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794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docx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docx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总结报告

 

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于效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公助民营学校,在校师生近9000人。

2001年建校办学,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没有固定生源,可以自主招生。

目前,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市镇,少数学生来自外省市,学生的个人素质差异较大。

比如,今年的初一学生既有城区如运师附小、实验小学等省级名校的小学毕业生,也有来自如燕子埠等山区的乡下学生,其中以农村学生居多。

通过入校分班测试分析,由于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写作方面差距明显,城区学生写作基本功普遍较扎实,书写规范整洁,作文成绩明显好于来自乡下的学生。

针对这一现象,有必要就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这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贯彻“面向全体”的教改精神,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其次,能调动城区优生的作文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体验写作的成功感,同时能激发乡下学生的作文兴趣,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合作交流,主动参与,能较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

第三,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他们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技能,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做好充分准备,也为终身学习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核心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

在这方面,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在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中发展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追求做人的真谛。

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显得很有必要。

第五,有利于我校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我校是邳州市名校之一。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

我校是“新读写”实验基地,连续五届中考邳州第一,语文均分一直处在霸主的地位。

承担徐州市十五课题《课堂演讲活动与学生语文学习的相关研究》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我们对作文教学进行过专题性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

我校的语文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选择、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因此,在此基础上对初中起始年级进行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具有更大的意义,它能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二、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1、我所教班级初一(10)班和初一(14)班,共计107人;

2、概念界定:

城区学生主要指我所教的学生中来自运师附小、邳州实验小学、李口小学、明德小学部等城区名校的学生;农村学生主要指来自乡镇小学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小学毕业生。

三、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激发写作兴趣,克服畏难情绪,培养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文的习惯:

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我手写我心”,精心编写提纲,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以适应选拔人才的需要。

3、探讨提高七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初中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4、对作文指导课和评讲课的模式作一番探索和研究。

5、改进对作文的评价:

教师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

”“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

“教育必须是生活的。

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

”“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

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由几个基本观点组成: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

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3、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论。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他说:

“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都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

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可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由他们自己建构完成,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阅读、感悟,促成语言的积累,对知识加以整合、重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五、研究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要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等,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这样,再通过成立写作兴趣小组,以点带面,发挥城区作文优生的榜样作用。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实践性原则。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的困惑,了解不同学生对待写作的不同态度,了解他们的心理及愿望,便于以后有针对性地辅导并进行跟踪研究。

2、个案研究法:

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兴趣小组,开展各种读书练笔活动。

选定城区和乡村几位学生,从初一开始进行作文训练,直到初三,观察变化过程。

3、经验总结法:

 定期举行展示棵、观摩课,请教研室领导点拨指导,请同事献计献策,不断总结研究中的得与失,把实践的感性经验不断上升到理性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

  4、文献研究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保证课题研究的先进性和领先性。

七、研究的主要策略:

1、认真读书,扎实学习教育理论,特别是写作教学的理论。

陶行知、叶圣陶、李镇西等教育前辈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他们教育思想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作文教学的研究来丰富自己教育理论的内容。

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来指导作文实践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让学生生活“语文化”。

“让墙壁说话”,首先让学生深入感受校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写作表达方式,丰富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学习外地老师的先进经验,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城区同学(也可以是农村学生)任组长、副组长,排列好先后顺序。

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

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

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

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

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

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

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

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

“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

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重视仿写,用好“读写笔记”,多角度、有创意地写作练习。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名家名篇,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加思考,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做模仿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

每人一本“读写笔记”,自由练笔,内容以课文为例,或仿或续或创,每学期至少写满一本,多写的同学再奖励一本,期末进行评比,结果记入个人成长档案。

(3)拓展生活空间,开展一些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

首先,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编演课本剧,演讲朗诵诗文比赛,走进大自然,拓展生活空间,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记录见闻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其次,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特别是写作兴趣小组,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利用互联网,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

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完善,这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作文指导课和评讲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作文的过程与方法。

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作文的良性循环。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

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5、重视作文批改方法的改革。

作文教学要始终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

同时,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注重发挥作文优生的示范作用与领导才能,老师要对作文学困生加强指导,实行面批。

让学生懂得: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6、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

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

为此,班级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7、教师养成写下水作文的习惯。

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8、家校携手,形成合力。

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学生间的作文差距才会越来越小。

八、研究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9—2008.11)

   1、确定实验班级,初步做好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心理情况调查;

   2、确定课题研究理论学习相关资料及读书写作计划;

3、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并申请徐州市级科研立项。

(二)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08.12—2009.10)

1、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质;

2、研究如何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质;

3、探索写作评价与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联系;

4、研究国内外相关的课题资料,收集相关有效信息。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11-2009.12)

   1、做好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

2、梳理、总结各项研究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九、课题研究成效分析:

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我对如何缩小城乡间学生作文水平差距,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做了一些工作,认识深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如下:

1、指导学生克服了作文畏难心理,写作积极性普遍较高。

由于正确地分析了学情,依据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组织作文教学工作,因而工作更有针对性,效果显著。

我抓住学生喜欢表扬的性格特点,运用高分刺激法,树立典型,表扬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同时作文设题灵活多变,自由度较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而学生有话可说,较好地解决了作文内容要充实的问题。

如:

今年4月份班级来了位实习老师杨老师,大家相处一月余,情深意笃,难舍难分,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题,以实习老师为写作对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作为离别赠礼给杨老师。

所有学生洋洋洒洒六七百字,多的一千多字,都做到了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还克服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痼疾,让我很受感动,实习杨老师也是泪流满面。

关于如何消除学生作文畏难心理,提高写作积极性的问题我写了一篇案例《课文引路贴近生活观察感悟》荣获徐州市教科所首届“科研杯”教育教学案例二等奖。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我认真地研读了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作文教学理论,汲取营养指导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

我特别重视初中起始年级学生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作文指导课上注重以说促学,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发挥课文引路和教师下水文的示例作用,降低写作难度,引领学生自悟写作之道,确立“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思想。

现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打草稿前构思柜架,精心编写提纲,这是写作的基本功。

打好草稿后能自觉地修改,或请同学老师指点后再作修改,确定满意后再誊写在作文本上。

书写的格式及字迹工整等要求,学生已烂熟于心……这些良好的写作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3、学生深刻地懂得了写作贵在勤的道理。

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写作贵在勤。

这些道理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深深地感受到了。

通过农村学生闫宇、王庭庭等人的进步,及其与城区学生刘晗、钟洁、张子石等人的对比研究,我发现写作基础好的同学写作水平依然很高,兴致也高,成功体验多;农村孩子勤奋刻苦,迎头赶上,最终也品尝到了成功果实的甘甜。

农村学生胡涛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第一名;闫宇同学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单科跃居班级第三名,作文仅扣2分;冯仰慕同学更是荣获第十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9年第七期上。

而他们平时的作文训练态度端正,勤于练笔,读书笔记、循环日记、课前演讲、课外练笔等方面练习也做得非常出色,所以他们进步很快。

另外,多样化的写作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热情高,只要老师正面引导示范,他们都能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并乐在其中。

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很乐意完成循环日记、读写笔记、课前演讲等写作任务,而对于命题作文他们常常抓耳挠腮,于是我就投其所好,鼓励他们写好循环日记、读写笔记、课前演讲等课外练笔内容,并及时评比表扬,举办展览,还向其他老师推荐阅读,为其扬名,这较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作文成效显著。

4、探索了作文指导和讲评的高效之路。

首先在作文指导上注重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作文指导课的结构安排为写前指导例语——示范作文引路——教师下水实践——学生以说促写——集体指点迷津——学生编写提纲——规定时间草稿——修改定稿誊写(部分同学也可以在课外完成)。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写前指导例话”和“学生以说促写”,前者明确本次作文训练目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保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解决“为什么要写”的问题;后者重在了解学生选择素材及文章结构安排,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问题。

作文指导课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但同时对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要给予个别指导,帮他们出谋划策,指点迷津,甚至与他们一起谋篇修改,引领他们早日上路。

其次在作文讲评方面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想方设法去表扬他们,特别是表扬农村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许多优秀的语文老师、作文教育专家在这方面为我们做了表率。

因此,我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的作文讲评策略,研究他的模式,并为全校语文老师上了两节作文讲评研讨课,反响很好。

其中有一个课例《<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发表在《语文教学研究》杂志2009年第九期上。

实践证明,只有对作文“差生”给予更多的表扬鼓励,缩小城乡间学生作文水平差距的愿望才可实现。

5、改进了作文评价方式,多管齐下效果好。

这次实践研究活动,我改进了过去单纯由老师批改作文的方法,把老师评与家长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做到多管齐下,人人参与,真正发挥作文批改的激励与评价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批改作文的乐趣。

首先将全班作文按学生基础分为ABC三大组,好中差均等,每次作文训练教师只批改一个组,写好眉批尾批作为示范,然后讲评作文时,树立榜样,表扬进步,特别关注农村学生的作文进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修正,并进行面批。

之后分小组组织同学按本次作文训练达标要求互批互评,写上眉批尾批得分,签名后再交给老师审阅。

作文已经被老师批阅的同学依据评讲情况先写自评,再交给家长审阅,由家长再进行一次批阅交流,作出评价。

这样的评价改革,让多方动起来,学生人人参与评价活动,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体验了一回当老师的乐趣,所以大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欣赏同学佳作的同时,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极大地发挥了作文多方面的功用,作文讲评课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成了他们最喜爱的课。

一年来,在作文教学与指导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第十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班冯仰慕同学获全国一等奖,作品《家乡菜》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第七期上;徐作为、张子石同学获全国三等奖,我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2、在2009年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读写大赛活动中,我指导的学生张子石同学荣获初中组现场作文省级二等奖,我被授予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3、在学校举办的“告别生活陋习,争做文明使者”演讲比赛中,我指导的学生刘晗和胡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4、我写的教学案例《课文引路贴近生活观察感悟》,经徐州市教科所评定,获徐州市第一届中小学“科研杯”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二等奖。

5、我写的论文《<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第九期上。

该杂志为教育部主管,华中师大主办,全国首批中文核心期刊。

6、一年来,我在全校范围内上作文课题公开课3节,吸引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这一课题研究中来,并确立了自己的研究目标。

7、通过“指导示范,训练提高”,让全体学生参与作文的批阅修改。

一年来,学生互评、自评习惯已经养成。

学生很喜欢上作文课,他们的作文能力大幅度提高,在期末语文试卷抽样调查中,我教的两个班作文均分是同类型班级中最好的,受到领导表扬。

十、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较为顺利地完成了研究计划,实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但是,在研究中依然存在许多困惑与问题:

1、由于个人读书面窄的缘故,尚未找到一本全面阐述作文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

本人长期订阅《作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理论类的文章不少,但难成系统,因而感觉研究底气不足。

2、由于学生间个性差异的缘故,有的学生作文兴趣难以激发,一年来作文成绩平平,起色不大。

我虽然对他们个别辅导,加强基础教学与指导,但短期内难以取得期望的效果,他们成了作文“学困生”,帮扶他们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将对他们作专门的研究。

3、在作文指导过程中,有时感觉过细的指导反而限定了学生的思维,作文少了点个性,有“千篇一律”之嫌。

如何把握作文指导的度?

如何科学地控制指导时间的长短?

作文课“轻指导重讲评”的设想可行吗?

这些问题困扰着我,期待以后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