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盘斜井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455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91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片盘斜井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片盘斜井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片盘斜井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片盘斜井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片盘斜井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片盘斜井毕业设计.docx

《片盘斜井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片盘斜井毕业设计.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片盘斜井毕业设计.docx

片盘斜井毕业设计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况

1.1.1地理位置与交通

银星二号煤矿属积家井矿区,该矿井位于宁夏灵武市东南66km处,行政区划属灵武市白土岗乡及吴忠市盐池县管辖。

矿井及周围交通状况如下:

公路方面:

本区公路交通方便,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公路网。

北部有国道主干线银(川)~青(岛)高速公路(GZ25)及国道307线东西向通过,距勘查区约20km;东部有古窑子~马家滩~冯记沟三级公路南北向通过,向南接于盐兴一级公路;南部经盐兴公路与211国道在惠安堡相接,盐中高速东西横穿井田南部;西部约10km的211国道经灵武市、吴忠市可接于国道109线。

铁路方面:

正在建设中的电气化太(原)~中(卫)~银(川)铁路从本区南部穿过,西可连接中(卫)宝(鸡)、包(头)兰(州)铁路,东可直达太原。

该铁路现已全线建成,并于2011年1月全线正式通车运营。

民航方面:

银川河东机场有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航班。

井田距银川河东机场约60km,经国道211线或经古窑子均可到达。

银星二号煤矿交通网络完善,交通十分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1-1-1。

1.1.2地形地貌

本区属半沙漠低丘陵地形。

位于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区内大多被沙丘掩盖,间有杂草固定,属低缓的半沙漠丘陵地貌单元;地形较为平坦,地势中东部稍低,地面海拔标高一般在+1320m左右,区内最高处位于井田西南角,标高约+1330m,最低处位于中东部附近,标高约+1305m,相对高差25m。

1.1.3地表水、气象及地震

本区属黄河水系,因地势平坦、干旱少雨,无常年地表径流,零星分布的数眼水井的水源均来自第四系浅层地下潜水,水量很小,昼夜涌水量仅有几立方米。

在东北部有雨季积水及潜水渗流汇集形成盐碱湖,水深0.1~0.5m,面积1.0×106m2,水位浅,水色微绿、无嗅无味、微浊,水质为咸、碱水。

该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典型的半干旱半沙漠大陆性气候。

气候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的特点。

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与日温差大为其特点。

日照期年平均为3004.8h。

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无霜期133~154天,约在5月中旬至9月底。

10月初上冻,次年3月解冻。

相对湿度为7.6~8.8%。

季风多集中在春秋两季,从当年10月至来年5月,长达7个月,最大风力达8级,一般为4~5级,平均风速为3.1m/s;多为北风及西北风,春秋两季时有沙尘暴天气。

宁夏是我国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较高的省区之一,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

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吴忠地震活动带东侧,地震震中多集中在黄河沿岸。

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则围绕灵武、吴忠附近迂回跳跃,呈一密集的“地震群”分布,该带历史上与近期地震的分布位置基本一致或比较接近,这表明至今构造活动一直在持续进行。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15g(灵武气象站),矿区地震裂度为Ⅶ度。

据国家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设计抗震规范》,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1.1.4水源条件及电源条件

经过絮凝沉淀过滤除盐消毒处理后的矿井排水可满足矿井用水需要。

建井期间的施工用水以及矿井的备用水源均可采用刘家沟水库作为供水水源,从太阳山水厂烟墩山至尚家圈输水干管就近接入取水。

在矿井西南侧有惠安堡110kV变电站,由五里坡220kV变电站2回路110kV电源供电,主变压器容量为(20+10)MVA。

在矿井北侧约30km有永利110kV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为2×63MVA,1回110kV电源引自灵武东330kV变电站,第2回110kV电源引自白芨滩110kV变电站。

在本矿井正北约18km有1座新建的马家滩110kV变电站。

2回110kV线路分别引自五里坡220kV变电站和盐池220kV变电站。

主变容量为(2×63MVA)。

已投运1×63MVA,并预留第3台主变扩建位置。

在本矿井西北约7.0km,金风煤田与贺家瑶煤田之间无煤带处新建1座强滩110kV变电站,设计终期规模2×63MVA,通过35kV线路就近为周边矿井供电。

该站已于2010年8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建成投运。

另外,宁夏电力部门在矿区附近规划在矿井东侧约15km处将建马家滩电厂,其装机容量为6×600MW,马家滩电厂规划以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至陕西靖边1000kV变电站。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层

井田全部被第四系(Q)黄土所覆盖,属隐伏式煤田。

根据钻孔揭露及区域资料,井田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

三叠系上统上田组(T3s);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中统直罗组(J2z)、上统安定组(J3a);白垩系下统宜君组(K1y);古近系渐新统清水营组(E3q)和第四系(Q)。

各地层简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上田组(T3s)

主要为黄绿、灰绿色厚层状粗粒砂岩,局部含杂色的泥质砾石,一般砾径1-2厘米,顶部往往含有铝土质,并有鲕粒结构。

局部见泥灰岩,并含有大量洖水瓣鲕类动物化石(如在枣泉矿区见到)该组地层全区分布,为延安组含煤岩系的沉积基底。

在井田的南部地带,有被风化剥蚀区;井田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58.73m,但未穿透。

据区域地质资料,该组地层一般厚为581m,其顶部为一古侵蚀面,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2)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

延安组地层为井田含煤岩系,地表未出露,是本次勘探的主要对象。

据钻孔揭露,延安组地层井田大部分布,在井田东北部地带,受构造影响,有风化剥蚀区;井田内最大厚度472.09m,平均厚度435.31m。

与下伏三叠系上田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延安组地层为一套河流~湖泊三角洲~内陆湖泊相沉积体系。

岩性主要由灰、灰白色长石石英各粒级砂岩、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和煤组成,底部为一套浅白或白色、局部黄色带红斑的粗粒砂岩或含砾粗粒砂岩。

(3)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

为延安组含煤地层的上覆地层,地表未出露。

据钻孔揭露,直罗组地层井田大部分布,在井田的东北部地带,受构造影响,有风化剥蚀区;井田揭露最大厚度540.17m,区域平均厚度约366.89m。

与下伏延安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直罗组地层属半干旱条件下的河流体系沉积物。

岩性下部为浅灰、灰绿色粉砂岩与石英长石粗、中、细粒砂岩互层,夹薄层黑色泥岩。

底部有厚度66.01~138.22m的粗粒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简称七里镇砂岩),假整合于含煤地层之上,是判断是否到含煤地层的标志层;中部以灰绿色及灰绿带紫斑的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夹薄层中粒砂岩;其底为一层灰白色粗砂岩;上部为土黄、绿色、绿带紫斑、紫红色带绿斑及紫红色、砖红色的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夹薄层长石石英中粒砂岩及泥岩。

(4)侏罗系上统安定组(J3a)

主要分布在井田的中、深部,区内大范围遭剥蚀。

地表未出露,井田内钻孔揭露最大厚度446.47m,区域上本组地层厚度约500m左右,与下伏直罗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安定组地层是半干旱条件下的河流体系沉积物。

岩性以棕红、棕紫色(俗称红层)粉砂岩、细粒砂岩及泥质岩为主,夹中、粗粒长石砂岩,含砾砂岩。

为一套干旱气候条件的三角洲、河流及湖滨相红色建造。

(5)古近系清水营组(E3q)

本组地层全区分布,在地表沟谷地带有出露,井田钻孔揭露最大厚度79.60m,平均厚度25.17m,据区域测绘填图资料及区域钻孔揭露,厚度一般30m左右。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岩性以紫红色砂质粘土、粉砂及砂砾石构成,下部一般为半胶结的砂岩及砂砾石层,具斜层理,局部有泥灰岩及石膏。

(6)第四系(Q)

遍布全井田,均为松散沉积物,厚度1.65~14.26m,平均厚度3.96m。

主要风积沙土及黄土,多呈沙丘,覆盖在各地层之,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井田地层特征详见表1.2.1

1.2.2构造

井田东北部是由积家井背斜分割的不对称两部分,两翼均较缓。

四周是由断层和露头煤分割的井田边界

1.2.3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征

1.2.3.1含煤地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延安组含煤岩系平均厚度435.31m,依据其沉积特征可将该组自下而上分为五个岩段:

(1)延安组第一段(Ⅰ)J2y1

第Ⅰ段由煤系底至14煤顶,平均厚96.53m,是煤系内重要的含煤段。

其岩性以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粉砂岩。

含煤5层(14、15、17、18、18下),其中18下煤层为井田内的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其它煤层皆不可采。

(2)延安组第二段(Ⅱ)J2y2

第Ⅱ段由14煤顶至10煤顶,平均厚度72.02m,主要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夹薄层粉砂岩,含可采煤3层(12、11、10)。

井田地层特征表1-2-1

(3)延安组第三段(Ⅲ)J2y3

第Ⅲ段由10煤顶至6煤顶,平均厚93.50m,以中细粒砂岩为主。

含薄煤4层(6、7、8、9),均不可采。

(4)延安组第四段(Ⅳ)J2y4

第Ⅳ段由6煤顶至3顶板,平均厚84.93m,以中粒砂岩为主,粉砂岩次之。

含可采煤层5层,即3、3下、4上、4、5煤。

(5)延安组第五段(Ⅴ)J2y5

第Ⅴ段平均厚88.33m,其岩性为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为主,深灰、灰黑色细粒砂岩、粉砂岩次之,含主要煤层为1煤。

除被冲刷外,全部可采。

1.2.3.2含煤性

井田内含煤地层属侏罗系延安组,地层最小厚度399.27m,最大厚度472.09m,平均厚度435.31m,含煤层最多30多层,平均总厚度19.96m,含煤系数为4.59%。

勘探报告将煤层编号调整为1~18下煤,自上而下依次为:

1、3、3下、4上、4、5、6、7、8、9、10、11、12、14、15、17、18、18下共18层。

本矿井设计为10煤,受构造影响,起伏较大,局部遭风化剥蚀较为严重。

表1-2-1

地层时代

代号

平均厚度(m)

岩石特征

新生界

第四系

Q

3.96

以风积沙土及黄土为主。

古近系

E3q

25.17

以紫红色砂质粘土、粉砂及砂砾石为主。

中生界

侏罗系

上统

安定组

J3a

500

以棕红、棕紫色(俗称红层)粉砂岩、细粒砂岩及泥质岩为主,夹中、粗粒长石砂岩,含砾砂岩。

中统

直罗组

J2z

366.89

上部为土黄、绿色、绿带紫斑、紫红色带绿斑及紫红色、砖红色的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夹薄层长石石英中粒砂岩及泥岩。

中部以灰绿色及灰绿带紫斑的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夹薄层中粒砂岩;其底为一层灰白色粗砂岩。

下部为浅灰、灰绿色粉砂岩与石英长石粗、中、细粒砂岩互层,夹薄层黑色泥岩。

底部有厚度66.01~138.22m的粗粒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简称七里镇砂岩),假整合于含煤地层之上,是判断是否到含煤地层的标志层。

延安组

J2y

435.31

主要为灰、灰白色长石石英各粒级砂岩、灰~灰黑色粉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和煤。

三叠系

上统

上田组

T3s

581

主要为黄绿、灰绿色厚层状粗粒砂岩,局部含杂色的泥质砾石。

10煤特征如下

10煤为中厚~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煤类单一,为不粘煤,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是主要全区可采煤层。

10煤位于延安组Ⅱ⒊亚旋回的顶部,剥蚀区外全部沉积,层位稳定;分布面积13.15km2,可采面积13.15km2,全区可采。

上距5煤底板21.58~167.76m,平均97.77m。

见煤点46个,煤层厚度3.77~4.31m,平均厚度4.11m,可采点46个,可采厚度3.77~4.31m,平均可采厚度4.11m;煤层厚度变化小,属厚煤层,无夹矸为简单煤层。

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其次为细粒砂岩和少量泥岩。

1.2.4水文地质特征、瓦斯、煤尘与自燃

1.2.4.1含水层组水文地质特征

井田含水层按岩性组合特征及地下水水力性质、埋藏条件等,结合马家滩矿区详勘资料,由上而下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含水层:

第四系、古近系砂岩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Ⅰ)、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砂岩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层(Ⅱ)、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上段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Ⅲ)、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下段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Ⅳ)。

(1)第四系及古近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组(Ⅰ)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

全区分布,厚度1.65~14.26m,平均3.96m。

含水层分为上下两个层段,上含水段以风积沙及沙土层为主,导水性较强,一般不含水,仅地形平坦低洼处含有少量潜水。

下含水段主要为上更新统马兰组(Q3m)孔隙潜水层,岩性以亚沙土、亚粘土为主,少量砾石层,厚度6~7m。

古近系含水段:

地层厚度4.95~79.60m,平均25.17m。

岩性以紫红色砂质粘土为主,局部地段夹有半固结的砂岩,底部为砂砾石层,其厚度5~9m,局部与基岩顶部风化带裂隙含水层组成一套复合含水层组,富水性强。

根据JⅤ04水文孔对第四系及古近系含水层组进行的抽水试验成果,含水层岩性主要为沙土、沙层及沙砾石层,厚度26.79m,静止水位标高1323.44m,最大降深20.90m,涌水量1.296l/s,平均单位涌水量q=0.00841l/s.m。

(2)侏罗系中统直罗组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层(Ⅱ)

本含水层属干旱条件下的河流沉积物。

主要分布于井田内西部及23勘探线以南,18~23勘探线一带背斜轴部,由于地层抬升大面积遭剥蚀缺失。

含水层厚度4.9~219.93m,平均厚度84.64m,积家井背斜轴部剥蚀区,含水层厚度较薄;属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层。

从地质剖面可见,含水层上下段之间有稳定的隔水层,岩性以粉砂岩为主,主要分布于“七里镇”粗粒砂岩上部,稳定分布,隔水性较好;当局部地段隔水层被剥蚀时,下段含水层直接与古近系底部砂、砾岩含水层直接接触,增强了含水层上下段之间的水力联系。

据本区抽水试验资料,北部2201-1号孔,含水层静水位+3.50m,标高+1311.08m,降深25.85m,涌水量3.24L/s,单位涌水量0.1253L/s·m,标准单位涌水量0.1244L/s·m,渗透系数0.1315m/d;南部2507-1号孔,含水层静水位13.80m,标高+1308.76m,降深9.57m,涌水量3.820L/s,单位涌水量0.3918L/s·m,标准单位涌水量0.4672L/s·m,渗透系数0.464m/d;地下水流向自北而南流动;其富水性变化规律表现为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地下水矿化度6.618~10.922g/L,水质类型为CL.SO4-Na型。

(3)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上段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Ⅲ)

主要由三角洲平原相组成,岩性以灰、灰白色粉~细粒砂岩为主,夹有砂泥岩互层,岩性较致密,钙、泥质胶结,坚硬、颗粒支撑。

含水层厚度24.93~239.82m,平均厚度133.23m,23勘探线以南,厚度一般大于100m,仅在积家井背斜轴部剥蚀外围,厚度有所减小。

该含水层为一复合含水层,各主要煤层顶板一般都有砂岩含水层,属层间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层,为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据本次勘探H2201-1钻孔抽水试验资料,含水层静水位2.30m,标高+1305.28m,降深15.36m,涌水量0.828L/s,单位涌水量0.0539L/s·m,标准单位涌水量0.0292L/s·m,渗透系数K=0.0248m/d,影响半径17.35m。

地下水矿化度37.15g/L,水质类型为CL.SO4-Na型。

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

(4)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下段砂岩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Ⅳ)

本含水组由三角洲平原相和河流冲积平原相组成。

含水层厚度19.40~75.93m,平均厚度45.88m,其厚度变化规律表现为;自积家井背斜轴部向两翼逐步增厚,南部大于北部。

含水层岩性以灰、深灰色中、粗砂岩为主,分选性、渗透性中等,局部地段裂隙发育,钻孔钻进时出现漏孔现象。

平面上,富水性自北而南逐渐减弱地下水自北而南富水性富水性略有增加。

1.2.4.2隔水层组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侏罗系为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较大,垂向上具明显的沉积旋回特征,岩性多为中细砂岩与粉砂岩、泥岩互层,特别是煤系地层各旋回上部多由泥岩、粉砂岩或砂泥岩互层组成,岩性致密,和煤层本身形成良好的隔水层,隔水层以低阻、高密度的粉砂岩、泥岩为主。

据统计较为稳定的隔水层有:

直罗组底部砂岩含水层顶板的粉砂岩、泥岩为主的隔水层;各主要煤层及其顶底板泥岩、粉砂岩组成的隔水层。

现将主要隔水层分述如下:

(1)古近系砂质粘土岩隔水层

全勘查区分布,岩性以紫红色砂质粘土、粉砂及砂砾石构成,部分地区有半胶结底砾石岩层。

隔水层层厚一般25m左右,厚度较稳定。

据井田北部马家滩矿区钻孔土工试验报告,古近系中上部粉土和粉砂粘类土含量普遍在25%以上,含水量在20%以内,天然抗压强度也极低,因此,其导水性与含水性很弱,且阻隔了第四系与基岩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构成井田含水层顶部隔水边界,阻隔了第四系与基岩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2)直罗组中部粉砂岩、泥岩隔水层

位于直罗组底部含水层顶,由于本组地层在背斜轴部抬升大面积遭剥蚀缺失,主要分布于井田内西部、南部。

岩性为浅灰、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厚度较大且分布较稳定,厚度约33m。

由于该隔水层透水性差,且处于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上部或导水裂隙带之上,故对阻隔松散层及基岩风化带潜水意义较大。

当部分地段该隔水层被剥蚀时,含水层上部隔水层由古近系红色粘土层所替代,从而导致直罗组下段砂岩裂隙孔隙含水层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补给条件差。

(3)延安组各段粉砂岩、泥岩隔水层

延安组煤系地层中,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较发育,主要表现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互层,局部为炭泥岩。

但一般厚度不大,连续稳定性差,属局部相对隔水层。

上段主要分布在1、3、5煤的顶底板。

下段主要分布在10、12、18煤的顶底板。

原始状态下,受煤层组煤泥岩隔水层影响,垂向上水力联系较弱;在断层发育,岩层倾角大的地段,或随着煤矿开采,矿山开采中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互相勾通,其顶底板隔水层隔水性能变差,仅在局部地段具隔水性。

(4)、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要件

井田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

其次为含水层之间的越流补给。

松散层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潜水面起伏与现代地形起伏基本一致,径流方向主要受地形控制,由高至低流动,局部受地形影响流向略有改变。

潜水多以渗流及潜流形式径流排泄于沟谷或汇聚于地形低洼地区形成的湿地,通过蒸发作用排泄。

由于古近系砂质粘土岩隔水层存在,仅极少部分潜水沿断层破碎带补给下伏基岩含水层。

据宁东矿区矿井涌水量调查,矿坑涌水量与大气降水的数量、性质及延续时间无关,说明基岩承压水含水层补给主要通过含水层之间越流及断层破碎带补给,极少量大气降水补给,大部分基岩含水层径流条件较差,地下水有利于储存不利于排泄,储水空间相对封闭,承压水补给微弱,水力坡度小,径流极为缓慢,横向上具不连续性,垂向上具分段性。

含水层深部由于水的交替能力差,迳流极为缓慢,甚至几乎不动,加之地层的非均一性,因而含水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水量小,富水性微弱。

1.2.4.3矿井涌水量预测

根据勘探报告对银星二号煤矿矿井的涌水量预算,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50m3/h,最大涌水量采用宁东煤矿最大矿井涌水量与正常涌水量1.2~1.5倍比值,即595m3/h。

由于矿区内沉积环境不同地段变化较大,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在不同深度,不同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建议在矿井设计及开采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断层导水性及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防止突水事故及其它安全事故的发生。

1.2.4.4瓦斯

煤层

瓦斯含量(ml/g可燃质)

自然瓦斯成分(%)

自然瓦斯分带

CO2

CH4

C2-4

N2

CO2

CH4

C2-4

10

0.03~0.07

0~0.05

0~微量

80.86~99.42

0.58~10.34

0~8.80

0

二氧化碳~氮气带

1.2.4.5煤尘

本井田煤的火焰长度一般大于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为80~95%,煤尘爆炸性指数为27.36~31.96,属有煤尘爆炸性危险的煤。

1.2.4.5煤的自燃倾向

本井田各煤层自燃倾向性为自燃~容易自燃。

本井田煤为不粘煤,变质程度低、挥发分高,特别是惰质组分高达50%左右,易吸氧氧化,使着火点降低引起煤的自燃。

宁东煤的自燃发火期为一个月。

地面煤堆、井下煤柱与封闭老巷的残留煤,经氧化均能引起自燃。

宁东地区各矿区许多煤矿都发生过井下自燃发火现象。

为防止煤的自燃,在井下应采取经常清理浮煤,老巷封闭,隔绝空气等办法防止煤的自燃,井上煤堆则采用泥皮封闭或盖土等办法防止煤的自燃。

1.2.5煤质

1.2.5.1物理性质

各可采煤层煤的颜色为黑色,条痕为褐黑色,弱沥青光泽为主,丝炭呈丝绢光泽,参差状、阶梯状、平坦状断口,内外生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被方解石充填,含少量黄铁矿结核和薄膜。

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10煤层真密度平均为1.50g/cm3,视密度平均为1.34g/cm3,

主要物理性质

结构

构造

宏观煤岩特征

颜色

条痕

光泽

断口

裂隙

煤岩成分

煤岩类型

黑色

褐黑色

弱沥青沥青

阶梯状参差状

内生裂隙较发育

条带状

层状

亮煤暗煤为主,夹镜煤

条带,含少量丝炭。

半亮型

半暗型

1.2.5.2煤的化学性质

其中原煤的平均水分为6.47(Mad)%,浮煤为6.48(Mad)%。

原煤的灰分9.48灰分Ad(%),浮煤的灰分3.87灰分Ad(%)脱灰率59.18%,为特低灰煤。

原煤的挥发分33.55Vdaf%,浮煤的挥发分32.47Vdaf%。

为中高挥发分煤

煤的元素分析

Cdaf

Hdaf

Ndaf

Odaf

原煤

76.36~79.96

3.27~4.70

1.07~1.27

15.8~17.54

77.94(11)

4.23(11)

1.17(5)

16.58(5)

浮煤

75.93~86.71

4.45~5.23

0.97~1.4

14.56~18.16

79.51(10)

4.62(10)

1.21(5)

15.73(5)

各种硫

原煤(%)

浮煤(%)

脱硫率(%)

原煤分级

全硫

各种硫

全硫

各种硫

St,d

Sp,d

So,d

Ss,d

St,d

Sp,d

So,d

Ss,d

36.92

低硫煤

0.65

0.02

0.52

0.28

0.41

0.01

0.12

0.32

10煤发热量及分级表

 

原煤(MJ/kg)

浮煤(MJ/kg)

原煤发热量

(Qgr,d)分级

干基高位发热量

(Qgr,d)

干基低位发热量

(Qnet,d)

干基高位发热量

(Qgr,d)

干基低位发热量

(Qnet,d)

23.61~30.64

22.82~29.74

28.98~31.25

28~30.33

高热值煤

28.19(36)

27.35(36)

30.34(21)

29.43(21)

当温度在850℃时,煤对二氧化碳的还原率平均为24.4%;当温度在950℃时,煤对二氧化碳的还原率平均为56.2%,当温度在1100℃时,煤对二氧化碳的还原率平均为88.3%。

本井田煤对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反应性,煤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