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649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97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docx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①肺②胃黏膜③神经元④酵母菌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⑥HIV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一片果园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⑩叶绿体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⑨⑧B.③②①④⑦⑨⑧

C.⑤②①④⑦⑨⑧⑩D.②①③①⑦⑨⑧

【答案】B

【考点定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名师点睛】1.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

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2.解答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类试题的方法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类试题一般难度不大,在解答时,应牢牢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如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有而植物无)→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不属于上面所列的结构层次的,则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①噬菌体②蓝藻③酵母菌④乳酸菌⑤支原体⑥水绵

⑦小球藻⑧葡萄球菌⑨链球菌⑩青霉菌

A.①②④⑤⑧⑨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⑩D.②④⑤⑥⑦⑩

【答案】A

【考点定位】多种多样的细胞

【名师点睛】真、原核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方法

3.下列各项中,均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A、C、H、N、P、MnB、Cl、Fe、S、N、Mg

C、B、Cu、Zn、Mn、MoD、N、P、K、Cu、Fe、I

【答案】C

【解析】C、H、N、P均属于大量元素,A项错误;S、N、Mg均属于大量元素,B项错误;B、Cu、Zn、Mn、Mo均属于微量元素,C项正确;N、P、K属于大量元素,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子组成

4.如图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个多肽中a的种类肯定有20种

B.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有水产生

C.b的结构简式是—NH—COOH—

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原因a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多种多样

【答案】B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

【名师点睛】1.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①氨基酸

②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2.蛋白质知识的3个易错提醒

(1)不要将氨基错写为NH2或—NH3;不要将羧基误写为

或COOH;也不要将肽键误写为CO—NH或

(2)多肽≠蛋白质: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多肽,而不是蛋白质,多肽必须经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3)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不是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而是破坏了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5.下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α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β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图中“—S—S—”是在蛋白质加工过程中由两个“—SH”脱下2个H形成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包括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B.图中的化学键“—S—S—”是在核糖体中形成的

C.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42个O原子

D.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86

【答案】B

【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

【名师点睛】1.利用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图解完成相应的计算规律

肽链

数目

氨基酸

数目

肽键

数目

脱去水

分子数

多肽的相对

分子质量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1条

m

m-1

m-1

ma-18(m-1)

至少

1个

至少

1个

n条

m

m-n

m-n

ma-18(m-n)

至少

n个

至少

n个

注:

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特别提醒 

(1)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肽链上出现二硫键(—S—S—)时,要再减去2(即两个氢原子),若无特殊说明,不考虑二硫键。

(2)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公式中的肽链数视为零,再进行相关计算。

2.利用原子守恒法计算肽链中的原子数

在一个氨基酸中,若不考虑R基,至少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

氨基酸在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时,要失去部分水分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

(1)碳原子数=氨基酸分子数×2+R基上的碳原子数;

(2)氢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氢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3)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4)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的总数;

(5)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以氮原子数或氧原子数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6.分析HIV的化学组成,得到下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A的过程在HIV的核糖体上完成

B.B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

C.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

D.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B中

【答案】D

【考点定位】病毒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

7.某些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

C.双缩脲试剂—蛋白质—蓝色D.甲基绿--DNA—绿色

【答案】C

【解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A项正确;苏丹Ⅲ染液可用于鉴定脂肪,呈橘黄色,B项正确;双缩脲试剂可用于鉴定蛋白质,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紫色,C项错误;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D项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

【名师点睛】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

物质

试剂

预期实验结果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摇匀,再加B液,摇匀)

紫色反应

脂肪

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

橘黄色或红色

还原糖

斐林试剂(现用现配,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染色体(质)

龙胆紫溶液或

醋酸洋红液

深紫色或紫红色

DNA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RNA

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

蓝绿色

8.胰岛素和性激素都是生物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是

A、蛋白质和脂肪B、脂质和蛋白质

C、蛋白质和固醇类D、磷脂和蛋白质

【答案】C

【解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子组成

9.下列各项中,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B.相邻植物细胞通过通道交换物质

C.吞噬细胞利用溶酶体消化病菌D.胰岛素分泌后作用于肝脏细胞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功能

10.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Ⅳ染色,可观察到红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答案】C

【考点定位】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

11.下图中甲、乙、丙为细胞中的三种双层膜结构,1和2为丙的两个组成部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双层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显著增大膜面积

B.三种双层膜均能将细胞内部分隔为一个个小的区域,将内外物质完全分隔开

C.甲、乙、丙三种结构中都含有DNA,且都与蛋白质紧密结合形成了结构1

D.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不一定含有结构乙,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结构2有关

【答案】D

【解析】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丙为细胞核,这三种双层膜结构中,丙核膜上有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甲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而且功能较复杂,蛋白质含量较多,所以A项错误;三种双层膜均能允许一定的物质通过,即没有将内外物质完全分隔开,B项错误;甲、乙、丙三种结构中都含有DNA,但只有丙细胞核内的DNA与蛋白质紧密结合形成了结构1染色质,C项错误;

只有丙的膜上有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的小孔(即核孔),但2(核仁)不能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这三种结构中都含有DNA,其中丙是DNA的主要储存场所,DNA位于丙图中的1(染色质)中。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不一定含有结构乙叶绿体,例如蓝藻。

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结构2核仁有关,例如原核细胞内没有核仁,但有核糖体,D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关注原、真核细胞的8个“不一定”

(1)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不一定就是原核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非原核生物也非真核生物。

(2)带“菌”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原核生物),如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3)带“藻”的不一定都是蓝藻(原核生物),如绿藻是真核生物。

(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一定都是纤维素和果胶。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5)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藻无叶绿体。

(6)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

(7)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都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8)细胞不一定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如受精卵是通过受精作用产生的。

1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答案】D

【考点定位】多种多样的细胞

【名师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模式图解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被膜包被的细胞核

有以核被膜包被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支原体无细胞壁)

动物无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只有裸露DNA,无核被膜、核仁和染色体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有核被膜、核仁、核基质和染色体

DNA存在形式

拟核:

大型环状;

质粒:

小型环状

细胞核中:

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

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转录和翻译

转录产生的RNA不需要加工,在转录尚未结束时,翻译便开始进行(边转录边翻译)

核基因转录产生的RNA需要加工(细胞核内)才能成为成熟RNA;转录和翻译不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进行

是否遵循遗传规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3.如图是用动物受精卵所做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就退化消失,说明细胞核离开细胞质则不能生存

B.把去掉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后就退化消失,说明细胞质离开细胞核则不能生存

C.该实验说明只有保持细胞核的完整性,细胞才能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答案】C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4.用蔗糖淹渍萝卜条,能使萝卜条变甜,这是因为()

A.蔗糖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

B.蔗糖分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C.蔗糖分子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细胞脱水死亡,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考点定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15.人体组织细胞从细胞外界溶液中吸收甘油的量取决于()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

C.细胞中ATP的含量D.组织液中的含氧量

【答案】A

【解析】人体组织细胞从细胞外界溶液中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所以细胞能否吸收甘油和吸收甘油的量与组织液中的甘油的浓度有关,而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细胞中ATP的含量以及组织液中的含氧量均无关,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名师点睛】1、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

高浓度到低浓度

高浓度到低浓度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2、大分子物质和颗粒进出细胞的方式

 

(2)结构基础:

细胞膜的流动性。

 

(3)条件:

二者都需要消耗能量。

易错点拨:

1、上表中“高浓度”“低浓度”是指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本身的浓度,而不是它们所处溶液的浓度。

2、被动运输的动力来自于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主动运输的动力来自ATP。

 

3、胞吞和胞吐进行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胞吞和胞吐与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如果分泌细胞中的ATP合成受阻,则胞吐不能继续进行。

 

4、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不同物质分子的运输载体不同,即载体具有专一性,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5、在低浓度时,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协助扩散要比自由扩散快得多,这是由于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物质结合。

 

6、主动运输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是一种对生命活动来说最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7、抑制某载体蛋白活性,则只会导致以该载体蛋白转运的物质运输停止,对其他物质运输不影响。

 

8、若抑制呼吸作用,所有以主动运输跨膜的物质运输都会受到抑制。

16.下图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来进行

B.ab段表示植物细胞因失水量过度而逐渐死亡

C.10min时两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均有质壁分离现象

D.两曲线走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所致

【答案】A

【考点定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17.将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图不同状态的细胞图像。

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

A.乙>甲>丙B.甲<乙<丙C.丙<乙<甲D.甲=乙=丙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乙、丙细胞均已发生质壁分离,且丙的质壁分离程度比乙大,说明三种细胞失水量甲<乙<丙。

由于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所以浓度差越大,细胞失水越多,所以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丙<乙<甲,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名师点睛】关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4个注意点

(1)将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蒸馏水中,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如果所用溶液为葡萄糖、KNO3、NaCl、尿素、乙二醇等,发生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2)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程度越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越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3)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分子的移动是双向的,总结果是单向的。

(4)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

18.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答案】D

【考点定位】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9.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将带“皮”的幼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图所示。

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伸缩性相对较强。

判断30分钟后可能出现的形状变化是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在甲烧杯中,30%的蔗糖溶液能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细胞收缩,由于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伸缩性相对较强,所以一段时间后,植物茎向b侧弯曲;在乙烧杯中,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细胞膨胀,由于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伸缩性相对较强,一段时间后,植物茎向a侧弯曲。

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0.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仅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答案】C

【考点定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名师点睛】1.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物质

种类

运输

方式

方向

载体

蛋白

能量

实例

小分子物

被动

运输

自由

扩散

由高浓度

向低浓度

不需要

不需要

水、O2、CO2、甘油、乙醇、苯等

协助

扩散

由高浓度

向低浓度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

细胞

主动

运输

由低浓度

向高浓度

需要

需要

无机盐离子、氨基酸等

大分

子物

胞吐

胞吞

由膜内

到膜外

不需要

需要

分泌蛋白等

由膜外

到膜内

不需要

需要

变形虫吞食绿脓杆菌

2.“三步法”速判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

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注:

坐标原点处表示零界面,膀胱膜不变形)()

【答案】A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实验

22.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被一种能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二糖不能通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

若向U型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

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

【答案】C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实验

【名师点睛】“U”型管中水分子移动方向的分析

(1)膜两侧溶液中浓度高的一侧渗透压高,浓度低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持平。

(3)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易错警示 有关渗透作用发生的2个总结

(1)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2)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3.小麦种子萌发时会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

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答案】D

【考点定位】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

24.下图表示在适宜条件下,等量的过氧化氢经不同处理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三种条件中,反应速率必定是①>②>③

B.若三条曲线不同仅由温度(无催化剂)引起,则②中温度可能高于①

C.若三条曲线不同只由酶浓度引起,③中酶含量最低

D.若三条曲线不同是酶在不同PH值中形成的,①中PH可能最高

【答案】B

【解析】分析曲线图可以看出,达到反应平衡点所需要的时间①<②<③,所以反应速率①>②>③,A项正确;分析题图可知,①比②先达到平衡点,即①反应速度②比快,若三条曲线不同仅由温度(无催化剂)引起,则②的温度可能比①高,也可能比①低,B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三条曲线中③最晚达到平衡点,即③的反应速度最慢,所以若三条曲线不同只由酶浓度引起,③的酶含量最低,C项正确;三条曲线中①最先达到平衡点,即①的反应速度最快,所以若三条曲线不同是酶在不同PH值中形成的,①中PH可能最高,可能最低,也可能位于三曲线中间,D项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

【名师点睛】分析酶促反应曲线的要点

(1)首先要弄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相同的曲线在不同的坐标系中表示的含义

不同。

其次明确曲线中的几个关键点,如:

起点、与纵横轴的交点、拐点、最低点、

最高点等。

(2)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影响因素

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在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

他因素。

25.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

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①④②③⑤B.①⑥④②⑤C.①②⑥③⑤D.②⑥①③⑤

【答案】D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

【名师点睛】1.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设置不同温度(pH)处理进行对照,并确保变量控制的有效性,即应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前,先进行同温处理(或先用pH缓冲液调节酶和底物的pH),后混合酶和底物。

2.设置实验步骤时,应注意:

①根据试题要求,确定单一变量,依据实验变量进行合理分组;②根据实验材料,结合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现象的观测手段;③除单一变量外,确保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④合理确定操作程序,确保程序合理、表达准确。

3.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的五点归纳

(1)验证或探究酶具有高效性:

高效性是一种比较性概念,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