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300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模拟第二次测试理综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受体蛋白一定位于细胞膜上

B.细胞中的RNA具有催化、物质转运及控制生物性状等多种功能

C.在寒冷的冬季,农作物细胞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大

D.脂质中的磷脂和动物细胞中的胆固醇都能参与细胞膜的构成

【答案】D

【解析】激素是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之一,性激素的受体蛋白位于细胞内,A错误;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少数是RNA,在翻译过程中,tRNA运载氨基酸,DNA控制生物性状,B错误;在寒冷的冬季,农作物细胞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减小,C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正确。

2.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紫色区域逐渐缩小,该区域颜色逐渐变深

C.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

D.该实验不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是由于该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B

【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现紫色。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因不断失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紫色区域逐渐缩小,该区域颜色逐渐变深,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错误,B正确;因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实验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该实验不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是由于该类细胞的细胞液无色,不易观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D错误。

3.下列关于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变化

B.下丘脑可作为效应器分泌和释放抗利尿激素

C.下丘脑可作为效应器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下丘脑中有参与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答案】B

4.分泌蛋白Shh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Shh基因控制合成,固醇类复合物是该基因转录所必需的。

分泌蛋白Shh合成后并没有生物活性,只有在切除C末端的一部分氨基酸后,剩下的N末端片段才有活性。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胆固醇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

B.分泌蛋白Shh发挥作用依赖于蛋白酶的修饰、加工

C.固醇类复合物通过控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来影响分泌蛋白Shh的合成

D.某患者体内缺乏分泌蛋白Shh可能与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关

【答案】C

【解析】由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Shh基因控制合成的分泌蛋白Shh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固醇类复合物是该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可见,胆固醇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固醇类复合物通过调控转录过程来影响分泌蛋白Shh的合成,A正确,C错误;分泌蛋白Shh合成后并没有生物活性,只有在切除C末端的一部分氨基酸后,剩下的N末端片段才有活性,说明分泌蛋白Shh发挥作用依赖于蛋白酶的修饰、加工,B正确;某患者体内缺乏分泌蛋白Shh,可能与7号染色体上的Shh基因所在的片段缺失有关,即与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关,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能否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由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Shh基因控制合成的分泌蛋白Shh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固醇类复合物是该基因转录所必需的”和“分泌蛋白Shh合成后,只有在切除C末端的一部分氨基酸后,剩下的N末端片段才有活性”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基因的表达、染色体变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发散思维,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5.研究人员对某草原上啮齿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连续8年的定点监测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02—2009年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的捕获量比例(%)

鼠种

样地

均值

禁牧区

轮牧区

过牧区

子午沙鼠

37.66

39.22

20.70

32.53

三趾跳鼠

29.48

29.69

29.24

29.47

五趾跳鼠

7.96

9.88

26.52

14.79

阿拉善黄鼠

4.75

4.59

9.10

6.15

黑线仓鼠

5.15

1.07

1.38

2.53

小毛足鼠

14.94

14.12

9.52

12.86

长爪沙鼠

0.05

1.00

3.34

1.46

短耳仓鼠

0.00

0.43

0.20

0.21

(禁牧区:

禁牧8年以上。

轮牧区:

草地采取围栏轮牧。

过牧区:

常年不断过度放牧)

A.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

C.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没有影响

D.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

【答案】C

【解析】表中信息显示:

同种动物在不同样地中的捕获量不同,说明自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A正确;啮齿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B正确;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的优势种有影响,C错误;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消失,D正确。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的表达是人患遗传病的根本原因

B.调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

C.画遗传系谱图是确定某些遗传病遗传方式的有效方法之一

D.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遗传病

【答案】A

【解析】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人患遗传病的根本原因,A错误;调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B正确;画遗传系谱图,依据亲子代的表现型,可确定某些遗传病的遗传方式,C正确;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可以在早期发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四膜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易在实验室里培养,常作为实验生物学所使用的模式生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膜虫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细胞中拥有大核和小核两个细胞核,小核是“生殖核”,为有性繁殖的后代保存遗传信息。

大核是“体细胞核”,不进行有丝分裂,可以通过二分裂将其中的DNA分配到不同的子细胞中。

①在实验中,缺失小核的四膜虫常导致繁殖失败,从其自身结构分析,导致繁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②细胞分裂时,在大核中能不能观察到纺锤体?

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四膜虫的核糖体RNA(rRNA)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①与双链DNA分子不同,RNA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膜虫的rRNA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rRNA转录后,先剪切下左、右两侧的部分外显子,然后通过__________(填化学键名称)将两段外显子连接,形成环状含子。

【答案】

(1).缺失小核的四膜虫不能为后代保存遗传信息

(2).不能(3).纺锤体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大核不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出现纺锤体(4).A—U(或U—A)(5).核糖核苷酸(6).磷酸二酯键

【解析】试题分析:

解答

(1)题,需以题意“为有性繁殖的后代保存遗传信息的小核是‘生殖核’,不进行有丝分裂的大核是‘体细胞核’”为切入点,联系有丝分裂的知识对各问题进行解答。

解答

(2)题,需明确DNA和RNA的化学组成、结构,进而从图示中提取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①小核是“生殖核”,为有性繁殖的后代保存遗传信息,因此缺失小核的四膜虫不能为后代保存遗传信息,常导致繁殖失败。

②纺锤体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大核是“体细胞核”,不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出现纺锤体,因此细胞分裂时,在大核中能不能观察到纺锤体。

8.人体运动过程中,为骨骼肌提供能量的系统包括三个:

一是ATP—CP供能系统,由ATP和CP(磷酸肌酸)以水解分子内高能磷酸键的方式供能;二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由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生成乳酸,并合成ATP供能;三是有氧供能系统,由糖类、脂肪及蛋白质等能源物质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通过有氧分解合成ATP供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TP-CP供能系统具有快速供能,但持续供能时间较短,在供能过程中,细胞内CP含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糖酵解供能时,细胞产生的乳酸进人血液会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

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

(3)下图表示1500m专项运动中某运动员各阶段的实际需氧量的测量结果,下表表示1500m专项运动中运动员各阶段理论需氧量。

表1500m专项运动各阶段理论需氧量计算结果(mL/kg)

阶段

100

300

500

700

900

1100

1300

1500

专项理论需氧量

平均值

16.44

32.39

31.69

31.65

31.13

31.50

31.54

32.16

238.49

①1500m专项运动中,前100m为骨骼肌供能的系统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00m之后实际摄氧量趋于稳定,此时骨骼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假设骨骼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原料为葡萄糖)产生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运动专家建议,中长跑运动员需同时加强有氧能力训练和无氧能力训练,试解释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P含量迅速减少

(2).不会(3).血浆中存在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的缓冲物质(4).ATP—CP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5).H20、C02和乳酸(6).中长跑运动需要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共同发挥作用

【解析】试题分析:

理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由题意并以“曲线图和表格”呈现的信息为切入点,明辨专项运动各阶段理论需氧量和实际摄氧量的差异,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ATP-CP供能系统在供能过程中,CP(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迅速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因此CP含量迅速减少。

(2)由于血浆中存在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的缓冲物质,所以糖酵解供能时,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

(3)①曲线图显示:

前100m的实际摄氧量极少,据此可推知:

此时为骨骼肌供能的系统主要为ATP—CP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

300m之后实际摄氧量趋于稳定,但略低于专项理论需氧量,说明此时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共同发挥作用,因此骨骼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假设骨骼肌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原料为葡萄糖)产生的终产物是H20、C02和乳酸。

②综上分析可知,中长跑运动需要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共同发挥作用,所以中长跑运动员需同时加强有氧能力训练和无氧能力训练。

【点睛】①磷酸肌酸是动物肌肉中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高能磷酸基的暂时贮存形式,在ATP消耗过多时,会发生“ADP十磷酸肌酸

ATP+肌酸”反应,实现能量的迅速转移及供应。

②判断专项运动不同阶段的供能系统,其依据是实际摄氧量,并将其与专项理论需氧量对比。

9.某地农村利用水葫芦生态池污水处理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净化,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__(填“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或“有毒污染物”)。

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

(2)生态池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3)生态池作为具有观赏性的景观,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光、休闲,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4)运行过程中必须及时清除枯死的水葫芦,以防止其腐烂下沉,____________并造成对下一年的潜在危害,同时要避免水葫芦外逃,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机污染物

(2).氮、磷(或“N、P”)(3).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提供养料(4).直接(5).污染水体(6).外逃的水葫芦破坏生态池外的水生生态系统

【解析】试题分析:

梳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解者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

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是氮、磷(或“N、P”)。

(2)生态池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分解者,其主要作用是:

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提供养料。

(3)生态池作为具有观赏性的景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枯死的水葫芦腐烂下沉会污染水体,外逃的水葫芦会破坏生态池外的水生生态系统,因此运行过程中必须及时清除枯死的水葫芦,同时要避免水葫芦外逃。

10.某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二倍体植株,其花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

某紫花雄株P与某紫花雌株Q杂交,F1植株中紫花:

白花=3: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二倍体植株的花色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若某基因型为Aa的杂合植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出现了基因A和a的分离,其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或____________。

(3)根据F1植株中紫花:

白花=3:

1,某同学认为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你对该同学的结论做出评价,并说出你的结论和得出结论的依据:

①你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得出结论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紫花

(2).基因突变(3).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4).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5).如果F1雄株和雌株中均为紫花:

白花=3:

1,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F1中雌株均为紫花、雄株中紫花:

白花=1:

1,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果F1中雄株均为紫花、雌株中紫花:

白花=1:

1,则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解析】

(1)某紫花雄株P与某紫花雌株Q杂交,F1中出现了白花植株,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

(2)正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所形成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相同,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不会出现等位基因A和a的分离现象,若出现了A和a的分离,则其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3)F1植株中紫花∶白花=3∶1,控制花色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有3种可能:

①位于常染色体上,此时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F1雄株和雌株中均为紫花∶白花=3∶1。

②只位于X染色体上,此时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F1雌株均为紫花,F1雄株中紫花∶白花=1∶1。

③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此时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AYa或XaYA,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XAXa∶XAYa∶XaYa=1∶1∶1∶1或XAXa∶XaXa∶XAYA∶XaYA=1∶1∶1∶1,F1雌株均为紫花、F1雄株中紫花∶白花=1∶1或F1雄株均为紫花,F1雌株中紫花∶白花=1∶1。

综上分析,该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11.杨梅果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养生价值,下图为生产杨梅果酒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果酒常用的菌种是____________,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_____。

(2)为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和出汁率,步骤②常添加的酶是____________,步骤④常往果汁中加入一定的蔗糖,控制总糖含量在18%〜24%,加入蔗糖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

(3)发酵前常往果汁中添加一定量的偏重亚硫酸钾,一方面可以起到调整果汁pH的作用,同时还能缓慢释放出SO2,对原料和成品起____________作用,但偏重亚硫酸钾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____________,从而影响发酵过程。

(4)工业生产中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酵母菌

(2).18〜25℃(3).果胶酶(4).为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提供原料、提高果酒的产量和口味(5).杀菌(6).抑制酵母菌的生长(7).酸性条件下,酒精可与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解析】试题分析:

熟记并理解果酒制作的原理、实验操作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果胶酶的作用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

(1)生产果酒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2)果胶酶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从而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可见,为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和出汁率,步骤②常添加的酶是果胶酶。

步骤④为酒精发酵,往果汁中加入蔗糖的主要目的是:

为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提供原料、提高果酒的产量和口味。

(3)发酵前常往果汁中添加一定量的偏重亚硫酸钾,一方面可以起到调整果汁pH的作用,同时还能缓慢释放出SO2,对原料和成品起杀菌作用,但偏重亚硫酸钾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从而影响发酵过程。

(4)工业生产中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的原理是:

酸性条件下,酒精可与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12.美国科学家从乙肝病毒中提取出相关抗原基因,并将其植入土豆,从而培育出了含乙肝疫苗的转基因土豆,主要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限制酶识别的DNA序列均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获取抗原基因和切割质粒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Ⅰ中会不会发生抗原基因或质粒的自我环化?

________。

理由是_。

(3)操作Ⅲ是对受体细胞进行筛选的过程,在所用培养基中需添加适量的卡那霉素,原因是__。

(4)操作Ⅳ采用的是____________技术,该过程所用培养基中必须添加的植物激素是_。

【答案】

(1).PstⅠ和EcoRⅠ

(2).不会(3).在获取抗原基因和切割质粒时用了PstⅠ和EcoRⅠ两种酶,切割后得到的抗原基因及质粒两端分别具有不同的黏性末端(4).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可以筛选出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5).植物组织培养(6).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熟记并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其原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依据图示中限制酶切割位点的位置等信息并结合问题情境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图中抗原基因(目的基因)左侧含有PstⅠ的酶切位点,右侧含有EcoRⅠ的酶切位点,这两个酶切位点也存在于质粒上,因此在获取抗原基因和切割质粒时,应选用的限制酶是PstⅠ和EcoRⅠ。

(2)操作Ⅰ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由于在获取抗原基因和切割质粒时用了PstⅠ和EcoRⅠ两种酶,切割后得到的抗原基因及质粒两端分别具有不同的黏性末端,所以在操作Ⅰ中不会发生抗原基因或质粒的自我环化。

(3)构建的重组质粒上含有抗卡那霉素基因(标记基因),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能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可见,在对受体细胞进行筛选的操作Ⅲ过程,在所用培养基中需添加适量的卡那霉素的原因是:

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可以筛选出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4)欲将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植物受体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物,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可见,操作Ⅳ采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过程所用培养基中必须添加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点睛】疑难点拨:

①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所需要的基因,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即鉴别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因此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选用限制酶的依据是不能破坏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

②基因工程的操作环境是生物体外,处于离体状态的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受体细胞,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将其培育成转基因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