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7727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010

XX国电力行业标准

419—91

电力用油名词术语

 

XX国能源部1991-10—04批准                1992-04-01实施 

 

    本标准是为了在电力用油及其试验方法方面引用术语时具有统一的概念。

    本标准主要用于有关技术文件。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电力用油的实际情况,并参照 4016《石油产品名词术语》和2900.5《电工名词术语电气绝缘材料》两文件有关规定而制定的.

    本标准分为电力用油和有关材料、性质与试验方法以及其他三个方面。

 

1 电力用油和有关材料

1.1 电力用油

1.1.1 矿物油  

    天然存在的,或者从处理其他矿物原料中得到的,主要由XX种烃组成的混合 物。

1.1。

2 石油 

    地下天然存在的,主要是由多种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1。

1。

3 环烷基油

    从环烷基原油中提炼出来的含蜡量较低的矿物油品。

 

1.1.4 石蜡基油   

    从石蜡基原油中提炼出来的含蜡量较高的矿物油品。

1。

1.5 绝缘油

    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适用于电气设备的油品。

1。

1.6 矿物绝缘油   

    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油.

1.1.7 变压器油  

    适用于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套管等充油电气设备中,起绝缘和冷却作用的一种绝缘油品.

1.1.8 电缆油

    用于电力电缆中起绝缘、浸渍和冷却作用的精制矿物油或矿物油与其他增稠剂 (如软蜡、树脂、聚合物或沥青等)的混合物的总称.

1.1。

9 电容器油

    用于电容器中起绝缘、浸渍和冷却作用的一种绝缘油品。

 

1.1.10 断路器油 

    曾用名:

开关油()。

 

用于油浸断路器起绝缘和灭弧作用的一种绝缘油品。

1.1.11 合成绝缘油 

    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绝缘油,如聚烯烃、烷基代芳香烃、硅油等。

1。

1。

12 聚烯烃液体 

    由烯烃聚合而成的线形或带支链的烷烃组成的绝缘液体,例如:

聚丁烯等。

1。

1.13 烷基代芳香烃 

    由烷基取代的芳香烃类绝缘液体,例如:

烷基苯、烷基萘等。

1。

1。

14 氯代联苯

    曾用名:

氯化联苯。

    耐火的合成氯代联苯绝缘液体的总称。

1。

1.15 多氯联苯

    在联苯分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得到的一些同分异构物和同系物混合而成的绝缘液体。

 

1.1.16 硅油

    由有机硅聚合物组成的绝缘液体。

1.1.17 润滑油  

    主要用于减小运动的固体表面间的摩擦力的精制油品。

 

1.1。

18 汽轮机油  

    曾用名:

透平油。

 

    具有抗XX化能力,用于润滑蒸汽轮机的润滑油。

 

1.1.19 防锈汽轮机油 

    加有防锈添加剂的汽轮机油。

 

1.1.20 抗燃液压油   

    又称难燃液压液()。

    具有难燃耐热性,用于超XX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液压油,其化学组成属于有机酯类(如磷酸脂)。

1。

1。

21 润滑脂  

    将稠化剂分散于液体润滑剂中所组成的一种稳定的固体或半固体产品的一类 润滑剂。

1。

1.22 皂基润滑脂

    以脂肪酸皂为稠化剂制得的润滑脂。

1.1。

23 粘度标准油

    用于校正粘度计,作为量值XX标准的精制油品。

1。

1。

24 原油   

    直接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主要由XX种烃组成的液态或半固态物质。

1。

1。

25 新油  

    未使用过的充入设备前的商品油。

1。

1.26 未用过的油 

    指新油充入设备后,在运行(通电)前的设备中的油.

1.1。

27 运行油 

    已被充到设备中正在使用的油品。

 

1.1。

28 旧油

    又称用过的油( )。

 

    在使用期间某些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它是否适合其原来的使用目的)的油品。

 

1.1。

29 再生油 

    对用过的旧油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提纯后的油品。

1。

1.30 阻化油

    含有抗氧化剂的矿物油品。

1.2 有关材料

1.2。

1 添加剂  

    能赋予油品某种特殊性能或为XX其本来具有的某种性能而加入的物质. 

1。

2.2 抑制剂 

    又称阻化剂.

    能阻止或延迟石油产品发生不良现象的物质.

1.2.3 防锈添加剂  

    简称防锈剂。

    能防止金属机件生锈,延迟或限制生锈时间,减轻锈蚀程度的添加剂。

例如:

十二烯基丁二酸(代号746)防锈添加剂。

1。

2.4 金属去活剂 

    又称金属钝化剂. 

    能抑制金属及其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氧化起催化作用的添加剂。

例如:

N,N二水扬基-1,2丙基胺。

1.2.5 抗氧化添加剂  

    又称氧化抑制剂,简称抗氧化剂。

    加入油品中可以抑制其氧化的添加剂。

例如2,6—二叔丁基对甲酚(代号:

T 501)抗氧化添加剂。

1。

2.6 降凝添加剂

    又称倾点降低剂,简称降凝剂。

    能降低油品倾点(或凝点)的添加剂。

1。

2.7 多效添加剂  

    具有同时改善油品两种以上性能的添加剂。

 

1。

2.8 复合添加剂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效能的添加剂的混合体。

例如:

含有抗氧化添加剂和防锈添加剂的复合添加剂。

 

1。

2.9 抗泡沫添加剂

    简称消泡剂.

    加入油品中以防止或减少油品起泡的添加剂。

 

1.2.10 破XX化添加剂 

    简称破XX剂或抗XX剂。

 

    能提高油品对水的分离能力(即破XX化性能)的添加剂. 

1.2.11 固体烃 

    石蜡、地蜡或石蜡与地蜡的混合物等一类固体石油产品的统称。

 

1。

2。

12 分子筛  

    具有均一微孔结构,通过选择性吸附可将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极性不同的 有机化合物分开的一种合成泡沸石,可用来作吸附剂.

1.2.13 电负性气体 

    具有明显捕捉自由电子而XX负离子并阻止XX放电能力的气体。

例如:

六氟化硫。

2 性质与试验方法 

2。

1 电气性质

2。

1.1 介电性能

    电气绝缘材料在电场中表现出的电特性,主要的介电性能为体积电阻率、相对电容率、损耗因数、介电强度等。

2。

1。

2 绝缘电阻 

    用绝缘材料隔开的两个导体之间,在规定条件下的电阻,加在与绝缘体或试样相接触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直流电压除以通过两极的电流所得的商.它取决于试样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

 

2.1.3 体积电阻

    在试样的相对两表面上放置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的直流电压除以这两个电极 之间XX的稳态电流所得的商. 

2.1.4 体积电阻率 

    在试样内的直流电场强度除以稳态电流密度所得的商。

实际上可看为一个单位 立方体的体积电阻。

2.1。

5 电容率

    又称介电常数。

      

 电场中XX点电位移矢量与电场强度的比值。

2.1。

6 相对电容率   

    又称相对介电常数。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真空的介电常数之比,即在两电极周围和两极之间的空间全部充满该绝缘材料的电容量,与同样电极结构在真空中的电容量之比. 

2.1。

7 介质损耗 

    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由于介质电导和介质极化的滞后效应,在其内部引起 的能量损耗。

 

2.1.8 介质损耗角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流过的电流向量和电压向量之间的夹角(功率因 数角XX)的余角(δ)。

2.1。

9 (介质)损耗因数 

    又称(介质)损耗角正切。

 

     δ

    介质损耗角的正切值.

2。

1.10 击穿  

    绝缘材料在电场作用下XX贯穿性桥路,发生破坏性放电,使电极间的电压降 至零或接近零的现象,对固体介质是永远失去介电强度,对液体、气体,只是暂时失去介电强度。

2。

1.11 击穿电压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绝缘体或试样发生击穿时的电压.

2.1.12 介电强度  

    又称电气强度。

 

      

 曾用名:

绝缘强度.

    绝缘介质能承受而不致遭到击穿的最高电场强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发生击穿的电压除以施加电压的两电极之间距离所得的商,以表示。

 

2。

1.13 闪络 

    在气体或液体内沿着固体的表面发生的两极间的击穿.

2。

1。

14 放电 

    由电子雪崩起始并被一些次级过程所XX的电荷在绝缘体中的非连续性的运动。

2。

1.15 火花放电

    在气体或液体内发生的两极间的击穿。

2。

1.16 表面放电 

    沿着绝缘体表面所发生的局部放电.

2.1.17 内部放电  

    在绝缘体内部空隙里也包括绝缘体内部与导体交界处所发生的局部放电.

2.2 物理性质

2.2.1 密度 

    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以3或表示。

2.2。

2 视密度   

    石油及石油产品在标准温度(我国规定为20℃)下的密度,以3或或 表示。

2。

2.3 相对密度 

    曾用名:

比重( ). 

    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值,对油品其标准物质是水。

 

2.2。

4 色度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颜色最接近于某一号标准色板(色液)的颜色。

2.2.5 透明度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外观的透明程度。

2.2.6 粘度  

    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

2。

7 动力粘度 

    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s(帕·秒)表示,过去习惯用(厘泊)为单位。

 

110-3·s

2.2。

8 运动粘度

    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2)表示。

过去习惯用(斯托克斯)为单位,110-4m212。

2.2.9 恩氏粘度 

    在规定条件下,一定体积的试样从恩格勒粘度计中流出200,所需时间(s)与该粘度计水值之比,单位为。

2。

2.10 恩氏粘度计水值 

    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在20℃恒温条件下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出200所需的时间,单位为s(秒)。

2.2.11 粘温性 

    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油品其粘温性好,反之则差.

2。

2.12 粘度指数  

    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值.粘度指数高,表明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2。

2。

13 粘温系数  

    评价油品在规定温度范围内粘温性的一个计算值,粘温系数小,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2.2。

14 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单位为℃。

 

2.2。

15 闭口闪点()

    用规定的闭口杯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单位为℃。

 

2。

2。

16 开口闪点  ()

    用规定的开口杯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闪点,单位为℃。

 

2.2.17 燃点 

    又称着火点.

    在规定条件下,当火焰靠近油品表面的油气和空气混合物时即会着火并持续燃烧至规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单位为℃。

2。

2.18 自燃点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没有火焰接触时,自发着火的温度,单位为℃。

2。

2。

19 凝点

    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至停止流动时的最高温度,单位为℃。

2.2。

20 倾点  

    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单位为℃。

2.2.21 XX化性 

    油品和水XXXX化液的能力。

 

2.2.22 破XX化性

    油品和水XX的XX化液分为两层的能力.

2。

2。

23 破XX化试验  

    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油水XX化液分离能力的试验。

试验中油水分离的时间称破XX化时间,单位为。

2。

2.24 苯胺点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和等体积的苯胺完全混溶时的最低温度,单位为℃.

2。

2。

25 起泡性

    油品生成泡沫的倾向以及生成泡沫的稳定性能。

 

2.2.26 空气释放性  

    油品释放分散在其中的空气泡的能力.

2.2.27 空气释放值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中携带的气体减少到规定数量时所需要的时间()。

 

2.2。

28 起泡性试验   

    在规定条件下,往试样中吹气后测定其残留泡沫体积()以估计油品起泡性的试验。

2。

2。

29 难燃性

    油品经受高温热源或明火影响而不着火或难于着火的能力。

2.2.30 难燃性试验    

    在规定条件下,测定难燃油品难燃性的试验.

2.2.31 折射率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在油品中的速度之比值。

2。

2.32 比色散

    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测定油品折射率之差与在同温度下油品密度的比值。

2.2.33 界面张力 

    液体界面(表面)分子力的作用,表现为XX其本身的表面积增大的力。

一般测定油品对水的界面张力,单位为或(牛顿/厘米或毫牛顿/米)。

2.2.34 滴点 

    在规定条件下的固体或半固体石油产品达到一定流动性时的最低温度,单位为℃. 

2.2。

35 针入度

    在规定条件下,标准针或锥直穿入固体或半固体石油产品的深度。

2.2.36 润滑脂针入度 

    在规定的时间、温度条件下,规定重量的标准锥体穿入润滑脂试样的深度,以 1/10表示。

2.2.37 燃烧极限

    油气和空气的混合物着火的百分组成(浓度)范围.

2.2。

38 XX极限 

    油气和空气的混合物着火时即会发生XX的百分组成(浓度)范围。

 

2。

2.39 润滑膜

    把两个相对运动的固体表面隔开,以防止其直接接触的一层润滑剂薄膜。

2.3 化学性质

2.3.1 酸度

    每100油品中以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的含酸量。

2.3.2 酸值  

    在规定条件下,中和1g油品中的酸组分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2.3.3 中和值 

    油品的酸值和碱值的习惯统称。

    油品酸碱性的量度,以中和一定质量的油品所需之碱或酸的相当量来表示的数值。

2.3.4 总碱值  

    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存在于1g油品中全部碱组分所需要的酸量,以相当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

2.3.5 水溶性酸或碱 

    存在于油品中可溶于水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用等体积蒸馏水抽取,测定抽出液值或酸碱度,以值或表示。

2。

3。

6 皂化值 

    在规定条件下,中和并皂化1g物质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2.3.7 碘值

    在规定条件下和100g油品起反应所消耗的碘的质量(g)值。

 

2。

3。

8 老化

    油品在使用过程中,它的一个或多个性能随时间而发生的不可逆变化的现象。

 

2.3.9 安定性

    又称稳定性。

 

    在正常的贮存或使用条件下,石油产品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2.3。

10 热安定性 

    又称热稳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热影响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2.3.11 氧化安定性  

    又称氧化稳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大气(或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在规定条件下,以油品氧化后生成的沉淀物含量和酸值来表示。

2。

3.12 热氧化安定性 

    又称热氧化稳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氧和热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久变化的能力。

2.3.13 加速老化试验 

    借助于热、氧、催化剂或其他XX种可控制的强化条件的影响,使油品在短时间 内达到在长期使用后才能产生效果的试验。

2.3。

14 油泥

    油中具有XX沉淀物倾向的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的XX体。

 

2.3。

15 羰基含量  

    油中具有XX油泥的前期劣化产物(包括醛、酮、酸等羰基化合物),用以检查油品析出油泥的趋向。

2.3.16 诱导期 

    在规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所经历的时间周期,单位为。

2.3.17 析气性 

    又称析气(在电场下)()、析气倾向( )、 析气(在电应力和离子化作用下)()。

 

    绝缘油在XX电场下,烃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放出或吸收气体的性能。

2.3.18 蜡

    矿物绝缘油在放电作用下击穿而分离出的固体物质

2.3。

19 防锈性 

    油品阻止与其相接触的金属生锈的能力.

2.3。

20 防腐性 

    油品(尤其是含水油品)阻止与其相接触的金属被腐蚀的能力。

 

2.3.21 液相锈蚀试验 

    在规定条件下,将钢棒浸入试样与蒸馏水或合成海水的混合液中保持至规定时间后,目视钢棒的生锈程度的试验.

2。

3.22 坚膜试验

    在规定条件下,将液相锈蚀试验后认为无锈的钢棒试样浸入蒸馏水保持至规定时间后,目视钢棒的生锈程度的试验。

 

2.3.23 合成海水 

    为试验目的,模仿海水组成而制备的一种水溶液。

2.3.24 腐蚀试验 

    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油品对金属的腐蚀作用的试验. 

2.3.25 铜片试验

    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油品对铜的腐蚀趋向的试验。

2.3。

26 腐蚀性硫

    存在于油品中的腐蚀性硫化物(包括游离硫).

2.3.27 苛性钠试验

    在规定条件下,检查油品中有无环烷酸及皂类存在的试验. 

2.3.28 水分

    存在于油品中的水的含量.

2.3.29 机械杂质

    存在于油品中的所有不溶于规定溶剂的杂质。

2.3.30 游离碳 

    绝缘油在电弧下分解的碳质物。

2。

3.31 颗粒度

    存在于油品单位体积内不同粒径的固体微粒的数目浓度。

2.3.32 气体含量

    溶解在油中的气体(主要是永久性气体)的含量. 

2.3.33 溶解气体分析 () 

    对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主要是可燃性组分)的分析,用以诊断充油电气设备的内部故障。

2.3。

34 灰分 

    在规定条件下,油品被炭化后的残留物经锻烧所得的无机物,以重量百分数表示。

3 其他 

3。

1 试验与试验误差

3.1。

1 试验方法  

    在给定题目和指定代号下,为获得被测试样一个相应的试验结果而提供所需要 的资料,有关说明和步骤。

3.1.2 测定法

    其试验结果表现为定量(或数字)特征的一种试验方法。

3。

1。

3 评定法()

    采用专门设计的设备或仪器来确定油品某一性能的试验。

 

3.1.4 空白试验

    用同样的仪器、试剂、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的操作方法,唯独不加试样所进行的试验. 

3。

1。

5 重复试验

    同一操作者在同一试验室里,使用同一台设备,相继或在较短时间内(最好在同一天)按方法规定的步骤对同一试样所进行的两次或多次测定.

3.1。

6 平行试验 

    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里,用同一台设备按试验方法规定的步骤同时完 成同一试样的两个或多个的测定过程.平行试验是重复试验的特殊情况。

 

3。

1.7 运行条件 

    电气或热力设备在实际运行中或已安装但未运行时所处的条件,用影响因子和工作制来表示。

 

3.1.8 采样 

    按规定的方法,从一定数量的整批物料中采集少量代表性试样的一种行为、过 程或技术。

 

3.1。

9 试样 

    即将供检验用的那一(个别)部分样品。

 

3。

1.10 校正

    以工作标准器具与计量器具作校对检查,以确定观测值的修正过程。

 

3。

1。

11 修正 

    把观测值改正到正确值(加修正值)的过程。

 

3.1.12 误差 

    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3.1。

13 偏差  

    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3.1.14 绝对误差 

    误差的绝对值,即测定值和真实值之差。

3。

1。

15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乘以100%所得的相对值.

3。

1.16 系统误差 

    试验工作中由于某些恒定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恒定误差。

这种误差表现为结 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正偏差或负偏差.这种误差可以按其规律通过改进试验技术加以减小或消除。

3。

1.17 随机误差

    又称偶然误差.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其结果有的高于真实值,有的低于真实值,且高低值出现的几率几乎相等.

3.1。

18 真实值 

    客观存在的实际数值.绝对的真实值是难以获得的,一般可在消除系统误差 后,用多个实验室得到的单个结果的平均值表示。

当实验的个数趋于无穷大时,该 平均值和真实值十分接近。

 

3.1。

19 平均值

    一组结果的和除以这组结果的个数所得的值。

 

3。

1。

20 平方和  

    一组被接受的结果中的单个结果与其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和。

3.1.21 界外值

    一组结果中的某些值和其他值相差很大,以致在计算中可以考虑舍去的个别值。

3。

1.22 自由度   

    用来计算方差的除数,通常等于被接受的结果个数减1。

3.1.23 方差

    一组被接受结果在其平均值周围分布状况的量度,等于每一结果的偏差的平方和除以相应自由度所得的商. 

3.1.24 标准偏差  

    一组被接受结果在其平均值周围分布状况的量度,等于方差的平方根.

3.1.25 相对标准偏差 

    又称标准偏差系数。

 

    标准偏差除以相应的平均值乘100%所得值. 

3。

1.26 置信水平

    测定结果平均值的波动范围,它与测定的概率有关,以100减去显著性水平的百分数表示.

3.1。

27 显著性水平

    错误地抛弃一个有效结果所担的风险,以100减置信水平的百分数表示。

3。

1.28 精密度

    同一试样的同一性质按方法规定步骤测定所得两个或多个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3。

1.29 准确度

    结果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以误差表示。

 

3。

1。

30 重复性

    对一个试验方法精密度的定量表达形式,即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用同一 台仪器按同一方法的规定步骤,在连续时间内,对同一性质进行重复测定所得的结果在规定置信水平下的允许差数。

3.1。

31 再现性 

    对一个试验方法精密度的定量表达形式,即指不同实验室的不同操作者,使用 同类型仪器按同一方法规定步骤对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