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900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docx

《《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docx

《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

《教育研究方法》辅导纲要

第一章教育科研概述

一、主要内容

1.教育科研的内涵与价值

2.教师与教育科研

3.教育科研的类型与内容

4.教育研究的评价

二、重点掌握

1.定量研究侧重于、且更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它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搜集客观、定量的资料来描述或解释教育或教学活动中诸因素间的关系。

其突出特点是获得明确、客观、公认的证据,以说明变量间的关系。

2.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是否具有前后的一致性,它说明的是研究的可靠程度或可靠性。

3.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的对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

定性研究以普遍承认的公理、演绎逻辑或大量的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

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4.基础研究是指不直接考虑用途,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为目的或对已有的规律、发现、学说作系统的补充而进行的理论研究或实验。

5.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之一种,它以教育的相关问题为探讨范围,是针对教育现象或问题,采用科学方法,有系统有组织地搜集与分析资料,目的在于了解教育现象的意义、扩充教育领域的知识或解决教育问题的科学活动。

6.定量研究侧重于、且更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它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搜集客观、定量的资料来描述或解释教育或教学活动中诸因素间的关系。

其突出特点是获得明确、客观、公认的证据,以说明变量间的关系。

7.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活动在揭示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发展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8.教育科研的主要价值

(1)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教育科研是教育创新的基础

(3)教育科研是教育理论的孵化器

(4)教育科研是教育变革的指南针

(5)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专业化水平的工具

9.判定教育研究信度的主要方法

判定信度的方法主要有3种:

(1)重复法。

采用相同条件、相同方法进行重复测量、重复研究(两次以上)的方法。

(2)相似法。

选择同质的、类似的或同类的研究活动,然后对这些活动的研究工作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考察判断它们的一致性程度,以判定研究工具、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的方法。

(3)独立评判法。

这是对研究的操作者之间一致性的判定方法。

让参与研究活动的多名研究者同时对某一研究工具或研究内容(例如,一组被试的行为、操作水平等各种表现)进行独立判断或评价,然后对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判定研究者之间是否一致性的方法。

10."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的差异

  "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的"差异",这些异质表现,主要表现为:

其一,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一样坚守实证主义的立场,认为存在绝对的真理和客观的现实,所有的研究,目的都是为了寻找事物中普遍存在的在本质;而质的研究对"真理"的惟一性和客观性开始怀疑。

其二,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自发性,它强调的主要是研究者个人的观点或思想的阐述,而且对"系统收集和分析原始资料"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而质的研究却特别强调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强调在原始资料基础之上建构自己的研究结论,其探究方式并不包括定性研究常用的纯粹的哲学思辨、个人见解和逻辑推理,也不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总结。

其三,定性研究比较偏向研究结论的得出,偏向抽象性和概括性;质的研究强调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具体性。

其四,定性研究主要建基于思辨的传统;而质的研究主要建基于现象学和阐释学的传统。

其五,定性研究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方法规范;而质的研究已经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方法规范,在过程设计、操作程序、相关因素的控制上有较严格的约定。

11.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之间关系

  信度和效度是任何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标准。

信度是研究结果所显示的一致性、稳定性程度,也是对研究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评价标准。

效度是一个研究程序的性质和功能,也是对研究结果正确性的评价标准,一个有效度的研究程序,不仅能够明确地回答研究的问题和解释研究结果,而且能够保证研究结果在一定规模的领域中推广。

信度对于效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信度不保证一定有效度,一个可靠的研究程序并不证明内容一定有效,而一个有效度的研究一定是一个有信度的研究。

有效度必定有信度,效度高信度必定也高,因为不可能存在唯有效度而没有信度的情况。

信度是为效度服务的,因而效度是信度的目的;效度不能脱离信度单独存在,所以信度是效度的基础。

12.理解教育科研的任务和价值

  教育科研活动可以体现丰富的价值或作用,这源于它能够完成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1)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发展教育理论,丰富教育思想体系,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

  (3)总结并重新诠释教育经验。

  (4)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教育发展决策服务。

由此可见,教育科研的价值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1)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教育科研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和品质。

  

(2)教育科研是教育创新的基础。

  (3)教育科研是教育理论的孵化器。

  (4)教育科研是教育变革的指南针。

  (5)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专业化水平的工具。

13.理解教师与教育研究的关系

  第一,教师的教育实践以及制约教育实践的教育规律,是教育研究的对象或客体。

  第二,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生发土壤。

历史发展证明,很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其生发的基础就是实践经验,即由实践经验提炼、抽象或概括,构成了教育思想或系统的教育理论。

  第三,教师的实际工作需要教育研究的帮助。

  第四,教育研究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教师可以借助研究工作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甚至建构自己的教育理论。

14.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质的研究间的区别

  定性研究是根据研究的对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

定性研究以普遍承认的公理、演绎逻辑或大量的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

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境中去。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更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定量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搜集客观、定量的资料来描述或解释教育或教学活动中诸因素间的关系。

其突出特点是获得明确、客观、公认的证据,以说明变量间的关系。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下列一些不同点:

(1)着眼点不同。

定性研究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

(2)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

定量研究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分析。

(3)依据不同。

定量研究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

(4)手段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运用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

(5)学科基础不同。

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论、统计学等为基础,而定性研究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定性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

  "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是指任何不是经由统计程序或其它量化手续而产生研究结果的方法"。

另一种说法是,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

  "质的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的"差异",这些异质表现,主要表现为:

  其一,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一样坚守实证主义的立场,认为存在绝对的真理和客观的现实,所有的研究,目的都是为了寻找事物中普遍存在的在本质;而质的研究对"真理"的惟一性和客观性开始怀疑。

  其二,在研究方法上,定性研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自发性,它强调的主要是研究者个人的观点或思想的阐述,而且对"系统收集和分析原始资料"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而质的研究却特别强调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强调在原始资料基础之上建构自己的研究结论,其探究方式并不包括定性研究常用的纯粹的哲学思辨、个人见解和逻辑推理,也不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总结。

  其三,定性研究比较偏向研究结论的得出,偏向抽象性和概括性;质的研究强调研究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具体性。

  其四,定性研究主要建基于思辨的传统;而质的研究主要建基于现象学和阐释学的传统。

  其五,定性研究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方法规范;而质的研究已经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方法规范,在过程设计、操作程序、相关因素的控制上有较严格的约定。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一、主要内容

1.发现研究问题

2.研究课题的确定

3.研究问题的陈述与假设的提出

4.课题的论证

二、重点掌握

1.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在选定课题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设想。

2.制定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研究什么。

 

(2)为什么研究。

首先,要说明研究动机;其次,要提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三,要列举研究的具体目标。

 (3)如何研究。

首先,要说明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程序,其中包括研究对象及其取样、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工具的选择与编制、收集资料的程序、资料分析的方法等;其次,对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研究人员的组织、研究进度的安排、研究经费的预算等。

 (4)有何成效。

首先,研究者必须在研究计划中具体说明研究的预期成效;其次,要有成果达到的水平和表现形式。

3.选择研究课题应遵循的策略

 

(1)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策略,把精力集中在一两个研究方向上,形成自己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

 

(2)转轨策略,就是在教育科研中,转变原来的思维角度,从不同的侧面、不同层次上重新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

 (3)边缘搜索策略,就是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缘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进而确立研究课题。

 (4)联想移植策略,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通过联想产生启发。

 (5)厚积薄发策略,要注意日常的积累,要广泛地占有资料,,要提高对新信息的敏感性和获取能力;提高对各种新信息融会贯通的能力。

4.好的研究假设具有的特点

 

(1)假设要有科学性。

 

(2)假设应当表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假设要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假设所表明的内容应该是可以检验的。

5.课题评审的主要依据

 

(1)研究内容的重要性。

 

(2)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3)研究资源的有效性。

 (4)研究设计的合理性。

6.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的要求

 

(1)被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比较生疏、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3)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

 (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

 (5)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

从时间框架来说,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来提出问题。

既不要颠倒也不要打乱。

即把询问同一方面事物的问题尽可能地排在一起。

7.研究假设的作用

 

(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

在有假设的研究中,整个研究过程实际上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的。

 

(2)假设能明确地规定课题。

研究假设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重点,提示收集资料的方向和范围,并能提供研究结论的框架。

 (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

提出假设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而是为过渡到理论做准备的,当假设的基本观念或预言被证实或被证伪,这个假设就有可能上升为理论。

8.评价教育科研选题的标准

  研究课题来源于问题,但问题并不等于研究课题。

要确定一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除了要了解其性质特点及主客观条件外,更需要对课题本身的价值和可行性等进行分析。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当具备下面一些特点。

  

(1)好课题必须具有研究意义。

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方向和研究的价值。

一个问题是否值得研究,可以从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2)好课题必须有科学性。

选题的科学性表现在选题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使选题的立论根据充分、合理。

  (3)好课题必须具体明确。

研究者要将自己所研究问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选定的问题要具体化,界限清楚,不能太笼统、不着边际。

  (4)好课题要有独创性。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属性,选定研究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具有新意和时代感。

  (5)好课题要有可行性。

研究问题的可行性是指研究者具备顺利地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条件。

问题研究的可行性包含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研究时机等条件。

  9.寻找和发现教育科研课题的渠道

  

(1)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现问题。

  

(2)从学科建设的需要发现问题。

  (3)从教育实践中,尤其是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发现问题。

(4)从理论学习和研究中发现问题。

(5)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6)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发现问题。

第三章教育科研的设计

一、主要内容

1.教育科研设计的概念、意义与模式

2.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

3.研究变量的确定

4.研究计划的制订

二、重点掌握

1.简单随机抽样是对总体不进行任何分组、排队,而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取得资料,并以此推断总体的有关指标的一种抽样方法。

2.总体是指在一项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具有某种相同性质特征的每一个个体共同组成的。

3.因变量是在实验中研究者所选定的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它也是研究者在实验中所要观察和测量的对象。

即当两个变量存在某种联系,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具有影响作用,则那个被影响的变量为因变量。

4.无关变量是指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往往还有一些变量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这类除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以外的其他一切变量,就叫无关变量,也称额外变量或干扰变量等。

5.样本是从总体中按照某种方法确定的若干个体的集合。

它是总体的一部分。

从总体中可抽取很多个样本,而一个样本与另一个样本的结合,又可形成新的样本。

6.应用研究是指利用基础研究所发现的知识,确定特定的目标,为了明确基础研究成果的实用化的可能性,探索新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以及对已经实用化的技术探索新的应用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研究。

7.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在选定课题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设想。

8.等距抽样也叫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

是将统计总体的每个个体按一定标志编排顺序,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相等的间隔抽取个体的抽样方法。

这种抽样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把总体从1到N排序,再把总体分成若干个含有相等个体的小组,最后随机从每一个小组中抽取一个个体。

9.抽取样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1)确定的总体不正确。

在抽样时如果确定了不正确的总体,那么不论具体抽样的方法怎样正确,都不会得到合适的样本

 

(2)选取过于小的样本,给统计分析造成困难。

样本过大会造成浪费,样本过小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选用自愿者为被试,对研究效果也可能产生一些影响。

有时在研究中选用了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应该事先做一些分析,确定这些自愿者与非自愿者是否有明显差异。

 (4)采用了不恰当的抽样程序。

抽样中如果不按正确的抽样程序做,也会影响样本的可靠性。

10.抽取样本的常用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使总体中所有的个体都有相等的和独立的机会被抽作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抽样

  等距抽样也叫机械抽样或系统抽样。

这种抽样方法是,先把总体从1到N排序,再把总体分成若干个含有相等个体的小组,最后随机从每一个小组中抽取一个个体。

 (3)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先把包含N个单位的总体分成互不重复的若干个子总体。

每一个子总体具有较总体更为集中的特性。

把一个子总体作为一层,从每一层中再按一定的方法抽取样本。

如果采用的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就叫做分层随机抽样。

 (4)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是以个体的自然组为单位进行抽样的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中,有时由于总体的数量比较大等原因,以个体为单位抽样不方便,甚至不可能,而以一个组为单位抽样更方便。

这时可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11.在教育实验研究中,可充当自变量的几种变量

  教育实验研究的自变量主要有四类:

一是课题变量(实验作业、任务),即各种可以操纵的具有质或量的变化的刺激,如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或教学组织形式等;二是环境变量,即实验的环境,因为教育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各种环境因素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它们也可以充当自变量,如社区、学校、家庭、班级等;三是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是指在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被试间不同程度的持续性特征,如年龄、性别、血型、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也可将它们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但是,如果不是将这些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那么,它们就成为无关变量,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需要消除或控制;四是暂时的被试变量,指通过主试的言语、态度以及用某些方法使被试的机能状态、特性等产生一时的变化,将这种一时的变化作为引起被试反应的自变量,就叫暂时的被试变量,如疲劳、焦虑、恐惧、奖励、惩罚、饥饿等。

12.教育实验中无关变量

  根据无关变量的来源,教育实验中无关变量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环境变量,环境变量是指不作为自变量的环境方面的因素。

 

(2)程序变量,程序变量是指由于实验程序不当而引起的无关变量,顺序效应就是由此而引起的。

(3)被试变量及暂时的被试变量。

被试变量及暂时的被试变量都可作为自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但当这些变量不作为自变量时,它们也会影响被试的反应,这时必须将其作为无关变量加以控制。

13.制定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研究什么。

 

(2)为什么研究。

首先,要说明研究动机;其次,要提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三,要列举研究的具体目标。

 (3)如何研究。

首先,要说明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程序,其中包括研究对象及其取样、研究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工具的选择与编制、收集资料的程序、资料分析的方法等;其次,对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研究人员的组织、研究进度的安排、研究经费的预算等。

 (4)有何成效。

首先,研究者必须在研究计划中具体说明研究的预期成效;其次,要有成果达到的水平和表现形式。

14.对教育实验研究中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很多,经典实验常采用控制方法有:

 

(1)消除法。

 

(2)恒定法。

 (3)平衡法。

 (4)无关变量纳入法。

 (5)随机化法。

(6)匹配法。

(7)兼作组法。

 (8)统计控制法。

第四章文献研究概述

一、主要内容

1.文献研究概述

2.文献检索

3.文献阅读与分析

二、重点掌握

1.教育文献是指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以及这些载体所记载和传递的知识与信息。

2.文献的定性分析又常被直接称为文献法,它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对文献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分类,选取典型的例证加以重新组织,并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与结论。

3.文献的内容分析又叫结构式定量分析,是对文献内容作作技术性处理,将其内容分解为若干分析单元,评判单元内所表现的事实,并作出定量的统计描述和结论。

4.文献研究是指通过全面搜集、鉴别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来挖掘事实和证据,探寻发展趋势和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教育研究中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1)条件描述法,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现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做出规定,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即规定某种条件,观察产生的结果。

 

(2)指标描述法,指标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做出规定。

 (3)行为描述法,通常是通过陈述测量结果来界定一个概念,是对所解释对象的动作特征进行描述,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

6.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

(1)文献研究有助于知识更新。

(2)文献研究有助于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确立。

 (3)有助于提供科学论证依据和科学研究方法。

 (4)有助于避免重复劳动。

 (5)有助于扩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7.文献研究的优点

 

(1)研究资料的抗干扰特性。

 

(2)研究的相对低廉性。

 (3)研究对象的间接性。

 (4)时间跨度的拓展性。

8.结构式定量文献分析的主要用途

 

(1)趋势分析,利用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内容资料量化结果的比较,分析某种现象或思想观点的发展过程、演变规律及今后趋势。

 

(2)比较分析,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量化结果的对比,对不同地区、学校、团体和个人的教育思想、教学效果及工作方式等进行比较。

 (3)意向分析,通过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或不同的场合所显示出来的文献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研究该对象的意向。

9.文献阅读的主要方法

 

(1)浏览

 

(2)粗读

 (3)精读

10.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

  文献研究作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阶段和研究手段,在了解研究动态、提出课题与假设、以及提供科学论据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文献研究有助于知识更新。

 

(2)文献研究有助于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确立。

(3)有助于提供科学论证依据和科学研究方法。

(4)有助于避免重复劳动。

(5)有助于扩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法

一、主要内容

1.教育调查发法的涵义、特点、类型与一般程序

2.调查表、调查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调查法

二、重点掌握

1.教育调查研究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等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开放型问卷也称非结构性问卷,它在问题的设置和安排上,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被调查者可以依据本人的意愿用自己的语言自由陈述和作答。

3.封闭型问卷也称结构式问卷,它是指在问卷中把问题和可供选择的答案一起列出,调查对象只能在所限定的范围内挑选出答案来。

4.发展变化调查是一种预测性调查,它主要调查某一教育现象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表现出的特征、趋势和规律,从而以此为依据推断未来某一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与动向。

5.典型调查是在调查范围内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对象进行调查。

6.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研究者预先编制并印刷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某些事实或意见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