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2473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12010-2001

棉氨纶包芯本色纱

Cottoncoveredspandexgreyyarn

前言

本标准在主要技术内容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参照GB/T398~1993<(棉本色纱线》标准和

1997乌斯特统计值制定。

本标准与1997乌斯特统计值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采用了其纱线质量普梳棉纱(环锭纺)、精梳棉纱(环锭纺)中下列统计值作为本标准技术要求中相关质量指标制定的依据:

a)成纱重量变异系数(CV%);

b)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

c)偶发纱疵(个/105m);

d)断裂强度(cN/tex);

e)断裂强度变异系数(CV%)。

本标准包含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空芯纱疵、包覆不良纱疵、露芯纱疵检验内容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氨纶纤维含量(%)差异绝对数指标值为分等质量指标以及氨纶纤维含量定量化学、物理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氨纶纤维含量在5%~15%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品质。

本标准的附录B纤维含量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内容参照FZ/T73011—1998<(针织腹带》标

准附录A制订。

本标准技术标准水平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接近国际一般水平。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棉氨纶包芯本色纱(棉纤维包氨纶长丝纺制)产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氨纶纤维含量在5%~15%环锭纺机制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品质,本

标准不适用于鉴定特种用途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品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98棉本色纱线

GB/T2543.2纱线捻度的测定退捻加捻法

GB/T、2910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eqvIS()1833)GB/T3292纺织品纱条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电容法

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eqvIS()2062)

GB/T4743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绞纱法(neqISO2060)

FZ/T01050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

FZ/T10007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

FZ/T10013.1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本色纱线及染色加工纱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空芯纱疵包芯纱截面中氨纶长丝断头,使纱条的一段仅有包缠棉纤维而无氨纶长丝。

3.2

包覆不良纱疵包芯纱中棉纤维没有全部包缠氨纶长丝,使氨纶长丝部分外露。

国家纺织工业协会2001—12—28发布2D02—07—01实施

3.3

露芯纱疵包芯纱中氨纶长丝外无包缠棉纤维,使氨纶长丝全部裸露。

4分类

4.1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线密度以1000m棉氨纶包芯本色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表

示,称为特克斯(tex)。

4.2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原料代号,棉为C,氨纶为S。

棉与氨纶混纺比例的写法规定为:

棉的含量/氨纶的含量,例如:

棉93%,氨纶7%,应写为C/S93/7。

4.3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公定回潮率按干重混纺比例,以棉公定回潮率8.5%和氨纶公定回潮率1.3%,加权平均计算,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2位,取舍为1位,其计算公式如下:

W=

WC×PC+WS×PS

100

(1)

 

式中:

W——公定回潮率,%;

WC——棉公定回潮率,%;

WS——氨纶公定回潮率,%;

PC——棉含量比例,%;

PS——氨纶含量比例,%。

4.4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品种代号按原料、混纺比例、纺纱工艺、纱线密度、氨纶长丝的

规格(加圆括号)以及用途表示。

例如:

针织用精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其线密度为13tex;

氨纶长丝的规格为44.4dtex(40D);棉与氨纶混纺比例为c/s93/7,其品种代号以:

C/S93/7J13[44.4dtex(40D)]K表示。

4.5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标准重量

4.5.1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重量(g)

Tt

mK=10⋯⋯⋯⋯⋯⋯⋯⋯⋯⋯⋯⋯⋯⋯⋯⋯⋯⋯⋯⋯⋯⋯⋯

(2)

式中:

mK——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重量,g/100m;

Tt——纱特克斯,tex。

4.5.2100m纱的标准干燥重量(g)

Tt100

mO=10×100+W⋯⋯⋯⋯⋯⋯⋯⋯⋯⋯⋯⋯⋯⋯⋯⋯⋯⋯⋯⋯⋯⋯(3)式中:

mO——100m纱的标准干燥重量,g/100m;

Tt——纱特克斯,tex;

W——公定回潮率,%。

4.6棉氨纶包芯本色纱设计特克斯必须与其最后成品公称特克斯相等。

4.7棉氨纶包芯本色纱公称特克斯的100m标准重量规定棉氨纶包芯本色纱公称特克斯的100m标准重量应按不同回潮率、棉与氨纶不同混纺比例分别计算。

例如:

c/S93/7J13[44.4dtex(40D)]棉氨纶包芯本色纱100m标准重量的计算:

a)c/S93/7J13[44.4dtex(40D)]棉氨纶包芯本色纱公定回潮率W(%)的计算:

85×93+1.3×7

W==0.8

b)c/s93/7J13[44.4dtex(40D)]棉氨纶包芯本色纱100m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重量(g/100m)的计算:

c)C/S93/7J13[44.4drex(40D)]棉氨纶包芯本色纱100m纱标准干燥重量(g/100m)的计算:

13.00100

mO=

10×100+0.8=1.204

5要求

5.1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技术要求见表1。

5.2精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技术要求见表2。

5.3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标准样照编号见表3。

5.4精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标准样照编号见表4。

5.5分等规定

5.5.1棉氨纶包芯本色纱规定以同品种(氨纶长丝品牌、产地、批号、规格相同)一昼夜三

个班的生产量为1批,按规定的试验周期和各项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按其结果评定纱线的品

棉氨纶包芯本色纱评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指标者为三等品。

优等品纱以单强变异系数CV(%),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条干均匀度、黑板

黑板棉结杂质总粒数、空芯纱疵数(个/3000m)、包覆不良纱疵数(个/3000m)、

公称特克斯tex(英制支数)

质量

单纱强

百米质

条干均匀度

黑板

黑板棉

优等纱纱疵个/105m≤

单纱断

百米重量偏差

%范围

空芯纱疵个/3000m≤

包覆不良纱疵个/3000m≤

露芯纱疵个/3000m≤

氨纶纤维含量%差异绝对数范围

等别

力变异系数CV%

量变异系数CV%

黑板条干均匀度

10块板比例(优:

一:

二:

三)不不低于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

CV%≤

棉结粒数粒/g≤

结杂质总粒数粒/g≤

裂强度cN/tex(gf/tex)≥

实际捻系数

范围

11~13

(55~44)

11.5

2.5

7:

3:

0:

0

17.0

30

50

10.3

(10.5)

0

1

0

±0.5

360

16.0

3.7

0:

7:

3:

0

20.0

65

100

3

5

3

±1.0

~

20.5

5.0

0:

0:

3:

7

23.0

100

140

5

10

5

530

14~15

(43~37)

11.0

2.5

7:

3:

0:

0

16.5

30

50

10.5

(10.7)

0

1

0

±0.5

350

15.5

3.7

0:

7:

3:

0

19.5

65

100

40

±2.5

3

5

3

±1.0

~

20.0

5.0

0:

0:

3:

7

22.5

100

140

5

10

5

520

16~20

(36`29)

10.5

2.5

7:

3:

0:

0

16.0

30

50

10.7

(10.9)

0

1

0

±0.5

350

15.0

3.7

0:

7:

3:

0

19.0

65

100

3

5

3

±1.0

~

19.5

5.0

0:

0:

3:

7

22.0

100

140

5

10

5

520

21~30

10.0

2.5

7:

3:

0:

0

15.5

30

50

10.9

0

1

0

±0.5

350

14.5

3.7

0:

7:

3:

0

18.5

65

100

3

5

3

±1.0

~

(28`19)

(11.1)

19.0

5.0

0:

0:

3:

7

21.5

100

140

5

10

5

510

31~35

9.5

2.5

7:

3:

0:

0

15.0

35

65

10.7

0

1

0

±0.5

340

14..0

3.7

0:

7:

3:

0

18.0

70

110

3

5

3

±1.0

~

(18~17)

(10.9)

18.5

5.0

0:

0:

3:

7

21.0

105

150

5

10

5

500

36~80

9.0

2.5

7:

3:

0:

0

14.5

35

65

10.5

0

1

0

±0.5

340

13.5

3.7

0:

7:

3:

0

17.5

70

110

±2.8

6

5

3

±1.0

~

(16~7

(10.7)

18.0

5.0

0:

0:

3:

7

20.5

105

150

5

10

5

500

 

表2精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的技术要求

公称特克斯tex(英制支数)

质量

单纱强

百米质

条干均匀度

黑板

黑板棉

优等纱纱疵个/105m≤

单纱断

百米重量偏差

%范围

空芯纱疵个/3000m≤

包覆不良纱疵个/3000m≤

露芯纱疵个/3000m≤

氨纶纤维含量%差异绝对数范围

等别

力变异系数CV%

量变异系数CV%

黑板条干均匀度

10块板比例

(优:

一:

二:

三)不低于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

CV%

棉结粒数/粒≤

结杂质总粒数粒/g≤

裂强度cN/tex(gf/tex)

实际捻系数

范围

10~13

(56~44)

10.5

2.5

7:

3:

0:

0

14.5

20

25

11.8

(12.0)

0

1

0

±0.5

360

15.0

3.7

0:

7:

3:

0

17.5

40

50

3

5

3

±1.0

~

19.5

5.0

0:

0:

3:

7

20.5

60

75

5

10

5

520

14~15

(43~37)

10.0

2.5

7:

3:

0:

0

14.0

20

25

11.8

(12.0)

0

1

0

±0.5

360

14.5

3.7

0:

7:

3:

0

17.0

40

50

3

5

3

±1.0

~

19.0

5.0

0:

0:

3:

7

20.0

60

75

5

10

5

520

16~20

(36`29)

9.5

2.5

7:

3:

0:

0

13.5

20

25

11.8

(12.0)

0

1

0

±0.5

350

14.0

3.7

0:

7:

3:

0

16.5

40

50

30

±2.5

3

5

3

±1.0

~

18.5

5.0

0:

0:

3:

7

19.5

60

75

5

10

5

510

21~30

(28`19)

9.0

2.5

7:

3:

0:

0

13.0

20

25

11.8

(12.2)

0

1

0

±0.5

350

13.5

3.7

0:

7:

3:

0

16.0

40

50

3

5

3

±1.0

~

18.0

5.0

0:

0:

3:

7

19.0

60

75

5

10

5

510

31~40

(18~15)

8.5

2.5

7:

3:

0:

0

12.5

20

25

11.8

(12.2)

0

1

0

±0.5

350

13.0

3.7

0:

7:

3:

0

15.5

40

50

3

5

3

±1.0

~

17.5

5.0

0:

0:

3:

7

18.5

60

75

5

10

5

510

表3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用黑板条填均匀度标准样照编号

公称特克斯tex(英制支数)

标准样照编号

11~15

(55~37)

优等

010

一等

011

16~20

(36~29)

优等

020

一等

021

21~30

(28~19)

优等

030

一等

031

32~60

(18~10)

优等

040

一等

041

61及以上

(9及以下)

优等

060

一等

061

 

表4精梳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标准样照编号

公称特克斯tex

(英制支数)

标准样照编号

8~15

(70~37)

优等210一等211

5.5.5单纱断裂强度或百米重量偏差超出允许范围时,在单纱强力变异系数CV(%)和百

米重量变异系数CV(%)二项指标原评定的基础上作顺降一个等处理。

如单纱断裂强度和百米重量偏差都超出范围时,亦只顺降一次。

降至二等为止。

5.5.6检验条干均匀度可以由生产厂选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或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

两者中的任何一种。

但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

发生质量争议时,以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为准。

5.6棉氨纶包芯本色纱重量偏差月度累计,应按产量进行加权平均,全月生产在15批以上的品种,应控制在±0.5%及以内。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

6.1.2快速试验:

由于生产需要,要求迅速检验产品的质量,可采用快速试验方法。

快速试验可以在接近车间温湿度条件下进行。

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必须保持稳定。

6.2试验周期

一般为2天试验1次,以i次试验为准,作为该批纱的定等依据。

节假日的生产量,可与相邻批并批,但周期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

6.3试样

纱的黑板条干均匀度、黑板棉结粒数、黑板棉结杂质总粒数、十万米纱疵的检验皆采用筒子纱(直接纬纱用管纱),其他各项指标的试验均采用管纱。

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以成品质量检验为准。

6.3.1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百米重量偏差的管纱取样数和试验次数见表5。

表5管纱取样数和试验次数

生产同一品种的开台数

1

2

3

4

5

6

7

8~9

10

11~14

15

16~29

30及以上

每机台上采取管纱数

30

15

10

7~8

6

5

4~5

3~4

3

2~3

2

1~2

l

每个管纱上摇取缕数

1

1

1

1

1

1

1

l

1

1

1

1

l

全部机台总试验次数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及以上

生产厂为减少拔管数,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的品种,可拔取15管,每管摇取2缕。

6.4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和百米重量偏差的试验方法按照GB/T4743执行。

其中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采用方法1,线密度采用方法3,摇纱张力:

(1.2±0.2)cN/tex。

百米重量偏差的计算公式如式(4):

式中:

D——百米重量偏差,%;

m一一试样实际干燥重量,g/100m;

md——试样设计干燥重量,g/100m;

6.5单纱断裂强度及单强变异系数CV(%)的试验方法按GB/T3916执行。

6.5.1单纱断裂强度如不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其测试强力应按FZ/T10013.1

进行修正。

棉氨纶包芯本色纱断裂强力的修正系数按FZ/T10013.1(附录A.A.1.1)执

行。

6.5.2单纱断裂强度和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的试样可与百米重量偏差用同一份

试样,单纱每份试样30个管纱,每管测试2次,总数为60次(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者,可每份试样15个管纱,每管测试4次)。

采用全自动纱线强力试验仪的取样数为20个管纱,每管测试

5次,总数为100次。

试验条件中预张力:

(1.0±0.1)cN/tex。

试验报告应注明所用的强力试验仪类型。

6.5.3单纱断裂强度的回潮率可采用百米重量偏差试验的同一份回潮率数据。

但如两种试验不在同一条件下测试时,其回潮率应另行测试,每份试样重量不少于50g。

6.6黑板条干均匀度试验方法、黑板棉结杂质总粒数试验方法按照GB/T398中附录A(补充件)执行,摇黑板时纱的张力:

(1.2±0.2)cN/tex。

6.7棉氨纶包芯本色纱空芯纱疵数(个/3000m)、包覆不良纱疵数(个/3000m)、露芯纱疵数(个/3000m)试验方法按附录A(规范性附录)执行。

6.8氨纶纤维含量(%)可以由生产厂选用化学分析方法或物理分析方法两者中的任何一

种。

但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

发生质量争议时,以化学分析方法测定的纤维含量为准。

化学分析试验方法按附录B(规范性附录)执行,物理分析试验方法按附录C(规范瓶性附录)执行。

6.9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试验方法,按GB/T3292执行。

6.10十万米纱疵(As+Bs+C。

+Dz)的试验方法按FZ/T01050执行。

6.11捻度试验方法按GB/T2543.2规定执行,测定参数中预加张力:

(0.5:

k0.05)eN/tex。

纱的捻度试验取样规定:

各品种各机台每月至少轮试1次,试样应在各机台上均匀随

机拔取,每台2个管纱,但不得在同一锭带上拔取,每管测试2次,总数40次。

捻度齿轮调换

或其他机械工艺上的调整影响捻度时,都应随时试验,使实际捻系数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范围。

6.12纱成包重量

6.12.1在确定纱在公定回潮率的重量时,应进行回潮率试验,然后计算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测试回潮率的仪器,筒子纱、管纱和绞纱用电热烘箱。

6.12.2管纱或筒子纱的取样,每批量在2t及以下,每0.2t取样1个,但不得少于6个,批量在2t以上,其超过2t的部分,每0·5t取1个,取样应随机均匀,并注意生产班次的代表性。

管纱或筒子纱采用烘箱试验方法时(筒子纱应采取距边纱层厚度的三分之一处),可采

用间接称重法或直接称重法。

6.12.2.1间接称重法:

采样前将管纱或筒子纱称重,然后摇取试样,采样后再将管纱或筒子纱称重,两次称重的差数即为试样烘前重量。

然后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再计算回潮率。

6.12.2.2直接称重法:

先将筒子纱外层去除到约三分之一厚处用刀子划断内层纱线,并将其剥F称重.作为试样烘箱重量。

然后放人烘箱中,烘于称重,再计算回潮率。

6.12.3绞纱的取样,每批量在2t及以下的取样总重量不少于75g,2t以上取样总重量不少于150g。

6.12.4烘箱测试回潮率按照GB/T4743执行。

6.12.5在成包过程中,如因温湿度升降而影响回潮率变化时,可按温湿度情况,分阶段进行回潮率试验,根据不同阶段的试验回潮率,分别计算不同阶段的成包干燥重量,不得混淆。

6.12.6根据实际回潮率,按式(5)计算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100+W

MK=M×100+R⋯⋯⋯⋯⋯⋯⋯⋯⋯⋯⋯⋯⋯⋯⋯⋯⋯⋯⋯⋯⋯⋯(5)

式中:

MK一一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kg;

M一一取样时该批纱的实际重量,kg;

W一一公定回潮率,%;

R一一该批纱试样的实际回潮率,%。

6.13试验结果的表示一批纱的各种试验结果是由该种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各种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度,除已规定者外,按表6规定。

7检验规则

按照FZ/T10()O7规定执行。

8标志、包装

8.1标志

按FZ/Tl0008执行,标志内容中增加氨纶长丝品种、产地、规格、批号、标志内容按图1规定。

8.2包装

按FZ/Tl0008执行。

表6计算值的数字修约规定

小数点后有效位数

单纱强力变异系数

CV

1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

CV

1

附录A(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