)签发阶段

与作业许可签发人沟通,理解并接受作业许可及工作前安全分析中的安全措施、应急要求及开工条件。

(5)界面交接阶段

确认现场隔离设备的状态、气体检测结果符合标准隔离方案及作业许可要求后,与作业许可签发人或委托的属地监督进行工作界面交接。

(6)安全技术交底阶段

组织开展作业方现场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参加作业活动的全体成员理解作业危害、作业程序和安全规定及要求。

落实作业许可证及工作前安全分析表上的所有作业方应采取的技术安全措施。

(7)开工条件确认

配合开工条件确认人完成开工条件确认。

(8)受控作业

作业申请人一般为该项作业活动的现场负责人,负责作业人员及设备、设施的安全,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作业期间不得离开作业区域。

(9)续签阶段

当日工作未完成,将作业许可及工作界面交回。

次日续签前与作业许可签发人或属地监督进行工作界面交接。

(10)关闭阶段

作业许可证关闭前,作业申请人签字确认工完、料净、场地清。

注意:

作业申请人可同时担任安全监护。

属地单位维修班实施的作业项目,经签发人认可,申请人可同时担任作业项目负责人。

5.2作业许可签发人

作业许可签发人在受理、签发、界面交接、续签、关闭阶段承担责任。

(1)受理阶段

——受理作业许可证申请。

——审查资料有效性:

工艺流程示意图、平面布置示意图等相关附图、工作前安全分析表、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证书、作业方案、应急预案等其它需要提供的附件。

——审核“工作前安全分析表”,进一步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分析,补充、完善安全措施,必要时可要求申请人与作业项目负责人到现场核实,或征询专业人员建议。

——审核隔离方案,确定工艺配合措施。

——确定作业过程中安全措施、监护、监督及劳动保护要求,规定气体检测与监测要求。

——指定属地监督,与属地监督沟通开工条件及监督要求。

——对于A类作业,初步受理完毕后,呈送A类作业批准人进行审查。

(2)签发阶段

与作业申请人就工作前安全分析表和作业许可证逐条沟通作业危害、相关安全要求、措施、应急程序及开工条件并取得一致。

(3)界面交接阶段

作业许可签发人或委托属地监督现场核查隔离有效性、气体检测、上锁挂牌等措施后与作业申请人进行工作界面现场交接。

(4)续签阶段

对于工厂(指净化厂、LNG、化工厂等基层单位)作业活动,若一个连续作业班次结束时作业未完成,作业许可证交回签发人。

次日续签前,作业许可签发人或安排属地监督重新确认安全条件和设备状态后进行工作界面交接。

对于井站作业活动,若一个连续作业班次结束时作业未完成,作业许可证交回属地监督,属地监督电话汇报给作业签发人。

次日续签前,属地监督重新对作业安全条件和设备状态确认符合要求后,电话请示签发人同意,属地监督与作业申请人进行工作界面交接。

(5)关闭阶段

——对于工厂由作业许可签发人现场检查合格后关闭作业许可证;具备解除隔离条件时,由作业许可签发人签字确认并安排解除隔离。

——对于井站,由属地监督现场检查合格后关闭作业许可证,并报告作业许可签发人。

作业许可签发人确认解除隔离条件具备时,安排属地单位解除隔离。

作业取消、作业许可证到期关闭作业许可时,应注明作业许可关闭原因。

注意:

作业许可签发人可担任专业人员、属地监督,但不能同时担任作业项目申请人和作业项目负责人。

5.3A类作业批准人

A类作业批准人主要职责包括审查A类作业活动的必要性、作业安全措施的可靠性和实施作业活动的时机,指定首次作业开工条件现场确认人。

注意:

A类作业批准人可担任专业人员、作业许可签发人,但在履行A类作业批准人职责时不能担任作业许可签发人。

5.4专业人员

专业人员在本专业范围内对七类危险作业、复杂作业活动、探伤、占用消防通道、使用石棉保温材料等风险作业提供建议,并签字。

注意:

专业人员可以担任其他九类人员角色,但同一项目中不能同时担任监督与被监督的角色。

5.5作业项目负责人

作业项目负责人在准备、申请、安全技术交底、开工条件确认、受控作业、关闭阶段承担责任。

(1)准备阶段

参与作业活动计划和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作业方案及应急预案经过审核。

(2)申请阶段

在作业许可上签字承诺管理此项作业。

(3)安全技术交底阶段

组织A类作业首次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参加B类作业首次安全技术交底。

(4)开工条件确认

首次开工前,作业项目负责人到场,确认材料、备件符合设计要求。

(5)受控作业

对作业的安全、质量和进度进行管理和协调,对作业过程质量进行控制。

(6)关闭阶段

作业项目负责人检查作业完工情况,签字确认作业质量合格,检查现场安全状况,并确认具备投复运条件。

注意:

属地单位维修班实施的作业项目,签发人认可,作业项目负责人可担任作业申请人、安全监护人。

5.6属地监督

属地监督在受理、界面交接、安全技术交底、开工条件确认、受控作业、续签、关闭阶段承担责任。

(1)受理阶段

由作业许可签发人指定,承诺履行属地监督职责。

(2)界面交接

受作业许可签发人委托现场核查隔离有效性、气体检测、上锁挂牌等措施后与作业申请人进行工作界面现场交接。

(3)安全技术交底

配合申请人或项目负责人组织现场安全技术交底。

(4)开工条件确认

——负责开工条件确认,检查机具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认工作前安全分析表和作业许可证上制定的所有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当发现控制措施有误或无法落实时,与签发人沟通并得到认可后,可修改控制措施并监督落实。

(5)受控作业阶段

——对A类作业全过程监督,对B类作业巡查监督。

——作业现场发现新的危害时,有权停止作业,及时汇报作业许可签发人,待增加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或整改完毕后恢复作业。

(6)续签阶段

——对于工厂,受签发人委托,重新确认安全条件和设备状态后进行工作界面交接。

——对于井站,当天作业结束后收回作业许可证,电话汇报给作业签发人。

次日重新对安全条件和设备状态确认符合要求后,电话请示签发人同意,与作业申请人进行工作界面交接。

(7)关闭阶段

——对于工厂类作业关闭由签发人负责;对于井站,由属地监督现场检查合格后关闭作业许可证,并报告作业许可签发人。

——作业许可签发人确认解除隔离条件具备时,属地监督在许可证上确认签字。

——作业取消、作业许可证到期,属地监督应注明原因,确认关闭并签字。

注意:

属地监督可同时担任气体检测员。

5.7安全监护

安全监护在安全技术交底、受控作业阶段承担责任。

(1)安全技术交底阶段

参与作业方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了解技术安全要求及监护职责。

(2)受控作业

——作业过程中对作业人员实施全程安全监护。

——A类作业时,安全监护应为专职监护,不得开展与监护无关的其它工作。

——安全监护离开作业现场时应先停止作业。

注意:

安全监护可以由作业申请人担任。

5.8隔离执行人

——隔离执行人按照标准隔离方案的要求进行系统隔离并进行隔离有效性检测,并在隔离方案上签字。

——作业完成经签发人确认后执行隔离解除,并在隔离方案上签字。

注意:

隔离执行人履行职责时不能同时担任属地监督。

5.9气体检测员

气体检测员按照标准隔离方案和作业许可证上的要求在作业现场实施气体检测和监测。

——工作界面交接前,对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的作业环境,都应由气体检测人员按标准和安全规定进行气体检测。

初始气体检测结果30分钟内有效。

连续气体监测中断30分钟以上应由气体检测员重新检测。

——对于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首次气体检测合格后在受限空间内特定位置悬挂气体检测仪进行连续监测。

连续监测位置应在作业方案中予以明确。

——在作业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的作业环境,作业人员佩戴气体检测仪进行连续气体监测,并由具备气体检测资质的人员佩戴气体检测仪进行监测。

A类作业连续监测,B类作业至少每隔2小时复测或连续监测。

监测结果每2小时记录一次,并填写在作业许可证中。

——气体检测、监测应根据作业特点,分别记录系统内及作业点外部环境气体检测数据。

注意:

气体检测员可为属地监督。

5.10作业许可审核员

——作业许可审核员对作业许可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进行审核,以确保与作业许可管理规定有关人员履行各自职责,正确执行作业许可规定和其他有关工作标准。

——按照《作业许可日审核表》进行审核。

当日现场审核不少于一项作业,书面审核覆盖率100%。

审核记录及结果统计表当日报送本单位领导及业务管理部门。

注意:

作业许可审核员一般为HSE部门人员或HSE监督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对作业许可执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符合性审核。

6现场安全管理要求

6.1工业动火作业

1.定义

工业动火作业:

是指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制造和维修容器、管线、设备,或对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设备进行动火作业,或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其它施工作业如:

使用电焊、气割、喷灯、电钻、砂轮、非防爆工具及加热、化学反应等方式可能产生火焰、火花、炽热表面或使易燃易爆介质温度高于燃点的施工作业。

2.技术安全要求

工业动火基本原则:

凡是可不动火的作业一律不得动火;凡是可采取其它安全方式代替动火作业的一律不得动火;在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内,动火部件凡是能拆移的,应拆移到易燃易爆区域外的安全地点动火。

(1)气体检测要求

需要动火的塔、罐、容器、槽车等设备和管线,清洗、置换和通风后,要检测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浓度,达到许可作业浓度才能进行动火作业。

气体检测应明确检测频率和要求,由气体检测人员按标准和安全规定进行气体检测。

初始气体检测结果30分钟内有效。

连续气体监测中断30分钟以上应由气体检测人员重新检测。

作业区域的气体检测检测范围应从在动火点延伸到工作点周围15米处;动静密封点的1.5米范围、管道开口端、排放口、阀门的密封件、连接件、盲板、安全阀、泵的密封、管沟等部位应进行重点检测。

凡进入罐、塔、釜、坑等受限空间动火作业,必须对受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分析。

对装置系统内的气体检测应在吹扫置换停止20分钟后开始检测。

气体检测点应有代表性(根据介质与空气相对密度的大小确定检测点)。

首次气体检测合格后应在受限空间内特定位置悬挂气体检测仪进行连续监测,监测中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离。

如采用气体分析方式进行气体检测的,采样分析样品至少要保留4小时。

检测设备必须经有检测资质单位检测合格,在有效期内,并确定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区域和动火点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

使用色谱分析等分析手段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5%;当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2%(V/V)。

(2)设备机具要求

设备应定期检修、检查,保持良好的技术性能,并进行目视化标识,不能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使用。

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应完好、可靠,电器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采用电焊进行动火施工的储罐、容器及管道等应在焊点附近安装接地线,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各种施工机械、工具、材料及消防器材应摆放在动火安全措施确定的区域内。

储存气瓶的场所应通风良好,防止曝晒,应设置相应的消防器材。

空瓶与实瓶应分开存放,气瓶应有瓶帽和防震圈。

乙炔气瓶储存时应保持直立并有防止倾倒措施。

气瓶使用时,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气瓶应防止曝晒、雨淋、水浸。

环境温度超过40℃时,应采取遮阳或水喷淋等措施降温;气瓶应立放使用,严禁卧放,特别是乙炔气瓶,并应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

乙炔气瓶使用前,必须先直立20分钟后,然后连接减压阀使用;气瓶及附件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沾染油脂、腐蚀性介质、灰尘等。

氧气瓶阀不得沾有油脂,不得用沾有油脂的工具、手套或油污工作服去接触氧气瓶阀、减压器等。

用气焊(割)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的间隔不小于5米,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距离不得小于10米。

在封闭空间内实施焊割作业时,气瓶应放置在密闭空间外面。

(3)现场安全要求

需动火施工的设备、设施和与动火直接有关阀门的隔离由生产单位安排专人执行。

应清除距动火区域周围5米之内的可燃物质或用阻燃物品隔离,距离动火点30米内不准有液态烃或低闪点油品泄漏;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动火点15米内所有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口、排气管、管道、地沟等应封严盖实。

以上区域应纳入气体检测范围。

动火作业人员在动火点的上风作业,应位于避开油气流可能喷射和封堵物射出的方位。

但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围隔作业并控制火花飞溅。

动火施工区域应设置警戒,严禁与动火作业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动火区域,必要时动火现场应配备消防车及医疗救护设备和器材。

6.2动土作业

1.定义

动土作业:

是指在生产作业场所、生活基地及在役油气管道区域使用人工或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通过移除泥土形成沟、槽、坑或凹地的挖土、打桩、地锚入土的作业;或建筑物拆除以及在可能存在隐蔽工程的墙壁开槽打眼的作业。

2.技术安全要求

(1)动土作业安全要求

作业人员熟知作业区域已存在的地下设施(电缆、光缆及油、气水管线等)情况。

人工开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米。

动土作业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

 

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不应进行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对于作业过程中暴露出的线缆、管线或其它不能确认的物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妥善加以保护,并报告施工区域所在单位,待现场确认,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施工结束后,应根据要求及时回填,并恢复地面设施。

若地下隐蔽设施有变化,作业单位应将变化情况向作业区域所在单位通报,以完善地下设施布置图。

(2)动土方式安全要求

当地下情况不明时,严禁使用施工机械进行动土作业。

应用手工工具(例如铲子、锹、尖铲,镐只能用来开挖表面)来确认1.2米以内的任何地下设施的正确位置和深度。

开挖作业临近地下隐蔽工程时,应采用人工方式,禁止使用铁钎、铁镐等工具和施工机械进行作业。

采用机械设备开挖时,应确认活动范围内没有障碍物(如架空线路、管架等)。

机械动土,多台阶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离应大于10米。

(3)保护系统安全要求

对于动土深度6米以内的作业,为防止作业面发生坍塌,应根据土质的类别设置斜坡和台阶、支撑和挡板等保护系统。

对于动土深度超过6米所采取的保护系统,应由有资质的人员设计。

在稳固岩层中动土或动土深度小于1.5米,且已经过具有地质勘察、建筑工程等专业技术资质的人员检查,认定没有坍塌可能性时,不需要设置保护系统。

作业项目负责人应在作业许可证上说明理由。

应根据现场土质的类型,确定斜坡或台阶的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土质分类及坡度允许值见表1。

土质类型及密实度的确定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执行。

具有地质勘探、建筑工程等专业技术资质的人员设计斜坡或台阶,制定施工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