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204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教案2.docx

《六年级数学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教案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教案2.docx

六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

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

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新授内容仍然分四个领域安排。

“数与代数”领域:

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

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应用题。

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

所以,转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

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

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领域:

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

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

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三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

确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方向的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材严格遵照《标准》的要求,精选传统小学数学里有关形体的知识,增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空间知识,让学生在获得必需的数学事实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领域:

先在认识圆和能够应用百分数的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再教学众数和中位数。

众数和中位数是数据分析时经常使用的统计量。

有些时候,平均数不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特征,就可以考虑用众数或中位数来反映。

本册教材里的统计知识,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分析、表达和利用数据的能力。

“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

编排了三次实践活动。

第一次是利用圆柱的体积知识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应用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一定的规律推算铁块的体积。

第二次是结合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研究图形的面积变化与边长变化的关系。

第三次是使用工具或应用步测的方法,测量相隔较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研究现象,探索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总复习的内容也按四个领域编排。

根据《标准》里具体目标的设计分类,在“数与代数”领域里把内容分成数的运算、数的认识、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四个部分进行复习。

把解决实际问题纳入数的运算、式与方程两个部分,突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三个部分进行复习。

小学阶段的测量主要是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物体的体积,教材把测量的内容与图形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统计、可能性两个部分进行复习。

在总复习里还安排了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综合应用,分别研究住房面积的变化、旅游费用的预算、调查周围的绿地面积、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

这些问题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并富有教育意义。

另外,教材充分关注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在“你知道吗”里介绍数学知识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里的应用。

编排的“思考题”满足部分学生多学一些、学深一些的需求,还多次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过程与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砸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

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全册课时安排:

全册共安排72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中30课时的总复习。

全学期大约有20%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

百分数的应用11课时

圆柱和圆锥11课时

比例7课时

确定位置4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

统计3课时

总复习30课时

第一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画好后,讨论:

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

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

大约长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

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

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

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

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

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

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

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

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

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

“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

100%呢?

二、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

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

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

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

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

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

“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

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

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

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做练习一第1题。

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做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

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第2~3页练习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完成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解答第

(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

(2)、(3)题与第

(1)题比较。

3、完成第6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

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4、完成第7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

“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5、完成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

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完成后交流。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

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

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

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纳税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预习题:

弄清什么是纳税?

怎样纳税?

纳税的意义是什么?

疑难点:

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

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纳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

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

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

(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

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

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板书:

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

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学生读题。

提问:

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怎样列式计算?

你们会做吗?

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

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

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

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

这道题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生:

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

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18万和360万分别表示什么?

那么这儿应缴纳的营业税应该怎样求呢?

学生讨论并练习。

四、拓展提高

练习二的第4题。

我国2005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

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

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超过部分不到500元的5%

超过部分是500元---2000元的10%

超过部分是2001元---5000元的15%

********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

为什么?

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

税率是多少?

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

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五、课堂回顾

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

认识到什么?

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

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二2-3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的: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信用社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老师的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2、这位同学的建议不错,我就把这八千元进行储蓄。

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

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影:

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

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

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

储蓄分几种类型?

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

三、参与实践,内化体验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

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泰兴镇的信用社,存款之前,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

试试看!

(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

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

3、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八千元存入了信用社。

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信用社把它取出来,同学们都记得当初存入信用社的金额是人民币八千元整,现在取出来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币八千元整?

是少了还是多了?

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

4、什么是利息?

八千元又是什么?

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

你还知道什么?

5、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四、联系例题,升华认识

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较对?

指名读:

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2、存款的利息必须按20%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

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

3、根据你手上所填写的存单能否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应该交纳多少利息税?

实际得到的又是多少?

学生计算后,汇报交流。

4、指着某同学,你为什么可以不纳税?

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库卷和建设债券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税?

五、自主归纳,实际运用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知识完成练习二的5、6、7、8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