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C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049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C卷.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C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520 古代诗五首 同步练习C卷.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20古代诗五首同步练习C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20古代诗五首同步练习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古诗文理解(共12题;共56分)

1.(2分)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

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2.(2分)对《己亥杂诗》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3.(2分)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浩荡离愁白日料,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4.(2分)下面对《望岳》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一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有义,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C.“齐鲁青未了”一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蓊郁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11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齐鲁青未了”是作者乍一见泰山,惊叹“夫如何”之余的揣摩之景。

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这一景色。

(30字左右)

(2)

“会当凌绝顶”中的“会当”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2分)《己亥杂诗》作者拿________ 自况,表达了________ 。

                      

7.(3分)(2017七上·徐州期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静________

________斜

花团锦________

翻来________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应和

着落

咄咄逼人

人迹罕至

8.(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

为什么?

①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信任)地点点头。

________ ________。

②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度)过了一个严冬。

________ ________。

9.(5分)(2015八上·岳阳期末)在“全民读书月”中,光明中学举行了“名著书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炼的书评,读罢令人同味无穷,拍案叫绝。

例如:

《伊索寓言》:

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格列佛游记》:

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异的幻境。

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在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写上精彩的短评。

(可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________。

②《骆驼祥子》:

________。

10.(5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③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杜牧在《赤壁》一诗中表达出辩证地看问题,抒发兴亡之感的诗句是:

“                ,                。

⑤把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下阕默写完整。

                ,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                。

11.(10分)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同学们对诗词的艺术魅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学校决定开展以“唐诗宋词中的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就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从不同角度提出几个研究选题,小组讨论后做出最终选择。

请你草拟三个研究选题。

(2)小组在讨论用何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时,出现了如下情境:

甲同学:

我们可以用唱歌表演的方式来展示,如《使至塞上》《水调歌头》,都很适合演唱。

乙同学:

你这样展示的目的是什么呢?

难道唱首歌就表示研究有成果了?

丙同学:

________

如果你是丙同学,你准备如何回应?

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出来。

(100—120字)

12.(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在文中“宽”具体指的是________,“窄”具体指的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2)说说你对“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的理解。

(3)为什么又说: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既然否定前一种说法,为什么不把它删除?

(4)说说句中“凝重”、“猛烈”词语的表达作用。

(5)说说你对“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一句的理解。

(6)说说你对“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一句的理解。

(7)说说你对“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的理解。

二、诗歌鉴赏(共4题;共43分)

13.(10分)反复诵读《望岳》,然后回答问题。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为什么又以“望岳”为题呢?

简单说说你的看法。

(2)有人说这首诗是杜甫望岳而想像将来的登岳,是这样吗?

为什么?

(3)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有“诗圣”之称。

你还读过他的哪些诗作?

请你摘抄两首你最喜欢的。

14.(6分)阅读古诗《次北固山下》,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________;“风正”,________。

(2)

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15.(6分)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6.(21分)(2019·十堰)阅读下面古诗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B.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题意。

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请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C.三,四句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

“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D.“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2)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

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

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三、古诗文默写(共2题;共17分)

17.(5分)默写。

(1)岱宗夫如何?

________ 。

(《望岳》)

(2)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 ,匹马戍梁州。

(《诉衷情》)

(4)爱上层楼,________ 。

(《书博山道中壁》)

(5)浮光跃金,________ 。

(《岳阳楼记》)

(6)________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18.(12分)(2016八下·福建期中)填空

① ________,千丈见底。

②________  ,天涯若比邻。

③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

④每有会意,________  。

⑤《过零丁洋》表达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  。

⑥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________  , ________ 。

⑦《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⑧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仍有不少科学家甘于清贫,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这种精神,真可用《五柳先生传》中的“________ ,________ ”来形容。

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理解(共12题;共56分)

1-1、

2-1、

3-1、

4-1、

5-1、

5-2、

6-1、

7-1、

8-1、

9-1、

10-1、

11-1、

11-2、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二、诗歌鉴赏(共4题;共43分)

13-1、

13-2、

13-3、

14-1、

14-2、

15-1、

15-2、

16-1、

16-2、

三、古诗文默写(共2题;共17分)

17-1、

1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