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9937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6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docx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docx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

  

 

  

助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普资源均等化

主题展览巡展现状与发展调研

 

  

 

 

 

 

 

 

 

   

 

 

 

 

 

当前,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科普资源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极大地影响了科学普及的效果。

面对各地区差异,公众科普不同需求,我国亟须加大科普资源的研发力度,扩大研发规模,以解决我国中小科技馆大多存在的展品资源匮乏、展示内容不足、资源更新困难等问题,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先后启动了“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和“主题科普展览开发与巡展”项目。

本报告以主题展览巡展为核心开展系统研究,对主题展览巡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指出主题展览在科普资源供给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助力公共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一主题展览巡展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迅速发展,实体科技馆规模不断壮大,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运行数量也快速增加,发展趋势已从原来的数量规模转变成科普能力和质量的提升。

主题展览作为体系中实体馆建设的一部分,其发挥的作用不同于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

主题展览聚焦于某一领域、学科、科技热点或话题,一般时效性较强。

开展巡展,可以持续提高科技馆对公众的吸引力,能够实现各地资源共享。

主题展览巡展多在具有一定条件的人员、场地、经费支持的地方科技馆短期展厅进行。

(一)发展历程

主题展览巡展是通过中国科协科普部实施的“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项目和中国科技馆实施的“主题科普展览开发与巡展”项目,逐步发展壮大。

主题展览巡展工作是为全国中小科技馆输送展览资源、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一项重要举措。

1.中国科协实施“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项目

我国中小科技馆大多存在展品匮乏、展示内容不足、展览研制维护水平有限等问题,影响了科技馆自身科普展览教育功能的发挥。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科协2005年底启动实施了“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开发出一系列主题科普展览,在全国中小科技馆展开巡展,目的是扶持、丰富地方中小科技馆展览教育内容,推进科普资源共享,提升各地科技馆的科普展览教育能力。

自2005年12月起,中国科协科普部先后委托北京科普发展中心、上海科普教育展示技术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馆、湖北省科学技术馆和江苏省科普展教品研制开发中心作为“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项目执行单位,截至2010年,开发巡展资源20套,为全国23个省(区、市)的102家中小科技馆(或其他基层科普设施)提供巡展服务139站,累计服务公众达400万人次以上。

自“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实施5年以来,受到各地公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预期效果。

2.中国科技馆实施“主题科普展览开发与巡展”项目

(1)第一阶段(2009~2015年)

为了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国科技馆搭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大力提高国家级科技馆的科普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将其建成“全国科技馆资源的研发中心、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

自2009年起,在中国科协领导下,中国科技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启动了“主题科普展览开发与巡展”专项工作。

以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引进集成为主要工作方式,设计制作一批以节能、环保、安全、健康以及重大科技政策、科技活动、社会热点内容等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展览,并联合全国基层科技馆,特别是展览资源匮乏的边远贫困地区科技馆开展巡展活动,努力打造全国科技馆展览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将优质展览资源流动起来,惠及更多的基层公众,有效丰富了基层科技馆的科普展览资源。

2009年,中国科技馆联合全国9家大型科技馆,合作开发了“地震科普体验”“食品、添加剂、健康”“科技新发展,生活大变样”“防震减灾科普展”“好玩的数学”“走进机器人”“南极展”“人与健康”“节电从身边做起”等10套主题科普展览,投入开发经费750万元,为全国巡展工作做好资源储备。

2010年,中国科技馆全面启动了主题科普展览服务全国的工作,科普资源共17套,包括2009年已开发的10套展览、中国科协科普部提供的6套展览、头发的奥秘1套展览。

全年共展出112站,服务公众达290万人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年,中国科技馆通过自主开发与联合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共开发18套展览,其中联合地方科技馆开发了“衣言布语话科技”“海洋家园”“运动·科学”“身边的水资源”“新能源临时展览”“童话科学”“如影随形的辐射”“传统玩具中的科学”“我们珍贵的地球”等17套新展览,此外,中国科技馆还自主开发了1套大型低碳生活主题展览。

2011年,中国科技馆将已开发的18套新展览、自主开发的1套“水·生产·生命·生态”展览,联合往年开发的展览,全年共组织26套主题展览赴全国巡展,极大地丰富了巡回展览资源,全年展出70站,服务观众303万人次。

2012~2013年,中国科技馆组织了25套主题科普展览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层科技馆巡展,累计展出173站,服务公众达到597万人次,并继续自主开发了“食品与健康”主题展览1套。

2014年,中国科技馆组织了“食品与健康”等15套主题科普展览,开展全国巡展,展出60站,服务公众约250万人次。

2015年,中国科技馆组织了14套主题展览在全国巡展,展出56站,服务公众突破200万人次,主题展览巡展有效支持了地方科技馆的科普工作。

2009~2015年,“主题科普展览开发与巡展”项目在中国科技馆的统一管理下,以“一条龙”的服务工作模式,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优质主题科普展览资源,无偿送到了全国各地的基层边远地区科技馆,丰富了全国科技馆的展览资源,加快了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加大了覆盖广度,提升了全国科技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社会反响热烈。

(2)第二阶段(2016~2019年)

2016年,主题展览管理模式发生转变,由原来的“一条龙”服务转变为“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巡展方式,经费由中国科技馆与地方科技馆共同承担。

中国科技馆负责主题展览开发,地方科技馆负责承担展览运输和布撤展等工作。

全新的巡展运行模式激发了地方科技馆的积极性,巡展效果社会反响良好。

2016~2019年,中国科技馆先后开发、引进了“遇见更好的你——心理学专题展”“镜子世界”“脑中乾坤”“影子世界”“创新决胜未来”等7套主题展览,全国巡展40站,服务公众约566.8万人次,平均每站约14万人次。

2016~2019年,每年服务公众数都在不断增加,平均每站服务公众数也稳步提升,如图1所示。

图12016~2019年巡展服务观众量

(二)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主题展览运行现状,2018年中国科技馆成立主题展览巡展专题调研小组,项目组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理论研究、专家咨询、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对主题展览巡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梳理[1]。

1.整体情况

经过调研,全国大部分科技馆设有临时展厅(见图2),临时展厅面积大多在500~1000平方米(见图3)。

调研的科技馆中23家有主题展览展出,大多数承接过中国科技馆的展览,有19家科技馆(73%)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见图4),同时,调研中发现主题展览的来源以引进为主,自主开发、资源集成的方式相对很少(见图5)。

图2临时展厅情况

图3临时展厅面积情况

图4承接中国科技馆主题展览情况

图5主题展览来源方式

2.需求情况

由于全国各地场馆面积不一,大部分科技馆对600~800平方米的展览需求较大。

在展览内容方面,调研发现,大部分科技馆对于科技热点类主题更为关注,占比为27%,其次是信息技术类、日常生活类,再次是航空航天类、基础科学类(声光电)(见图6)。

图6展览内容需求度

3.开发情况

在调研的科技馆中,发现具备自主开发主题展览能力的科技馆仅有27%(见图7),这些科技馆大多是省级科技馆和少数地市级科技馆,如合肥科技馆、南京科技馆等。

而其他科技馆开发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专业设计人员不足,大部分科技馆没有专业设计人员,二是开发经费不足,有开发经费的科技馆,其主要来源是当地财政专项经费。

图7主题展览自主开发能力情况

4.运行情况

经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科技馆有运行经费支持,运行经费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财政专项资金(多为科技馆免费开放经费),二是科技馆自有资金。

其中调研中的科技馆24家填报了运行经费金额,少的有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不等,多的有100万元、120万元不等(见图8),其余科技馆未明确具体金额,表示展览运行经费会根据当年展览运行情况而定,展览运行经费也包括教育活动开展和媒体宣传等。

图8展览运行经费情况

基于上述调研情况,目前主题展览深受各地科技馆欢迎,也是各地科技馆急需的科普资源,并且主题展览能够有效补充各地科技馆临时展厅资源。

地方科技馆受到人力、财力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所以自主开发的资源较少,多以中国科技馆开发的展览为主要引进资源。

主题展览的有效实施,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科普展览资源,同时激活了基础科普设施,地方科技馆积极接展,主动宣传和组织,重点体现在联系媒体进行多方位宣传、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和组织观众参观三个方面。

例如,厦门科技馆在接展“脑中乾坤”展览期间,共计8家媒体进行了直接报道或转载报道,厦门及周边城市18个微信公众号共计38篇文章进行了宣传。

广西科技馆在接展“创新决胜未来”展览期间,配合展览主题开展系列公众科普讲座、联合创客工作室开展有奖问答等多项科普教育活动,展览历时两个月,服务公众达37万余人次。

泰安市科技馆在接展期间,积极组织观众,联合学校、小记者团、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等团体进行参观,社会反响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度有待提高

广大科技馆尚未成为共建的主体。

主题展览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选题调研到主题的确定,从方案设计到深化设计,从展览制作到后期巡展维护,从教育活动开展到媒体宣传,各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

但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科技馆,尤其是地市级、县级的科技馆,开发人员及能力均不足,只有27%的科技馆具有开发能力。

一些省级科技馆也存在开发能力不足的情况。

从地方科技馆的人才分布看,只有极少数科技馆具备完善的人才队伍,可以完成主题展览的一揽子工程,而大部分科技馆,对于主题展览开发所需要的人才队伍是不完善的,甚至某些层面存在人才缺失的情况,导致无法开发主题展览,而正在开发的主题展览也几乎都是依靠引进或者以合作形式的开发。

单单依靠引进、合作等方式,无法扩大行业供给,无法满足地方对主题展览的需求。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服务工作能力不足。

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馆主题展览开发的积极性不高,社会上展览资源在科技馆行业内引进巡展的较少,导致主题展览共建主体较为单一。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原因。

从政策上看,对于除了科技馆之外的单位,比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在政策上缺乏一定的鼓励措施;从体制上看,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并没有将主题展览纳入它们的运作体制,意识较为淡薄,主动参与科普服务的积极性有待加强。

因此,需要从政策和体制上去引导科技馆之外的、有能力开发和运行主题展览的单位和机构,激励它们投身科技馆事业中,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主题展览巡展工作中。

(二)展览内容匮乏,策划主题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主题展览内容不够丰富,前瞻性不足。

经过调研,地方科技馆对主题展览需求较强,但在内容设置上缺少规划,前瞻性不足;在展览主题上缺乏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应急科普和地方特色等方面内容,通过调研发现,对科技热点类主题,地方科技馆关注较多,但近两年开发较少,没有提前谋划、认真研究。

临时性选题较多,有时受展览制作周期的限制,时效性不足,从而影响展出效果。

主题展览展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