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822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8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x

《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docx

Eqiija制造业审核案例150例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對於製造業給出150個案例的分析,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去聯想、分析,以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案例1】

某塗料廠生產丙烯酸系列內、外牆塗料,質檢科長說他們的產品分別執行國家關於內、外牆塗料的兩份通用標準。

但是該廠塗料有十多個品種,其產品說明書聲稱各種指標參數分別高於國家標準的規定,並且價格也高低相差十餘倍。

該廠提供了每年按國家標準規定做的型式試驗報告,但沒有說明是送哪個品種去做的型式試驗,報告僅記錄了按國標要求各項參數結論為“合格”,但沒有提供高於國家標準要求的試驗證據。

質檢科長說:

“塗料檢測站都是只按上述兩份國家標準檢測的。

審核員問:

“你們沒有針對不同的塗料制定企業標準嗎?

質檢科長:

“沒有。

案例分析:

由於該廠塗料品種有十餘種,價格也相差十餘倍,可見產品的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別,而且該廠對外聲稱其產品性能高於國家標準,就應拿出高於國家標準的證據。

對這些產品的型式試驗就應該按高於國家標準的要求來做,因為國家標準不能覆蓋這些產品的要求。

企業應該制定高於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並按企業標準要求進行型式試驗。

本案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規定的“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得到滿足。

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策劃的安排,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

【案例2】

某公司新產品研製均由產品設計工藝負責人負責,從研製到投產所有技術問題均由他一個人負責。

審核員想瞭解對產品工藝的有關規定,開發部經理說:

“這些東西都在產品設計工藝負責人腦子裏,為了保密,只在個人的筆記本裏有記錄,沒有整理成檔。

審核員要求索看筆記本,經理拿來一個專案的筆記本,審核員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寫了很多的內容,多是平時做試驗的記錄,沒有一定的格式。

審核員問開發部經理:

“你看得明白嗎?

經理說:

“都是當事人自己記的,我一般不看他們的記錄,一切由產品設計工藝負責人自己負責”。

審核員看到該公司多數的研製人員都是原來從研究所出來的,平均年齡大概50歲以上。

審核員問:

“這些筆記本以後上交嗎?

經理:

“沒有明確的規定”。

審核員:

“如果設計人員不在了怎麼辦?

經理:

“不知道,好多年來都是這麼規定的,沒考慮以後的事”。

案例分析:

公司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對的,為了保密可以將檔根據實際情況按密級分類保管。

保管在個人手裏,實際上很難確保對這些資料進行控制。

本案違反了標準“4.2.3檔控制”的“品質管制體系所要求的檔應予以控制。

”和“7.3設計和開發”的有關規定。

【案例3】

某試劑廠生產某種液體試劑,在起草產品標準時,技術監督局某人要求對於成品檢驗應按國家標準《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式及抽樣表(適用於連續批的檢查)}(GB/T2828—1987)進行抽樣檢驗,並說如果不按該標準抽樣檢驗則不給標準備案。

該廠無奈,於是就在標準中規定成品檢驗按GB/T2828執行,但在實際中又不照辦。

實際上由於是流程性產品,檢驗只是由攪拌罐中不同位置用吸液瓶取三個樣品送質控室檢驗,根本無法按照GB/T2828抽樣。

案例分析:

對於流程性產品不適於按GB/T2828進行抽樣,這裏違反了標準“8.工總則”的“這應包括對統計技術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

”這裏按不同位置取樣送檢的方法是正確的,關鍵在於檢測前對於液體應充分攪拌均勻。

自己制定了標準,又不照辦,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的規定。

【案例4】

某廠品質目標規定:

成品合格率為98%以上。

審核員問張技術員:

“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麼含義?

他回答:

“這是指的成品出庫以後的合格率,因為我們的成品檢驗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檢驗,只是按檢驗規程進行抽樣檢驗,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風險。

李技術員回答:

“這是指的成品入庫前的合格率。

檢驗員小王卻說:

“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驗合格率。

案例分析:

本案說明在企業內對於品質目標的定義沒有得到員工的理解和溝通,這勢必影響對實現品質目標的考核與控制。

違反了標準“5.4.1品質目標”的“品質目標應是可測量的,並與品質方針保持一致。

”及“5.3品質方針”的“d)在組織內得到溝通和理解”的規定。

【案例5】

某線路板焊接加工企業,客戶都是帶料加工。

審核員問檢驗員:

“是否對客戶送來的物料進行檢驗?

檢驗員說:

“我們沒有檢驗手段,客戶送來什麼料,我們就用什麼料,反正是他們提供的,我們只負加工的品質責任,物料品質我們沒法負責,這是客戶自己的責任。

案例分析:

即使企業沒有檢驗手段,也應按規定進行外觀驗證,並保留驗證記錄。

對於顧客送來的品質可疑的產品,也應在與顧客簽定的合同上予以泣明,分清責任。

本案違反了標準“7.5.4顧客財產”的“組織應識別、驗證、保護和維護供其使用或構成產品一部分的顧客財產。

”的規定。

【案例6】

審核員在審核某建築公司第一專案經理部時,看到技術交底和檢驗記錄填寫的筆體非常相似,於是詢問專案經理:

“技術交底和檢驗記錄是由誰填寫的?

”專案經理說:

“是資料員填寫的。

審核員問:

“資料員有技術員和檢驗員的上崗證嗎?

專案經理說:

“由於工地人手少,只好由資料員代勞了,好在質檢站對此也沒有提出異議。

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規定:

“技術交底應由具有資質的技術員或技術隊長負責,檢驗工作應由具有資質的檢驗員負責。

案例分析:

這種事情在建築施工企業中常有發生。

技術交底應由技術員或技術隊長交到施工的班組長,檢驗記錄應該是檢驗員在施工現場實際檢測的結果,而不是事後由別人在屋子裏補填記錄。

填寫記錄的人員沒有相應的資質,違反了標準“5.1管理承諾”的”a)向組織傳達滿足

顧客和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及“4.2.4記錄控制”的“應建立並保持記錄,以提供符合要

求和品質管制體系有效運行的證據。

【案例7】

紅星塗料廠將苯丙乳液配置車間承包給了一個員工負責。

於是該車間成了該廠主要生產原料的供方。

審核員在查閱供銷科提供的合格供方名錄時發現,苯丙乳液供方的名稱是“紅星塗料廠”。

審核員問:

“你們怎樣控制該車間的品質?

供銷科長說:

“我們只要對其進貨檢驗合格就行了,別的方面我們管不了,他們與廠裏有承包合同,你得問廠長去。

審核員在廠長處查看該車間與工廠的承包合同,看到上面僅規定了每年應該向廠裏上繳的利潤。

案例分析:

雖然該車間承包給了一個員工負責,但是它仍然是工廠的一部分,不應把他僅僅當做一個供方來管理,而應納入工廠統一的品質管制體系中來管理。

僅僅對其產品進行進貨檢驗是遠遠不夠的。

本案違反了標準“5.4.2品質管制體系的策劃”中b)在對品質管制體系的變更進行策劃和實施時,保持品質管制體系的完整性。

”的規定。

【案例8】

某廠進貨檢驗抽樣規定:

“進貨物資10個單位以下進行100%檢驗,l0個單位以上抽檢10%,但最少檢驗數量不得少於10個。

審核員問:

“在抽檢的數量中,最多允許有幾個不合格,可以判斷該批物資為合格批?

”檢驗員回答:

“沒有規定。

審核員又問:

“這樣如何判斷進貨的批量物資是否合格呢?

”檢驗員說:

“不知道。

不過我們進貨一般都是合格的,沒出現過您說的情況。

案例分析:

按百分比抽樣檢驗的方法在許多企業中仍然存在,這樣做不太科學。

而且往往規定了抽樣的百分比,而沒規定出現不合格怎麼辦的處理規定。

一般來講應該優先採用國家對於抽樣檢驗的有關標準(例如,《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式及抽樣表(適用於連續批的檢查)》(GB/T2828——1987》,如果自己制定方法,應該等效或嚴於國家標準。

在上面的例子中,例如可以規定:

“進貨物資10個單位以下進行100%檢驗,不允許出現不合格,否則判定該批物資為不合格,可揀用或全部退、換貨;……”

本案違反了標準“8.1總則”的“這應包括對統計技術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

”的規定。

【案例9】

在三車間審核員看到有兩台設備丟棄在車間角落,設備上落滿塵土,旁邊堆放著許多雜物。

審核員問:

“這是做什麼用的?

”車間主任說:

“這設備是我們過去的試驗產品,放在這裏快兩年了。

具體什麼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你們可以去問技術科。

在技術科,審核員繼續查問關於三車間那兩台設備的事情。

技術科長說:

“去年上級下達任務讓我們試製Q3型設備。

當時由於時間較緊張,設備試製出來後一直工作不正常。

我們開了好幾次分析會,會議一直沒取得一致意見,有人認為可能是設計問題,也有人認為可能是所用的的原材料不合適。

後來由於我出國考察去了,上面沒有催,我們一忙這事兒就拖了下來。

我們打算最近再次討論這個問題。

案例分析:

這兩台試製出來的樣機,半途而廢,這種處理態度已超出了對“設計和開發”控制的範圍,屬於對發生的不合格如何處理的問題。

本案違反了標準“8.5.2糾正措施”的全部要求。

【案例10】

某廠程式檔規定:

“工廠在一年的時間間隔內最少應組織一次管理評審。

”審核員在品質管制部審核管理評審實施情況時,管理部經理說在最近的一年內只組織了一次管理評審,是在6月15日召開的,並出示了一份《管理評審報告》,報告內容僅涉及了該廠近期要上馬一條新的生產線的討論情況。

管理部經理說:

“由於最近要上一條新的生產線,因此這次評審主要討論了新生產線的有關情況。

審核員要求查看管理評審會議的討論錄,經理說:

“記在筆記本上。

審核員查看筆記本,看到在6月15日召開的是總經理辦公會。

管理部經理說:

“我們就把這次辦公會當作了管理評審。

案例分析:

按照標準的要求“最高管理者應按策劃的時間間隔評審品質管制體系,……”但是一些組織還停留在應付認證機構的檢查上面,走走過場、形式。

這裏說明了對於標準“5.6.1管理評審”的要求理解遠遠不夠。

管理評審並不是經常舉行的,因此應該在最高管理者的主持下,對組織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分析,這就是標準“5.6.2評審輸入”規定的七個方面,都應該討論到。

而評審的結果則應該滿足標準“5.6.3評審輸出”的規定。

本案違反了標準“5.6管理評審”的規定。

【案例11】

某印刷廠承接客戶彩色印刷業務。

客戶定貨依據工廠提供的色卡確定所需要的顏色。

審核員在車間看到放在桌子上的色卡,便問車間主任:

“對於色卡的使用有什麼管理規定?

主任回答:

“用髒了到銷售科領新的。

審核員再問:

“對於色卡的照明觀察條件及對檢驗員視力有無要求?

車間主任表示沒有要求。

在銷售科審核員詢問對於車間使用的色卡有何管理規定,銷售科長說這不屬於自己管,應該問技術科。

技術科說他們對於色卡也沒有管理。

案例分析:

色十雖然只是一些顏色紙片的集合,但作為顏色的標準樣品,它是客戶定貨和驗收產品的重要依據,對於印刷廠控制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很多印刷廠對於色卡並沒有進行嚴格的管理,從車間到有關科室都隨便放著許多色卡。

因此作為一種產品的驗收標準,應該對色卡的保存、使用、發放和回收等各方面作出規定。

本案違反了標準“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組織應建立過程,以確保監視和測量活動可行並以與監視和測量的要求想一致的方式實施。

”的規定。

【案例12】

工廠產品企業標準規定,每批產品出廠檢測專案為十項,但是有兩項參數工廠沒有檢測條件,因此隔一段時間就送到另一個大廠的檢測站檢測。

檢驗科長說那個工廠是通過了計量認證的單位,出具的資料很可靠。

審核員查看了八月份的出廠檢測記錄,發現該月共生產了三十批產品,但只有三次提供了全部檢測專案的報告。

案例分析:

因為企業標準規定了出廠產品應該檢驗10項內容,但企業只檢驗了8項,明顯在檢驗方面有章不循。

自己沒有檢驗條件,說明資源配置不足,應該予以糾正。

本案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

”及“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組織應確定需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以及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裝置。

【案例13】

某建築公司第一項目部正在建設一棟20層辦公樓。

審核員問專案經理:

“對於存在或潛在的不合格項如何進行控制?

專案經理說:

“除了上個月內審時發現的三項不合格均已採取了糾正措施外,平時沒有發現什麼不合格或潛在的不合格,因此就沒必要採取糾正或預防措施了。

該公司的審核取證時間是由本次審核前一年算起,而工程已開工十個月了。

案例分析:

一個二十層樓的建築工地,在十個月的時間內,除了內審發現的三項不合格項外,就再也沒有發現問題,這是不合實際的。

只能說明企業對於存在或潛在的不合格項沒有進行控制。

標準“8.5改進”中關於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控制,尤其是預防措施的控制,許多組織往往提供不出控制的證據來。

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兩種選擇:

或者什麼問題也沒有發生,或者對這方面根本沒有控制。

如果是後者,則可能導致判為嚴重不合格,因為完全漏掉了標準要求的一個重要內容。

除非組織有充分的證據說明什麼問題也沒發生,否則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

本案違反了標準“8.5改進”的有關規定。

【案例14】

某塑膠門窗廠,角焊接機通過控制焊接溫度、壓力和時間來控制產品的焊接強度。

審核員問車間主任:

“對於焊接機上的溫度、壓力顯示儀錶是否進行校準?

車間主任回答:

“我們沒校準過,但是機器是由電腦控制的,因此不會有什麼問題。

案例分析:

在機器或生產線上顯示溫度、壓力、流量等的儀錶,屬於監視儀錶,如果它們與控制產品品質密切相關,則應該進行校準。

有些儀錶是不便於拆卸下來進行校準的,這可以採取其他比對的方法來校準,為此必須編制自校準規程,而比對所依據的標準應該是可以追溯到國家相關標準的。

本案違反了標準“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a)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

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應記錄校準或檢定的依據。

【案例15】

某化學試劑廠進貨檢驗規定:

“對於老供應商供應的產品就不需要再送化驗室進行小試,而如果更換供應商則應送小試,合格才能使用。

審核員問。

“那麼對於老供應商進貨的產品,還有其他檢驗方面的規定嗎?

”檢驗科長回答:

“沒有,我們只是進行外觀驗證。

審核員問:

“這些老供應商的產品是重要物資嗎?

”檢驗科長:

“是重要物資,但是因為老供應商的產品品質比較穩定,所以我們就不想太麻煩了。

案例分析:

檢驗科長回答的理由不能成立。

既然可以進行小試,說明工廠有檢驗能力;這些產品又是重要物資,因此應該進行進貨檢驗,而不是單純的外觀驗證。

這不能由供應商的新老來推理是否檢驗。

本案違反了標準“7.4.3採購產品的驗證”規定的“組織應確定並實施檢驗或其他必要的活動,以確保採購的產品滿足規定的採購要求。

【案例16】

某公司程式檔《生產和服務提供控制程式》規定:

“本公司不需要對生產過程進行確認,因為生產中沒有特殊過程。

審核員問:

“什麼是特殊過程?

質管部長說:

“指生產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後續的監視或測量加以驗證的過程,或使用後才能發現問題的過程。

我公司產品均可以進行測量,也沒有僅在使用後才能發現的問題,因此不存在這種特殊過程。

按照我們對ISO9001標準”5.2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的確認’的理解,我們沒有標準所說的那種過程,當然也就不存在過程的確認了。

案例分析:

這裏很容易產生誤解。

實際上對於不是標準7.5.2所指的那種過程(常稱為“特殊過程”)之外,其他的生產過程,尤其是對產品品質有直接影響的關鍵工序,同樣存在著對過程的確認,這就是按照標準“7.5.1生產和月良務提供的控制”的要求,對獲得表述產品特性的資訊、必要時的作業指導書、適宜的設備、獲得監視和測量裝置並進行監視和測量及放行、交付和交付後活動及有關的人員要求等的控制要求;而且當這些條件發生變化時,也存在著再確認的要求。

因此,嚴格來講,本案程式檔的寫法違反了標準“7.5.l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的有關規定。

【案例17】

某試劑廠產品包裝盒上注明,產品保存溫度為2~SC,產品有效期為1年。

審核員看到許多已經包裝好了的產品堆放在走廊裏,溫度計顯示走廊溫度為25C。

審核員問保管員:

“這些產品放在這裏多久了?

保管員說:

“不一定,快的時候1天就運走,但有時後可能放置1周時間。

因為我們冷庫條件有限,放不下這麼多產品,只好堆放在走廊裏了。

審核員問:

“在這麼高的溫度下放這麼久,對產品會有什麼影響?

保管員說:

“我們的產品在室溫條件下,實際上放置兩周也不會壞,我們以前做過試驗,沒問題的。

審核員要求查看有關的試驗記錄,管理員說:

“我們做過試驗,就是沒有記錄。

案例分析:

本案違反了標準“7.5.5產品防護”的有關規定。

如果以前確實做過在室溫下保存時間的試驗,應該保存試驗記錄,並在該產品的貯存管理規定中說明在室溫下保存所允許的最長時間。

因此沒有提供試驗記錄,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應保持符合接收準則的證據。

【案例18】

某廠生產混凝土攪拌站,屬大型設備,總重量達數十噸。

其中主要的一道工序是框架的焊接,框架承受的重量很大,而且工作時震動很強。

審核員檢查了5台電焊機,其中焊接電流指示有3台是用電流錶,2台沒有電流錶,只是用搖臂指標表示。

由於焊接電流大小直接影響到了產品的焊接品質,審核員詢問工人:

“電流指示經過校準嗎?

工人說:

“沒有,但是應該沒問題,我們都有經驗,憑經驗就知道電流是否合適。

工廠的《焊接檢驗規程})上規定,對於焊接只是用肉眼進行外觀檢驗。

案例分析:

由於焊接電流大小直接影響焊接品質,因此應該對於焊機上的電流指示進行校準。

這裏違反了標準“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a)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準,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的規定。

由於框架承重很大,因此檢驗規程上只規定了進行外觀檢驗是不夠的,應該添置必要的檢測設備,例如超聲波探傷儀等進行檢驗,以保證焊接品質。

這裏違反了標準“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的“組織應確定需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以及所需的監視和測量裝置,為產品符合確定的要求提供證據。

【案例19】

審核員在工廠銷售科看到顧客來信反映上個月採購的產品包裝盒內的說明書給錯了。

銷售科長說:

“我們查了一下發現是印刷廠給印錯了,為此我們立即把倉庫裏尚未發出的那批產品說明全部進行了更換。

並且我們對供應科的採購員也進行了批評,還扣發了他當月的獎金。

審核員問:

“那麼對於上批產品發出的去向是否進行了跟蹤,並把說明書進行了更換?

銷售科長說:

“沒有,因為我們的用戶都是老用戶,他們對於產品很熟悉,一般不會出問題的。

案例分析:

銷售科這樣做是不全面的,還應該對於發出去的產品進行追溯,並把正確的說明書給顧客寄去。

否則,很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我們不能靠椎測顧客不會錯用來決定處理方式。

本案違反了標準“8.5.2糾正措施”的“a)評審不合格(包括顧客抱怨);”的規定。

並且,由於對發出去的產品沒有追蹤,也違反了標準“7.5.1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的“f)放行、交付和交付後活動的實施。

”的規定。

【案例20】

程式檔規定,必要時應對產品進行追溯,其追溯路徑為:

產品合格證――隨工單――領料單。

審核員看到,在領料單上沒有領出原料的批次號或進貨日期。

審核員問檢驗科長:

“這樣能由成品追溯到原材料的來源嗎?

”科長說:

“這是個問題,不能追溯到來源。

審核員又問:

“如果要求你們在領料單上注明批次號或進廠日期,能做到嗎?

”科長:

“可以做到。

案例分析:

領料人應該在領料單上注明原料的批次號或進廠日期,這樣做可能麻煩一些,但是當產品發生問題時,可以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實現追溯,查到問題的根源。

本案違反了標準“7.5.3標識和可追溯性”的規定“適當時,組織應在產品實現的全過程中使用適宜的方法識別產品。

【案例21】

某廠產品聲稱執行國家標準,標準規定:

“產品的檢測溫度為25C士1ºC,濕度<60%”。

但是審核時發現檢驗室並沒有溫濕度控制手段。

審核員問:

“溫濕度問題如何解決?

檢驗員說:

“上次審核時已給我們開出了不合格報告,由於考慮到資金緊張,而且同行業其他廠對該產品的檢測也不考慮溫濕度的影響,另外該標準是推薦性標準,我們可以參照執行,進行一些改動,因此決定將該條件刪除。

”檢驗員出示了廠經理辦公會的決定,取消對溫濕度的要求。

在銷售科,審核員看到與顧客簽定的銷售合同上,填寫的產品執行標準仍然是該國家標準。

案例分析:

國家標準有強制性和推薦性標準。

對於推薦性標準,是建議企業採用,沒有強制要求。

但是如果企業對外聲稱是執行的GB/TXXXX,則該標準對於企業就是強制性的了,即要求企業百分之百執行該標準,否則不能聲稱執行此標準。

當然,可以說是“參照執行GB/TXXXX標準。

本案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

【案例22】

某鄉辦企業承接開關廠開關櫃箱體的焊接加工,審核員發現焊點間距分佈不均勻,問工人:

“工藝指導書對於焊點間距有沒有規定?

焊工回答:

“工藝沒有規定,我們都是很熟練的焊工,憑經驗就知道應該掌握的焊接間距。

審核員在查看《焊接工藝》時看到對於箱體每邊有焊接點數的規定,但沒有間距要求。

但是在檢驗科查閱《焊接檢驗規程》時看到規定:

“焊點應該分佈均勻,兩點之間距離應為10cm土2cm。

”上述兩份檔均由總工程師批准。

案例分析:

本案的《焊接工藝》和《焊接檢驗規程》對焊接的要求不同,說明文件之間沒有協調一致,違反了標準“4.2.3檔控制”的“a)檔發佈前得到批准,以確保檔是充分與適宜的。

這種情況在審核中經常發現,原因在於領導在審批檔時,只是履行形式,沒有認真地把檔審查一遍,以便將不合理或矛盾的地方排除。

【案例23】

審核組在審核某鑄造廠時,在稀土鐵矽合金熔煉車間的檢驗記錄中看到,記錄的“出爐溫度”欄內填寫的都是1100ºC。

現場操作沒有看到測溫儀錶,審核員問:

“對於溫度你們是怎麼檢測的?

檢驗員說:

“應該用紅外測溫儀,但是我們覺得溫度測的不准,因此我們的記錄是憑經驗寫的。

審核員要求出示測溫儀的校準記錄,檢驗員由辦公室取來檢定證書,證書表明該儀器是上個月剛剛送到區計量檢定所校準完畢,結論是“合格”。

審核員問檢驗員:

“你們使用紅外測溫儀多長時間了?

檢驗員不好意思地說:

“也就這次為了認證才買的,大家使用不習慣,就沒有用。

審核員進一步查看《熔煉檢驗規程》,上面規定:

“使用測溫儀檢測溫度,應在熔煉溫度達到1100ºC時出爐。

案例分析:

既然測溫儀是剛剛校準完畢,說明儀器是好的,檢驗員不使用儀器測溫,違反了《熔煉檢驗規程》的規定,是檢驗的有章不循。

違反了標準“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的“這種監視和測量應依據所策劃的安排,在產品實現過程的適當階段進行。

檢驗記錄上的記錄欄“出爐溫度”與《熔煉檢驗規程》所說的“熔煉溫度”不同,檔矛盾,這違反了標準“4.2.3檔控制”的“a)檔發佈前得到批准,以確保檔是充分與適宜的。

【案例24】

某建築裝飾構件公司對外承接樓宇室外的裝修設計和飾品加工任務,在設計室審核員看到員工們正在使用CAD軟體進行裝修效果圖的設計。

設計室內有工作電腦十餘台。

審核員問工作人員:

“你們公司有多少台電腦?

工作人員回答:

“有30多台吧”。

審核員:

“全公司都哪些部門使用電腦?

工作人員回答:

“技術檔案、財務、銷售、車間統計、工藝等部門都有電腦。

我們正在計畫建立公司內部的局域網,以便實現管理的自動化。

審核員:

“你們經常上網嗎?

工作人員:

“各科室都有人上網。

審核員:

“你們公司對電腦有沒有主管部門?

對於電腦的使用,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