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9075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1 大小:10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教育精品资料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设计人:

朱富荣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有陌生到熟悉。

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学期改进如下: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材整体分析:

一、主要内容:

本册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第一册教材。

主要包括以下八个单元内容:

(一)认识更大的数;

(二)线与角;(三)乘法;(四)图形的变化;(五)除法:

(六)方向与位置:

(七)生活中的负数:

(八)统计。

二、总体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记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按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通过对乘法运算规律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5、结合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在实际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6在具体的情景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通过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7、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8、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单式统计图的特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变化情况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研专题: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

9、1——9、2

一、认识更大的数

2

9、5——9、9

一、认识更大的数

3

9、12——9、16

二、线与角

4

9、19——9、23

二、线与角

5

9、26——9、30

三、乘法

6

10、3——10、7

国庆节

7

10、10——10、14

三、乘法、整理与复习

(一)

8

10、17——10、21

四、图形的变换

9

10、24——10、28

期中复习

10

10、31——11、4

期中考试

11

11、7——11、11

五、除法

12

11、14——11、18

五、除法

13

11、21——11、25

五、除法

14

11、28——12、2

六、方向与位置

15

12、5——12、9

七、生活中的负数

16

12、12——12、16

整理与复习

(二)

17

12、19——12、23

八、统计

18

12、26——12、30

总复习

19

1、2——1、6

期末总复习

20

1、9——1、13

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记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按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认识亿以内数的记数单位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记数器、从各种媒体中收集一些大数

学具准备

从各种媒体中收集一些大数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7课时

单元评价

检测

 

第1课时

第1单元

课题

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人民币图片若干

教学思路

设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感知并体验生活中较大的数,对较大的数的计数单位已有所了解,通过“拨一拨”的练习不仅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有助

于对较大数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与设计

补充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你们知道买一辆汽车需要多钱,?

一座别墅需要多钱吗?

在三年纪我们已经学过了万以内内的数,这节课我们学习比万还还大的数。

你们想学吗?

学生回答

有的说8000,有的50000,回答各不同。

答:

在三年纪我们已经学过了了万以内的数。

学生;小结。

第7册任课教师:

朱富荣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二,探究新知

1,小青的妈妈是银行的收银员,她正在清点储户储存的人民币。

小青妈妈把100张100元扎成一叠,

一叠是多少钱?

小青妈妈一共收了9叠人民币,共多少钱?

再加一张10000是多少?

教师强调:

10个10000是100000,读记作“十万”

2,用计数器演示90000

+10000=100000

3,教学生读数

三,巩固新知

一辆汽车卖100000,

2辆卖多少钱?

3辆呢?

4辆呢?

10辆呢?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一千万,10个

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的单位的进位是

10

教师演示,学生

边观察,边数数。

抢答:

10000元。

因为一叠是一万

元,九叠就是九

万元(9000元)

 

学生抢答:

100000元。

 

指名学在计数器上上拨

90000+10000

=100000

学生练习读数十“十万”

 

学生回答:

200000

300000,400000……

1000000

 

学生跟着读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出示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使学生更加明白所学的知识

四、学生自我评价。

 

通过情景创设,使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类推。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完成,从中体验了学的快乐。

练习有层次,可操作性强,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新知

科目:

数学4年级

第1单元

课题

数一数2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的体会较大数字的意义,认识

教学重难点

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思路

设计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的体会较大数字的意义。

教学过程与设计

补充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位的数,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十个10000是多少,

10个100000是多少,

10个1000000是多少

一亿等于十个一千万

学生认真回忆积极回答

100000

1000000

10000000一亿等于十个一千万

第7册任课教师:

朱富荣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一千万等于十个一百万

一百万等于十个十万

二,亲身实践,巩固新知

1.指明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5万,7个一千万,

教师强调认准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七百万,然后一百万一百万的数,数到四千二百万。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满十进一”的原则。

3,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一亿。

4,从九十五万起一万一万的数数到一百一十万;

从八百六十万一万一万数数到一千万;

从四千万起,一万一万数数到一亿

借助计数器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抽象程度

学生闭目思考

学生上台操作

 

1生在计数器上拨出5万,7个一千万,

教师强调认准计数单位

 

学生派代表上台演示

其他学生在下面一同跟着数

 

学生数:

一千万,两千万,……九千万,一亿

学生从八百六十万一万一万数数到一千万;

从四千万起,一万一万数数到一亿

按要求数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上使学生了解大数,明白“满十进一”原则

 

5,十万里有()个一万

一百万里有()个十万

一千万有()一百万

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有关这个题,使学生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6,在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再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三,总结

不管数有多大,都要记住每相邻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还要记住亿内数的数位顺序

四、学生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尽力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此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在此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十万里有(10)个一万

一百万里有(10)个十万

一千万有(10)一百万

一亿里有(10)个一千万

 

在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再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个百万,3个十万,

4个万,5个千,6个百,7个十,8个一。

学生互相评价

 

科目:

数学4年级

第1单元

课题

人口普查1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

让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各媒体收集较大的数。

教学思路

设计

通过学习,学生能说出大数的意义并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但是有部分学生对大数中零的读法

可能较多,这方面应多加练习。

教学过程与设计

补充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

2,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

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板书

的数据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

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

 

第7册任课教师:

朱富荣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

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

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全国人口约为

1295330000人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

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

3,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4,出示数位顺序表

亿级

万级

个级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1

2

6

1

 

1

5

3

6

0

8

8

7

4

0

3

2

8

4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万;六百七十八万;

四十四万;一千零一万

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

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

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全国人口约为

1295330000人

1,指名读数

2,师生评

3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

4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

5,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6指名读数

 

7学生谈自己是怎样读的。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观察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在读数是我们按照四位一级,用分级线把它分开,然后再读,比较容易和准确

让学生读表格里的数

 

教师任意出几个数,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法来读

2320000

445584122

16584412136

 

你们发现这样读数有什么好处呢

三,比较数的大小

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

你是怎样比较的

 

四,巩固新知。

联系实际

它们是四位数是一级。

指名能把数读准/

在读数是我们按照四位一级,用分级线把它分开,然后再读,比较容易和准确

让学生读表格里的数

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法来读

2320000

445584122

16584412136

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指名学生上黑板先分级再读数

学生

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

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

学生自我评价。

 

指名回答

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数位相同,从高位开始

比起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出示挂图,

(1)说说这些国家个各有多少人

(2)将这些国家人口数据按大小排列顺序

 

教学反思:

学生把思考的过程,结果有条理的说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此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能够通过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概括能力。

加拿大;三千零七十五万

沙特阿拉伯:

两千一百六十六万

英国:

五千八百八十三万

巴西:

一亿六千九百八十万

科目:

数学4年级

第1单元

课题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会正确写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教学准备

教学思路

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借用课本鲜活的图片和切实的数据

让学生产生兴趣,自己去读,自己体会,总结较大数

的读法,教师仅归纳评价。

教学过程与设计

补充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1,谁能正确读出下列各数

12000300

4454878125

78000000

那么你们能写出这些书吗?

 

指名学生读数

师生评价

指名板书,

第7册任课教师:

朱富荣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二,探究新知

1,谁能说出这些数怎么写

 

教师评价:

你们说的都正确

2,出示数位顺序表及数字

要求学生按照表的顺序从高向底位一级一级向下写

 

6,检验写的对不对

a)用分级线分开读

b)看读法与原题是否一样

三,小结,

写亿以内的数:

从高位向低位一级一级往下写,写到哪一位一个数也没有就用零来补充

四,亲身实践,巩固新知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四十四万立方米

火箭每分钟至少飞行

四十七万四千米

有的说,怎样读就怎样写,有的说从高位向底位写

 

指名学生板书

1235830000

13820000

6780000

440000

10010000

7,检验写的对不对

a)用分级线分开读

b)看读法与原题是否一样

学生小结;

写亿以内的数:

从高位向低位一级一级往下写,写到哪一位一个数也没有就用零来补充

 

学生代表上台写

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

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地球和月亮平均距离是

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三峡水力发电站每年可发电八百四十六亿八千万

 

千瓦时

教学反思:

通过了解我国的国土面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情况,从而进行德育教育。

让学生自己发现,两种形式的结果完全相同,表达的意思也相同,只不过简写后的形式,读写更方便,从中体会到数学中的奥妙。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并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让学生自己发现,两种形式的结果完全相同,表达的意思也相同,只不过简写后的形式,读写更方便,从中体会到数学中的奥妙。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并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五同桌互相评价。

 

学生先读数,再写数

科目:

数学4年级

第1单元

课题

国土面积1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表示大位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把数改写成为用万、亿做单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一组以万、亿改写的数据

设计思路

 

设计

本节课,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探索。

教学过程与设计

补充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1,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数据

 

2,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数

北京城市人口:

13820000

人=1382万人

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约

9600000K㎡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

1660000K㎡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

1220000K㎡

黑龙江省土地面积

450000K㎡

江苏省土地面积

100000K㎡

 

改写后的数字好写好记

第7册任课教师:

朱富荣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询问学生对国土的了解情况,并逐步引出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2,让学生读一读

 

3,如果要记录方便,应怎样进行改写?

4,让学生试改写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祖国西部的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一读

 

小组讨论;

要记录方便,应怎样进行改写

 

九百六十万

一百六十六万

一百二十二万

四十五万

十万

 

指名学上黑板改写

分别改写为:

960万;166万;122万;45万;10万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让学生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5,观察这些数,总结改写方法。

 

小结:

将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只要求把万级后面的尾数省略掉,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6,把数怎么改写成亿做单位的数?

10000000000=100亿

让学生总结把数改写成亿做单位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1,把下列的各数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20500000

8000000

120000

2,把下面个各数改成以

“亿”做单位的数

3600000000

 

学生各自谈自己的方法

教师给以肯定或指正

将数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只要求把万级后面的尾数省略掉,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学生总结把数改写成亿做单位的方法

 

大部分学生总结的都正确。

 

指名学生上台写,其他在本子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900000000

10200000000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他们会发现特点,并且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

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活他们的思维。

从而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不同。

数学中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确,让学生先观察,发现规律,在讨论,总结规。

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起来。

数学中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确,让学生先观察,发现规律,在讨论,总结规律。

四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

科目:

数学4年级

第1单元

课题

国土面积2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会数据改写的方法

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思路

设计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会数据改写的方法并

体会到了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借用学生感兴趣的

中国地图,教师做适当讲解。

教学过程与设计

补充内容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1,请大家很快读出下面的数

9600000000

1230000100

145612014450

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

九亿三千八百万

一亿四千六百五十五万四千

指名学生读数

9600000000

1230000100

145612014450

请你写出下列数据

九亿三千八百万

一亿四千六百五十五万四

 

指名代表表演,其他在本子上写,写完后师生共同纠正

第7册任课教师:

朱富荣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补充内容

十一万九千七百六十一

3,请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已亿或者以万做单位的数

556552000

790000000000

二,探究新知

1,你们知道我国西部的

12个省、市、自治区吗?

请大家说说自己知道的地方。

我们西安就是其中之一

在西部,有着丰富的资源,是我国21世纪重点开发的区域。

那么大家又知道西部有什么资源吗?

教师出示数据:

耕地:

125930000(全国)

47080000(西部)

林地:

230720000(全国)

121000000(西部)

牧草地:

263520000(全国)

258000000(西部)

其他农用地:

25650000(全国)

10590000(西部)

十一万九千七百六十一

 

指名表演,师生共同纠正

 

学生热情很高。

踊跃发言。

我们西安就是其中之一

在西部,有着丰富的资源,是我国21世纪重点开发的区域。

 

学生回答;

耕地:

125930000(全国)

47080000(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