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使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92637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生素的使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抗生素的使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抗生素的使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抗生素的使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抗生素的使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生素的使用.docx

《抗生素的使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的使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生素的使用.docx

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的使用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药品安全与生命健康-抗生素的使用

姓名:

潘泳妃

提交日期:

2015年月日学生签名:

潘泳妃

学号

201330520408

学院

外国语学院

课程名称

生物医药与健康

教师评语:

成绩评定:

分任课教师签名:

年月日

 

摘要我国研制一个抗生素大约需要十年时间,而产生耐药菌素却在两年之内,未来呈无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趋势。

抗生素的使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保护功不可没。

但滥用抗生素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抗生素的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抗药性等。

为了防止和减少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患者更应该正确充分了解抗生素带来的效用。

关键词抗生素;健康;合理使用抗生素

1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抗菌素的多种方法获取形式致使抗生素可以工厂化大生产。

2抗生素的发展

1928年,英国科学家AlexanderFleming(1881-1955)偶然发现了青霉素(penicillin)。

1938年,Chain和Florey等科学家又成功地从点青霉(penicilliumnature)的培养液中分离制得青霉素。

40年代初期,随着培养方法的改良青,霉素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量迅速增加。

1958年,发现了青霉素的活性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并通过6-APA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青霉素。

随后,对头孢菌素C结构进行改造研究,分离出母核7-氨基头孢霉烷酸(T-ACA).目前,大多数半合成头孢菌素均为母核7-ACA中的7位氨基酸及3位乙酰甲基进行化学改造制得的衍生物。

1960年,通过对四环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环内酰抗生素、利福平类抗生素等相继进行化学改造,获得了大量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稳定、毒性小、易吸收等优点的半合成抗生素。

80年代后发现的新抗生素的特点是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肿瘤活性物质、杀虫剂等药理活性物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3几种常见抗生素的特点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

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3.1青霉素类

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

 3.1.1适用范围

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

3.2头孢3.1.1适用范围菌素类

3.2.1

第一代:

有头孢氨苄(先锋4号)、头孢唑林(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以及头孢羟氨苄等。

3.2.1.1适用范围

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3.2.2

第二代:

常见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等.比第一代抗菌谱广、抗G-菌作用比第一代强,但抗G+菌的作用不如第一代,肾脏毒性低;

 第三代:

常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克肟等。

 

3.2.2.1适用范围

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统、胃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等;具有抗菌谱广、抗G-菌活性比第二代强、抗G+菌的作用不如第二代,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低等特点。

3.3氨基糖苷类

是广谱抗生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依替米星、奈替米星为常用品种

3.3.1适用范围

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良好的杀菌作用,适用于下呼吸道、泌尿道、肠道感染等。

不同的品种特点不同。

其中,依替米星、奈替米星抗菌活性较强、耳肾毒性较低;链霉素现主要用于治疗结核;大观霉素(壮观霉素)可用于治疗淋病;新霉素因耳毒性大,仅用于口服和局部外用。

3.4喹诺酮类

 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等。

3.4.1适用范围

诺氟沙星主要用于肠道感染与尿路感染;依诺沙星和培氟沙星可治疗全身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和胆道感染、妇科感染等;环丙沙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品种,适用于治疗全身各处的感染,安全有效;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对呼吸道感染效果最好.

3.5大环内酯类

常用的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

3.5.1适用范围

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感染,特别适用于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所引起的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此类抗生素。

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便宜,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不如红霉素。

克拉霉素还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4.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而合成肽链的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是细菌的唯一细胞器。

但是使用频繁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

这一作用的达成依赖于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通常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和这种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所以PBPs也是这类药物的作用靶点。

4.2与细胞膜相互作用

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4.3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

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4.4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

 5抗生素的使用误区

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

针对这种现状,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5.1误区1:

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5.2误区2:

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5.3误区3:

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5.4误区4: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5.5误区5:

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5.6误区6:

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

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

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

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5.7误区7:

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

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5.8误区8:

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5.9误区9:

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

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

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6抗生素的滥用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

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人将可能自食恶果,率先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亦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是一场重大灾难。

滥用抗菌药物对人体有如下危害:

 

6.1诱发细菌耐药

抗生素的经常使用会使人体内外的细菌产生耐药性。

如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