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243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docx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docx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及排版

三十一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

1、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铝的利用要晚得多。

2、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特点:

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对比:

合金硬度变大、熔点变低、耐腐蚀性更好。

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一些金属的特性:

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铜、铝等大多数金属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

4、金属材料共同的物理性质:

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能展成薄片、能拉成丝)等共同的物理性质。

5、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是物质的性质,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还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响。

5、金属之最:

(1)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6、重要的合金:

⑴生铁和钢都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生铁含碳量2%-4.3%,钢含碳量0.03%-2%。

不锈钢是含铬、镍的钢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

⑵钛合金由于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强、机械性能好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金属材料。

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1、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能与氧气反应。

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如2Cu+O22CuO,“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1+化合物2=新单质1+新化合物2;用字母表示A+BC==B+AC(置换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H2+CuO△Cu+H2O(是置换反应);CO+CuO△Cu+CO2(不是置换反应,反应物没有单质。

3、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⑴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⑵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氢元素,不是氢气)(不可用浓硫酸、硝酸)(除K、Ca、Na外,因为K、Ca、Na太活泼,能与水先反应);

⑶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K、Ca、Na外,因为K、Ca、Na太活泼,能与水先反应)

3、准备知识:

关于金属离子溶液的颜色。

⑴凡有铁离子Fe3+溶液为黄色

⑵凡有亚铁离子Fe2+溶液为浅绿色,如:

FeCl2溶液、FeSO4溶液为浅绿色

⑶凡有铜离子Cu2+溶液为蓝色,如:

CuCl2溶液、CuSO4溶液为蓝色

(4)其他离子无色,如Ag+、Zn2+、Mg2+无色。

例AgNO3溶液、ZnCl2溶液、MgCl2溶液为无色。

4、金属的化学性质

⑴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能即4Al+3O2==2Al2O3。

⑵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条件:

“金属,要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前面的金属。

酸,只能是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

浓硫酸、硝酸。

因为浓硫酸、硝酸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即金属+酸→盐+H2↑

(H前)(HCl和稀H2SO4)

例:

铁和稀硫酸能反应Fe+H2SO4=FeSO4+H2↑,现象:

铁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注意:

铜(Cu)与盐酸或稀硫酸不能反应,因为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

⑶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金属,条件:

“金属,前换后,盐可溶”。

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

“前换后,盐可溶”)

例:

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反应: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现象:

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注意:

铜与硝酸银溶液能反应:

Cu+2AgNO3=Cu(NO3)2+2Ag,铁和硫酸锌溶液不能反应原因铁不如锌活泼;铜与氯化银不能反应原因是氯化银不溶于水。

⑷铁与稀酸或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时(置换反应),只生成+2价的亚铁盐。

如:

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氯化亚铁)+H2↑

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硫酸亚铁)+H2↑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硫酸亚铁)+Cu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铁的冶炼:

(1)原理:

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Fe2O3高温2Fe+3CO2

(2)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2、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黑色,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红色。

3、CO还原氧化铁实验:

(1)反应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红色固体)(铁粉,黑色固体)

(2)实验现象:

玻璃管的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试管里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操作顺序:

CO验纯→通CO→加热→停止加热→停止通CO(“CO早出晚归”)

①实验开始时先通CO后加热的原因:

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CO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反应完成后先停止加热直至玻璃管冷却再停止通CO的原因:

防止生成的铁重新与氧气反应。

(4)尾气处理:

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4、铁生锈的实质是:

铁与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的铁锈呈红褐色,属于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或Fe2O3·XH2O)。

如果铁制品不清洁(如含有氯化钠),在与氧气、水接触时更易生锈。

铜生锈的条件是:

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接触。

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

6、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

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③制成不锈钢。

月饼袋中铁粉既能吸收水份(作干燥剂)又吸收氧气(作脱氧剂),防止变质。

7、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8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资源;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

溶液各处(浓度、密度、性质)相同。

稳定性:

只要水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出来。

注意:

①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③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④溶液的命名:

溶质的溶剂溶液(如:

碘酒—碘的酒精溶液,溶剂可省略,指的是水。

3、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浊液基本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4、乳化作用: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油脂分散成无数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因此试管的内壁很干净。

这种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也是这个道理。

5、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是不同的。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是溶解现象;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6、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①溶解吸热(溶于水后温度降低):

如硝酸铵NH4NO3;②溶解放热(溶于水后温度升高):

如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溶于水后温度不变):

如氯化钠(NaCl)。

NaCl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NaCl,但能溶解其他可溶性物质(如KNO3)

课题2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意:

①Ca(OH)2熟石灰和气体等除外,因为其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所有的物质通用):

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固体的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四要素:

①条件:

一定温度②标准:

100g溶剂③状态:

达到饱和④质量:

单位:

克。

6、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①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②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7、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8、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硝酸钾(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氯化钠(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

如熟石灰〔Ca(OH)2〕

9、溶解度曲线例:

溶解度/g

A

(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80

·

(2)交叉点P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B

·

(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B溶液中获得B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温度/℃

C

(6)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7)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降温结晶法;分离B与A(含量少)的混合物用蒸发结晶法。

10、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12.从溶液得到溶质的两种方法:

(1)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溶剂结晶

1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

分离可溶物与难溶物;

(2)结晶法:

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14、结晶的两种方法:

①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如从KNO3中混有少量NaCl中提纯KNO3(因为KNO3的溶解度温度影响大,而NaCl的溶解度温度影响不大)。

②蒸发结晶,如从NaCl中混有少量KNO3提纯NaCl。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1、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公式: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100%

3、溶液中有关体积的计算:

涉及溶液的体积计算时,应先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溶液的质量。

换算公式: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4、浓溶液加水稀释:

浓溶液加水稀释,溶液质量_增加,溶质质量__不变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计算依据: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浓溶液质量×浓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质量分数

②加水质量=m(稀液)-m(浓液)

7、溶质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的应用:

⑴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可由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直接求得。

列比例时一定要用溶质的质量(即纯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⑵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的方法有两种:

①利用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不变。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难溶性杂质(反应前混有而不参加反应的)-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②根据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水)质量,

而水的质量=反应前溶液中的水+反应后生成的水。

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参考下册课本P47)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②仪器:

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①步骤:

计算、量取、稀释②仪器:

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1、酸、碱、盐、的定义及举例:

①酸:

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如:

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②碱:

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氨水(NH3·H2O)。

③盐: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如:

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氯化铵(NH4Cl)。

2、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

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3、拓展:

酸、碱、盐、的定义

电离:

氯化钠(NaCl)溶解在水时,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的过程称为电离。

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NaCl==Na++Cl-(也要配平)

4、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

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中性(大多盐如NaCl)溶液遇石蕊、酚酞溶液均不变色。

5、盐酸的物理性质、用途:

“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雾(不是白烟)产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工业盐酸因含有铁离子而呈黄色。

盐酸用于金属除锈、制造药物,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5、硫酸的物理性质、用途:

浓硫酸是无色无味、粘稠状的液体。

有强烈的腐蚀性性,可使纸张、布料、皮肤物质变成黑色的炭。

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应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酸液飞溅。

浓硫酸是重要化工产品。

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但无挥发性。

7、盐酸、硫酸都属于酸。

常用的酸还有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8、酸的化学性质(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酸溶液中都含有H+)

(1)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酸与活泼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水。

即:

酸+金属→盐+氢气

①铁与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氯化亚铁,浅绿色)

②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硫酸亚铁,浅绿色)

③镁与盐酸反应:

Mg+2HCl=MgCl2+H2↑,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④镁与硫酸反应:

Mg+H2SO4=MgSO4+H2↑,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⑤锌与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⑥锌与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⑦铝与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⑧铝与稀硫酸反应:

2Al+3H2SO4=Al2(SO4)3+3H2↑,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即: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

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氯化铁、黄色)

②铁锈与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

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硫酸铁、黄色)

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现象:

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④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H2SO4=CuSO4+H2O,现象:

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碱+酸→盐+水

(5)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9、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俗名叫苛性钠、火碱、烧碱,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热。

具有吸水性,可作作干燥剂。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氢氧化钠的用途:

①固体作干燥剂②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的清洁剂。

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

因此,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原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小烧杯里称量!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10、氢氧化钠的制法,石灰水中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Ca(OH)2+Na2CO3==CaCO3↓+2NaOH。

11、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俗称石灰水。

氢氧化钙的制法,由生石灰(CaO)与水反应得到:

CaO+H2O==Ca(OH)2,此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石灰(CaO)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得。

氢氧化钙的用途:

①制漂白粉②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钙的混合)③建筑材料

1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属于碱。

常用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13、碱化学性质((碱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碱溶液中都含有OH-)

(1)碱溶液(可溶性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碱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碱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生成盐和水,即: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①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即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O2+Ca(OH)2  == CaCO3 ↓+ H2O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③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SO2+2NaOH=Na2SO3(亚硫酸钠)+H2O

④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SO3+2NaOH=Na2SO4(硫酸钠)+H2O

(3)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HCl+NaOH=NaCl+H2O

②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H2SO4+2NaOH=Na2SO4+2H2O

③稀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

H2SO4+Ca(OH)2=CaSO4+2H2O

④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3HCl+Al(OH)3=AlCl3+3H2O

(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盐: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的化合物。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如NaCl、Na2SO4、NH4Cl等。

2、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实质:

OH-+H+=H2O

3、中和反应应用:

(1)常用熟石灰来处理废水,改改善土壤的酸性。

Ca(OH)2+H2SO4=CaSO4+2H2O

(2)用氢氧化镁的药物中和人体过多的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Mg(OH)2+2HCl=MgCl2+2H2O

4、溶液的酸碱性:

表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的;溶液的酸碱度:

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pH表示。

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

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溶液的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

(1)酸性溶液pH<7(pH值越小,酸性越强)

(2)碱性溶液pH>7(pH值越大,碱性越强)(3)中性溶液pH=7(如水、大多数盐如食盐水)

5、测定用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方法:

把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或用滴管)待测液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与比色卡比较读出整数值。

(用pH试纸测定的数值为整数)

6、酸碱度意义: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3.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第十一单元盐化学肥料

1、食盐是盐,是正确的。

因为食盐是由Na+和Cl-组成的化合物;盐就是食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例如:

Na2CO3、KCl等都是盐。

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有毒)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中毒事件。

4、粗盐提纯实验:

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分别所起的作用:

①溶解:

玻璃棒起搅拌加速溶解作用。

②过滤:

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③蒸发:

玻璃棒起搅拌,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作用。

④用玻璃棒把固体移到纸上,称量回收,玻璃棒作用:

转移固体的工具。

5、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作①调味料(食醋也可作调味料),腌制食品;②可制生理盐水;③融雪剂(氯化钠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④选种子。

根据: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氯化钠可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粗盐。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如CaCl2、MgCl2)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6、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水溶液呈碱性,俗名纯碱、苏打,可用于①制洗涤剂②造纸、纺织、玻璃。

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水溶液呈碱性。

俗名小苏打,可用于①发酵粉②治疗胃酸过多症。

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可用于①补钙剂②建筑材料

9、碱性物质:

包括碱和某些盐(如:

Na2CO3属于盐,呈碱性);酸性物质包括酸和某些盐。

10、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

(金属:

前换后,盐:

可溶)

Fe+CuSO4=FeSO4+Cu

②盐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CaCO3+2HCl=CaC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