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第三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025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第三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第三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第三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第三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第三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第三节.docx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第三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第三节.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 第三节.docx

版地理同步新导学案鲁教必修3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单元第三节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说出区域发展的各个阶段,认识区域发展的自身规律。

2.分析“匹兹堡的发展过程”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独立查阅材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初期阶段

1.特点:

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人地关系

二、成长阶段

1.特点

2.人地关系:

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3.主要问题

判断

1.区域都是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发展与成长的。

(×)

2.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是在区域发展成长阶段初期出现的。

(×)

三、转型阶段

1.特点

2.人地关系:

人地矛盾加剧。

3.主要问题:

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4.发展要求:

调整区域产业,寻求新的发展。

四、再生阶段

1.特点:

区域又产生新的增长活力,区域经济复苏。

2.主要措施

(1)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

(2)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3)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3.人地关系:

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思考

 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和转型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案 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问题主要是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所以主要体现为生态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导致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衰败和萎缩;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问题主要是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

探究点一 初期阶段和成长阶段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匹兹堡最初只是个印第安人的小村镇,18世纪中叶,人们在该地发现了大型富铁矿和煤矿,钢铁工业随之兴起。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匹兹堡成为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被称为美国的“钢都”。

材料二 五大湖附近的工业分布图。

1.五大湖南部沿岸地区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其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 煤炭资源丰富;五大湖和运河廉价、便利的水运条件;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作用;欧洲殖民者的最早落脚点,开发较早,工业基础好。

2.图示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区域内的人地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域的成长阶段,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空间结构也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随着五大湖沿岸工业带的形成以及城市群的出现,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地价上涨,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案例分析——“钢都”匹兹堡

(1)初期阶段

(2)成长阶段

据西汉《史记》记载,当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区域。

据此材料并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回答1~2题。

1.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交通落后 ②水系稠密 ③地势低平 ④土质黏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这个时期,长江中下游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交通属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对种植业影响不大。

第2题,西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落后,区域发展缓慢,属初期阶段。

探究点二 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本土人口分布的变化图。

材料二 为了改变区域衰退的局面,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推出庞大的复兴计划。

积极进行环境整治,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东北部工业区又呈现繁荣景象。

很多大都市区都已经成功地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服务业中心,例如,底特律现已成为汽车工业研发中心。

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从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这座昔日的“没有屋顶的地狱”,如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医疗和计算机科技发展水平均已排在美国城市的前列,被誉为“知识城”。

1.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五大湖区人口曾大量外迁,其迁移的主要方向是_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人口迁移的原因。

答案 从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 美国东北部资源枯竭,经济衰退,失业率高,人们收入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生活质量下降。

而西部、南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优美;随着资源的开发、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填写框图,探究转型阶段区域衰落的主要原因和表现。

答案 ①资源枯竭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地价上涨

④劳动力价格提高 ⑤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工厂倒闭 ⑥高失业率 ⑦人口外迁

3.根据材料分析匹兹堡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经济得以重新崛起。

答案 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改善交通,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案例分析——“钢都”匹兹堡

(1)转型阶段

(2)再生阶段

图解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已从“国内行为”转向“国际行为”。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尤其是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工厂少了,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发达国家更多地把力量投向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时,原有生产体系中的空洞却远非高科技可以弥合,这也就是现在经济学界经常讨论的“产业空洞化”问题。

据此完成3~4题。

3.工厂大量外迁,出现“产业空洞化”,处于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4.下列关于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导致了资金、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

D.从某种意义上看,本质就是经济全球化过程的表现

答案 3.C 4.B

解析 第3题,工厂大量外迁,导致高失业率,人口减少,属于转型阶段的特点。

第4题,发达国家的工厂大量迁往发展中国家,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读“某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

2.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城市化发展初期,城市规模较小,彼此之间联系少,因此②出现最早,之后中心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是②③①④。

第2题,①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应以非农经济为主体,A错;②阶段各城市规模都较小,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B正确;③阶段只有少数城市之间有联系,因此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还未形成,C错;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符合区域城市发展的规律,区域处于平衡状态,D错。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经济界人士将天津滨海新区与深圳、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

据此完成3~5题。

3.三大极点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位置优势、政策优势

B.政策优势、历史基础

C.人才优势、资源优势

D.资源优势、位置优势

4.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正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一阶段(  )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5.制约天津滨海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答案 3.A 4.B 5.B

解析 第3题,“三大极点”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便于内引外联,地理位置重要;国家在不同时期开发三个区域,给予优惠政策扶持。

第4题,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正处于腾飞发展时期。

第5题,天津地区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

随着油田的开发,大庆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目前户籍人口已经达到290.5万。

(1)大庆从1959年第一口井喷油至1967年,石油产量增长________,属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

1967~1976年,石油产量________增长,此后石油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累计27个年头,属于区域发展的______阶段。

(2)大庆市经济结构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庆市经济结构有哪些突出问题?

(4)为改变结构性矛盾,大庆市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缓慢 初期 快速 成长

(2)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3)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产业结构很不合理。

(4)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培育“百姓经济”,以小补大;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养城等。

解析 第

(1)题,仔细读图,即可得出答案。

(2)题,大庆是在石油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工业城市。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

第(3)题,第三产业比重过小,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4)题,结合再生阶段产业调整措施内容回答。

(2018·重庆八中检测)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为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

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2.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C.利用高新技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

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哀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A错、C对。

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仍处在上升阶段,B错。

衰退期的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下降,D错。

第2题,停止开采资源的做法不符合实际,故D项不合理。

(2018·华东师大二附中月考)下图为“某城区发展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区由Ⅰ阶段到Ⅱ阶段的发展过程中(  )

①交通运输方式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③区域开放程度提高 ④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该城区企业间(  )

①产品联系紧密 ②技术协作密切 ③规模效应增强 ④竞争激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通过对比两图可知,②阶段虽然出现了高速公路,但运输方式仍属于公路运输,故交通运输方式没有增多,①错误;Ⅱ阶段企业数量增多,对区域环境必然会造成破坏,④错误。

第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不同企业之间没有产品联系,因此技术协作不密切,①②错。

该区域有相同企业在此集聚,造成企业间的竞争激烈,但也增强了企业间的规模效应,③④正确。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6.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B.b—c—a

C.c—a—bD.b—a—c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

第6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故正确的顺序是c—a—b。

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7~8题。

7.由上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8.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读图可以推断,该区域T0年人均工资水平低,说明经济水平低,工业基础差,A错。

T0~T1年剩余劳动力减少,就业增加,但不能表示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B错。

T1~T2年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成本增加,必然经历产业结构调整,C对。

T2年以后经济水平更高,工业生产更繁荣,D错。

第8题,甲、乙两类企业相比,甲类企业在该区域会更早被淘汰,A错。

甲类企业能够支付的工资水平低,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B对。

甲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C错。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高,D错。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10.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11.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 9.B 10.A 11.D

解析 第9题,家电组装企业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且图中工厂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可知影响家电组装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

第10题,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是因为其劳动力价格更低,但工厂数量远少于中国,是因为中国市场规模大。

第11题,家电组装厂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发展趋势就是向劳动力价格低的地区转移,我国家电产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1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 

(1)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化

(2)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过度开采,湿地遭到破坏。

(3)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迁移,并趋于集中;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合理规划交通和城市功能区等。

解析 根据区域发展的“双轮驱动”理论,工业化往往成为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②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促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培育了更加广阔的市场,集聚了更多的区位优势,社会协作条件不断改善,反过来吸引了更多企业的涌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由图可知,本地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当地的主导产业与煤炭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说明了工业化是推动当地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特征,以及图像信息,可以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进而提出该地区整治的主要措施。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枣庄地处鲁南,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从南部穿过,68.5千米的河道、35平方千米的流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枣庄是一个因采煤而兴起的城市,曾经为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做出过重大贡献。

但是,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与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

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焕然一新,现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

(1)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2)“作为一个老能源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型,面临着许多与类似地区相似的问题。

”试分析这些问题可能有哪些?

(3)近年来,枣庄已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要继续取得更大的发展,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案 

(1)枣庄的发展经历了初期、成长、转型、再生四个阶段。

(2)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结构偏重(工业),资源消耗过多,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

(3)继续发挥原有的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产业优势;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技术工艺,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搞好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解析 

(1)结合题干信息和区域发展的四个阶段回答。

(2)资源型区域发展到工业化阶段后期,会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污染等问题。

(3)区域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应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发展阶段

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