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考前指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262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考前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化学中考考前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化学中考考前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化学中考考前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化学中考考前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考前指导.docx

《化学中考考前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考前指导.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中考考前指导.docx

化学中考考前指导

2018年化学中考考前指导班级姓名

寄语:

“三年砺剑今日策马闯雄关,一朝试锋六月扬眉奏凯歌!

!

!

一、考前

1、思想准备:

选拔性考试:

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2、心态:

①自信;②平稳。

适度紧张,集中注意,思维积极,正常休息;不过度紧张,不自乱阵脚,不焦虑怯场。

3、复习:

看以前做过的重点题,做错的题。

尽量不做新题,尤其是难题。

如果没有信心,可以做一些基础题,以增强信心。

4、准备好常用的考试用具:

2B铅笔、橡皮两块(擦铅笔的、擦钢笔的)、尺、黑水笔两支(0.5毫米)

二、考中

1、放松情绪,从容入场;

见到同学、老师互致问候----保持良好的情绪;看看远处,看看绿色的花草树木,做做深呼吸,多想一些愉快的事,以前考试成功的事。

2、通览全卷,把握好考前5分钟;

中考一般要提前五分钟发卷,先要认真阅读试卷题头注意事项,按要求认真填好学校、姓名、考试证号,剩余时间别急于答题,先通览全卷,了解共几页几题,其中难题、易题、生题、熟题各多少,了解题情,估计大致所需时间,以便合理安排时间由前至后,先易后难。

3、解题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1)先易后难,稳中求快

答卷时开始慢些,做好前几道,“旗开得胜”产生“门坎效应”。

为了提高效率应先依次完成自己熟悉的容易得分的题目,对那些难度较大,经过自己慎重思考,能做出来却没有把握的题,也要尽量把答案写上去,但应在试卷上的题旁做好标记(试卷上可圈点勾画,答题卡上保持工整清晰,不要折叠),待全卷做完后先重点检查没有把握的题目,切忌纠缠生题、难题浪费时间,致使易题、熟题没时间去做,顾此失彼。

(2)仔细审题,规范作答

选择题:

要注意“不”“不正确”“错误”“可能”等词,在试卷上用笔将这些词圈出来,先在试卷上做好,再涂填图卡(注意A、B卡的区别),并注意不要漏涂、错涂,涂好了要对照试卷核对,千万注意题号与答案的一致!

填空题:

一定要看完小括号里的说明或着重符号标出的字词再做答,看清填答要求,如“化学式”“物质名称”“溶质”“离子符号”“序号、字母、符号”等,一般试剂未规定写化学式,用物质名称或溶液名称较合适。

如加盐酸一般可以写“滴加适量稀盐酸”而不写“滴加HCl”。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化学式有错不得分;配平、条件、生成物状态有错、计量数不是最简比、没画“=”(有机反应写“→”)等扣1分,方程式写完一定要检查,配平、条件别忘,↑、↓何时需要标,确保不丢分。

推断题:

多看几遍题目,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如温室气体、建筑材料、物质颜色、溶解性、反应特点、反应类型等,还应注意是否有混合物。

关注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反应,敢于推测。

当推断陷入困境时,查看信息是否没有完全用上,或调整思路猜想其它可能。

做完后一定要代入条件看其是否符合要求。

关注三种中心物质:

二氧化碳、水、氧气。

工业流程推断一般两个目的:

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二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种物质。

第一个目的其实就是对混合物除杂、分离、提纯,遇到这类题,一定要在题目中找到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是哪些,认真分析每一步加入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掌握过滤、蒸发、降温结晶等操作。

针对第二个目的,首先要明确制备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性质;其次寻找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写出主要化学方程式或制备原理,从中了解流程图,看有无副产品,如有,了解步骤中如何来分离。

解题过程中,要有绿色化学理念,考虑综合生产效益的影响,原料成本、设备要求、环境保护等。

注意表述时要用规范的、严谨的化学语言。

实验题:

找到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思路,分清实验装置的作用和先后顺序。

如要写实验步骤,注意鉴别要写“取样”,如是固体,根据要求,有时需“取样加水溶解”,“另取”等,要注意鉴别物质的先后顺序,所加试剂不能干扰另一物质的检查(如当碳酸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如何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

)。

所加试剂用量根据题目要求选用“少量”、“适量”、“足量(或过量)”。

遇信息背景比较新颖的题目,不要慌乱,“新”题“陈”解,找准解题所需的知识点。

鉴别物质的状态是固体还是液体,所用方法是物理方法还是化学方法要看清楚。

解题中遇到障碍,回过去看题目信息是否还有没用上的!

H+(酸性溶液)、OH-(碱性溶液)、CO32-(碳酸盐溶液或固体)、NH4+(铵盐溶液或固体)四种离子的鉴定必考!

计算题:

解题步骤要规范和完整。

解和答一定要写。

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特别是相对分子质量不能错,还不能忘了方程式前面的系数(化学计量数),注意题目要求最后结果保留几位小数。

草稿纸分块使用,便于回头检查;计算题要注意“完全(或充分)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恰好完全反应”“表面被氧化的”等词,若含杂质为多少,不要把杂质当成质量代入计算。

注意计算要求保留结果到几位有效数字。

写错用尺、笔一划,中考禁止用涂改液,胶带纸等工具。

计算时渗透“差量”、“守恒”、“整体”、“极限”等意识!

选做题:

先看清注意事项的内容:

如给你的选择性机会是如何规定的,二选一的题目,要先审题,预计自己的得分率,然后确定选择哪一题后再答题,如两道题都做了,以第一题计分,如果做完后最后决定选第二题时,应把第一题划掉)

(3)多角度、换思路、灵活应变

考试时要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如遇到“似曾相识”的试题,不要“得意忘题”,而须全面审视,看试题的条件是否发生变化,不能简单地套用过去该题的解法,要注意题目间的细小差异,遇到难题时,要提高自信心,重新审题,进一步挖掘隐含条件或变换思维角度,组合信息;联想对比,分析转化;分解分步,各个击破;变换角度,转换思维;逆向思考,正难则反;能攻则攻,分分必争,决不轻易放弃,会做几步写几步。

久攻不下,痛快放下,再攻下一题。

最后的题目不等于是最难的题目,难题中的每一小题并不等于都难。

(4)规范书写、仔细复查

表述规范,字迹清楚,符号准确,大小写要当心,卷面整洁,给阅卷教师留下好印象,产生“光环效应”,无形中获得“感情分”。

做完后要认真检查,先检查有无漏页、漏题,其次检查的重点应放在那些把握不大或分值较高的试题上,如发现某些答案不妥时,需要改动,必须反复推敲,确实有了正确答案,才可划去原来的答案,若思考尚未成熟时,千万不要去掉原来的答案,以免失去得分机会。

中考阅卷是“采点得分,分步得分”,因此应尽可能的写完整些,或尽可能的写一些,凡是涉及到铁元素的题目都要注意是亚铁(+2)还是铁(+3),有时会在写化学方程式的同时判断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不要忘记。

一些实在无把握的试题,也要尝试回答,尽量不留空白,减少失分机会。

可考虑回头复查“选择题”“填空题”,尤其是化学用语部分的化学方程式的检查,尤为重要。

如因为修改答案,导致填写不下超出区域答题,以及错位答题等一定要跟监考老师汇报,请他帮你作处理!

三、考后

考完一门,丢一门,不对答案,不惋惜自叹,不自暴自弃。

“上午损失下午补”“今日损失明日补”。

胜不骄,败不馁,自我调控,自我稳定,自然过渡到下一学科考试的准备。

关注本次考查实验:

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铵盐和碳酸盐的检验;

2、溶液配制应对配制完成过程都非常清晰,特别注重操作;铵盐和碳酸盐的检验关注实验设计,务必对两种离子所有的检验方法与主要要点要非常清晰!

化学考前宝典:

初三化学总复习题纲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宏观),分子本身改变,原子重组生成新分子(微观)。

例: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的腐败、动植物的呼吸、橡胶老化、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燃烧、光合作用、铝表面变暗(氧化)、指示剂遇酸或碱变色、石灰水变浑浊、煤的干馏(炼焦)、O2变成O3、粉尘(面粉)发生爆炸,浓硝酸、重金属离子或甲醛使蛋白质变性(鸡蛋煮熟),稀盐酸、稀硫酸除锈,纯碱洗去油污、消毒杀菌、绿叶变黄、原子变成离子、炼铁、炼钢、生石灰变熟石灰、浓硫酸脱水使纸张炭化、SO2气体使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等。

2、物理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宏观),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微粒间距改变(微观)

例: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沸点不同)、石油的分馏(利用沸点不同)、蒸腾作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氢氧化钠潮解、浓硫酸吸水、饱和(NH4)2SO4、Na2SO4等非重金属盐溶液使蛋白质盐析(蛋白质的溶解性变小)、电灯发光发热、过滤、海水晒盐、洗洁精洗去油污(乳化)、汽油洗油污(溶解)、高压锅爆炸、蒸发、沙里淘金、大豆中提取油脂等。

3、CO2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爆炸(火药爆炸化学变化,气球爆炸物理变化)

4、化学性质:

氧化性,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腐蚀性,脱水性,能与…物质发生反应等。

物理性质:

挥发性,吸水性,吸附性,溶解性,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硬度,熔(沸)点,导电性,导热性,金属的延展性,光泽等,铁能被磁铁吸引、磁铁矿的磁性等。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否有新微粒生成)

特例:

石墨→金刚石,微粒不变(碳原子),但生成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都有可燃性,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有差异。

6、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剧烈/缓慢)反应都放出热量、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双氧水分解放出热量、镁条与白醋反应放热。

光合作用需吸收光能、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还原金属氧化物需吸收热量。

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

基本反应类型: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一定有单质生成的C,可能有单质生成的B,一定有化合物生成的A.C.D,可能有化合物生成的B,可能有氧化物生成的A.B.C.D,可能有氧化物参加的A.B.C.D,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的C.D,可能有水或二氧化碳生成的A.B.C.D(请举例)

2、化学反应前后某些元素化合价一定改变的C,可能改变的A.B,一定不变的D。

3.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一定生成盐和水(氧化物),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例:

CuO+2HCl=CuCl2+H2O,2NaOH+CO2=Na2CO3+H2O

4、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例:

3CO+Fe2O3高温2Fe+3CO2,2H2O2MnO22H2O+O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例:

CH4+2O2点燃CO2+2H2O,2CO+O2点燃2CO2

5、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

2NaOH+SO2=Na2SO3+H2O(虽然化合价反应前后不变,两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生成物,但没有交换成分)

【划线的化学方程式均为非基本反应类型】

三、物质的分类:

注意: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不一定含H、O,如CS2(二硫化碳)、CCl4(四氯化碳),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CO、CO2、H2CO3及碳酸盐(NH4HCO3、Na2CO3)等物质。

常见有机物的化学式:

甲醛(CH2O);尿素[CO(NH2)2];乙醇/酒精(C2H5OH);甲烷(CH4);

葡萄糖(C6H12O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淀粉(C6H10O5)n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组成元素C、H、O)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称它们为碳水化合物。

油脂组成元素也是C、H、O,但不是糖类。

能为人体供能的有:

蛋白质、糖类、油脂;主要供能的为:

糖类,不能供能的是:

水、无机盐、维生素。

 

四、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由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

金属(如镁、铁、水银等)、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硅、金刚石等;

离子:

盐和碱例:

食盐(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等,特例:

NH4Cl等有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铵盐。

注:

NH4Cl是不含金属元素的盐。

分子:

类别为单质或化合物(为非金属元素组成,注意酸!

原子中的两个等式:

(1)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数值相等)

(2)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某种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定义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电子质量约占质子或中子的千分之一,忽略不计)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分子构成:

(1)常见气体,如:

H2、O2、N2、Cl2、NH3

(2)过氧化氢、水,H2O2、H2O(3)有机物,如CH4、C2H6O等(4)某些固态单质,如:

I2(碘单质)(5)酸,如:

H2SO4、HCl。

注意:

HCl气体状态时由分子构成,溶于水后形成自由移动的H+、Cl-。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谐音记忆:

汽水有碘酸);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也是分子式。

注意:

①硫酸和氢气两种物质都含有氢元素,每个硫酸分子和每个氢分子中都含有2个氢原子。

②含碳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含C、H、O三种元素的物质有很多种。

如无机物H2CO3、有机物C6H12O6)③KMnO4和K2MnO4组成元素相同,但含的原子团不同,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同。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单质),也可能是多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但不可能组成化合物,其相互转化时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也不同的物质组有:

O2和O3,H2O2和H2O,CO2和CO,SO2和SO3,H2CO3和CH3COOH、C2H5OH,H2SO4和H2SO3等⑥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一般表示该物质中一个分子中该元素原子个数。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例如:

保持二氧化碳、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别是二氧化碳分子(CO2),氧分子(O2),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铁原子。

2、例:

说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2O:

2个氧原子2O2:

2个氧分子;每个氧分子含2个氧原子

+2

2H2O2:

2个过氧化氢分子;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Mg2+:

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MgO:

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3、酸碱盐的组成

(1)相同点:

一般是化合物,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一般所有的化合物都含有非金属元素)

特例氨水(溶质NH3·H2O),具有挥发性;特殊的酸—盐酸(溶质HCl),它们都是混合物。

(2)酸和碱中一定含氢元素,盐中也可能含氢元素【含有铵根(NH4+)的铵盐,NaHCO3】、碱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酸和盐可能含有氧元素,酸和盐都含有酸根,一定含原子团的是碱(OH-),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铵盐),酸,酸根中可能含金属元素(HMnO4—高锰酸,MnO4-——高锰酸根离子)。

(3)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例CuSO4物质类别为盐,溶于水为盐溶液,水溶液显酸性。

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Na2CO3、K2CO3、NaHCO3物质类别为盐,溶于水为盐溶液,水溶液显碱性。

*(溶于水显碱性的原因:

CO32—与H2O作用生成OH—)

(4)酸性是由于酸性溶液中都含有H+,碱性是由于碱溶液中都有OH—。

五、溶液

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只有在同温下,同种溶质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但在同温下,同种溶质其饱和溶液中溶质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常见的溶剂是水,溶剂除水以外,也可以是酒精、汽油等。

2、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溶质(例如:

在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可溶解氯化钠)、饱和溶液加溶剂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如改变温度至刚好饱和);蒸发溶剂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3、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1)某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

只有在同温下,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某温度时该物质对应的饱和溶液。

4、同温下,向某饱和溶液中加入某物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都可能变小,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例:

某温度时,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5、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

溶质本身性质,溶剂本身性质;外因:

温度。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

溶剂本身性质,气体本身性质;外因:

温度,压强。

对于固体来说,只有温度改变,溶解度才变;气体:

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小,压强变大,溶解度变大。

例:

喝了汽水后打嗝;打开汽水瓶盖后压强变小,冒大量气泡;烧开水温度升高时锅壁有很多气泡,夏季闷热天鱼儿跃出水面。

6、影响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质量。

对于T℃时,饱和溶液中,有如下公式:

ω=a%=S/(100+S)×100%(a

7、加块固体溶解速率的方法:

(1)溶解时搅拌或振荡

(2)加热(3)把块状固体研成粉末状。

8、某些物质溶于水,使水溶液具有导电性(例:

溶于水的酸碱盐溶液)原因是在它们的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离子。

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碘酒等不导电原因是溶液中不是离子,而是以分子形式存在。

9、能判断常见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溶液

75%酒精溶液

碘酒

纯碱溶液

盐酸

SO2溶于水

CaO溶于水

CaCO3溶于盐酸

溶质

C2H6O

I2

Na2CO3

HCl

H2SO3

Ca(OH)2

CaCl2

溶剂

H2O

C2H6O

H2O

H2O

H2O

H2O

H2O

从溶液的名称上也可以判断(XX溶质的XX溶剂的溶液)

10、溶液的酸碱性:

有的溶液呈酸性pH<7:

例:

盐酸、硝酸等,SO2、SO3、CO2等溶于水后的溶液。

有的溶液呈碱性pH>7,例:

Ca(OH)2、NaOH、KOH、Ba(OH)2的水溶液,Na2CO3、NaHCO3、K2CO3的水溶液,CaO溶于水后的溶液,肥皂水、氨水等。

有的溶液显中性,例:

食盐水,蔗糖水,酒精的水溶液。

11、稀释计算(浓溶液配制稀溶液)计算公式:

m(稀溶液)×w(稀溶液)=m(浓溶液)×w(浓溶液);

m(加入的水)=m(稀溶液)-m(浓溶液)【注意:

V水≠V稀—V浓】

+1X-2

六、化合价和化学式

1、求某元素的化合价①例:

KMnO4(+1)×1+X×1+(-2)×4=0X=+7

(根据该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比较元素化合价的高低,方法与上述一样。

注意: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负价比零低。

②求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例:

SO42-、X+(-2)×4=-2X=+6(X为S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来求)

2、判断化学式正误

①名称(俗名)与化学式是否一致。

例:

硫酸铁(FeSO4)(×)氧化亚铜(Cu2O)(√)硫化亚铁(FeS)(√)硫酸(H2S)(×)

②元素符号的书写是否规范。

例:

NaCL或Nacl(×);Ca(oH)2(×)

③组成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是否为0。

例:

NaCO3(×)Na2Cl(×)BaNO3(×)HgNO3(×)

-3+5

3、非金属元素化合价有正负H(+1价)、O(-2价),许多元素有可变化合价例Fe(+2,+3价)S(-2,+4,+6价)

4、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化合价可能不同。

(NH4NO3)

七、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反应均适用)

1、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或推物质的化学式。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点个数时系数要乘下标个数。

例:

X+3O2点燃3H2O+2CO2推X是C2H5OH,要注意X前系数是否是“1”

例:

2X+5O2点燃2H2O+4CO2推X不是C4H4而是是C2H2

2、从微观和宏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归纳为:

【六个不变】:

1.原子的种类2.原子的个数3.原子的质量4.元素的种类5.元素的质量6.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二个一定改变】:

1.分子的种类2.物质的种类

【三个可能改变】:

1.分子的个数2.物质的状态3.元素的化合价

3、差量计算(为什么质量变大,变小?

4、例

(1)Fe+2HCl=FeCl2+H2↑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増加了

2×(1+35.5)<(56+35.5×2)

(2)Fe+CuSO4=FeSO4+Cu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减少了

160>152

(3)固十液→液+气↑;液十液→液+↓

生成溶液的质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一↑和↓的质量(和不溶性固体杂质)

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分子个数比=(物质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例:

CxHyOz中,mc=2.4g,mH=0.6g,mO=1.6g,

则原子个数比x:

y:

z=(2.4g/12):

(0.6g/1):

(1.6g/16)

八、物质的特性

1、敞口放置空气中的变化:

吸水质量增加:

浓硫酸(物变)、CaO(化变)、无水CuSO4、CaCl2、NaOH(吸水—物变;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变;质量增加)

质量减少:

浓盐酸(挥发性)、浓硝酸(易挥发)、氨水(易挥发)、Ca(OH)2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虽吸收CO2,但产生沉淀)溶液的质量减少。

2、KMnO4、硝酸、硝酸盐、碳酸氢铵保存在棕色瓶中,白磷保存在水中,钠保存在煤油中。

3、盛放NaOH、Na2CO3、K2CO3(草木灰)等碱性溶液的瓶塞应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

4、有毒物质:

C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输氧能力)、CuSO4、一些重金属盐溶液(Hg2+、Pb2+、Ag+、Ba2+、Cu2+)、甲醛、黄曲霉素、NaNO2、CH3OH(甲醇)

5、镁可作照明弹、磷作烟幕弹,干冰形成云雾,还可用作人工降雨。

6、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有机合成材料【①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电木等)、②合成橡胶、③合成纤维】

7、浓硫酸有吸水性—物理性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有脱水性—化学性质(使纸、蔗糖等含碳物质脱水而炭化—变黑),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可证明有机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8、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热的物质:

浓硫酸(H2SO4)、NaOH固体溶于水、CaO与水反应;

能吸收热量的物质为:

NH4NO3(降温—自制冰袋)

9、易潮解的物质:

NaOH固体(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NO2、CO2、HCl等)

10、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有酸、盐等物质能加速铁制品的生锈。

11、在空气中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的是Al;Zn

12、具有吸附性的物质:

木炭、活性炭(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的主要物质)

1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物质:

AgCl、BaSO4

14、一般不参加复分解反应的物质有AgCl、BaSO4、KNO3、NaNO3

15、常见不溶于水沉淀:

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可与酸反应)

16、溶液的颜色:

CuSO4、Cu(NO3)2、CuCl2(Cu2+:

蓝色);FeCl2、FeSO4、Fe(NO3)2

(Fe2+:

浅绿色);FeCl3、Fe2(SO4)3、Fe(NO3)3(Fe3+:

黄色);KMnO4(MnO4—:

紫红色)

17、最简单的有机物CH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