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606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docx

《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docx

四年级二单元语文教案赵丽红

5我给江主席献花

澄江县高西小学赵丽红

教材分析:

《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生动地叙述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3、能够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爱国深情。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4、为学生创设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5我给江主席献花

2、质疑。

看课文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课文里的“我”指的是谁?

“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给江主席献花?

我为什么要给江主席献花?

二、初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的要求自己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及及难读的句子。

②读准生字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读好了,现在我要检查一下学习的情况了。

①首先我请同学们读一下我手中小黑板上的词语。

启(qi)德机场红地毯(tan)秩(zhi)序(xu)井然照顾(gu)

董(dong)建华队伍(wu)频频(pin)耻(ru)辱

欣喜若狂(kuang)步伐洗刷爱抚满面春风

A、个别读(边读边纠正)

B、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沥(li)颊(jia)踮(dian)吻(wen)

提醒下列字的写法

伐不要忘了一撇;耻不要忘了一竖;队伍的伍是“亻”旁

C、开火车读

②看来同学们词语掌握得还不错,那么我们来看看你们句子读得怎么样呢?

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

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这么长一句句子,我们该怎样把它读好呢?

你们自己相互读读看,讨论一下,看谁的办法最好。

③词语,句子同学们能够读好,那么我相信,读句子对你们而言是没有什么难的了。

现在我请七位同学把这篇课文读一下。

其他同学给他们指出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五页。

我们看一下第4题。

谁来把题目读一下。

(3)出示段落大意:

①“我”和欢迎队伍在机场等待江主席。

②“我”给江主席献花,感到非常幸福。

③“我”忘不了这一天。

(4)请同学们举手告诉我你是怎么分的。

(把同学们的分法都列在黑板上。

(5)师生共同讨论,根据段意,逐一排除错误的,保留正确的方法。

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

第1~7自然段

第二段:

第8~11自然段

第三段:

第12自然段。

三、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提出问题

1、我想你们一定知道在邓小平爷爷心中藏着一个最大的心愿,那就是期盼着香港的早日回归。

为此他做了不懈的努力。

其实邓小平爷爷的这一心愿也正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心愿。

更是香港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一点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们将会深入的了解。

2、齐读课题,质疑

预设:

(1)课文里的“我”指的是谁?

(2)“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给江主席献花?

(3)我为什么要给江主席献花?

二、探究学习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边听边思考说说文中所说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当时天气怎样。

(2)当时欢迎的人心情怎样的呢?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板书:

兴高采烈秩序井然)

(3)谁能够用秩序井然造个句子呢?

看谁造得好!

(4)江主席很快将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此时人们是怎样的心情呢?

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大家一起来找一下好吗?

(5)谁能够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此时人们愉快的心情呢?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这位同学读得真好,从他的朗读中可以看出人们此时真的是非常高兴。

那么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在回答我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2、现在你们能知道文中我的心情了吗?

谁来告诉大家。

3、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又高兴又激动呢?

现在请你们拿起笔在书上画出最能体现她这种心情的词语。

(三)学习第3~7自然段

1、现在请大家自己读一下第3至第7自然段,然后思考一下这段对话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我是谁)

2、现在我请两位同学,一个读董建华的话一个读小姑娘的话来进行这段对话。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等看到了江主席的专机。

这时出现了什么情况啊?

谁来说说看。

2、是啊!

大家都非常激动,都高喊(引导学生答)简单的四个字却蕴藏了深厚的感情,我们比比看谁读得好。

3、人群沸腾了,你们能想象一下这个沸腾的场景吗?

(五)学习第9自然段。

①出示第9自然段内容。

②现在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

谁能告诉我这段有几句话?

③理解重点句子。

A、请同学们把江主席一下飞机的动作划出来?

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相机理解词语:

频频、满面春风、稳健)

B、人们是怎样欢迎江主席的?

这又说明了什么?

C、我们为什么这样兴奋?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最后一句话。

相机理解:

洗刷、百年耻辱、元首、欣喜若狂)

④指导感情朗读。

在这一段中哪句话的感情最为强烈呢?

谁能来读一下,把人们兴奋的心情读出来。

哪个词语要重读呢?

(怎能)

(六)学习第10自然段。

(1)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一下第10自然段,自学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要求)

要求:

自由练读,思考下面的问题,画出有关词语。

“我”给江主席献花时有哪些动作?

(他是怎样把我拥进怀抱的呢?

谁能用爱抚这个词语造个句子呢。

“我”的神情怎样?

这说明了什么?

江主席是怎样对待“我”的?

这说明江主席怎样?

②幻灯出示:

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③哪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一下这里失散多年的孩子”指的是谁?

“母亲”指的是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借诗辅助理解。

④指导朗读。

师述:

百年的耻辱被洗刷了,香港这个游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香港人民怎能不自豪?

江主席是一个国家元首,他能这样对待献花少年,课文里的“我”怎能不兴奋?

让我们带着高兴、激动、自豪、幸福的心情练习朗读这段课文。

(七)学习第11自然段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把“我”兴奋的心情读了出来,那么除了这种兴奋、激动的心情,她此时还有怎样的心情呢?

(幸福)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3、现在请大家自己把这个自然段读一下,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看来你们练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请大家一起把这一段读一下。

(八)学习第12自然段

1、我请一位同学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文中有两次提到1997年6月30日,是不是太累赘了,你们对此有什么见解呢?

(重复使人印象深刻,更能突出这一天的难忘。

3、为什么会说这天难忘呢?

请你们根据全文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

三、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造句:

“秩序井然”、“爱抚”。

3、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

献花前兴高采烈秩序井然

献花时热泪盈眶情不自禁(爱戴江主席、热爱祖国)

献花后永生难忘

教学反思:

 

6天安门广场

澄江县高西小学赵丽红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读来琅琅上口。

而且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表达十分精确明了。

课文以形象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宏伟壮丽的景色,通过阅读课文,加深了读者对天安门广场的了解,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壮丽,激发了他们爱祖国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4、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4、为学生创设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

1、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

会唱的一起唱。

2、简介天安门:

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

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

教师过渡:

你们想去天安门广场参观吗?

今天机会来了,我们可以随着文字免费去了。

快快打开书,你自己先轻声读读课文,自由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中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下的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2、提出读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之间的停顿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领袖宣告纪念碑政府沸腾博物馆雕梁画栋

尽收眼底姹紫嫣红曙光晨曦旭日辉煌

(2)出示长句。

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提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东西两侧,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4、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5、你用什么词来形容天安门广场?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指导品味第一自然段

a.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

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人游行集会。

b.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c.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小结

刚才我们初步熟悉了整篇课文,理清了全文结构,并且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能告诉我第一自然段说什么?

(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那位置在哪,特点是什么?

(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是世界上最壮观最宽广的城市广场)

四、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选词填空

(1)宽广、宽大、宽阔

汽车在()公路上穿梭往来。

()的会议室里,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四百张椅子。

 ()的田野一望无际。

 3、造句:

壮观4、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提出问题

1、那么这个世界上最壮观最宽广的城市广场上都有哪些建筑呢?

同学们想好好的去游览一下吗?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吧!

2、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

预设:

(1)天安门广场上都有哪些建筑呢?

(2)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3)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

(4)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

二、探究学习

(一)指导品读二、三段

a.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

默读课文2\3自然段。

(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b)找出方位词

b.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

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

为什么?

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e.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

(介绍布局和景观。

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教师相机展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

(过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自己去北京时的事情,引人开国大典。

(二)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

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请将这感受读出来。

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三)指导学习第五段

为什么“五星红旗要与旭日一同升起?

创设:

你们看,东方又露出了第一缕曙光,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面对国旗,,你们心中有什么话想说?

组织齐读。

(四)指导学习第六段

1、每当节日来临,天安门穿上了盛装,如同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上什么?

2、师板书:

花、灯、礼花、人们

3、每一个成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划了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或说给大家听。

4、出示黑板。

5、齐读。

6、根据成语引背。

四、表达心声自然总结

1、亲眼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学,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2、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一定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

3、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五、作业设计

任选一种转换方法。

以《我们的教室》或《花坛》为题说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新中国的象征

纪念碑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雄伟壮丽

纪念堂节日到来热闹非凡意义非凡

博物馆

人民大会堂

教学反思: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澄江县高西小学赵丽红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1919年,年轻的徐悲鸿得到了宝贵的留学法国的机会,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饱受列强凌辱,国弱则民遭欺,针对外国学生的嘲笑和不屑,徐悲鸿励志学画,并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

故事一方面肯定了徐悲鸿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赞扬了徐悲鸿为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发愤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4、为学生创设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导入

师:

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幅名画。

(出示《奔马图》)

1、欣赏名画,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释疑“励志”

讨论:

“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查字典理解。

(励,激励;志,志向。

“励志”的意思是:

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3、简介徐悲鸿。

二、名篇初读

师:

同学们,老师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相机出示重点、难读词语,强调教学。

成绩优异鞠躬疲倦激怒勇往直前

3.指名学生读课文。

相机引导:

“看重”的“重”读“zhong”,“重新”的“重”读“chong”,“冲着”的“冲”读“chong”。

句子:

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4.互相交流理解词语的情况。

提示:

你学会了那些词?

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会的?

(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还有那些词不懂?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第一段:

(1—3)写徐悲鸿立志成材,为中国人争气。

第二段:

(4—6)写徐悲鸿励志勤学苦练。

第三段:

(7—8)写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总结课文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评。

2、交流词语的理解。

3、指导学生读好长句。

4、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这课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四、作业设计

1、完成生字与词语的抄写。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再读课题,学习质疑

预设:

1、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

2、徐悲鸿怎么励志学画?

3、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如何?

二、探究学习

1、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

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

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4、情景再现

(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5、品味感悟

(1)、过渡:

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

(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

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6、重点体会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7、学习构段

师:

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之间的关系。

(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

师:

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8、以读代讲

学习第七自然段

9、回归中心

(1)、读后理解“震惊”

(2)、前后对比外国学生的态度,体会原因。

(3)、朗读活动,谈体会。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悲鸿的成功得益于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励志。

只有励志了,我们的人生才有目标,生活才有奔头,学习和生活起来才充满活力和力量,会让我们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励志的经历。

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哪?

又应该向徐悲鸿学习什么哪?

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复述课文。

3、练习用“嫉妒”一词造句。

板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

起因经过结果(为国争光)

教学反思:

 

8虎门销烟

澄江县高西小学赵丽红

教材分析: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4、为学生创设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

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

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

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

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

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

不动笔墨不读书。

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

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作业设计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

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

伟大壮举)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壮举?

让我们试着用读书的方法来解决。

二、探究学习

1.过渡:

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

(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板书:

场面:

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

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

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

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

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

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

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

“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

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

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

撒盐巴教师为主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