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8282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811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学校派张老师参加省里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但是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应扣除张老师500元的绩效工资,学校的这项规定()。

A、节约了办学成本

B、加强了经费管理

C、体现了按劳取酬

D、侵犯了教师的权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这就要求学校不得克扣或变相克扣教师的工资。

因此,学校扣除老师绩效工资是属于侵犯教师报酬待遇权的行为。

另外,第七条第六款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这也属于教师的基本权利,不得以其为借口克扣教师绩效工资。

2.主张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个别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提出的,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骨干教师华老师教学能力突出.经常一个人钻研教学。

不愿意参加集体备课。

说明华老师缺乏()。

A、严于律己的意识

B、团队协作的精神

C、严谨工作的态度

D、敬业爱岗的品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团队协作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合作奋斗的意愿与作风。

题干中华老师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但一个人钻研教学,不愿意参加集体研讨,是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

4.小林是某中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学校校园双选会上,他同时接到五家单位的招聘意向,面对多种选择,举棋不定。

这种冲突是()

A、趋避冲突

B、多重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趋冲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题干中小林毕业择业时面临多种选择的冲突,就是这类冲突的典型实例。

5.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而非显性的物质财富。

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特点。

A、创造性

B、长期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待学生走上社会,由他们来为社会创造财富。

6.学校文化的灵魂是()

A、学校的精神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规范文化

D、学校的传统文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组织发展的精神动力。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起主体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8.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发展型课程

D、研究型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能力。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的是()

A、创造性

B、自觉性

C、独立性

D、可选择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

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B、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桂阴小学本学期开展了两次全校性的德育活动,一次是“文明从我做起”评比活动,另一次是“我的中国梦”演讲。

这种实施德育的渠道或形式是()

A、德育管理

B、德育途径

C、德育模式

D、德育价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

桂阴小学的两次活动都属于德育的途径。

12.学生通过观察榜样示范的行为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影响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提供榜样时,一是要给学生提供信息,二是要给学生()

A、提供比较标准

B、进行自信心训练

C、进行归因训练

D、启发,使学生找到自己与榜样的共同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给学生提供榜样时,不仅要提供信息,还要启发学生找到与榜样的相同点,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

13.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A、国家课程标准

B、国家教学计划

C、国家教材标准

D、国家教材计划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

14.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学大纲也称为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5.在高中增加职业科,大中学校课程采用学分制、选科制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壬戌学制在高中增加职业科,大中学校课程采用学分制、选科制,考虑到了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和个性发展,体现了“五四”以来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16.以下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权利与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学校具有教育管理学生的权利

B、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

C、学校不得开除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

D、学校无条件接收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D选项学校无条件接收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错误。

17.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体现了教师的()

A、传道者角色

B、管理者角色

C、朋友角色

D、示范者角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的示范者角色的内涵。

18.1951年,()提出了“范例教学”的主张。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瓦•根舍因

D、怀特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范例教学模式是由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

19.迁移的实质是()

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B、新旧知识的同化

C、新旧知识的顺应

D、新旧经验的转换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20.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戊辰学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是:

①缩短小学修业年限,延长中学修业年限。

②若干措施注意根据地方实际需要,不做硬性规定。

③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和补习教育。

④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

⑤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2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教育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人际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为目标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

教育关系是基本关系,其他师生关系皆服务于这一关系。

22.通过升学考试、学科竞技以选拔优秀生或专业人才,运用的是()

A、教育调查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测验、考试属于教育调查法的内容。

2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信服教师的教导胜过父母的话,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具有()的心理特点。

A、发展性

B、依赖性

C、独立性

D、向师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学生的向师性特点表现在:

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24.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心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A、序列性

B、认知性

C、复杂性

D、目的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题干所述是问题解决的认知性的体现。

25.小高老师教学责任很强,但教学不讲究方式,对学生的意愿不注意听取,学生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

由此推测小高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师生关系。

A、放任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权威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命令、疏远为中心的特征。

26.我国古代的“六艺”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略。

27.某教师有上课吸烟的习惯.他采用的行为调适方法为,不将香烟带到学校,上课感到疲倦时喝茶,或是在课后吃口香糖,这种方法属于行为调适中的()。

A、排除

B、暂停

C、消退

D、限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消退即把引起教师行为问题的消极强化物除掉或者以其他物体代替,那么不良行为就会自然消退。

28.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取决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

它代表着一种非常乐观的教学方法,它假设只要给以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相应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会学校里的科目。

29.狭义的德育是指()

A、社会德育

B、社区德育

C、学校德育

D、家庭德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

30.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不成熟,起伏不定,这一时期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31.班级管理的内容不包括()

A、班级组织建设

B、班级秩序管理

C、班级教学管理

D、班级活动管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没、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等四个方面。

32.教师在班级建设和管理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班里设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和负责养鱼、养花的鱼长、花长等

B、动态分配管理岗位,即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C、鼓励学生相互找缺点,并开展“缺点大王”评比活动

D、让几个学生承担同一干部岗位,让“老干部”带动“新干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以达到长善救失的效果,而不能鼓励学生互找缺点,因为那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3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句话说明人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

A、知觉和感觉

B、知觉和思维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和意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漫了整座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澎湃。

这是情绪情感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的体现。

34.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不包括()

A、学习的兴趣

B、爱好

C、努力

D、学习的信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35.李阳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

他分析原因是因为近期喜欢上班里一个女生,上课开小差。

所以学习不够努力。

这种原因归因属于()。

A、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归因

B、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C、稳定可控制内归因

D、稳定不可控制内归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李阳把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没有努力,而努力这个是因素是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36.教师在课外、校外教育中处于辅助地位,说明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A、自愿性

B、自主性

C、灵活性

D、实践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课外、校外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辅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起辅助作用。

37.在合作办学、教师聘任等方面发生的法律责任属于()

A、刑事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行政法律责任

D、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作为法人,会经常参与各种民事活动,如合作办学、委托培养、有偿服务、知识产权转让、劳动用工、教师聘任等,往往要与其他主体签订各种合同,发生各种民事性质的法律责任。

在出现法律纠纷时,可以要求追究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请求民事赔偿。

38.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不包括()。

A、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是班集体的教育者

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包括:

班集体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教育者,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39.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B、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C、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D、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1)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其中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是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

40.放学后,教师李某让小明留下写作业,李某临时有事,将小明反锁在办公室直到深夜。

李某的行为()。

A、合法,教师由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

B、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明的人格权

C、合法,教师由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义务

D、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明的人身自由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李某非法将学生拘禁在办公室,显然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二、多选题

1.“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基本含义是()

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C、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是责权主体

E、学生是完整的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

2.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包括()

A、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B、收集信息

C、组织材料

D、分析材料

E、报告结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略。

3.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授课

E、道尔顿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E

【解析】:

教学组织形式有:

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复式教学、分组教学、道尔顿制、特朗普制、贝尔一兰喀斯特制、设计教学法等。

4.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包括()

A、知识的量的拓展

B、知识的质的深化

C、知识结构的优化

D、知识的不断更新

E、知识的运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略。

5.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知识广博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而非能力要求,改善实践与题干无关。

6.为使教学目标明确得当,清晰明确,应注意()。

A、教学目标正确性

B、教学目标全面性

C、教学目标全程性

D、教学目标主导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为使教学目标明确得当,清晰明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目标的正确性;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③教学目标的系列性;④教学目标的明确性;⑤教学目标的行为化;⑥教学目标的全程性:

⑦教学目标的主导性。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有()。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C、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D、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8.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A、提高升学率

B、适应人的需要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适应社会需要

E、促进社会更快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D

【解析】: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核心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中有多处提到“质量”,涵盖了从义务教育质量到研究生教育质量,从教材、教学质量到教师教育质量等广泛的领域。

为实现这一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政策要求,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9.集体教育模式是德育模式中的一种,它包括的内容有()。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B、“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C、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

D、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和前景教育原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集体教育模式是由苏联早期的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马卡连柯创立的。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①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②“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③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和前景教育原则;④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0.下列关于德育原则的陈述,正确的有()

A、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B、德育原则来自于德育实践

C、德育原则是为了提高学生智育质量

D、德育原则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E、我国的德育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E

【解析】:

德育原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非提高智育质量。

11.下列对我国义务教育法理解错误的有()。

A、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B、凡年满八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C、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和初级高等教育

D、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不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所以A是正确的。

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

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所以B是错误的。

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包括小学、初中两个学段。

所以C也是错误的。

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1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技能型课程

D、基础型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13.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A、家庭教养方式

B、同伴群体

C、认知失调

D、态度定势

E、道德认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D,E

【解析】:

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