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1470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和循环水二次过滤装置

DL/T581—95

Condenser tube rubber ball cleaning equipment 

and cooling water debris filter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5-08-11批准         1995-12-15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球清洗装置(包括收球网、胶球泵、装球室、分汇器等)和循环水二次过滤装置(二次滤网)的术语、设备型号编制方法及参数系列、技术要求、试验及检验、验收、标志、油漆、防锈、包装、运输、贮存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凝汽器及其他工业部门用胶球清洗装置和二次滤网。

采用特种防腐材料或其他防腐措施制造的海水设备,其材质、工艺、试验及检验等还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2 引用标准

    GB 3280—84不锈钢冷轧钢板

    GB 3281—82不锈耐酸及耐热钢厚钢板技术条件

    GB 2270—80不锈钢无缝钢管

    GB 1220—84不锈钢棒

    GB 983—85不锈钢焊条

    GB 1348—88球墨铸铁件

    GB 1804—79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GB 4216.3—846巴灰铸铁管法兰尺寸

    GB 3216—89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及旋涡泵试验方法

    JB 3336—83电站设备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JB 2900—81汽轮机油漆技术条件

    JB 2901—81汽轮机防锈技术条件

3 术语

3.1 干态胶球

    胶球放置在空气中的状态。

3.2 湿态胶球

    胶球吸足水后的状态。

3.3 湿态胶球视相对密度

    湿态胶球整体相对密度。

3.4 合格胶球

    耐磨,质地柔软富于弹性,材质均匀,气孔均匀贯通,干态胶球直径误差不大于公称直径的±2%且不超过±0.4mm,湿态胶球视相对密度为1.00~1.15,在使用期内及5~45℃水温下胶球直径胀大不超标且不老化,湿态胶球直径比凝汽器冷却管(以下简称冷却管)的内径大1~2mm。

3.5 胶球清洗系统

    由胶球清洗装置、胶球管路、阀门、部分循环水管路及凝汽器所组成。

3.6 正常投球量

    指投入运行的胶球数量是凝汽器单侧单流程冷却管根数的7%~13%。

胶球循环一次时间短的取下限或接近下限,反之亦反。

多数情况下,胶球循环一次的时间在20~40s之间。

3.7 收球率

    满足系统布置、设备安装及运行条件[见附录A(补充件)],在正常投球量下,胶球清洗系统正常运行30min,收球15min,收回的胶球数与投入运行的胶球数的百分比。

3.8 循环水二次过滤系统

    由二次滤网、排污阀及排污管路组成。

4 设备型号编制方法及参数系列

    设备型号全称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用短划“-”分开。

其中:

    a)第一部分代表设备名称、特征,主要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b)第二部分代表设备主要参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c)第三部分代表改型设计次数,用罗马数字表示。

4.1 收球网

4.1.1 型号

 

    a)SD型(见图1)表示活动栅格单板型收球网。

 

图1SD型收球网示意图

1-外壳;2-网前测压点;3-网板;4-导流板;5-轴;6-网后测压点;7-胶球引出管

    b)SF型(见图2)表示活动栅格分流型收球网。

    c)SL型(见图3)表示活动栅格漏斗型收球网。

 

图2SF型收球网示意图

1-外壳;2-网前测压点;3-导流板;4-轴;5-网板;6-胶球引出管;7-网后测压点

 

图3SL型收球网示意图

1-外壳;2-网前测压点;3-网板;4-轴;5-导流翼;

6-网后测压点;7-集球斗;8-胶球引出管

4.1.2 收球网型号全称举例

    SF-1800-Ⅰ型表示活动栅格分流型收球网、公称通径1800mm、第一次改型设计。

4.1.3 参数系列

    按公称通径划分为500,600,700,8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mm。

4.2 胶球泵

4.2.1 型号

 

4.2.2 胶球泵型号全称举例

    125JQ-12型表示进口公称通径125mm、12m扬程胶球泵、初始设计。

4.2.3 参数系列

   按扬程划分为9,12,15,21m。

4.3 装球室

4.3.1 型号

 

4.3.2 装球室型号全称举例

   ZQ-17-Ⅱ型表示切换阀型装球室、容积为17L、第二次改型设计。

4.3.3 参数系列

   按容积划分为17,24,47L。

4.4 分汇器

4.4.1 型号

 

4.4.2 分汇器型号全称举例

    FH-100/80-Ⅱ型表示主管公称通径100mm、支管公称通径80mm分汇器、第二次改型设计。

4.4.3 参数系列

    按公称通径划分为100/100,100/80,80/80mm。

4.5 二次滤网

4.5.1 型号

 

    a)EFF型(见图4)表示阀板反冲洗型二次滤网。

    b)EXF型(见图5)表示旋转网芯反冲洗型二次滤网。

    c)EPF型(见图6)表示排污管旋转反冲洗型二次滤网。

    d)EDF型(见图7)表示堵箱旋转反冲洗型二次滤网。

4.5.2 二次滤网型号全称举例

    EDF-2000-Ⅰ型表示堵箱旋转反冲洗型二次滤网、公称通径2000mm、第一次改型设计。

4.5.3 参数系列

    按公称通径划分为500,600,700,8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mm。

 

图4EFF型二次滤网示意图

1-外壳;2-网芯;3-隔板;4-差压测量装置;5-排污管;6-堵板;7-轴;8-阀板

 

图5EXF型二次滤网示意图

1-出口管;2-执行机;3-被动齿轮;4-排污联箱;5-排污管;6-旋转网芯;7-外壳;8-导流锥;9-进口管

 

图6EPF型二次滤网示意图

1-人孔;2-进口管;3-外壳;4-出口管;5-支座;6-传动连杆;7-排污蜗壳

 

图7EDF型二次滤网示意图

1-执行机;2-外壳;3-隔板;4-网芯;5-差压测量装置;6-堵箱;7-排污管

5 技术要求

5.1 材料

    设备制造所用材料应符合图样规定,并应符合下列标准或相应的材料标准。

    GB 3280,GB3281,GB2270,GB1220,GB983,GB1348。

5.2 工艺

5.2.1 机械加工

5.2.1.1 产品图样及技术条件中无特殊要求时,应符合电力工业部有关标准的规定。

5.2.1.2 图样中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采用GB1804的JS14或js14。

5.2.2 焊接

5.2.2.1 焊接应符合图样及技术条件的规定。

5.2.2.2 焊接准备、焊接要求、图样及技术条件中无特殊要求的焊接件,均应符合电力工业部有关标准的规定。

5.2.2.3 对接焊缝的加强高度应小于3mm。

5.2.2.4 焊接时,应力求避免产生残余应力。

5.2.3 筒节

5.2.3.1 纵焊缝的对口错边量应小于筒体壁厚的12%,且不大于1.5mm。

5.2.3.2 对接纵焊缝处形成的棱角应小于筒体壁厚的25%,且不大于3mm。

用弦长等于0.17

为筒体公称通径),且不小于300mm的内样板或外样板检查。

5.2.3.3 环焊缝的对口错边量应小于筒体壁厚的25%,且不大于3mm。

5.2.3.4 对接环焊缝处形成的棱角应小于筒体壁厚的25%,且不大于3mm。

用长度不小于300mm的检查尺检查。

5.2.3.5 筒体任意截面内最大与最小直径差应小于筒体公称通径的0.3%,且不大于5mm。

5.2.3.6 相邻筒节纵焊缝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m。

5.2.3.7 不得在焊缝上开孔。

5.2.3.8 法兰面应垂直于筒体或接管的主轴中心线,接管法兰面应保证水平或垂直(有特殊要求者按图样规定),其偏差均不得超过法兰外径的1%(法兰外径小于100mm时,按100mm计算),且不大于3mm。

5.2.3.9 接管法兰螺栓通孔应对称分布在筒体主轴中心线的两侧。

有特殊要求时,应按图样规定。

5.2.4 热处理

5.2.4.1 改善材料机械性能的热处理,应根据图样技术要求所制定的热处理工艺进行。

5.2.4.2 主要零件、部件焊接后,宜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亦可采取其他措施达此目的。

5.2.5 部件组装与设备装配

5.2.5.1 部件组装时:

    a)零件应符合质量要求,并按照组装工艺规程进行组装。

    b)应力求减小残余应力,并在组装后尽量消除应力。

5.2.5.2 设备装配时,零件、部件应符合质量要求,并按照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

5.2.5.3 齿轮安装应保证啮合良好、工作平稳、噪声低。

5.2.5.4 各轴应转动灵活、密封可靠、轴窜动量保持在设计要求范围之内。

5.2.5.5 电机、执行机应运转正常,执行机限位准确。

5.2.5.6 收球网:

    a)两端设计有法兰,网板前、后设有压力测点。

    b)网板的栅格缝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误差不超过±0.4mm。

    c)网板板面平整、光滑,平面度在500mm×500mm范围内不大于3mm。

    d)网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e)活动网板与轴联接牢固。

    f)活动网板与固定网板间的间隙均匀,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值不得小于2mm。

    g)网板反洗角应符合设计要求。

    h)导流板与筒壁贴合严密,个别不严处其缝隙不超过1.5mm。

    i)网板在收球位置时:

    围带周边与筒壁贴合严密,个别不严处其缝隙不超过3mm。

    SF型的网板进口端相互间贴合严密,个别不严处其缝隙不超过2mm。

    SF型和SD型的集球斗周边与筒壁贴合严密,个别不严处其缝隙应小于1.5mm。

    SL型的网板出口端与集球斗进口间的间隙均匀,并符合设计要求,最大误差不超过设计值的±1mm。

    胶球通道光滑。

5.2.5.7 胶球泵:

    a)设计为单级、悬臂、端部吸入式无障碍离心泵。

    b)通流部分表面光滑。

    c)叶轮轮缘与泵壳间的间隙均匀,且符合设计要求。

    d)手盘转子时,转动平稳、灵活。

5.2.5.8 装球室:

    a)设计有观察孔、手孔、放气和放水门,其容积大于正常投球量所占容积的3倍。

    b)观察孔、手孔严密不漏。

    c)胶球通道光滑。

    d)切换阀开、关位置准确。

5.2.5.9 分汇器:

    a)设计有观察孔。

    b)内壁光滑。

    c)挡板应能堵严每个支管的管口。

5.2.5.10 二次滤网:

    a)两端设计有法兰,网芯进、出水侧设有压力测点。

    b)网芯壁面及网孔光滑无毛刺。

    c)网孔排列均匀,个别孔距超差而不能布置正常孔时,可用小孔代替,但小孔数量不得超过总孔数的0.2%。

    d)EFF型:

阀板关闭时,应能堵严对应网芯的循环水进口,阀板全开时,堵板应能堵严对应网芯的排污管管口,个别不严处其缝隙不大于2mm。

    e)EXF型:

网芯旋转灵活,网芯斜向跳动量不超过3mm,排污联箱与网芯间距离误差不超过设计值的±2mm。

    f)EPF型:

排污管旋转灵活,排污管进口应能依次对准每个网芯的进口,且二者间贴合较严密,个别不严处其缝隙应小于1.5mm。

    g)EDF型:

堵箱旋转灵活,且能依次堵严网芯被分割的每个区域,个别不严处其缝隙不超过2mm。

5.2.5.11 控制装置:

    a)布线合理、整齐、焊点牢固。

    b)对被控对象所处的状态应具有清晰、正确的信号灯指示,重要设备故障或设定值超标时,除有灯光显示外,还应有报警信号。

    c)盘面宜配设简明的模拟图。

    d)程控装置应同时具备手控功能,并应满足生产流程要求。

5.3 操作

    设备操作可采用手动、电动、气动或液动。

采用手动操作时,操作手柄应在不同位置或不同开度处具有锁定机构。

采用执行机操作时,应能保证循环水量为最大值时,能正常操作。

5.4 法兰

    胶球泵法兰应符合GB4216·3的规定。

平焊法兰见附录B(补充件),如有特殊要求,亦可采用其他法兰标准。

5.5 配套件

    电气设备、执行机、阀门等重要配套件质量优良,有产品合格证,并应经验收合格。

5.6 使用性能

    满足附录A(补充件)中的各项要求。

5.6.1 收球网

    a)设计循环水量下,网板清洁时,水阻小于3.9kPa。

    b)使用中不逃球、不积球。

5.6.2 胶球泵

    a)轴承振动不超过0.04mm。

    b)设计流量下,扬程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5%。

    c)流量一般不超过循环水流量的1%。

5.6.3 二次滤网

    a)设计循环水量下,网芯清洁时,直通式水阻小于4.9kPa,弯管式水阻小于6.9kPa。

    b)按规程要求运行,超过95%的网芯壁面上的积污应能清除干净。

    c)过滤效果应达到设计要求。

    d)排污量为通过滤网总水量的5%~10%。

5.6.4 控制装置

    a)运行可靠。

    b)信号灯指示,报警信号正确。

    c)程序控制或全自动控制时,能满足生产流程要求。

5.6.5 胶球清洗系统

    a)收球率超过90%为合格,达到94%为良好,达到97%为优秀。

    b)系统按规定要求运行,且收球率达到合格及以上时,能经常保持冷却管内清洁,减轻管壁腐蚀,并能明显减缓冷却管中结硬垢的速度。

6 试验、检验

6.1 煤油渗漏试验

    将焊缝能够检查的一面清理干净,涂以白粉浆并晾干,在焊缝另一面涂煤油,半小时后焊缝上不出现油渍为合格。

6.2 水压试验

6.2.1 试压时必须用两块量程相同且经校验合格的压力表,其量程为试验压力的2.0倍左右,但不应低于1.5倍和高于4.0倍的试验压力。

6.2.2 设备顶部应设排气口,充水时,将设备中空气排尽。

试压过程中保持设备表面干燥。

6.2.3 试压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规定值后保持5min,然后降至工作压力,对焊缝、连接件全面检查,无渗漏、滴漏为合格。

6.2.4 试压后将水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吹干。

6.2.5 依照6.2.1~6.2.4的规定,对装球室作1.5倍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

装球室工作压力参照下式估算:

式中p——装球室工作压力,Pa;

    

——凝汽器循环水进口压力,Pa;

    

——装球室中水的密度,kg/m3;

    g——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m/2;

    H——胶球泵设计扬程,m;

    h——凝汽器顶部至装球室间垂直距离,m;

  Δ

——凝汽器设计水阻,Pa;

  Δ

——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至收球网进口间循环水管水阻,Pa;

  Δ

——收球网水阻,Pa;

   

——收球网胶球引出管至装球室间胶球管路(包括阀门)水阻,Pa。

6.3 胶球泵冷水性能试验

    批量生产的胶球泵按表1规定的比例进行试验。

试验不合格时,应按问题性质决定加倍抽试或全部进行试验。

其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应符合GB3216C级精度的规定。

6.4 轴承密封性能检验

表1

   轴承应作密封检验,以不渗漏、不滴漏(胶球泵除外)为合格。

检验方法自定。

6.5 电气试验

电气试验应符合JB3336的规定。

6.6 出厂调整试验

   配带程控装置时,整套设备出厂前应模拟现场使用条件作空载(不通水)调整试验。

设备及配套件运行正常,且能满足生产流程要求为合格。

6.7 出厂检验

6.7.1 试验、检验项目见5.2.5、5.3、5.5。

6.7.2 试验、检验规则按6.1~6.6的规定进行。

6.8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产品试制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胶球泵月产量达一定数量(见6.3中的规定)时;

    d)除胶球泵外,其他产品每次累计达30台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产品停产2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6.8.1 试验、检验项目

    包括第5章中的全部内容。

6.8.2 试验、检验规则

6.8.2.1 零件、部件及设备装配检验,符合图样规定的要求。

6.8.2.2 设备性能试验、检验,符合6.1~6.6及6.9的要求。

6.9 现场调整试验

    系统布置、设备安装、运行条件均具备后,应即通知制造厂进行调试,经调试设备使用性能达到5.6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后,方可交付使用。

7 用户验收

7.1 加工、装配精良,防护涂层平整、光滑,且无明显磕碰、划伤痕迹。

7.2 制造质量及试验、检验结果,达到6.7中的各项规定。

7.3 使用性能达到6.9中的要求。

8 标志、油漆、防锈

8.1 标志应耐腐蚀,并固定在较醒目的位置,其内容包括:

    a)制造厂名;

    b)产品名称、型号;

    c)产品主要参数;

    d)出厂编号、制造日期。

8.2 油漆应按JB2900的规定进行。

8.3 防锈应符合JB2901的规定。

9 包装、运输、贮存

9.1 包装应符合电力工业部有关标准的规定。

包装箱内应放置装箱资料,装箱资料应装在防潮的文件袋内,资料内容包括:

    a)装箱单;

    b)产品合格证;

    c)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d)随机备件、附件清单;

    e)控制装置接线图、易损件加工图。

9.2 运输时篷布遮盖,并应符合公路、铁路及海运部门的有关规定。

9.3 贮存期间应采取措施防潮、防腐和损坏。

控制装置、执行机、胶球泵应库存。

各油封部分有效期为12个月,到期后应进行检查并重新油封。

10 保证期

  保证期一般为机组投运后12个月。

在保证期内,如因质量问题致使设备不能正常投运或损坏,制造厂应负责无偿修理或更换零件、部件。

 

附录A

系统布置、设备安装及运行条件

(补充件)

A1 系统布置

A1.1 

 胶球清洗系统和循环水二次过滤系统的布置方式,均应遵照设备制造厂提供的系统布置图及技术要求进行。

不可随意增减配套件的数量或改变各设备及配套件在系统中的相对位置。

A2 设备及管路安装

A2.1 胶球管路系统

    管路短直、弯头圆滑、管内清洁、管系严密不漏。

管路系统阻力(包括装球室、阀门)应满足式(A1)要求。

                    (A1)

式中Δ

——胶球管路系统水阻,Pa;

     

——胶球管路系统中水的密度,kg/m3;

      g——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m/s2;

      H——胶球泵设计扬程,m;

     Δ

——投球管(伸入凝汽器循环水进水管中的一段胶球管路)出口至凝汽器循环水进口间循环水管水阻,Pa;

    Δ

——凝汽器设计水阻,Pa;

    Δ

——凝汽器循环水出口至收球网进口间循环水管水阻,Pa;

    Δ

——收球网水阻,Pa。

A2.2 投球管

    投球管宜在离开凝汽器循环水进口一段距离的循环水管直管段上布置,不得在凝汽器水室布置。

循环水管公称通径

<1200mm时,投球管用一根,并伸至循环水管中心,

≥1200mm时用两根,并在循环水管同一截面内对称布置,两管口中心在循环水管同一直径上,管口间距离约为0.5

,其出口逆循环水流方向。

A2.3 胶球引出管的连接管

    收球网有两根胶球引出管时,其连接管应对称布置。

A2.4 收球网

    收球网前循环水管直管段长度一般不宜小于循环水管直径。

小于循环水管直径时,应使操作轴与弯头中心线所在平面平行,若是立式安装,对“SD型”最好采用操作轴与弯头中心线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布置方式,且在收球位置时,网板进口端贴在弯头内侧筒壁上。

收球网为卧式布置时,胶球引出管宜位于收球网侧面。

A2.5 胶球泵

    安装位置应保证泵在运行中不产生气蚀。

A2.6 装球室

    应在光线好或照明条件好,且便于运行人员接近处安装。

A2.7 排污管路系统

    管路短直,弯头圆滑,管内清洁,管系严密不漏。

A2.8 二次滤网

    一般情况下,应在离开凝汽器循环水进口一段距离处安装;若是海水设备,则宜靠近凝汽器布置。

A3 运行条件

A3.1 凝汽器

A3.1.1 水室中的涡流区、隔板窜通缝隙及可能积球的窄缝应予消除。

水室中除循环水管外,其余通往外部的管道以及盲孔,在水室内壁管口加装孔径不大于φ7mm的球面网罩。

水室中的垢片、锈片及杂物清理干净。

A3.1.2 冷却管每种规格的管径均匀一致。

管内无阻碍胶球运动的杂物。

胶球清洗系统初始投运时,冷却管内应洁净无垢,若已结硬垢,必须采取措施彻底清除,除垢后若个别管中仍残留垢层且厚度超过0.2mm时,需在冷却管进水端管口加装孔径不大于φ7mm的球面网罩。

管板若涂刷环氧树脂等涂料,严防因此而缩小冷却管进口截面。

冷却管伸出管板的长度不应超过2.5mm。

冷却管口加装套管时,其套管设计、加工应便于胶球通过,套管壁不宜太厚。

A3.2 循环水和循环水管

A3.2.1 循环水量变化宜保持在设计值的±15%范围内。

亦可根据循环水量变化范围扩大后收球率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循环水量变化的控制范围。

A3.2.2 循环水一次过滤装置(拦污栅、扒草机、一次滤网)完好、工作正常。

最后一道过滤装置的筛孔或栅条间的缝隙不大于收球网的栅格缝隙,且该道过滤装置任何部位均不出现大于收球网板栅格条之间的缝隙,否则必须配装二次滤网。

在开式循环水系统中,即使满足上述条件也应安装二次滤网。

A3.2.3 循环水应充满凝汽器水室,否则必须选用湿态相对密度大于循环水相对密度的胶球。

A3.2.4 彻底清除一次过滤装置后和收球网前循环水管中的垢片、锈片及一切杂物。

A3.3 胶球

A3.3.1 胶球清洗系统调试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