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327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docx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

2017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年级:

六年级科目:

音乐任课教师:

时间:

2017年2月

周次

时间

内容

课时

备注

预备周

2.18-2.22

校本培训

2.24-3.1

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集体舞

1

3.4-3.8

欣赏歌曲《亲爱的祖国像妈妈》;

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

3.11-3.15

欣赏合唱、学唱、演奏《欢乐颂》

1

3.18-3.22

音乐活动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小放风筝》

2

3.25-3.29

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说大话》

1

4.1-4.5

学唱歌曲《阳关三叠》欣赏《阳关三叠》

欣赏、学唱《渔舟唱晚》

2

清明1天

4.8-4.12

欣赏《梅花三弄》

1

4.15-4.19

学唱歌曲《举杯祝福》

欣赏、简答学唱《嘎达梅林》

2

4.22-4.26

欣赏、简答学唱《上去高山望平川》

1

4.29-5.3

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音乐活动《爱我中华》

2

五一3天

十一

5.6-5.10

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学唱歌曲《杜鹃花》

1

十二

5.13-5.17

学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活动《色彩斑斓的歌剧艺术》、《卡门序曲》

2

十三

5.20-5.24

欣赏《街头少年》、

1

十四

5.27-5.31

欣赏《回忆》

欣赏《远航——序曲》欣赏《老友进行曲》

2

十五

6.3-6.7

学唱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1

十六

6.10-6.14

欣赏《告别时刻》

唱歌《同一首歌》;

2

端午1天

十七

6.17-6.21

十八

6.24-6.28

期末考试

十九

7.1-7.5

二十

7.8-7.12

 

教材分析表

2016年—2017年第二学期科目:

音乐

年级:

六年级教师:

学生知识

现状分析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齐唱,合唱;有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歌唱时间中逐步掌握和运用;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能参与简单节奏,旋律的创编表现;学习课堂小乐器竖笛的积极性高,有一部分学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分析歌曲段落与歌曲的再设计能力弱。

教材的

教学重点

教材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展示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重视音乐教学活动。

全册教材

编写特点

教材按人文主题单元的体例编写,强调音乐学科的人文属性,有鲜明的时代感与民族性;内容紧密围绕“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选材宽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突出了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各类型教材的教学要求

分析

经过精心设计、编排、被合理、巧妙地分布到各个单元中去,远来处于“显性”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转入“隐形”,有机地渗透在音乐活动中。

扩展了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有意识地加强了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有利于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培养。

改进教学

具体措施

1、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2、加强小乐器进课堂的训练,能基本完成课本歌曲。

3、加强音乐知识在歌曲中的运用和表现。

4、拓宽音乐视野,了解更多更好的优秀歌曲和乐曲。

5、对于处在变声期的学生,要介绍一些嗓音保护的常识,解除顾虑,在歌唱是适当减少练唱的时间。

总课时

分配说明

本学期实授课16周,双周三课时,共计24节课,按计划授课。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单元总要求:

通过欣赏、演唱几首爱心题材的歌曲,启迪学生理解“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道理,窘爱与学生要关爱他人,关心和谐社会的建设。

能划分歌曲的段落;继续培养合唱能力和演奏能力。

具体要求:

1、歌颂爱心、培育爱心,关注入类团结。

2、学习划分歌曲段落.并通过歌声表现乐段之间的情绪对比。

3、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学习他勇于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意志,背唱《欢乐颂》。

4、在各项音乐活动中渗透器乐教学。

单元重点:

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育爱心,并通过歌声表现出来。

单元难点:

演唱合唱歌曲时音高准确、声部和谐。

教材分析:

1、唱歌《爱的奉献》

这首歌曲在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次演唱。

歌曲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帮助当小保姆的姑娘战胜病魔的动人故事,但歌词并设有具体地讲述情节,面是概括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词句,发人深省。

歌曲分为两个情绪不同的乐段(在课本中称“段落”)。

第一乐段16小节,音乐是叙述性的,优美而深情;第二乐段10小节,音乐是呼唤性的,在较高的音区进行,是激动的倾诉,这也正是歌曲的主题所在,听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第一乐段的旋律在较低的音区迂回,演唱时要注意声音不要太压,太低沉,要用深情的语气来唱,音量也可弱些;第二乐段旋律大多在学生的高音区,要防止声音太直,大喊,仍应保持明亮而柔和的音色,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示范和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多次欣赏韦唯演唱的录音,以加深印象,但要防止学生过多地模仿,以免噪音受损,仍应保持纯真的童声。

2、欣赏《欢乐颂》

教科书呈现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

贝多芬以极其简练的手法(几乎只用1、2、3、4、5五个音和一种音符——四分音符)就营造出如此庄严、宏伟的效果。

这首歌曲已经传遍了全球,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消除隔闽,消除战争,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

《欢乐颂》所唱响的主题,在今天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教科书有四幅照片,简略地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及其作品,教学时可适当再增添一些内容,尤其要突出贝多芬顽强地同命运作斗争的精神。

3.欣赏《爰星满天》

歌曲《爱星满天》用童话般的词句渲染了“爱心满天”的美好情感。

这不是一首说理性和叙事性的歌曲,而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因此在欣赏或演唱时应重在唱情,而不必去仔细解释分析歌词的具体内容。

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但与《爱的奉献》不同的是前后两个乐段在情绪上的对比不很强烈,主要是调性上的对比(第二乐段转入下属调后再转回原调)。

全曲都是比较深情、柔和。

舒展的。

歌曲的节奏比较丰富,“XXX”、“XXX”、“XXX”等欣赏时应该指点。

4.唱歌《歌声与微笑》

这首歌曲早已家喻户晓,流传甚广。

歌词诗情画意,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情感。

歌曲旋律流畅,易于传唱。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旋律大多相同,因此也是读谱的好教材。

这首歌曲的音域比较宽.用D调演唱时会感到低音下不来、高音上不去,应作一些必要的声音训练.使学生能松弛地唱出较低的音、圆润地、自然的唱出较高的音。

这首歌曲很适合作为集体舞的伴奏音乐。

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智慧共同创编动作简便,情绪热烈的集体舞。

第1周(2.24—3.1)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没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合唱时声音优美、声部和谐。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珍惜中学时期的幸福生活,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2、合唱时声音优美、声部和谐。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

小保姆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她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

从此,“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唱遍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

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傲.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二.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

(师生共同讨沦)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同,“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

这首歌虽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4)学生共同学唱合唱第二声部的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5)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重点要求学生的声音:

A、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

B、四拍的长音要唱足时值。

(6)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7)重点学习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8)二声部合唱。

分组合作,男女生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9)随音乐伴奏练习歌曲。

三、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2周(3.4——3.8)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2、吹奏、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理解“爱心漫天”的美好情感。

2、感受歌曲深情、柔和、舒展的情绪,感受调性上的对比。

3、在学跳集体舞过程中秩序井然,大方活泼、热情参与。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深情、柔和、舒展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调性上的对比。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关于“爱心”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复听歌曲《爱星满天》。

(5)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教师指导)

(6)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三、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1、用课堂小乐器竖笛吹奏歌曲旋律。

2、创编简单的集体舞。

(1)教师讲解创编集体舞(动作)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要求人人参与。

(2)自己创编集体舞动作(每小组10人左右)。

(3))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共同表演集体舞。

3、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

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

2、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难点:

划分歌曲乐段,能表现不同乐段的情绪。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唱歌曲

(1)教师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让学生理解歌曲创作用意。

(2)听歌曲《爱的奉献》范唱录音。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6)随录音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

(7)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注意。

“啊”的时值(应是六拍),教师用指挥动作提示。

(8)学生演唱时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

(9)教师辅导学生多次对比练习,防止学生混淆。

(10)学唱尾声部分(即四个“啊”。

处)教师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1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

(12)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出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13)随音乐连起来唱几遍。

三、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3周(3.11——3.15)

教学内容:

1.欣赏合唱《欢乐颂》

2.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

3、学唱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2.初步熟悉《欢乐颂》的音调,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3、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教学重点:

熟悉《欢乐颂》的音调,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教学难点:

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

让学生从教科书中的四幅照片中简略地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其作品。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

《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2、欣赏合唱《欢乐颂》

(1)学生朗读歌词后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2)复听合唱《欢乐颂》。

3、器乐演奏

(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

(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

(3)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第二声部的旋律。

(4)录音带伴奏,学生背唱歌曲《欢乐颂》第一声部。

4、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很多,有关他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更多的了解贝多芬。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学曲艺

单元要求:

1、在演唱具有曲艺音乐风格的歌曲中能模仿说唱音乐的语调特点,提高咬字吐字是能力。

2、接触多种曲艺形式,对曲艺音乐产生初步兴趣。

3.在音乐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组织能力。

单元重点:

使学生知道曲艺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宝贵财富,启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棒,通过听唱,模唱学会几段曲艺的唱腔。

在各项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开朗、乐观的性格并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单元难点:

演唱中掌握曲艺音乐的韵味。

教材分析:

1.歌曲《说演弹唱》

这是一首具有曲艺音乐风格的歌曲,与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的《曲苑杂谈》主题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弹、唱四个字概括了曲艺(说唱)艺术的特点,其唱腔最大的特点就是依字行腔,唱和说融成一体,听者一听就明白.不会有听不清歌词的情况发生。

这首歌曲的音调也是这样,完全按词句的抑扬顿挫和文字的四声行腔,其中滑音和波音的运用都与文字的四声有关。

歌曲唱起来十分顺口,歌词极易表达清楚。

曲艺音乐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地方性,由于曲艺音乐与语言紧密结合.而各地坛语言的腔调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风格。

富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曲艺音乐.所以,不会有抽象的、统一的曲艺音乐。

这首歌曲的风格与京韵大鼓相似.其中有大幅度的跳进和京韵打鼓中惯用的四度上行跳进音程形成高亢明亮。

飘逸潇洒的风格。

歌词写得十分简练.说、演.弹,唱足曲艺的表现形式。

2.京韵大鼓《重整山河待后生》

这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是一首富有京韵大鼓风格的创作歌曲,用京韵大鼓的曲牌编写而成.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音乐悲壮高亢、淋漓酣畅.既唱出了在日寇铁蹄下中国人民的苦难,又唱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甘沦落、勇于反抗的民族精神。

剧中原唱由著名艺术家骆玉笙演唱。

全曲高低跌宕起伏,各句唱腔都与歌词的意境密切配合,如“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的低回深情和“重整河山待后生”的高昂挺拔。

歌曲的词、字其行腔均与语调四声相吻合.是地地道道的曲艺音乐。

3.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这是—首根据“丽调”改编的弹词开篇,全曲可分四个段落,前两句是第一段落,表现了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富有浪漫色彩的“杨”“柳”直上重霄九的形象。

第二段是叙事性是。

第三段是描绘月中嫦娥轻易的舞姿,曲调婉转优美。

第四段是高潮部分,月中嫦娥、吴刚闻听“杨”“柳”在人间的壮烈故事,不禁泪飞如泉涌,音乐亦激扬起伏,推向了全歌的最高点,此时激情与柔美有机地融为一体,如最后一个“雨”字,既有苏州评弹的秀美而又不失澎湃的激情。

4、太平歌词《说大话》

歌词形成于清代初叶,流行于京津地区。

演唱者手持竹板两块,敲打出轻音、重音和连环点作为伴奏,其内容有民间传统故事和警世规善。

由于唱腔极为口语化,因此常被相声演员引进,如相声大师侯宝林,也经常唱太平歌词,其唱腔委婉跌岩,韵味浓郁。

《说大话》是一个名段,又名《蛐蛐斗公鸡》.说的是蛐蛐和蛔蛔相互吹牛说大话,结果都喂了大公鸡.意为讽刺吹牛说大话的人必无好下场。

除了课本上的外.还有一个版本也广为流传:

太平歌词——蛐蛐斗公鸡

闲来无事出城西,看见蛐蛐与蝈蝈吹牛皮。

蝈蝈说我在南京吃了两棵大柳树,蛐蛐说我在北京吃了两捆芦苇席。

蛔蝈说我在西京吃了两匹枣红马,蛐蛐说我在东京吃了两匹大叫驴。

正在两个蠢货吹大话,从正南来了芦花大公鸡。

那公鸡张开翅膀拄前跑,一伸脖子把蝈蝈吃到肚子里。

蛐蛐一见生了气,骂声芦花大公鸡。

在前天你吃了我的亲娘舅,昨天你又吃了我二姨,我跟蝈蝈是好朋友,它老实巴交没惹你。

四两棉花你坊一纺,蛐蛐我不是好惹的,今天我跟你拼到底,咱蛐爷斗斗你大公鸡,它伸了伸腿瞪瞪眼,乍了乍翅膀捋了捋须。

一个穿箭上了去,一赌气也喂了大公鸡。

第4周(3.18——3.22)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对他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初步体验其独特的韵味。

教学难点:

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我国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我国的曲艺种类可真多啊,大约有两百多种,大多是又说又唱,但也有的只唱不说甚至只说不唱(如相声.快板)的,一般一人演唱,也有三至五人共同演唱的。

曲艺的品种有弹词、鼓词、琴书。

道情、走唱等。

一般都由演员自己操琴或击鼓伴奏。

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有时甚至是使人一听就明白,曲艺大多用当地方言演唱.因而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伴奏乐器简便,演员乐器不离手,最多有三五个人共同参与伴奏,因而演出灵便,易于深入群众,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二、音乐活动

了解更多的曲艺形式,让学生说一说。

(福建南音、山东琴书、相声、太平歌词等)

三、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同学们能否说歌词中“说不尽”“演不完”“弹不绝”“唱不够”的内容。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这首歌曲与一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学生:

我们知道有一种歌曲叫“戏歌”,这首歌曲大概可称为“曲艺歌”了)是的,这首歌音调与歌词结合特别紧密,似唱似说,富有京韵大鼓的韵昧,我们在学唱时应注意模仿,努力将这种韵味唱出来。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将每个字都吐得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再次欣赏唱歌曲《说演弹唱》,加深印象。

(7)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提示。

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欣赏:

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2、简单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轻声模唱《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2、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难点:

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京韵大鼓的曲艺特点。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

这部电视剧是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形象地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扣反抗斗争,这首主题歌在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由京韵大鼓大师骆五笙(1914—2002)演唱,她唱得好极了,据说在录音的时候.在场的人都感动得哭了。

二、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听录音,初次了解音乐特点。

(2)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课本中骆玉笙演唱时的照片和旁边的文字说明,她左手持的是檀板,右手持鼓槌,前面架子有一面小鼓,演唱时击檀板和击鼓,另有三四人用琵琶、三弦等伴奏,十分动听。

(3)再次欣赏,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三、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

学唱这个唱段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独特的韵味及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

四、欣赏:

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四川清音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乡各地,已有200多年历史。

由于演唱时演员自弹琵琶或月琴,故又被称为“唱月琴”“唱琵琶”,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

传统的方式为坐唱,自进入剧场后改为站唱,演员不奏月琴或琵琶,改以击鼓,打板演唱.由小乐队伴奏,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行腔轻巧灵活、细腻生动,常用连续的顿音,这也形成了四川清音独特的艺术风格。

1、今天欣赏的《小放风筝》就具有典型的江苏南部民歌的特点。

2、教师播放录音两遍。

3、让学生感受四川清音《小放风筝》唱腔婉转、灵巧、细腻的特点。

4、学生欣赏后简单谈感受。

5、学生哼唱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五、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曲艺.正如不少同学所说的那样“既新鲜.又亲切”,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宝藏真是丰富啊!

下几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走近曲艺,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第5周(3.25——3.29)

教学内容:

1、欣赏:

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2、欣赏:

大平歌词选段《说大话》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大平歌词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欣赏能说出各种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大平歌词等曲艺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说出各种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次欣赏他的曲艺音乐品种。

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几首来欣赏。

二、欣赏:

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苏州弹词又称评弹,流行于江苏南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市和上海、浙江北部,苏州方言说唱,演员手持琵琶或三弦边弹边唱、通常不需其他人员参与伴奏,评弹的曲调虽较柔美婉转,但也不乏高亢和激扬。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为毛主席诗词谱曲的弹词开篇,歌词有八句,每两句为一个段落,音乐情绪各不相同。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

1、教师简单讲解。

2、学生听录音一遍。

师生讨论:

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悲痛表现了“杨”“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