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960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docx

《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docx

成品HSE管理体系1208修改版

题目

成品车间HSE管理体系

文件编号

Q/GHXNY-B-CP-30

起草人

陈冰泉

审核人

王忠林

批准人

尚小广

批准日期

2014.11.1

生效日期

2014.11.1

版本

A0

第一节安全知识

1HSE相关概念

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界普遍采取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也是当前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

安全(Safety)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到损失、人们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健康(Health)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精神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

2安全术语

2.1消防工作四懂四会

四懂:

懂得本单位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得扑救初起火灾的方法,懂逃生方法。

四会:

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2.2三违行为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2.3四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2.4四不用火

用火票未经签发不用火;用火票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不用火;用火部位、时间与用火票不符不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用火。

2.5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2.6四全原则

在生产过程中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2.7三查四定

三查指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及隐患、查未完工程量;四定指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定措施,定负责部门(人),定完成日期,定资金来源。

2.8操作工的六严格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严格进行巡回检查;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操作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2.9动火作业六大禁令

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不消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不按时作动火分析,禁止动火;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2.10三级安全教育

是指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

2.11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指:

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压力充装作业。

3常用基本概念

3.1燃烧及其条件和必要条件

1)燃烧是物质相互作用,同时有热和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在反应过程中,物质会改变原有的性质变成新的物质。

2)燃烧性:

石油产品的燃烧性是根据其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高低而决定的,当它们与助燃物(氧或空气)遇到火源或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即发生燃烧。

3)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3.2自燃与自燃点

4)自燃是指可燃物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蓄积,温度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发生的自行燃烧的现象。

5)可燃物质达到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

3.3闪燃与闪点

6)闪燃:

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闪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3.4爆炸与爆炸极限

7)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使温度、压力急剧增加或使两者同时急剧增加的现象。

爆炸可分为: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8)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

通常以体积百分数表示。

3.5火灾危险性

火灾的定义是: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分为A、B、C、D四类。

9)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

10)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

11)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

12)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3.6火灾危险性分类

1)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

类别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

<10%(体积)

≥10%(体积)

13)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

②.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A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③.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B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沸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名称

类别

液化烃

A

15℃时的蒸气压力>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

可燃液体

B

甲A类以外,闪点<28℃

A

闪点≥28℃至≤45℃

B

闪点>45℃至<60℃

A

闪点≥06℃至≤120℃

B

闪点>120℃

3.7火灾和爆炸危险区域

为防止因电气设备、线路火花、电孤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程度以及危险物品状态,将火灾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为三类八区。

并按不同类别和分区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一类(爆炸性气体环境)是指爆炸性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薄雾等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

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划分为0区、1区、2区三个区域。

第二类(爆炸性粉尘环境)是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环境。

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划分为10区、11区二个区域。

第三类(火灾危险环境)是指生产、加工、处理、运转或贮存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可能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悬浮状、堆积状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以及其他固体状可燃物质,并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划分为21区、22区、23区三个区域。

火灾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类别

火灾爆炸危险环境

第一类爆炸性气体环境

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第二类爆炸性粉尘环境

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

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环境

第三类爆炸性粉尘环境

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3.8工业卫生常识

工业毒物的形态包括:

粉尘、烟尘、雾、蒸气、气体。

毒物毒性分级:

毒物急性毒性常按LD50(吸入2小时的结果)进行分级,可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等五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国标GB5044-85依据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将职业性接触毒物分为极度危害(I级)、高度危害(Ⅱ级)、中度危害(Ⅲ级)、轻度危害(Ⅳ级)等四个级别。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4岗位安全知识

广汇新能源120万吨/年甲醇装置及配套工程属《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储存企业》

危险化学品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两个国家标准,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其具有燃烧性、爆炸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的危险特性。

根椐《危险化学品名录》(2014版),本装置在生产、储存过程中,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分类如下表:

序号

物质名称

危险物品分类

危规编号

火灾危险性

1

LNG(液化天然气)

GB2.1类易燃气体

21001

甲类

2

二甲醚

GB2.1类易燃气体

32004

甲类

3

硫化氢

GB2.1类易燃气体

甲类

甲醇

GB2.1类易燃液体

甲类

环烃-1

GB2.1类易燃液体

甲类

环烃-2

GB2.1类易燃液体

甲类

环烃-3

GB2.1类易燃液体

甲类

混酚

GB2.1类易燃液体

甲类

液氨

GB2.1类有毒气体

甲类

以上代表性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是易燃液体,其固有的危险包括:

1)易燃、易爆、易挥发性,

2)易积聚静电荷性,

3)扩散性、受热膨胀性、毒害性,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理:

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所泄漏的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并使用防爆型工器具;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泄漏控制: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通过控制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来消除化学品的进一步扩散。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在应急救援小组或公司的统一指挥下进行,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

(2)容器发生泄漏后,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

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

对泄漏物的处理:

泄漏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

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集、废弃处理。

4.1危险有害因素及分布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通过对本装置的生产设备、工艺过程、储运设施等进行的危险辨识,装置存在的危险因素有: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容器爆炸、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灼伤、高处坠落、其它伤害等九类,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为:

火灾和爆炸。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表

危险场所

危险和有害因素类型

事故后果

生产装置区

危险因素

火灾和爆炸、中毒和窒息、容器爆炸、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灼伤、高处坠落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储罐区

火灾和爆炸、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冻伤。

汽车槽车装卸站

火灾和爆炸、车辆伤害、中毒、机械伤害、冻伤。

4.2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国家安监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本装置储罐区16座储罐构成重大危险源、生产区压力管道构成重大危险源、生产区压力容器构成重大危险源。

本装置中所储存的物料:

甲醇、二甲醚、液氨、环烃、混酚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范围的危险物质,是一级重大危险源。

4.3防爆区域划分

根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的有关规定,本装置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如下:

1)生产装置区、储罐区、汽车槽车装卸站等均划分为爆炸危险环境二区;要求电气设备防爆等级不低于dⅡCT3或eⅡT3。

2)存有爆炸性气体的装置设备内或储罐内,以及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地坪下坑、沟按标准规定划为爆炸危险环境一区;要求电气设备防爆等级不低于dⅡBT3。

3)白油灌装站划为火灾危险环境21区。

预防爆炸的基本措施

预防措施分为两大类:

消除导致爆炸灾害的物质条件和消除导致爆炸灾害的能量条件

要消除导致火灾爆炸灾害的物质条件就是要防止带压容器、设备或管道的泄漏,而负压设备则应防止空气渗入。

这是消除火灾爆炸灾害的根本。

在正常生产中,除了要加强对生产的监控及对设备的监护,防止泄漏情况出现外,还要根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随时对可燃物的泄漏进行监控。

要消除导致爆炸灾害的能量条件关键是消除或控制点火源,这是因为厂区里面的工艺流程复杂、设备管线众多,这些都是存在可燃物质泄漏的可能;而地下污水道则可能存留着大量的可燃物质。

具体方法有:

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防止高温表面成为火源;防止电气火灾爆炸;消除静电火花;防雷电火花;防止明火。

4.4现场急救知识

现场如出现人身伤害事故,应立即拨打紧急急救电话,等待救护车到事故现场。

同时在现场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

本装置因高温部位较多,易发生烫伤或烧伤,最常见的是火焰烧伤、热水、高压蒸汽、热油烫伤。

同时有可能出现摔伤或骨折事故。

应急指挥人员为了尽快扼制事故发生和蔓延,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有参与应急计划实施的人员必须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必须遵守以下应急原则:

●一般要先救人后救物。

●重大火灾先报警后灭火。

●可燃气体泄漏着火,不应立即扑灭火灾,应先进行隔离以防爆炸。

●大量液态烃、甲醇泄漏应先控制现场各种火源。

●容器先泄压以防爆炸。

●现场中毒窒息人员抢救,首先应做好自身防护,抢救出来的伤员送急救中心。

中毒和心跳停止的伤员立即现场急救(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化学品的灼伤腐蚀(如氨水)首先要对患处用大量清洁水冲洗至少15分钟,骨折或电弧烧伤者应先保护创面,禁止沾水或杂物。

1)烫伤或烧伤后的现场急救

烧伤和烫伤首先损伤皮肤,轻者皮肤肿胀,起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

呼吸道也可烧伤。

烧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能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危及生命。

现场急救:

a.立即脱离险境,但不能带火奔跑,这样不利于灭火,并加重呼吸道烧伤。

b.带火者迅速卧倒,就地打滚灭火,或用水灭火,也可用棉被、大衣等覆盖火。

c.冷却受伤部位,用冷自来水冲洗伤肢冷却烧伤处。

d.脱掉伤处的手表、戒指、衣物。

e.消毒敷料(或清洗毛巾、床单等)覆盖伤处。

f.勿刺破水泡,伤处勿涂药膏,勿粘贴受伤皮肤。

g.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h.迅速转送医院。

2)骨折后的现场急救

一般处理:

闭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注意保持伤员的特定

体位,然后用夹板固定。

创口包扎:

若骨折端已戳出创口,并已污染,但未压迫血管神经时,不应立即复位,以免将污物带进创口深处。

若在包扎创口时骨折端已自行滑回创口内,须向接诊医师说明,使其注意。

妥善固定:

急救固定的目的有二:

(1)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移动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2)骨折固定后减轻疼痛,有利于防止休克。

3)如何进行人工呼吸

最为常用而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对口吹气法,具体做法是:

a.先将伤病员口、鼻内的痰、鼻涕清除干净,取出假牙,解开衣领、乳罩、腰带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胸廓运动无阻力,然后使伤病员仰卧,头部尽量向后仰,将下颚抬起。

b.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对准伤病员的口吹入。

为防漏气,可用一手捏住伤病员的鼻孔。

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应离开并立即放松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吹气数应与平时呼吸频率一样,每分钟15次~20次。

c.吹气后要注意观察伤病员的反应。

吹气后,伤病员胸廓略有隆起为成功。

如果无反应,则要检查呼吸道是否不能畅或吹气方法不当、力量不足。

4)如何用心脏挤压法进行急救处理

最为常用而简单的效的心脏挤压法是胸外心脏按压法,即胸外心脏按压。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救护者在其左侧,以手掌根部放在胸骨处,有节凑且带冲击性地按压胸骨,使其下陷3cm~4cm然后放松,如此反复以每分钟60次~80次的速度进行。

要注意观察和触摸伤病员颈动脉,颈动脉如有博动,证明有效。

一般情况下,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同时进行,常常是吹两口气挤压心脏15次,如此反复进行。

4.5设备安全知识

1)压力容器按设计压力分类

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

具体划分如下:

低压(代号L)0.1MPa≤p<1.6MPa

中压(代号M)1.6MPa≤p<10MPa

高压(代号H)10MPa≤p<100MPa

超高压(代号U)p≥100Mpa

4.6电气安全知识

1)电气母线的相序排列及涂漆颜色式规定

母线的相序排列(观察者从设备正面所见)原则如下:

从左向右排列时,左侧为A相,中间为B相,右侧为C相。

从上到下排列时,上侧为A相,中间为B相,下侧为C相。

从远至近排列时,远为A相,中间为B相,近为C相。

涂色:

A-黄色,B-绿色,C-红色,中性线不接地紫色,正极-赭色,负极-蓝色,接地线-黑色。

13.2脱离低压电源的主要方法

(1)切断电源;

(2)割断电源线;(3)挑拉电源线;(4)拉开触电者;(5)采取相应救护措施。

采取以上措施时注意必须使用符合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

13.3安全电压

我国规定工频有效额定安全电压有42V、36V、24V、12V和6V等五个等级

4.7防雷安全知识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静电放电现象。

雷电所产生的火花也是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祸根。

防雷装置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泄入大地,以保护人身或建筑物免受雷击。

在雷电高发区,厂内的所有设备、建(构)筑物都必须要设置防雷设施。

如各塔、容器、装有阻火器的甲B乙类固定顶罐,当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时,可不设避雷针,但要防雷接地;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钢罐必须设防雷接地,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储罐;浮顶油罐的浮顶与罐体应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5mm2软铜线作电气连接;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Ω等等。

4.8防静电安全知识

静电指的是相对静止的电荷,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两种不同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是电介质)相互接触、摩擦,就可能产生静电并积聚起来,产生高电压。

若静电能量以火花形式放出,则可能成为火源,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油品在管线设备内搅拌、沉降、流动、冲击、喷射等都能产生静电,这种静电对易燃、可燃液体(甲醇、环烃-1、环烃-2、环烃-3、混酚、二甲醚、液氨、LNG等)可能造成火灾和爆炸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接地是消除静电灾害最简单、最常用的办法,目前,成品车间装置区各种设备、管线都装有搭接式接地,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这些接地的监控。

本装置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防静电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网,接地网电阻不大于4Ω。

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安装支架,电缆桥架工艺设备,工艺管线,钢结构如平台、梯子、框架、管架钢柱等均可靠接地,系统管线进装置处需接地,所有容器如罐、机泵、装车鹤管、装车臂等接地点不少于两处。

接地干线与地下金属管线和各储罐、装车站、机泵、管线等电位连接。

4.9防毒安全知识

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浸入人体;并损伤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和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眼睛、甚至致癌。

硫化氢的主要防护措施有:

(1)在易泄露和聚集硫化氢的地方,设置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2)在装置停工后需进入容器内检修时,要严格按照规范吹扫、检测,达到进入的条件方可进入;

(3)操作工人进入有可能泄露硫化氢的地方,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泄露区进行救护及紧急操作;

(4)在可能泄露毒物部位设置警示牌。

硫化氢中毒的抢救:

(1)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组织人员对中毒者进行现场急救。

(2)救护人员在救护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皮肤的防护;对参与硫化氢中毒的现场抢救者应穿隔离衣、戴防毒面罩,以免自身中毒。

 对呼吸停止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者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

(4)救护人员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5)迅速脱去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并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皮肤。

4.10装置采用的安全设施和措施

1)预防事故设施:

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和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火焰监测器(加热炉设置)。

2)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机械、机泵的危险部位安装防护罩、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

防雷、静电接地设施;防腐(设备、管道选材及外防腐,钢结构防腐等);电气过载保护设施。

3)防爆设施:

电气、仪表防爆设施:

爆炸危险区域内安装的电力设备,其选型及安装遵循国标《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及相应安装规范的要求。

根据装置存在易燃易爆、有毒等物质及区域防爆要求,选择符合相应防爆等级要求的仪表;加热炉燃烧器设有火焰监测器和长明灯。

4)作业场所安全防护措施:

防噪声设施:

机泵、压缩机、空冷器等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

在气(汽)体放空口安装放空消声器;通风设施:

中心控制室设置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总变配电所设置排风系统、空调系统。

4.11控制事故设施和措施

1)泄压和止逆设施:

对在工艺操作中可能产生超压的塔、容器和管道等设备设置了安全阀泄压设施。

对可能产生物料倒流的设备、管道设置止回阀。

2)紧急处理设施:

变电所电源均采用双电源设计;控制系统采用UPS电源装置供电,后备时间30min。

为防止危险的发生,装置设紧急切断阀以实现联锁保护。

为防止装置在开、停车和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大事故导致重大人身和经济损失,保护操作人员和装置安全,本装置根据工艺过程和设备,设置安全仪表系统(SIS)。

在正常情况下,由DCS系统完成对整个装置各种工艺变量的操作和监视。

当事发生时,或重要的操作变量越限,安全仪表系统(SIS)将自动启动相关设备的紧急处理程序,打开或关闭相应的阀门,使装置进入安全状态,必要时,操作人员还可手动启动自保联锁系统。

4.12灭火设施

灭火的基本方法:

1)窒息法:

 即减少空气的氧含量。

2)冷却法:

即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

3)隔离法:

 即隔离与火源相近的可燃物质。

4)抑制法:

 即消除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

常用灭火器类型:

1)干粉灭火器:

使用时将拉环状保险销拔出,灭火器喷口对准火焰根部,按下压把,

喷嘴就会喷出粉雾状灭火剂,扑灭火灾;使用时喷嘴与火的距离要近些,不要超过2米,否则,药粉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固体易燃物(A类)、易燃液体及可融化固体(B类)、易燃气体(C类)、和带电器具的初起火灾。

2)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其使用与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相同。

发生火灾如何报警:

首先拨打火灾报警电话;讲清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讲清起火单位和详细地址;讲清起火部位,什么物质着火,着火程度;讲清消防通道,然后到路口接消防车。

发生火灾时注意事项:

1)首先要判明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判断灭火方法;

2)要迅速报警;

3)通知应急小组成员,专人负责现场指挥,防止混乱;

4)注意防止发生其它的事故(如中毒、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