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732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docx

《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docx

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

第二章英语教学的基本问题

英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各方面的人,对于英语教学的研究涉及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

但是,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将全面地影响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决定着英语教学的成败。

2.1英语教学的基本关系

2.1.1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少年儿童在开始学习英语时已经能够比较好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和基本语法,具备了使用汉语进行听说和初步的读写能力。

而英语是他们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目标语。

在谈到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关系是,人们经常谈到的是转移的问题。

转移是外语学习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他指学习者利用已知的语言知识,去理解新的语言”(王初明,1997:

98),这种现象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出现的最为频繁,因为学习者对英语的语法规则含不熟悉,此时只有汉语可以依赖,汉语的内容就很容易被转移到英语之中。

转移并总是坏事,有时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具有很多的共同点,例如,汉语中的形容词都位于它所修饰的名词前面,而英语也同样如此,当学生学习了beautiful和flower两个词之后,就会很自然地说出“abeautifulflower”。

当学习者利用汉语只是说出了正确的英语时,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正向转移。

但是,汉语和英语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把汉语的知识运用到英语之中导致了错误的产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负向转移。

与汉语和英语的关系这一问题相关的是关于语言的社会功能问题。

一个民族的母语是其民族的特征之一,母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因为外语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002年9月5日的《环球时报》刊登了题为“面对不争气的年轻人,吴作栋总理提出警示:

新加坡能否富过三代”的文章,指出“新加坡年轻一代似乎不那么爱国,因为有不少青年人想出国,而且是一走了之,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加坡面向英文的教育体制有关。

在新加坡许多有识之士指出,新加坡20年来母语教育失败是造成社会凝聚力低的问题之所在。

“以华文为例,由于新加坡学校普遍实行英文教育,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新一代华人子弟思维西化,华文水平很低、讨厌学习华文并连带讨厌它所承载的华人文化。

所以,出国读书成了新加坡年轻一代的必然选择。

”实际上,在我国国内,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出国潮与此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处理汉语和英语的关系方面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全社会重视英语教学的同时,不要忽视汉语的学习。

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国际化正在成为新的时代特征,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的最为重要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目前,中国人学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从咿呀学语的幼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学习英语者不计其数。

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英语教育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与此同时,剑桥少儿英语、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全国四、六考试等国内外各个层次的考试也为英语学习的热潮推波助澜。

另外,为了满足人们英语学习的需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学习用书、音像制品和软件也应运而生。

这无疑是一件好事情,这对于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推动中外的国际交流、增进我国人民与外国人的沟通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这样的环境很容易给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包括许多家长在内),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英语比汉语还重要,从而忽视汉语的学习。

不重视英语是错误的,而因为重视英语而忽视了对自己母语的学习也同样是不正确的。

2、克服负向转移,促进正向转移。

在对待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关系方面,有两种截然相反,但都是不可取的态度。

一种是依靠汉语来教授英语,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英语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这种能力必须要使学生大量地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才能获得。

而少儿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接触和使用英语,就必须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

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1)创造英语的氛围。

2)尽可能地避免汉语的负向转移。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汉语是他们的母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汉语进行比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采用汉语,学生就会很难摆脱对汉语的依赖,在养成一种以汉语作“中介”的不良习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中会不断地把听到的、读到的、以及需要表达的英语先转换成汉语,这样就很难流利地使用英语,也不可能写出或讲出地道的英语。

另外一种是完全摆脱汉语,全部用英语教学,这不仅难以做到,而且也是不可取的。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汉语的积极作用,促进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正向转移。

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汉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汉语作为教学手段,使用方便,易于理解,但是不能过分。

在解释某些意义抽象的单词或复杂的句子时,如果没有已经学过的词汇可以利用,可以使用汉语进行解释,另外也可以对发要领音、语法等难以用英语解释的内容使用汉语进行简要的说明。

2)利用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比较,可以提高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相同的内容,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教师只要稍加提示,学生就很容易掌握。

某些内容为英语所特有,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困难,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作为教学的重点,适当增加练习的量。

对于两种语言中相似但是又不相同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干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加注意。

2.1.2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学习的使用。

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作为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规定了各个级别对文化意识的具体要求,指出小学毕业学生应该能够“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3、知道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6、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

英国的大本钟等;7、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

语言与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在一种语言中,从单词到语篇都可以体现文化的内涵。

首先在单词的层面上,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词汇只存在于汉语之中,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

例如“馒头”、“节气”等;还有些词只存在于英语中,在汉语中则没有相对应的词,例如,cowboy和hippie等。

另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某些词语看起来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不然,例如,servicestation不等于“服务站”,而restroom也不等于“休息室”。

而且,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中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则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汉语有一个复杂的词汇系统表示各种亲戚关系,有姑妈、姨妈、舅父、外祖父、外祖母等各种词汇,而在英语中相关的表达方式要简单得多。

对于某些词汇来说,英汉他们的基本意义大体相同,但是派生意义的区别可能很大。

例如,peasant与汉语中“农民”意义接近,但是在英语中,peasant往往带有贬义,《新编韦氏大学词典》指出该词“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而《美国传统词典则指出该词的意思为“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

在短语、成语、谚语这个层面上,英汉两种语言也体现出很大的文化差异。

尤其是成语的问题更为复杂,《汉英词典》的主编之一王佐良教授在“一部词典的编后感”一文中写道:

“把‘布衣蔬食’直接译为wearcottonclothesandeatvegetablefood,在今天就会引起误解。

布衣蔬食在中国标志着生活简朴。

但在英、美也是如此吗〉现在,蔬食远非穷人所专用,已是西方医生给饮食过量的百万富翁们开的药方了。

”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往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例如“要知潮中事,乡间问老农”、“衙门自古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内涵,而”An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和“Youcan’tteachanolddognewtricks.”则具有明显的英语文化内涵。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还反映在日常谈话之中。

在中国两个熟人相见,经常用“上哪去啊?

”打招呼,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areyougoing?

用这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

It’snoneofyourbusiness!

人们在分手时通常说Good-bye,Bye-bye之类的话,而按照中国的习惯,在说“再见”之前,往往还要有一番客套语,例如“走好”、“慢走”等等,这些说法不能直接翻译成英语,否则听起来会让人感到很别扭。

在英语国家,人们常常用名字直接的称呼别人,例如Tom,Michael,Linda等,既是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可以这样称呼,但是在中国就不能这样做,汉语中的称谓要比英语复杂得多。

听到别人赞扬,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回答也大不相同,美国人一般表示接受赞扬,而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外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学习,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

但是,由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身处于汉语文化的环境之中,英语学习也必然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

一些人认为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然。

学好中国文化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学好中国文化可以加深对于外国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鉴别、欣赏异国文化的能力,也可以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更加准确、更加深刻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

而且,学习外国文化也能提高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性,加深对于本国文化的认识。

在处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传授文化知识。

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来看,英语教学不能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

“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而语言课堂就是联系语言和文化的场所。

在中国尤其如此,因为课堂是学外语的主要场所”(陈舒,1998)。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需要渗透有关的文化知识的教育。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培养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他们应该面向世界,思想开放,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

在这一方面,英语教学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文化知识的教育必须适度,应该渗透在英语教学之中,应该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不能为了传授文化而传授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内容,主要方法包括注释、比较、融入和体验四种。

注释是指在教材中具有文化内涵的内容进行注释和讲解,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缺点在于它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

比较是指在教学中对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两种文化中的异同,它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两种文化的理解,有效的培养文化意识。

融入是指直接把外国文化或中国文化的内容作为英语教学的材料,例如,一篇介绍英国风土人情的文章或者介绍中国茶文化的文章,这样可以把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

体验是指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例如看英语原版的电影、卡通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举行圣诞晚会等。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异同的敏感程度,以及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根据外国文化调整自己语言行为的自觉性。

传授文化知识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他们能够自觉的按照英语的文化习惯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3.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中小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都处在形成的过程之中,他们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又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在学习异国文化的过程中,如果不善加引导,他们很容易会盲目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很容易忘记甚至疏远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

4.在传授外国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对于本国文化知识的传授。

交流是一种双向的行为,跨文化交流决不能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方面,而且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后两者对于成功交际则更为重要。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用英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在通过了四级、六级甚至英语专业毕业之后,都不知道象《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英语中该怎样翻译。

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

当西方同行与他们谈论Confucianism/Taoism(儒/道)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更有甚者,为数不少的中国学者不知令西方人也十分崇敬的孔夫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cius,还有人闹出把Mencius(孟子)奉为异国圣者而译为“门修斯”的笑语。

这一点,从少儿英语教学的阶段就应该注意。

2.1.3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在少儿英语学习阶段,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语言知识是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也是少儿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语言首先是有声的,正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儿童学习母语,都是从掌握语言有声的方面开始,学习一门外语,也同样应该从语音入手。

在英语中,语音和语法、构词法、拼写都有关系。

很好地掌握语音,不但有利于听说技能的获得,而且也有助于语法和词汇的学习。

词汇包括英语中的单词和习惯用语。

词这一概念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但是对词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却不容易。

语言学家对词下定义时说法不一,措词不同。

概况来说,词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的统一体,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语音形式。

在口语中,主要通过语音以区别于其他的词。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这些意义根据其层次又可以被分为字面意义和暗涵意义两种。

字面意义就是词的“本义”,暗涵意义则是指词的本义以外的意义,即附加意义。

这种附加意义是人们对该词所指的人或事物所怀有的情感或所持的态度。

例如:

woman一词对不同的人来说还有许多其他的特性,如gentle,weak等。

一个词的涵义,有些可能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性别或年龄相同的人大家所共有的;另外一些涵义则因个人的经历不同而不同。

每个词还都有一定的语法特点,在句子中充当一定的功能,词的功能的改变,有可能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例如:

Hetoredownthehill.

Threeenemyplaneweredowned.

第一句中的down是介词,其词义表示方位,“沿着……往下”,而第二句中的down是动词,表示“打下”的意思。

英语中的习惯用法又称习语,具有语义的统一性(semanticunity)和结构的固定性(structuralstability)两个特点。

习惯用法是固定的词组,在语义上是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整体意义往往不能从组成该用语的各个单词的意义中推测出来,例如:

不是“拿白羽毛让人看”,而是“示弱、胆怯”的意思。

词汇是构筑语言的材料,尽管具有大的词汇量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具有高的语言能力,但是,要想具备较好的语言技能则必须要掌握足够的词汇。

语法是指关于一种语言的结构的描述,说明其中词和短语等如何结合起来形成句子的。

语言是词的一种线性排列,这种排列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则,这种规则是本语言社团所共同接受的。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汉语与英语的语法就具有很大的差异,英语学习者要想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也必须遵守英语的语法规则。

功能(function)指运用语言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功能通常指能作出的各种行为,如问候、告别、感谢、致歉、介绍、请求等。

语言的功能不能单靠语法结构来确定,而要看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境。

例如:

可能是一种问候,也可能是一种请求(请求别人关上门或窗户等),还可能是一种拒绝(拒绝别人外出散步的邀请等)。

话题(topic)是指谈到或写到的东西,如天气、时间、食品等等。

语言技能(languageskills)指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说和写被称为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skills),而读和听被称为接受性技能(receptiveskills)。

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即听并理解口语语言的含义;说是应用口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

读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即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入的能力;写是运用书面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语言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都是语言学习的目标。

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首先,语言知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基础,不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不掌握足够的词汇,不了解英语的语法,就不可能发展任何的语言技能,而语言知识的学习往往可以通过听、说、读、写活动的过程来感知、体验和获得。

在少儿英语教学中,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同时兼顾,防止厚此薄彼。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都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英语教学界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学习语言知识不是目的,培养技能才是真正的目的,这种人为的把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做法是不妥的。

交际教学法是在批判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语言知识(主要指语法)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

但是,当交际教学法在我国被广泛采用的时候,却出现了在课堂上不敢传授语言知识的现象。

笔者曾经参加了一些听课等教研活动,发现讲课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敢讲授语法等语言知识,害怕那样做就被指责为没有采用交际教学法。

这种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对立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

当然,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要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知识的学习要有利于提高语言技能的质量,而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又不能忽视语言知识的学习。

2、语言知识的教学要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

传授语言知识并不意味着要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尤其是在少儿英语教学阶段,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来学习英语,因此,语言技能的训练是教授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

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进行,要有意识地使学生参与到上述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训练。

2.1.4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都是英语教学活动的实践者,正确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英语学习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英语教学比作一场戏剧,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

两者之间要密切地协调配合,教学质量才能有保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

而且,教师还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对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他们的进步,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

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时,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少儿英语学习相关的个体差异主要包括:

动机与学习态度、性格和认知方式等。

学习态度与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英语学习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烈的动机和端正的态度,如果学习者对讲英语的人、英语教师、或者对讲英语的人产生反感,学习的动力也就自然消逝,学习的成功也无从谈起。

根据动机产生的根源,动机(motivation)可以分为内在(intrinsic)动机和外在(extrinsic)动机。

内在动机来自于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

外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如父母的赞同、奖赏、惩罚、考试的高分等等,相对而言,内在动机与长远的成功相关性较大,外在动机与短期的成功相关性较大。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两者都同样重要,而且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师在培养学生内在动机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外在动机的培养。

态度指个人对事物或人的一种评价性反应。

态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认知、情感和意动(conative)。

认知指个人对事物的信念;情感指对事物的褒贬反应;意动指个人对待事物或采取行动处理事务的倾向。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表明,学习外语的态度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学习其他学科的态度和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态度是可以学到的,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去改变它,尤其是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它们处于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还不太明确,可塑性较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性格与英语学习也有很大的关系,自信、开朗、认真负责的学生往往会取得学习的成功,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性格特征包括内向与外向、焦虑、抑制等。

具有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开朗、热情、善于交际、爱说话,很容易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一般人认为,他们跟适合学习外语,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喜欢缄默、不好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往往被一般人认为不适合学习外语。

这种观点未免过于笼统,其实,内向与外向在外语不同技能的培养上各具优势。

外向型的学生会更愿意在课堂上和课外使用英语,愿意提问题,回答问题,不怕犯错误,不怕出洋相,因此他们的语言流利程度发展得会更快性。

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联系和研究语言形式,因此,它们比外向的学生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可能会更全面、准确。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性有针对性的引导。

内向型的学生需要一种鼓励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这样他们才乐于“冒险”,尝试着使用英语。

而对于外向型的学生则要有策略地提醒他们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过分的焦虑会阻碍外语学习,但是,一点焦虑感也没有也不利于英语学习。

以考试为例,焦虑可以被分为促进性焦虑和退缩性焦虑两种。

前者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迎接新的学习任务,而后者则使学习者逃避学习任务。

在少儿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焦虑感的适度原则,不能使学生产生过度的焦虑。

其实,焦虑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除了受到人的性格因素的影响之外,学习的环境、学习任务的性质、个人的先前经验等因素都会焦虑的产生起作用,在做事情之前,尽可能提前做好准备,明确目标,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同时还要看到成绩,提高自信心,这样,过度的焦虑也就自然消失。

抑制是一种具有保护性能、抵制外部威胁的心理屏障,他与人的自尊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在了解自身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保护自我的屏障。

出生婴儿没有自我概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

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建立起具有个性的情感特征。

在青少年时期,生理、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