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3001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x

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酸和碱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酸和碱选择题

1.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调节至平衡。

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放入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粉末和M粉末。

左盘烧杯中稀盐酸和碳酸钙粉末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停止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则托盘天平右盘烧杯中加入的M粉末可能是()

A.碳酸氢钠B.氢氧化钙C.碳酸镁D.氧化铝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天平要平衡,左右两盘减少的质量必须相等,这四个选项中的B氢氧化钙、D氧化铝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A碳酸氢钠、C碳酸镁与盐酸反应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右盘加入的物质应从A和C中选。

已知左盘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两盘放入的固体质量都是100份质量,两盘放入的盐酸溶质的质量都是73份质量,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左盘减少的二氧化碳是44份质量,而100份碳酸氢钠与73份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大于44份质量,100份质量的碳酸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44份质量。

故选:

C。

2.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定有锌和铜

B.若滤渣中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C.若滤液中有硝酸锌,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铝和锌

D.若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铜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铝>锌>铜,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铝会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铝粉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详解】

A、若滤液为蓝色,说明了铝和锌已完全发生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和铜,故选项错误;

B、若滤渣中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了铝和锌没有剩余,滤液的硫酸铜不一定完全反应,滤液可能为蓝色,故选项错误;

C、若滤液中有硝酸锌,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铝,可能含有锌,故选项错误;

D、若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铜,可能含有铝,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将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前者变大,后者变小

B.前者变小,后者变大

C.两者都变大

D.两者都变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水分后,溶质质量几乎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后溶质减少,溶剂质量几乎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D。

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食盐水

【答案】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C。

5.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①酸雨呈酸性,则呈酸性的雨一定是酸雨

②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③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则H2S的溶液一定能导电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A.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全部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呈酸性的雨不一定是酸雨,例如当雨水的pH大于5.6时不属于酸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而Cu(OH)2不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③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则H2S的溶液一定能导电,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B。

6.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镁粉

B.向一定量的稀盐

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镁粉,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易溶于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大,稀盐酸反应完全,溶液质量不再增加,故A正确;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稀释,酸性减弱,pH值变大,不能大于7,故B不正确;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C不正确;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增加,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少,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的质量应该为零,故D不正确。

故选A。

7.下列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稀释浓硫酸

C.

读液体体积D.

液体的取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故D错误。

故选B。

8.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碱溶液中都有H+B.碱溶液中都有OH-

C.碱溶液中都有金属离子D.碱溶液中都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这是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所在。

【详解】

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有OH-,故选B。

9.检验一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下列不能用作检验试剂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酚酞试液C.盐酸D.氯化钡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澄清的石灰水主要成分是Ca(OH)2,能发生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能说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选项正确;

B、溶液中的NaOH无论是否完全与CO2反应,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是碱性的,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选项错误;

C、盐酸能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可观察到气泡生成,选项正确;

D、氯化钡溶液能发生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可观察到白色沉淀,选项正确,故选B。

10.一些水果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杨梅pH=2.5B.苹果pH=4.1C.菠萝pH=5.1D.柿子pH=8.5

【答案】A

【解析】

常温下pH小于7的为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所以杨梅的酸性最强。

故选A。

11.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A.MgB.H2OC.NaOHD.CaCO3

【答案】C

【解析】

A、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溶液呈中性,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酸性不断减弱,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反应后溶液的性质不可能呈碱性(pH>7),故错误;B、水能稀释盐酸使其酸性不断减弱,但溶液不可能变为中性,更不可能变为碱性,故错误;C、氢氧化钠能中和盐酸使其酸性减弱,直至盐酸全部消耗溶液呈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因氢氧化钠的存在而显碱性,故C正确;D、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得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酸性不断减弱,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反应后溶液的性质不可能呈碱性(pH>7),故错误。

故选C。

12.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

则反应两种溶液质量关系是(  )

A.相等

B.镁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

C.铝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

D.无法比较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说明硫酸全部参加反应,溶液的溶质由硫酸变为硫酸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生成硫酸镁和硫酸铝的质量比为120∶114,

假设硫酸溶液都为100g,质量分数都为9.8%。

根据题意设生成MgSO4的质量为x,Al2(SO4)3的质量为y。

解得x=12g

解得y=11.4g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质量相等的金属镁和铝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

则生成的硫酸镁、硫酸铝质量不相等。

【详解】

A、反应前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反应完毕后,金属均有剩余,说明反应过程中硫酸全部反应,分别转化为硫酸镁、硫酸铝,由于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没有变化,生成的硫酸镁、硫酸铝质量不相等,所以反应后两种溶液质量不相等,选项A错误;

B、由计算可知,等质量的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硫酸镁质量比硫酸铝质量大,所以镁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大,选项B正确;

C、由计算可知,等质量的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硫酸铝质量比硫酸镁质量小,所以铝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小,选项C错误;

D、通过计算可以比较生成物质量大小,也可以比较反应后溶液质量大小,所以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算的质量相等且金属过量,说明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本题还可以通过比较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溶液增重大小,得出正确结论。

13.下列离子组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O3-Fe3+Na+OH-B.K+SO42-Na+NO3-

C.Cl-K+SO42-Ba2+D.Ca2+Cl-CO32-N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Fe3+和OH-会反应产生沉淀,SO42-和Ba2+会反应产生沉淀;Ca2+和CO32-会反应生成沉淀。

故选B.

考点:

离子的共存

14.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

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15.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AlCl3、CuSO4、NaClB.BaCl2、NaCl、NaOH

C.CaCl2、Na2CO3、AgNO3D.K2SO4、NaNO3、NH4Cl

【答案】B

【解析】

pH=11的溶液呈碱性。

A.AlCl3、CuSO4溶液呈蓝色、NaCl。

B.BaCl2、NaCl、NaOH。

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

C.C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K2SO4、NaNO3、NH4Cl在碱性溶液中,生成氨气。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6.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PH>7,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变小。

当稀硫酸恰好与氢氧化钡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呈酸性,pH<7,错误;

B、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溶液中钡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钡元素的质量为0,错误;

C、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水,不导电,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导电性增强,正确;

D、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升高,恰好完全反应时温度最高,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温度慢慢的降低,错误。

故选C。

【点睛】

做化学反应与图像题时,首先要搞清楚会发生什么反应,反应中各物质会发生什么变化,再看清纵坐标和横坐标表示的量,最后仔细分析解答。

17.各种植物都有适宜自己生长的pH范围.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如下:

作物

水稻

茶树

薄荷

马铃薯

pH

6.0~7.0

5.0~5.5

7.0~8.0

4.8~5.5

 

取某地土壤的浸出液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略显红色,则该土壤最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茶树

B.薄荷

C.马铃薯

D.水稻

【答案】B

【解析】

由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略显红色知该地土壤显酸性,所以适宜生长在碱性环境中的作物不宜种植.

18.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A.食盐水(pH≈7)B.牙膏(pH≈9)C.肥皂(pH≈10)D.米醋(pH≈3)

【答案】D

【解析】

【详解】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黄蜂的毒液呈碱性,所以应使用米醋中和。

选D。

19.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详解】

A、ab段变红,bc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D、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铵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0.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

A.食盐水B.浓硫酸C.浓盐酸D.石灰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食盐水会因蒸发使质量减少,故此选项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会减小,故此选项错误。

D、石灰石在空气中没有变化,因而质量不变,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