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安全形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305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docx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煤矿安全形势.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docx

我国煤矿安全形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

从总体上看,煤矿安全的各项法律法规日趋完善,责任追究的力度越来越大,科学的安全理念也正在逐步形成,煤矿安全形势趋于好转。

但是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的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重特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各类安全隐患还十分突出。

深刻反思事故背后暴露的问题,感到煤矿安全已到了立足实际、尽快制定治本之策的时候了。

笔者愿意结合乡镇煤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对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乡镇煤矿的安全生产现状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一度出现紧张的形势;在"有水快流"政策的引导下,乡镇煤矿应运而生,各地对乡镇煤矿采取宽松政策,允许"先上车后买票"。

短短几年时间,各矿区乡镇煤矿星罗棋布,1997年全国乡镇煤矿达8.2万个(不含无证煤矿),产量6.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6.6%。

当时这一政策在解决能源紧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矿业秩序混乱、资源浪费严重、办矿条件简陋、生产工艺原始、安全生产环境恶劣等诸多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成为我国煤炭史上的一场劫难。

  为根治混乱的矿业秩序,1997年以来各级政府开展了关井压产、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等专项整治活动,各地拉井架、填井筒,共关闭煤矿6万余个,煤矿数量大幅度减少。

2001年以来,又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明确了办矿条件、标准,加大了安全投入。

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整治验收,办矿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状况有所好转。

到2004年底,我国尚有乡镇煤矿2.3万个,产量7.2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36.3%。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乡镇煤矿的基础仍十分薄弱,矿业秩序和安全状况并未明显好转,安全管理工作尚未走上科学、规范、长效之路,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促进乡镇煤矿健康发展刻不容缓。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这其中既有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投入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管理力量弱化,存在体制缺陷。

1999年,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体制调整后,部分省、市煤矿管理部门被撤销、并转或降格,各级煤矿管理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规格低、专业人员缺、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使煤炭行业管理弱化,综合管理缺位,造成煤矿安全监管、发展规划、勘探开发不能统筹考虑,严重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煤炭管理部门职能交差重叠,责、权、利不统一,互相牵制制约,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管理工作效率,削弱了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难免出现推诱扯皮现象,使煤矿安全管理缺乏权威性,决策缺乏科学性,工作缺乏高效性。

  

(二)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差。

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专业人才匮乏,知识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当前,国有大矿的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技术人员不足3%(发达国家达到了60%以上),现有部分技术人员也因待遇低、责任大、工作环境差纷纷跳槽,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技术力量日趋薄弱,且已经出现断层。

另外,煤矿固定工减少,现在大量使用的是农民合同工和轮换工,部分煤矿为减负降本,采取区域性生产承包,招聘的临时工流动性大,素质极差。

特别是乡镇煤矿,专业人才奇缺,管理层几乎没有大中专以上专业人才,部分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还相当低,不少竟是文盲,不懂规程,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煤矿工人文化程度更低,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流动性大,几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可以说是低素质的人在从事高危险、高难度的工作;再加上煤矿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落后,现场管理水平差,发生事故在所难免。

  (三)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安全意识差。

安全意识淡薄是当前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纵观近年来的安全生产事故,无不与思想麻痹、重生产轻安全、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因素有关。

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煤炭行业已成为暴利行业,煤矿特别是一些个体煤矿,为了利益"拼命"下达产量指标,工人为了挣钱"拼命"生产出煤,两个"拼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根源;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主体责任地位未落实,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从法律角度看,违法后责任追究的力度太轻,无论发生多大的事故,矿主承担刑事责任的高限仅为7年有期徒刑,而且多数老板刑期间被保外就医,照样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甚至照样当老板。

在如此情况下,形成了政府抓安全,企业抓生产,使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企业弄虚作假应付检查,造成下面这样一种事故责任格局:

挣了钱是老板的,死了人是外地的,责任是政府的。

如此,使企业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更加淡簿,侥幸心里在生产中占了上风。

  (四)基础薄弱,超能力生产。

在一定时期,国有大矿基本上遏制了3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可近一段时间河南、陕西、辽宁广东等省连续发生了煤矿特别重大事故,震惊了国内外。

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潜在的隐患还十分严重,首先是历史欠账较多,在前一个时期,因市场疲软,煤炭行业亏损,煤矿投入不足,装备和人才基础薄弱;市场转好时间短,尚没有恢复元气,防灾、抗灾能力差。

其次超能力突击生产现象严重,随着经济发展和乡镇煤矿的整顿和关闭,煤炭市场需求日趋增大,而煤炭安全生产能力锐减,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目前煤炭价格一路上扬,为追求高额利润,部分煤炭企业不惜以牺牲安全为代价,铤而走险,冒险蛮干,严重超能力突击生产,煤矿势必不堪重负,险象环生。

  (五)煤矿安全管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近年来,各地确实加大了小煤矿的管理力度,各项政策措施日趋完善,但缺乏良性和长效管理机制。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

一是政策缺乏连续性,往往今天刚制定整改标准,明天又制定关闭政策,以"关"代"管";有的煤矿刚刚通过整改验收,就被列入关闭范围,使基层无所适从,致使一些矿主逐渐对政策失去了信心和信任,不敢再投入。

有的重生产轻安全,抢时间、拼设备突击生产,不仅影响煤炭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基层管理工作的难度,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隐患。

另外,关闭煤矿在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的70%,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如果单靠关闭矿井,必然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下,煤价暴涨,又进一步诱发煤矿突击生产,关闭矿井死灰复燃,所以,单靠关闭矿井只能是转嫁事故危机。

再者,资源浪费也十分惊人,因为多数矿井被关闭后,其剩余资源便失去了开采价值,几亿年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将永远长眠地下。

  二是管理缺乏针对性,发生事故不是深挖事故的根源、研究事故的普遍规律,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而是以"停"代"整",不论安全条件如何一律停产整顿(被喻为一人感冒大家吃药),并多以锁井停电为主要手段。

这样以停代整、停而不整,基本上形成了事故--整顿--复产--事故--整顿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由此,埋下了更多的安全隐患,其突出表现为:

煤矿停产后矿井被淹、巷道失修,原整顿成果毁于一旦,再恢复时投入大、隐患多;停产后工人纷纷离矿另谋生路,复工时再招新工人,工人流动性大,职工培训流于形式,特别是新工人在熟悉环境、掌握基本劳动技能过程中极易发生伤亡事故。

三是措施缺乏适用性,有些政策措施过于形式化,脱离当地煤矿的客观实际,虽制定了不少措施,真正贯彻落实的却很少。

还有一种表现是以"个性"代替"共性",任何煤矿发生事故,不论是个性还是共性,其他煤矿一律采取一样的防治措施,结果投入不少,费劲不小,效果不好。

另一种表现是治"表"的多,治"本"的少,没有从抓"双基"入手制定治本之策,不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针对性措施,而靠主观臆断,往往制定的措施不符合煤矿实际,使措施难以贯彻落实。

有些煤矿对这种强行贯彻的结果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结果措施不少,效果不好,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六)缺乏制衡,彰显管理真空。

乡镇煤矿事故多发,其主要原因是矿业秩序混乱,但追根溯源是管理体制的不适应。

煤矿是高危行业,其事故隐患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复杂性,个体经营管理者的利益往往与法律、法规、规章相矛盾、相对立,煤矿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一是靠减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靠违规指挥组织生产,提高生产能力;三是靠违法生产非法占有资源;四是靠弄虚作假、拉拢腐蚀应付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检查;五是技术和工艺落后,靠经验指挥生产。

这些直接影响乡镇煤矿的矿业秩序和管理水平,必然导致事故隐患长期存在,根据海恩法则,事故在所难免。

  三、对策建议特定的历史条件促进了乡镇煤矿的诞生和发展,而市场需求又决定了乡镇煤矿的历史地位;因此,短期内全部取缔乡镇煤矿并不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和措施,促进乡镇煤矿的健康发展。

我们应切实从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入手,一切以安全为标准,改变"一刀切"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管理模式,从抓"双基"入手,尽快建立良性和长效管理机制。

  

(一)加强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

要把煤矿安监队伍建设列入考核地方政府安全工作的一项内容,也作为考核领导干部重视安全工作的一项指标。

为了切实加强煤矿监管队伍建设,要积极解决煤矿管理部门的编制、经费、办公场所、车辆、工资等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同时,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压死责任,确保建设一支力量充实、责权利统一、精干高效的监管队伍,真正形成政府督办、部门监管、企业负责的工作格局,确保煤矿监管体制的良性运行。

另外,尽快改变煤矿生产管理体制,实行矿管分离,煤矿企业的出资人拥有企业,但不参与煤矿的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矿井),煤矿矿长、副矿长等管理人员由县级以下煤矿行业主管部门招聘或委托管理,煤矿管理人员的任命和工资待遇由县级以下煤矿行业主管部门管理。

煤矿企业的出资人只是企业的"股民",有对企业的经营监督权,但无权干涉煤矿生产管理,是企业的合法受益者。

这些方法可以解决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管理问题,特别是可以铲除滋生腐败的根源,促进矿业秩序的根本好转。

  

(二)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充实人才队伍力量。

按照煤炭行业的客观需求,一方面扩大大中专院校采矿专业的招生规模,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煤炭行业,以人才促安全,以安全揽人才,尽快解决技术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局面,逐步改善煤矿的知识结构,为安全生产奠定人才基础。

另一方面,利用各级培训中心加大乡镇煤矿从业人员的培训,利用2~3年时间解决乡镇煤矿从业人员素质差的现状,力争使所有乡镇煤矿的管理人员达到采矿中等专业水平。

煤矿工人的学历也不得低于初中以下学历,并经县级以上煤炭监管部门的培训,持证上岗,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增强企业安全意识。

要以增强企业安全意识为着眼点,除常规的宣传教育、警示教育外,主要还是靠法律和制度的约束;要重新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经济处罚和刑事责任的追究力度,对重特大事故的主要责任人施以重刑,让企业主感到死不起人、不敢死人,使安全意识真正溶入其灵魂。

同时,强化煤矿生产现场管理,以班组为安全生产责任单元,建立矿长跟班制度、矿长交接班制度、班组专职安全监督员制度;每班至少设一名专职安全检查员,跟班巡回检查存在的隐患并督促及时整改,做到解决隐患不出班。

煤矿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引导煤矿企业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逐步形成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氛围。

  (四)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足额提取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按照隶属关系,由县级煤炭管理部门统一收取管理费,一矿一账,专款专用。

为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可统一采购机电产品,确保安全投入,切实解决煤矿图便宜使用假冒伪劣电器设备问题,奠定煤矿安全的物质基础。

另外、根据煤炭市场需求,科学制定煤炭开发计划,加快新建和改扩建矿井的建设进度,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维持煤炭市场供需平衡,从源头上解决煤矿超能力生产的动因。

  (五)加大检查力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遏制事故重在消除隐患,因此必须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下功夫。

安全检查要改变通知时间、地点的检查方式,开展突击性检查,严防煤矿企业弄虚作假应付检查,也利于通过安全检查掌握存在的隐患。

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回头看",跟踪督察整改情况,确保检查的质量和效果,严防检查走过场。

同时,要建立隐患责任追究制度,解决只事后处理的倾向;要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量刑",视情节给予经济处罚、停产或关闭;情节严重的按事故立案调查,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要把责任人处理在事故前,逐步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意识,真正做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

  (六)建立良性管理机制,促进煤矿健康发展。

要认真研究当地煤矿现状和特点,解决煤矿安全管理弊端,向管理要安全:

一是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切实解决煤矿投入多少一个样、安全条件优劣一个样等"一刀切"式的管理办法;必须以安全条件为标准,结合安全状况实施分类管理,凡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准许生产,否则停产整顿直至关闭。

二是建立科技兴安机制,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制和推广力度;靠科技进步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和工艺,提高煤矿企业的防灾和抗灾能力。

三是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机制,始终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任何时候达不到安全质量标准的煤矿都不准组织生产,从而把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贯穿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四是建立重点监控机制,根据煤矿自然灾害特点分类管理;县级以下煤炭管理部门必须清楚掌握辖区内每个煤矿的灾害特点、生产现场安全状况和主要危险源;县级以上煤矿管理部门必须清楚掌握各地区灾害特点,受水、火、瓦斯等重大自然灾害威胁的矿井等,以此分类制定监管措施,并按受灾程度分级管理。

受水、火和瓦斯影响的矿井要重点监控,严看死守,跟踪管理,从而科学分配监管精力,实现科学管理。

五是建立"一票否决"机制,要将安全生产列入考核干部和有关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其考核结果对干部的任用和部门实绩实行一票否决。

另外,对小煤矿凡发生3人以上事故或连续两次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吊销证照,关闭矿井。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完全可以促进煤矿企业安全健康地发展。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

从安全的角度看,人类在对事故研究开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发展的两大方向:

其一是事故资源的利用型开发;其二是事故预防控制型开发。

然而煤矿安全历来是世界各产煤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尤其对我们这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产煤大国,党和国家历来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实行安全生产专业管理与业务保安相结合,使安全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并通过大力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坚持装备、管理和培训并重的原则,扭转了安全生产大起大落的被动局面。

国有各重点煤矿的安全生产达了新的水平,百万吨死亡率已接近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形成了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就像在上个月在山西省发生的矿难,它无情地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啊!

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地对待。

煤矿的安全形势好坏,历来被当作衡量一个煤炭企业管理的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与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有关,但重在管理。

作为安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而导致事故的最主要的间接原因--管理者的疏忽、失误和管理系统的缺陷及其控制的设施。

它旨在通过先进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建立事故预防、应急措施和保险补偿三种手段的有机结合,达到在时间、成本、效率、技术水平及条件的约束下实现系统的最佳安全水平之目的。

综合近年来我国煤矿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多发在疏于管理监管不力的中小型矿井,有的甚至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被政府禁令关停的小煤窑。

加上管理者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受金钱的利益驱使,置政府的法律法规于不顾肥水快流,盲目生产致使各类重大恶性的类似事故接连发生,在国际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与一个综合实力在国际上名列前矛的泱泱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

我觉得以下诸因素对我国安全水平形势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1)疏于管理及社会舆论

在许多中小型矿井中,安全生产条件极差,有的根本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有的已经被禁制停产,甚至被禁令关停的矿井,却发生了瓦斯爆炸的恶性事故。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地方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造成了地方政府在安全管理上软弱无力。

在任何一个国家,以新闻媒体为主的社会舆论所产生的影响都是相当巨大的。

正是因为利用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披露更多的社会现象,影响人们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所以社会舆论对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解析程度,直接影响人们包括各级领导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比如:

新闻媒体片面强调见义勇为的壮举,就会使不会游泳的青少年舍身却救不了人;而对安全隐患较大的环节予以媒体曝光,就会使我们的领导者或当事者的不顾安全的行为有所顾忌,使企业和政府更加注重安全。

又比如:

某矿对井下三违人员进行电视曝光现身说法,井下的违章现象就骤然减少,三违现象得到控制。

(2)人的价值与人员素质

生命是无价的,在战争年代,革命者投身革命也需留下“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诗句,但在实际工作中,经营者们却会以金钱来衡量生命的价值,决定安全问题的取舍。

如果伤死一人花费数万元就可以了结,哪个经营者会花数十万、上百万去搞安全整改呢?

所幸的是不少产煤大省都相继出台了煤矿伤亡的补偿办法,下指标规定赔偿不少于20万元。

相信假以时日,对安全管理一定会有所成效。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因设计上的一个小失误导致产品的安全缺陷,进而引发伤亡事故,被政府一次罚款3亿美元,赔偿受害者1.9亿美元,象这样企业能不在安全上加大投入以取得更好的效益吗?

人的素质,特别是安全素质对于安全管理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管理人员,产品及工艺设计人员,政府部门官员的安全素质最为主要。

据有关调查表明,人的安全素质的高低并不完全与其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而我们的高等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这一点,使得我们在培养了极少量的安全专业人才的同时,却培养了大批不具备基本安全素质的各类“人才”。

而这些“人才”设计的产品、工艺、管理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安全上的缺陷。

另一方面,他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试验、技术开发及各类活动中,也因事故的屡屡发生而遭受伤害和损失,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事故对于具备基本安全素质的人来说,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此外,安全素质的高低也会在紧急状态下的反应能力上得到体现,冷静地面对正在发生的事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与素手无策,听天由命相比,其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

我国大多数恶性事故之所以造成重大伤亡,与这一点不无关系。

(3)法律的完善

在当今法治社会,法律对于约束人的行为,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安全问题也是如此。

没有一个完整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就不能有一个公正的竞争环境,就会助长短期行为,产生恶性事故。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来中国投资者就钻了我国安全法规体系不完善的漏洞,使得工伤事故,特别是职业卫生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国际一流企业来我国投资的信心和积极性。

美国1970年实施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被美国职业安全界称之为美国安全史上的里程碑。

我国近十年来也相继颁布了《劳动法》《矿山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信我们的矿山安全也将会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轨道。

以上3个因素对其安全水平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安全管理学给了安全管理这样一个定义,即:

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

控制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不安全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安全,这也是“预防为主”的本质所在。

因此,安全管理就利用管理的活动,将事故预防、应急措施与保险补偿三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中,专业的安全工作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是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上下沟通的纽带,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员,在掌握一定现场资料的基础上,为企业的重大安全决策提供依据。

安全管理在事故控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据对事故的追查分析可知,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而这些直接和间接的原因中85%左右都与管理紧密相关,换句话说,假如我们改进了安全管理,就可以有效的控制85%左右的事故发生。

(2)当今“安全第一”的口号几乎已经喊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企业的管理者和安全工作者都承认,对于一个用效益衡量的企业来说,安全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第一位的。

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生产任务等永远是第一位。

安全之所以放在特殊的位置,正是由于其它效益的关系就象水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只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只有减少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经济效益。

(3)从控制事故的效果来讲,安全管理举足轻重,一方面控制事故所采取的手段(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是由管理部门选择确定的;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资金投入及有限的技术水平及条件下,通过管理手段控制事故无疑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

当今,大多数企业之间设备安全水平差异有限而事故率却大小有异,主要的问题就是管理问题。

在各类安全事故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大多数事故为重复发生的,且完全可以预防,如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掉以轻心呢?

究其根源主要在以下几点:

(1)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5大类。

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

生理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包括摄食、饮水、睡眠、求偶等。

而安全需要则是在生理需要获得适当满足之原,对生命财产的安全,身体健康,生活条件稳定等方面的需求;社交需要是指感情与归属上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种需要;自我实现则是需要的最高层次,指人有发挥自己能力与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的需要。

以上5个需要,以层次形成依次从低到高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

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求知和审美需要,组成7个层次,这种观点也被称之为需要层次论。

自我实现审美需要求和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由于安全需要在第二层,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当人们的生理没有得到满足的条件下是不会很好地注意安全的。

(2)当人类面临的物质世界中,我们感受的主要是正面形态的正效应的积累,而容易在感受上产生错误和偏差。

事故本身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因而负效应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或置之不理。

(3)提高正效应。

包括经济效益,规模产量等,是显而易见的,而减少负效应则较难观察得到,从而容易使人忽略改善负效应的重要性。

而且人本身也容易并愿意理解,接受正效应,不容易并不愿意理解接受负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安全工作形势的因素,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简明阐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和事故重复发生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安全管理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不少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视为重中之重。

同煤集团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新的安全生产理念,并赋予员工安全生产的十项权利,号召员工狠反“三违”,降低事故。

企业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管理者带着感情抓安全,对员工进行亲情教育,极大调动了员工遵章守法的自觉性。

随着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安全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必将对我国矿山企业的安全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冲击和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将不得不面对比以往更大的挑战。

尽快解决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尽快缩短我国在安全管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无疑是安全科学界近年来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国才能真正保持可持续发展,安全水平才能跨上新的台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否则,就会拉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甚至影响社会安定。

因此,必须全民动员,切实搞好各行各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不久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安全经济学的学习是挺有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