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334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位置与方向二》公开课导学案2

用数对确定位置

——2011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并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三.教学难点

灵活、正确地运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教学设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位置”是2011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的内容,“位置”其内的结构及脉络线索:

由具体情境中用较朴素的方式确定点的位置,逐步发展为用抽象的数对确定位置,进而再拓展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等,甚至还可以由二维进一步向三维或多维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衍生出坐标思想。

比如,二年级“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确定位置”无疑是六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的雏形与基础,但两者的关系该如何去把握?

知识及方法间的前后承接又该如何实现?

这本身便是教学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进而,如果愿意把线索再往前追溯一下,那么,一年级时学生所认识的“几和第几”无疑是“确定位置”知识序列更早的起点。

由一年级时在某一行(或列)中借助“第几”来“确定”某个人或事物的位置,到二年级时用两个“第几”来确定相应的位置,看似简单的数量增加(“第几”的个数由原来的1增加到了2),而其内在的实质却是:

给定的空间由最初的一维到二维,确定相应空间中点的位置所需参数也自然应由最初的1个增加到2个。

本节课教学之所以选择从学生二年级时已经掌握的“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确定位置”的情境引入,继而引导学生尝试着探索、建构“更简洁准确”的确定位置的方式,由此引出“数对”,进而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对“为什么用数对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数”“用一个数行吗”“为什么有的时候用一个数也行”“会不会存在需要用三个数来确定位置的情况”等问题作出思辨,从而在学生刚刚获得认知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材料的引入,帮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再次打破平衡,并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螺旋上升过程中,促进学生获得对“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问题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

 

五.教学媒体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图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第一次上你们班的课,能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吗?

生:

(1)班。

师:

噢,是六年级的1班,对吗?

那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告诉我,是六年级1班,而非要说“六

(1)”班?

生:

这样比较简洁。

生:

说六

(1)班,别人一听就知道是六年级1班了。

师:

既然这样,那我觉得还可以更简洁一些呢。

别人要问我,哪班的——1班!

生:

不行!

不行!

师:

怎么啦?

不是更简洁了吗?

生:

光说1班,别人怎么知道是哪个年级的1班呢?

这样不准确。

师:

那行,要别人问我,哪班的——六!

这回总算行了吧。

生:

还是不行。

这样说,虽然别人知道你是四年级,可到底是四年级哪个班,别人还是不清楚。

生:

而且,你光说四,别人还不知道究竟是四年级呢,还是四班呢。

所以还是不行!

师:

看来,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简洁而简洁,简洁的同时,还得注意什么?

生:

准确!

(师板书:

简洁、准确)

二、尝试探索

1、师:

其实,数学也是这样。

现在呢,老师想认识下你们班的班长,顺便考考你们,要求不能说出他的名字,不能用手指出他的方向,看谁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他的位置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几列第几行)

2.生说位置,师不按顺序去猜测。

然后确定统一的标准:

师:

为了能正确的确定位置,数学上规定了列和行,一般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第一列,第二列……(课件依次出现第一列,第二列……)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即从下往上看)第一行,第二行……(课件依次出现第一行,第二行……)通常我们先说列后说行。

班长的位置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表述就是第列第行。

(板书)

3.你说的你明白,他说的他明白,有好多事情都是这样,有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行,怎样说大家才明白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确定位置。

(板书:

位置)

4.活动

师:

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记录几个人的位置。

我来说,大家记。

师:

第一列第4行,第3列第6行,第5列第2行,第2列第5行,第4列第1行,第3列第6行。

〖教师越说越快〗停!

写好的起立!

2名学生起立。

师检查后,确定只有1名学生记录正确。

师:

其他人呢?

你们是什么原因?

生1:

老师报太快了。

生2:

我们记得慢。

师:

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3:

我们没有想办法记。

师:

我们看看,描述一个人的位置用了几个字?

第几行第几列,1、2、3、4、5、6,用了6个字。

数学,要用简洁的语言表示,还要让大家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师:

如果有个外国人,你怎么让他也看得懂呢?

而且还要让所有人都看得懂,怎样创造一种方法比较好呢?

要既快速,又能看得懂的方法,比如第3列第2行?

你们觉得,会不会有比它更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呢?

如果有,那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的时间,我把这一任务留给你们,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同时也很准确的方法。

别忘了,把研究出的方法,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如能找到不同的方法,都可以记录下来!

看谁想的办法最多,脑子转得最快。

时间定为三分钟,开始。

学生尝试用新的方法写下来。

三、交流建构

(1)教师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写上黑板。

如下:

①3列2行②3.2③3、2④竖3横2⑤3:

2⑥32⑦3│││2---

每人在心里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准备投票。

统计人数:

①0②9③3④9⑤3⑥4⑦7

(2)师:

为什么淘汰①?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

不能有中文,淘汰①④

会误认为小数,淘汰②

会误认为32,淘汰⑥

太复杂,划的太多,淘汰⑦

师:

(生觉得一些方法都不好。

听了半天,老师听到的似乎都是批评的声音)

师:

难道,刚才被批评的方法,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都没有吗?

生:

不对,它们好歹都比原来要简洁一些。

师:

这就是一种进步!

不过,除了简洁,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

哦,它们都有3和2这两个数。

师:

多善于观察!

那剩下的几种方法呢?

生:

也都有这两个数。

师:

既然每一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

生:

这两个数一定很重要。

生:

缺一不可!

师:

说得好!

那这里的3和2究竟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答略)

师:

原来,3表示班长在第3列。

那2呢?

生:

2表示第2横排。

生:

2表示第2行。

 

师:

现在,确定了第3列,又确定了第2行,能最终确定他的位置吗?

(师利用课件,用两条直线表示相应的行和列,并相交于一点,以确定相应的位置。

师:

试想,如果只给你第4列,行吗?

只给第3行呢?

(生答略)

师:

看来,行数和列数还真的缺一不可,少了谁,都无法确定他的位置。

既然如此,我觉得剩下的几种方法似乎都不错呀。

哪种更好呢?

生:

我觉得第4种肯定不行,既有数字又有汉字,看起来就不简洁。

师:

不过,老师很好奇:

他们小组明知加上汉字不够简洁,为什么还非得要添上这两个字呢?

生:

我知道!

不添上这两个字,那就不知道这里的4和3哪个是行,哪个是列了。

生:

如果这样,那我觉得第6和第7种也都不行。

虽然它们都保留了4和3,并且也很简洁,但是,由于它没有说清楚哪个是行,哪个是列,所以很容易混淆。

(该生的观点得到了全班多数同学的支持)所以,我觉得还是第5种方法比较好。

竖着的箭头表示列,横着的箭头表示行。

连在一起就是第4列第3行,而且也很简洁。

师:

同意这位同学观点的请举手。

(绝大多数举手表示同意)这么多同学都同意啊?

那你们不是成心要为难老师嘛!

生:

为什么?

师:

因为数学家们最终的方法,已经被你们给否定掉了!

生:

啊?

师:

猜猜看,他们最终采纳的可能是其中的哪种方法?

生:

不会是最后一种吧?

师:

真被你给猜中了。

那现在,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

我还是觉得不行,你不说清楚哪个表示列,哪个表示行,别人还是要混淆的。

师:

这么说,连数学家们的观点你们也反驳?

生:

当然了,因为他们的观点是错的!

师:

那你们说该怎么办?

数学家就这么定的,你们又不同意。

别的方法,你们又觉得不行。

生:

我觉得就可以用第5种,既简洁又准确。

生:

用第7种也行,但必须得加个规定。

师:

什么规定?

生:

得规定哪个数是行数,哪个数是列数,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按照这样的规定。

师:

真是太棒了。

你绝对和数学家们心有灵犀!

告诉大家,其实数学家们选择第7种方法时,也发现了它的漏洞。

怎么办呢?

后来一讨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给它来个规定:

以后凡是像这样用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我们通常都将列数写前面,行数写后面。

现在,还会引起误会吗?

生:

不会了。

师:

按照这样的规定,哪个数写前面?

生:

3。

师:

后面呢?

生:

可以写上2。

师:

中间还得加上个逗号。

后来,为了进一步作出区分,他们干脆又在列数和行数外面加上了一个小括号。

(边介绍边板书)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所组成的一个数对来确定位置,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练习巩固

(师出示图片)

师:

王艳和赵雪是好朋友,你能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吗?

(生:

(3,4)(4,3)

师:

她们的数对都有3和4,怎么两个一样的数字却是表示两个不同的人呢?

生:

前面的表示列数,后面的表示行数

师:

真不错。

他们俩还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孙芳,他的位置如果也用数对表示的话,应该是(2,2)。

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生:

他在第2列第2行。

师:

你是怎么找到的?

生:

因为数对前一个数表示列数,后一个数表示行数。

两个数位置不一样,表示的点也就不同。

 

师:

掌握得确实不错。

瞧,今天,咱们的座位也排得整整齐齐的,如果让你用数对来表示你自己的位置,你会不会?

请你在老师发给你的方格图上找出自己的位置,并标上相应的数对。

……

师:

看来,自我介绍并不难。

那能用这样的方式找找你最好的朋友,用数对标出他的位置吗?

生:

我最好的朋友,她的数对是(4,2)。

师:

让我也来认识一下你的朋友,第2列,第4个。

认识你很高兴。

生:

不对,弄错了,我说的是(4,2),不是(2,4)。

师:

(4,2),(2,4),不都是这两个数吗?

怎么就不对了呢?

生:

前面的表示列数,后面的表示行数,所以谁在前谁在后很重要。

交换位置后,相应的点就不同了。

师:

看来,以后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

[师重新找到(4,2)处]真正的朋友原来是你啊!

那我看看,你最好的朋友是不是他呢?

下面,我想再提高要求,我直接报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迅速起立。

看谁的反应最快。

(3,1)(3,2)(3,3)(3,4)(3,5)。

(相应的五名学生一一起立)

师:

奇怪,怎么就齐刷刷地站起来一队?

生:

因为你报的数对有规律。

师:

是吗,说来听听。

生:

这五个数对列数都是3,说明他们都在第3列,当然就站起来一队了。

师:

说起来挺容易,如果也让你来出几个数队,你有本事也让一队同学站起来吗?

谁来试试?

生:

(5,1)(5,2)(5,3)(5,4)(5,5)。

师:

发现了什么?

生:

这次站起来的是一行。

师:

有变化了。

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

这次的五个数对虽然列数变了,但行数没变,所以站起来的自然就在同一行了。

师:

真不错!

不对,张老师觉得这还不算什么。

说五个数对,站起来一排。

要是我说,我只给一个数对,就可以请一队同学站起来,你们信吗?

生:

不信!

师:

口说无凭,要不试试?

【屏幕显示数对:

(4,x)】符合要求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4列同学陆陆续续站起来。

教师面对第一名学生)

师:

奇怪,我上面写(4,1)了没?

生:

没有。

师:

那你站起来干吗?

还不坐下去。

生:

不对,(4,x)中的x是一个未知数,既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等,所以我们都站起来了。

师:

瞧老师厉害吧,一个数对,就让一排同学站起来。

生:

不厉害。

我也会!

师:

是吗?

谁来试试。

生:

(x,4)。

……

生:

老师,我还可以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

师:

是吗?

越来越厉害了。

试试!

生:

(x,x)。

师:

来,符合要求的请起立(全班学生都站了起来)。

嗯,让我来看看,当x等于1时,谁谁站起来?

【数对为(1,1)的同学举手示意了一下】不错!

当x等于2呢?

【数对为(2,2)的学生也示意了一下,此时,有部分学生开始犹豫,也有学生重新坐了下来】

师:

奇怪,有人开始坐下去了。

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又不站了?

生:

一开始我觉得(x,x)应该包含所有人,但现在看来,我不算。

师:

不是说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吗?

你怎么就不算了呢?

生:

字母是可以表示任何数,但我发现,当x等于1时,只有(1,1)可以站,同样,当x等于2、3、4……时,只有(2,2)(3,3)(4,4)……可以站,所以其他人都不能站。

师:

说得有没有道理啊?

生:

有!

生:

我还有补充。

虽然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两个相同的字母只能表示两个相同的数,这样的话,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站起来了。

(此时,剩下的同学陆陆续续都坐了下去,只有符合要求的六名学生站着)

生:

我知道了,可以用(x,y)。

师:

这一次,符合要求的请站起来。

(所有学生都站了起来)其实,有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对问题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师:

其实,除了教室里同学们的座位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平面图上的点有时也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师出示下图)公园平面图

师:

瞧,把公园里的各个景点画在方格图上,也可以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了。

想不想试试?

……

师:

看来,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哪个数在前、哪个数在后还真的很重要。

这儿还有一个超市,它用数对表示是(3,1)。

你能在平面图形中找到它的位置吗?

生:

在第3列第1行。

师:

真好!

不过,下面的问题恐怕就不容易解决了。

(课件出示下图)观察一下平面图,怎么啦?

-

生:

都出格了。

师:

说得好!

已经出格了,还能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吗?

……

生:

我是估计的。

我发现古塔大约在第7列第2行,所以古塔的数对应该是(7,2),报亭大约在第8列第4行,所以报亭的数对应该是(8,4)。

师: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确认一下这两个数对呢?

生:

很简单,只要把格子再往外画一些就行了。

……

师:

那游乐场呢?

生:

游乐场不行,因为它在下面,下面已经没数了。

生:

不对,游乐场也行,可以用负数。

生:

是的,游乐场可以用(2,-1)来表示。

(不少同学连声附和)

师:

哈哈,连负数都用上了。

能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

因为它在第2列,可它比第一行还要下一行,应该算负一行,所以可以用(2,-1)来表示。

师:

可别小看这一小小的突破哦。

有了负数的加盟,想一想,如果再往下一些,或者干脆到了左边,我们还能用数对来表示这些点的位置吗?

生:

能!

师:

现在看来,只要确定了方格图,平面上的任何一个点,咱都可以用数对来确定它的位置。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想不想挑战更难的?

瞧,这儿有一个三角形ABC。

(出示下图)你能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吗?

 

生:

不能!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没有方格图。

师:

如果给了你方格图呢?

生:

那就能用数对来表示了。

师:

确定?

生:

确定!

师:

那行,谁来试试?

(师接着课件出示下图)

生:

啊?

不对,还是不能确定。

师:

奇怪,不是说给了方格图就可以确定三个顶点的位置了吗?

生:

可是,你还没有标上行数和列数啊!

没有行数和列数,怎么确定位置呀?

师:

看来,光有方格图还不行,重要的是,我们还要确定行数和列数。

(课件出示下图)现在,能用数对表示三个顶点的位置吗?

 

生:

能!

师:

谁来具体说说?

生:

A是(1,1),B是(5,1),C是(4,4)。

师:

没听清楚,A是多少?

生:

A是(1,1)。

(就在学生齐答的时候,师将画面悄悄替换成下图)

 

师:

是(1,1)吗?

我看好像不对哦。

(生先是一愣,随后大呼大当)

生:

老师,你动了手脚,刚才明明是(1,1,)。

生:

你的方格图换了!

师:

换了吗?

生:

换了!

肯定换了!

师:

呵呵,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

老师这里的方格图的确是换了。

那现在的三个顶点,你还能说出它们的数对吗?

生:

能!

A是(2,2),B是(6,2),C是(5,5)。

师:

不过,老师这儿有问题了。

(出示下图)两幅图中,A、B、C三个点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生:

没有。

师:

对呀!

点的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可为什么同样是A点,相应的数对却发生变化了呢?

生:

因为方格图发生了变化。

师:

由此,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

哪性是同一个点,在不同的方格图上,也可能用不同的数对来表示。

师:

说得真好!

不过,不管在哪张方格图上,什么东西一定不能缺?

生:

行数和列数。

师:

真的都不能少吗?

生:

真的!

师:

下面,我就不给你行数和列数。

但我相信,只要善于思考,你也一定能根据前面的规则找出相应的数对。

(师出示课件,生思考)

生:

我觉得B点的数对应该是(7,4)。

师:

奇怪,不是没行数和列数了吗?

你又是怎么判断的?

生:

A点的数对是(3,4),说明A在第3列,照这样数下去,B就在第7列。

而B点和A点在同一行,所以行数应该相同,都是4,所以B点的数对是(7,4)。

师:

真了不起,借助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根据数对进行推理,同样可以找到B点的数对。

用类似的方法,你能找到C点的数对吗?

生:

能!

是(6,7)。

既然A点在第3列、第4行,照这样数一数,我们便发现,C点在第6列、第7列,所以可以用数对(6,7)来表示。

师:

现在看来,没有行数和列数,我们能找出相应的数对吗?

生:

能!

生:

其实,这道题中的行数和列数还是告诉了我们。

只不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已。

因为,根据A点的数对,我们便可以判断行数和列数了。

所以我觉得,要找到相应的数对,还是需要行数和列数的。

师:

果然厉害!

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六、小结提升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用数对确定位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

生:

需要两个数。

师:

一个数行吗?

生:

不行。

师:

为什么?

比如,只给列数,行吗?

生:

不行,因为一列中有好多个点,不知道是哪一个点。

师:

只给行数呢?

生:

也不行,因为一行中也有好多个点。

师:

总之一句话,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至少需要几个数?

生:

两个数。

师:

最后,老师想赠与你们一句话,不过,你们要想得到老师的赠言,必要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谁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教师赠言)

生:

师:

现在,请大声说出老师给你们的赠言

生:

学好数学,其乐无穷

师: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位置

第3列第2行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